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生物课堂教学打开方式探寻

2024-06-18黄冬玲

新教育·科研 2024年5期
关键词:导学初中生物核心素养

黄冬玲

【摘要】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教师要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融入趣味因子,彰显导入环节的丰富灵动性,让导入更加贴合学生的认知实际,切实激发他们探索文本的欲求。当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思维认知被激活,自然能够触动他们的情感,激活课堂满池春水,让生物教学焕发无穷生命活力。

【关键词】初中生物;核心素养;导学

应试教育将知识构建放在了突出位置。学生机械背诵,学习效率低下,主动探知知识的热情逐渐消失殆尽。任何时候的教学都要对接学生的感知点,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是在教学活动初始环节。如果课堂导入千篇一律,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心理。为了全方位调动学生,教师要用现代思想武装课堂,在多重导学形式的共同助力下,对导入进行优化升级处理,对接文本内容的同时,给学生带来新鲜感。独特新颖的课堂导学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知欲求,让课堂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还能够引发学生主动思考,让他们的思维认知向着纵深纬度延伸。

一、借故事阐述,打破学生认知束缚

学生爱听故事,这是天性使然。教师如果能够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点,加以有效利用,定能收到不一样的导学效果。课堂教学之初,学生依然处于课间散漫的状态中,为了帮助学生快速调整状态,教师可以引入趣味小故事,以故事引发学生积极主动思维。生物本身具有神秘性,涉及自然科学的诸多内容,与现实生活有多重衔接。教师围绕生活热点实践筛选故事内容,自然引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探研积极性被点燃,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材文本感知中。

生物教学故事与其他故事讲述存在区别,教师要关注故事本身反应出来的自然科学道理。学习人教生物七年级下册“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师由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的发现着手,讲解我国科学家在人类起源方面做出的探索和研究。“提到李捷、杨忠健、贾兰坡这些名字,你或许会感到很陌生,但提到‘北京猿人,你一定不会陌生,会关联到历史上学到的知识点,其实这些人物与‘北京猿人之间还是颇有些渊源的……”学生在聆听故事的过程中,非常专心,在注意力集中的状态下,学习活动才能快速推进。教师抓住文本趣味点,用一个小小的故事引导,让学生对文本内容充满好奇心,课堂教学在故事讲述与聆听中拉开序幕。

故事只是一个引子,它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在挑选故事时,教师要有对接意识。故事内容必须与文本知识有诸多关联性,能够引发学生积极主动思维。这样的故事选择才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故事只是一个引子,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因此它的篇幅不宜过长,必须做到简短有力,快速触动学生的认知。

二、借插图素材,启动多重思维关联

插图是重要教学资源,是引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启动器。生物作为一门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需要诸多图片资源的辅助。然而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仅仅将文本中的插图资源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而没有将其价值挖掘出来。教材插图蕴含多重信息,可以将其运用到知识分析探研过程中,亦可以将其放在导入环节。借助插图导入教学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观察插图,而是要从教学现实需要出发,对插图进行改良、创新,融入趣味因子。

插图本身涵盖丰富信息,它与文字信息有多重关联属性。导学过程中,教师以插图为抓手,引发学生积极主动思维,进入深度思考状态。学习“消化和吸收”,教师先从两个典型的事例着手,进行学习引导。“王华早晨起太早,没来得及吃早餐,现在他的肚子饿得咕咕叫;李力则正好相反,他早晨吃了非常多的食物,现在的他觉得很撑。”在案例的对比中,学生对人体的消化和吸收产生了浓厚兴趣,提出了诸多问题。如我们吃完的东西储存在哪里?为什么吃完一顿饭,明明已经吃饱了,但过一段时间还是会觉得饿?学生能够提出问题说明他们的大脑一直在高速运转。教师顺着学生提出的问题,将教材中的图4-22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示意图展示出来。这张图将人体消化过程非常细致清晰地展现了出来。插图带来的视觉冲击是巨大的,学生的目光被牢牢锁定,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插图分析研究中,课堂教学如火如荼地展开。教材中选取的插图都是精挑细选的,其含金量比较高。教师充分利用插图功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对具体知识有进一步了解和把握。从学生的表现以及课堂学习氛围来看,导学设计无疑是成功的。

