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研究
2024-06-18姜淇尹
姜淇尹
摘 要:作业不仅仅是教学流程的一部分,同时它也是教师实施教育的关键工具.对作业的安排和批阅,是教师日常教育活动的关键环节.然而,在传统的作业观念影响下,作业的形态过于固定,作业的设计与当前的主流课程和教育理念相悖,这使得作业的设计步骤逐渐失去了其实际意义.普遍存在的是随意分配作业,而很少花费时间进行作业设计.对于如何提升学生的作业质量,如何推进作业方式的革新和层次化的作业设计的执行,以及如何将新的教育理念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这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教学课题.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数学;分层作业
采用分层作业设计,可以让学生的作业内容更符合他们的真实能力,进一步提升作业的总体质量.这样,当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巩固知识,并且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升作业的效率和质量,最终决定他们的学习表现.
1 分层作业设计,有利于减轻压力促进学习
教育教学政策的改革,始终将课业压力视为关键和焦点,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多源自作业的数量.所以,课后作业的规划研究可以集中在主要的方向上,协助学生通过调整作业的布局并完善其学习规划,以降低他们的额外作业负担,并推动相应的政策得以执行.设计分层作业是为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完成与他们发展水平相匹配的作业量.采取非标准化的方式来处理传统的作业任务,增强了作业规划的目标明确度与指引力,从而使得学生在完成作业任务的过程中,能够避免在无关紧要的环节上浪费宝贵的时间,同时也能够应对那些对他们来说“困难重重”的问题,使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到更为满足,并且拥有更大的成就感.因此,在协助他们加强已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助力他们更有效地建立对数学学习的自信.
2 分层作业设计,有利于提升理念提高质量
设定与分配作业是教育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它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即刻获取学生对课堂内容理解深浅的机会,并根据真实的学习状况来优化教师的授课步骤与策略,这具有极其关键的影响.因此,作业的分配在教师的日常授课中扮演着“黏合剂”的角色,它也是教师深入反省、优化授课,并增强授课技巧的主要途径.优秀的作业分配能推动教师个人职业素养的迅速提升.[1]布置作业并非固定不变,教师需要投入一些精力和时间来实施.目前,作业分层设计已经成为作业设计的主流趋势.在新课程标准发布的背景下,对分层作业设计的研究有助于实施相关政策.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深度探讨小学生的数学课后作业的等级制定,能够协助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中,更好地思考并实施数学课后作业的等级制定,同时,也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如何把这些新课程标准的观点融入到作业的制定过程中,促使他们更深入地去思考并寻找这些新的课程标准.
3 分层作业设计,需提升教师作业设计素养
3.1 转变作业设计观,重视作业设计环节
长久以来,许多教师并没有把课后作业的设计看作一个关键的教育步骤来处理和执行,他们并不希望在这个部分浪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许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课后作业的设计对于教育和学生个人成长的关键性,也没有给予课后作业的设计部分足够的关注,他们觉得分层作业只是针对每个学生的特殊处理,没有建立起正确的课后作业设计理念.由于过时的作业设计理念,导致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过分依赖于既有的教材和练习册,这样就导致了作业设计的方法和内容的僵化.这种情况下,学生无法享受作业带给他们的快乐,也因此改变了他们对数学的看法,减少了他们对学习数学的热情,最终影响了整个教育过程的效果.所以,教师需要创新以往的作业布置理论,增强对布置作业部分的关注度.他们需认识到,课后作业是衡量教育效果的关键工具,它连接着学生的课后学习与课堂学习,其优劣会直接决定学生的学习表现.然而,过时且僵硬的课后作业布置方法,并不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新的课程框架中,学生被看作是需要进步的个体.课后作业的标准化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要.
