加强阅读教材指导 提高阅读教材能力
2024-06-18钱燕
钱燕
摘 要:提高学生阅读教材的能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必经之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机会让学生阅读教材,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提出不同的阅读需求,通过加强阅读数学教材指导,有效提高学生阅读教材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关键词:阅读教材的能力;核心素养;指导
教材既是“教”的依据,又是“学”的载体,其在数学教学中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学生对教材把握的程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层次.阅读教材是学生理解知识、提升能力、发展素养的重要途径.不过,在当前教学实践中,学生对阅读教材的理解存在偏差,大多学生认为数学教材是不需要阅读的,只要把数学概念、结论等内容背下来,会做题就行了.[1]要知道,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学习资源,
学生在
学习中远离教材势必会影响
学习能力的提升,限制
自身
的长远发展.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教材,并通过有效的指导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品质和阅读能力.那么如何提高学生阅读教材的能力呢?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内容,以此调动学生阅读教材的积极性,让学生“想读”“乐读”.另外,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让学生“会读”.
1 “总—分—总”阅读法
在新学期开始,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通读目录,让学生了解本学期重点学习哪些内容,以便学生
从
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在每章内容学习前,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小标题,了解这些小标题之间的前后联系.在本章学习后,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独立进行整理归纳,从而逐渐完善认知结构.这样通过“总—分—总”的阅读方式,有利于学生认知体系的建构与完善,有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1.1 通读目录,让学生整体把握教材
受传统“师讲生听”教学模式的影响,课上大多是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
这样
的“学”缺乏整体性、系统性,不利于个体知识结构的建构.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在新学期伊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读目录,了解本学期需要学习哪些内容,与之前所学有何关联,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为了引导学生通读目录,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课后作业:请用列表、画图等方法将本册中所学内容整理出来,并思考这些内容与我们之前所学的哪些章节内容有联系.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开始就对本册知识形成了整体认识,从而为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建构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阅读小标题,把握单元知识内容
在每个单元学习前,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小标题,了解本章学习哪些内容,了解知识的前后联系,让学生感悟数学的逻辑关系,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自主建构.
例如,在教学“周长”这一章时,教师在课前导学案中可以设计如下内容:本章共有几个小节,分别是什么?各小节重点讲哪些内容?它们之间有何联系?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通过课前的充分阅读和梳理,对本章内容形成了清晰的认识,有利于提升课堂效率.
1.3 总结归纳,完善认知体系
在单元内容结束后,教师应提供机会让学生重读教材,利用思维导图完成本章内容的梳理,以此达到巩固知识、完善认知体系的目的.
2 “提纲挈领”阅读法
在阅读前,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设计阅读提纲,这样有目的性地阅读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品质.[2]同时,借助阅读提纲,可以让学生清晰地知晓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要达到怎样的标准,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的主动性.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学情设计如下阅读提纲.
(1)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①三角形的内角指的是什么?②三角形有几个内角?它们的和是多少?③如何得到三角形内角和?
(2)动手实践:①画一个锐角三角形,分别测量它的3个内角,算一算它们的和是多少度.②按照以上步骤再分别画一个钝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看看有什么发现.③剪一剪、拼一拼,三角形的3个内角可以拼成什么角?
这样借助提纲,学生就有了具体的阅读目的,大大提升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效率和品质.
3 “侧重点”阅读法
不同类型的数学知识,其阅读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在阅读时教师不能图方便,实施“一刀切”,那样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质量.因此,教师应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阅读的“侧重点”进行有效阅读,以此让学生更好地感知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提高阅读品质.[3]
3.1 概念阅读
概念阅读的侧重点是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在概念阅读时往往侧重于对定义的理解和记忆,在阅读中出现了“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例如在教学“方程的认识”时,学生根据标题判断本节课重点掌握的概念就是“方程”,为此直接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熟记概念,但是当让学生根据方程的定义判断什么是方程时,学生却是漏洞百出.究其原因是学习中忽视了概念的形成过程,在没有理解“等式”“未知数”意义的
前提下就机械地记忆而产生了应用错误.因此,本节阅读的重点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等式”“未知数”的意义,然后进行定义的抽象、记忆,这样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技能知识阅读
技能知识阅读的侧重点是模仿、感悟,即学生通过教材中的示范进行模仿,然后通过操作获得感悟,从而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例如,在教学“量角”时,学生通过阅读掌握基本操作步骤,然后在具体操作中感悟,通过经历“示错”“纠错”等活动感悟学习.
3.3 计算知识阅读
计算知识阅读的侧重点是掌握算法、明晰算理.不过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在计算知识阅读时仅限于模仿,使得学生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不够深刻,影响其运算能力的提升.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学生在列竖式计算时常常出现“算式上得数忘记写”“余数比除数大”等情况.因此,本课数学时重在将语言表征、符号表征等多种表征方式建立联系,让学生理解竖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以此提高计算准确率.
然而,小学生的认识水平有限,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不同类型知识阅读的侧重点,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阅读导学案的方式进行引导,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 “提示语”阅读法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数学教材越来越关注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为了诱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认清问题的本质,教材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指导思路、方法的提示语.不过,在教学中发现,“提示语”并没有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有如下两个原因:其一,“提示语”对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学生时常感觉无从入手,所以避而远之;其二,学生认为这部分内容对解题并没有
直接的影响,所以
选择忽略
.其实,这部分内容是对学
习方
法的指导,可以凸显问题的本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阅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提示语”,养成勤思多想的好习惯.
例如,在学习《万以内加、减法》时,教材中设计了如下“提示语”:“想一想,竖式应该怎样写?”“两位数加法应该从哪一位加起?”“百位上满十怎么办?”等等.这样通过对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对知识进行迁移,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理解计算原理,促进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5 总结
阅读教材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对不同学段、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在有效地阅读中有所提升、有所成长.
参考文献
[1]何雅丽.小学数学阅读的现状及应对策略[J].神州,2018(32):193.
[2]王卿.指向思维发展的小学数学阅读教学实践[J].数学教学通讯,2021(4):17-18.
[3]黄馥华.培养数学阅读能力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法宝[J].文理导航,2018(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