插图是以静态化的形式呈现出来的。为了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教师可以对插图进行改编,融入鲜活因子,并以动态化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导入环节更加灵动多变。

三、借媒体呈现,营造动态感知氛围

信息技术进课堂已经成为教学常态。多媒体集声光影优势于一体,能够收拢学生的思绪,帮助他们更好地聚焦知识,给学生带来多重感悟和启迪。生物本身具有极强理论性,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解析、构建,教师不妨借助多媒体,将知识以灵活多变的方式展现出来。相对于单纯的语言文字信息,学生对多媒体展现出来内容更感兴趣。学生感兴趣,学习活动就成功了一半。

在多媒体情境的助力下,学生情绪更加稳固,认知逐渐被激活,多向思维得到诱发。学习“人体的呼吸”,教师发现这一节课的内容相对抽象,学生学习热情度不是很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让学习变得有趣起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才是导学设计成功的关键。教师因势利导,打破传统直接讲解知识的方式,借助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并给出提示:“请大家观察给出的几个视频资料,找寻不同之处。”相对于知识讲解阐述,学生对动感十足的视频资源更感兴趣。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主动探索的内驱动力更足,导学设计成功的概率也更大。学生一边观看一边进行分析。视频观看结束后,学生对相关信息展开梳理、归纳,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有了应对之策。多媒体运用到课堂已经成为教学常态。然而在实践运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握度,同时对接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感知点。只有综合考量多重因素的影响,才能真正发挥出多媒体点燃兴趣,引导学生思维的作用。

初中生思维更加灵活,对多媒体的感知度更强。教师以视频资料为引,辅助以具体而微的问题。这样的导学操作带给学生的启迪和触动是无穷的,他们的思维随着问题的深入不断升级,教学自然也会逐步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四、借实操演示,增加学习直观视角

相较于单纯的理论阐述,具体直观的操作演示更形象,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分析知识。生物学科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其中涉及一些操作演示的内容。这就为教学导入创造了良好契机。教师不妨抓住学科特点属性,借助实物操作,将抽象复杂的知识展示出来。既然是操作演示就要涉及教具的选择和运用。就生物学科而言,标本、模型、挂图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在教具学具的助力下,操作演示才会发挥其真正功用和价值,更好地调节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知识钻研探索中,让课堂自然呈现和谐态势。

提到实操演示,教师要注意从形式体现和操作主体上进行调节,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学习“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活动伊始,教师没有直接阐述、梳理理论知识,而是给出一堆餐具,让学生到讲台进行感知体验。学生被不同颜色的餐具以及独特新颖的学习方式吸引,参与热情极高,他们纷纷举手,参与到体验活动中。不同颜色的餐具给学生带来的触动是不同的,自然会影响到他们的“食欲”。体验结束后,学生谈感受。教师顺势引入对感官的学习,并着重分析视觉因素。越是理论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越重要。教师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导入环节凸显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带动课堂。实操演示中,学生的兴趣点被锁定,探讨交流意识被激活,课堂顺利进入活跃状态。

学生参与下的生物操作演示更能彰显教学品质。学生对学科知识不感兴趣,主要是因为他们缺少体验。教师给学生提供感知平台,增加学习直观视角,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生成更深刻的认知,思维缜密度也会得到提升。

课堂教学有教学形式引导,但不存在固定模式。导入环节亦是如此,它是灵活多变的,会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而改变。教师要有对接意识,从学科属性以及教学现实需要出发,抓住学生心理敏感点,以多样、有趣、鲜活的形式进行教学引导,营造浓郁学习氛围,让学生思维认知得到激发的同时顺利触碰知识内核。导入形式的丰富多变不是哗众取宠,也不是表面的热闹,而是对接学生关注点、学力基础和思考点,实现多重互动。

【参考文献】

[1]陈曦.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导入例谈[J].安徽教育科研,2021(02).

[2]孙艳玲.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构建策略[J].智力,2020(18).

[3]顾健.略论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导入策略[J].新课程,2021(25).

猜你喜欢

导学初中生物核心素养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