3.2 加强理论学习观,明确分层设计思想
2022年新课程标准的推行,使得学校的教师们更加关注并深入研究其内容.其中不只是清晰地规定了教科书的需求,同时也在全面推进教育和教学活动中起到了关键的引导作用.通过深入阅读和理解课程标准,可以帮助教师更精准地掌握当前的素质教育需求,并在政策文档中,清晰界定作业的分层设计的深度含义.研究教育理论作为一种直接的方式,能够提高教师的作业设计思维能力,并对其教育教学产生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因此,教师需要深入研究课后作业分层设计相关的教育理论,例如,人本主义、多元智能理论等,深入理解它们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和对教育教学的深层含义.学习这些理论知识不仅能增进教师的教育理论积累和深化,也能协助教师更准确地定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确立学生的核心角色,认识到作业的分层设计对个人成长的关键性.
3.3 提升教育教学观,明确学生主体地位
为了推动课后作业的分层设计的执行,并让教师在真实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他们还需要在教育理念方面做出改变.新的教学观点鼓励教师扮演学生的“引路人”,教师需清楚地认识到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职责,并把学生看作是教育的核心与焦点.在布置课后作业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相对较少,他们无法及时地接收到学生的反馈.他们在布置课后作业的过程中,更倾向于根据自身的思维模式来决定作业的内容,从而忽视了学生对课后作业的感知和看法.因此,教师在未来的教育过程中需要增强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的主导性理念渗透到作业布置的每一个环节.[2]依照最新的课程理论、人本主义与多元智能理论的理论含义可以理解到,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成长方式.因此,教育工作者在制定课后作业的阶段,必须充分考虑到每位学生的不同之处.因此,执行分层式的作业,关键在于理解并尊重每位学生的“差异性”与“主导性”.教育工作者需要把每位学生视为一个独立的存在,并借助分层式的作业来推动他们的多元性成长.
4 分层作业设计,需加强教师作业设计能力
4.1 积极参加学习培训,制定自身发展规划
为了确保教师在课堂上真正执行课后作业的分层制度,并充分利用这些作业的优势,教师需要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主观意识,这不只是在理论知识上的进步,也需要在实际操作上取得进步.在日常的教育工作和学术探索中,教师有机会接受与教育教学有关的培训或参与各种类型的教师技能竞赛.这些都是为了通过实际操作和训练,真正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专项训练和参与研修课程,从而获得有效地成长.由于教师的职责独一无二,他们同时扮演着教导者与学生的角色.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坚守终生学习的信条,紧紧抓住每一次的学习和实践机遇,推动自身分层作业设计技能的增强.同时,根据自身成长的具体情况,制订出适合自身特性的个人成长方案.
4.2 开展作业分层设计,规范作业设计流程
在完全掌握了理论知识和技术训练的基础上,如果教师想要真正有效地提升他们的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执行能力,那么“做”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教师需要大胆地走出第一步,并根据新的课程观念和相关的理论引导,实际地执行课后作业的分层设计.在执行研究的过程里可以明显地看出,如果希望能够精通课后作业的分层设计,那么必须同时考虑两个因素:首先,必须努力推动课后作业的分层设计步骤的标准化执行;其次,还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和丰富的实践经历.通过学生问卷调查、教师访谈以及作业案例研究,找出了教师在作业分层设计阶段的目标、内容和形式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决.教师有能力真正执行这些策略.针对作业的设置,不仅要依照课程的目标和特定的教育主题来确定明确的作业目的,教师还能够创设一个与学生交流的平台,通过让他们完成作业之后记录下他们的想法和意见,这样就能够即刻掌握他们的真正情绪,进一步设计出满足他们成长需求的作业.对于课后作业的获取,需要从两个角度入手,首先,需要强化教师对于作业创新以及资源开发的认知,其次,需要拓宽作业的获取途径,通过使用课余阅读、互联网电子资料以及各种教育应用程序等手段收集作业主题.然后,需要根据这些信息对作业进行深度处理,以便构建具有独特吸引力的作业内容.[3]当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修订与评价时,教师必须维护良好的修订习惯,同时也应提升修订手段的丰富度.采用多样化的批改策略,能够降低因为作业层次化设计执行而引发的教师批改作业增多的问题.对于作业的评价,高年级的学生有能力采取等级制度来确定他们的表现,而且作业的评论也有助于他们更深入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
5 分层作业设计,需外部环境的支持与帮助
5.1 革新教育评价体制,创造育人良好氛围
教育评价体制在教学执行中起着关键的引导作用,在应试教育思想盛行的教育环境中,完成作业被视为学生提升成绩和获得优秀排名的方式,这明显与当前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相违背.在常规的教育评价理论中,依赖于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的评价方法,也导致了课堂作业的布置方法和主题的僵化.因此,为确保课堂作业的分层布置能够得到执行,学校需要对其评价系统进行调整与刷新.应将新的教育观点与评价目标以及教材的所有部分相结合,强调提升学生的知识与技巧的掌握能力,同时也需要激发他们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热情,以及对他们的学习历程的关心.[4]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构建一个以学生全面成长为核心的动态评价系统,进而营造一个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优秀教育环境和氛围.
5.2 完善教师培训体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有些教师因为对课后作业的分层设计执行过程缺乏足够的理解和掌握,所以没有进行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如前所述,若教师想增强自己的作业分层设计技巧,则必须积极参与相关的培训活动.而教师培训的执行主要取决于学校的组织和实施.因此,学校对于教师的培训活动应给予必要的帮助.目前,教师们对作业分层设计的参与程度并未达到预期,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接受到足够的全面培训.因此,学校能够采取措施,如在教师的前期、后期培训阶段,增设课后作业分层设计的教育课程,或者采用“老带新”的策略,向新教师分享他们的教学经验.同时,还能举办针对作业优化设计的主题研讨会,以改良教师的培训课程和规章,最终推动教师团队的全面专业能力的提升与成长.
5.3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增强教师交流合作
在以往的教育框架里,教师的教学经验通常是孤立的,没有任何行业关联.然而,新的课程标准提倡“自我驱动、协作、探索”的研究策略,鼓励教师们分享他们的教学经历和资源,因此,在新的课程观念的引领下,教师的工作成就呈现出团队精神,教师们在学校里的教学素材通常都是一个教研团队的教师们一起努力的结晶,这种协同合作的工作方法极大地降低了教师们的工作压力.显然,教师们在平常的职业生涯里,持续地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构筑健康的社会联系,加深和其他教师的互动,主动吸取其他杰出教师在课后作业的分层策划和其他教育作业上的长处.同样,教师们还能够在平时的教学研究活动里,就相关议题展开探讨和经验的共享,汇聚各方的智慧,通过教研团队的方式来协调分层作业的制定.
5.4 加强各界交流合作,推进分层设计实施
执行分层作业的方法对父母来说非常关键,但很多父母并未明白其含义,他们对课后作业的分层方法持有抵触和质疑的立场,他们觉得执行分层作业的方法就像用“偏见”来审视他们的孩子,这无疑会妨碍教师进行课后作业的分层方案的执行.因此,当教师开始执行分层作业之前,他们需要详细阐述这种作业的重要性和影响.教师可以利用举办主题班级活动、家庭聚餐、家庭聚会,甚至是在家庭社会举办网络讨论等方法,来深入地向父母阐述和交谈,从而获取他们的赞赏和理解.同样,只有当获取父母的接受和批准后,教师才能增强与父母的互动和协作,构筑一个健康的协作环境,并且能够根据父母的反馈,即刻获取有关课后作业的分层制定的详细执行状态和成效.
当探讨当前课后作业布置的情况时,应努力发掘和处理目前数学课后作业的等级布置所面临的问题.根据具体状况,教育工作者正在热衷于探讨数学课后作业的分层设计过程.此外,还融合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多元智能理论,来设计出相应的实施计划.并且,在执行阶段将做出必要的调整,以便对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和其效果进行评价,同时也希望作业分层设计能够得到更好的优化.
参考文献
[1]黄婷.“双减”视角下的小学数学作业分层创新设计策略[J].亚太教育,2023(14):141-143.
[2]钟秀芹.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优化与实施[J].华夏教师,2023(4):40-42.
[3]崔红英.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策略探究[J].数据,2023(1):223-224.
[4]吕娜,芮志成.“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减负增效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与管理,2022(14):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