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课程评价体系的开发与建构

2024-06-18陆飞剑

新教育·科研 2024年5期
关键词:科学课程评价体系核心素养

陆飞剑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评价是对科学课程以及科学教育质量的监测和改进,可以帮助教师审视科学教学效果,以更好地改进教师的教,优化学生的学,促进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课程评价体系应当坚持素养导向,做到目标明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工具周全。

【关键词】核心素养;科学课程;评价体系

小学科学课程理念的第一条是“面向全体学生,立足素养发展”,最后一条是“重视综合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课程是核心素养转化与落地的载体,而课程质量的优劣又离不开评价体系的建设,小学科学课程评价是对科学课程以及科学教育质量的监测和改进手段,旨在了解科学课程的质效,审视科学教学效果,以更好地改进教师的教,优化学生的学,促进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指向核心素养发展”是小学科学教育理念,也是小学课程教学的目标,更是科学课程评价的依据。科学课程评价是科学教育不可或缺的环节,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需要“建构素养导向的综合评价体系”。课程评价体系是一个结构化的系统,包含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评价要素。以科学课程目标与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全面、系统地开发与建构科学课程评价体系。

一、素养导向:设定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教学与评价的方向,建设小学科学课程评价体系,首先要明确小学科学课程目标。小学科学课程目标的设定,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核心素养是对“三维目标”的整合与提升,是“三维目标”的迭代升级,核心素养是科学课程评价的纲领。小学科学课程目标是科学核心素养的目标化、拓展性描述,小学课程评价应当依据科学课程目标以及学业质量标准。

素养导向下的小学科学课程目标,革新了传统的知识与技能双维目标,超越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素养时代的课程目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突出科学课程的独特育人价值,不仅关注学生的关键能力培养,而且注重学生必备品格的培育。素养导向的科学课程目标设定遵循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与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内在需求与兴趣爱好,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对象,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核心。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程目标设计,是将“三维目标”有机融合,把核心素养要求具体落实到教学设计中,回归到真实的情境之中,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情景任务活动中。小学科学课程的核心素养由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构成,科学课程目标的描述应当紧紧围绕这四个方面,予以全面、详实地呈现。

素养导向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倡导以单元为单位进行统整构思,整体设计大单元课程教学目标,然后再分解落实到每个课时目标之中,大单元教学目标具有条理性与系统性,是课时目标的统领。单元教学目标设定应紧扣科学课程标准,在深入剖析教材基础上将其适当重组与整合,并围绕一个大单元主题来设定。在设计大单元教学目标时,要坚持主体性、整体性、可操作性三大原则,要基于学生的立场,让学生主动发展,作出恰当具体的描述。单元教学目标可以围绕大小科学观念的建构而展开,要可操作与可检测。

二、全面评价:评价内容丰富

小学科学课程评价体系涉及评价什么、如何评价等问题,主要包含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工具等方面。课程评价内容是指向评价什么的问题,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主要包含科学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资源运用、教师表现、学生表现等内容的评价。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课程评价应当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实施面向全体的全面性评价。

1.评价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如同灯塔,照亮和指引着教学的方向,同时对课堂教学效果起着检测作用,如果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活动将会偏离方向,变得无序混乱,势必影响学生学习,束缚学生发展,如果教学目标不合理,也将影响到评价的有效性与价值性。教学目标是课程评价的首要内容,基于素养培养的小学科学课程目标,应当具有多维度与融合度,富有整体性与层次性,各目标之间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在对教学目标的评价中,既要评价知识与技能目标,也要评价过程与方法目标,既要评价情感与态度目标,也要评价能力与品格目标。

2.评价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是教学目标实施与落实的载体,也是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教学应当是探究式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探究实践活动,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意义地建构科学知识。小学科学课堂中不能光有教没有学,既要有教师的活动,又要有学生的活动,科学教学活动评价应当指向两个层面,一是教师的教学活动评价,二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评价。在评价科学教学活动时,还要关注教学活动是否结构完整,各环节之间是否具有层次性与连贯性,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否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服务,能否推动与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评价科学教学活动,要看教师是否限时讲授,让学引思,是否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能否以自主探究为中心。

3.评价资源运用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科学教学活动离不开各种资源的支撑,科学课程资源的运用是否得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科学教学的质效。科学课程资源评价是科学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在评价科学课程资源运用是否有效,应当看能否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能否助力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否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科学课程资源应当用在关键处,用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用以化解教学重点难点,用以疏通学生思维的堵点。在评价科学课程资源运用时,着重看其是否符合科学课标要求,是否贴近教和学的实际需求,能否为学生的探究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持,能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4.评价教师表现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应当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是教和学的同频共振,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师是科学课程教学设计的执行者,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科学教师的素质影响着科学教学的质量,决定着科学课程实施的效果。优秀的教师不仅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高超的教学艺术,他们在课堂教学中为人亲和,能够吸引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而且善于唤醒和鼓舞学生,激励他们主动探究;不仅能够主动让出课堂地位,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权利与自由活动的时间,而且善于启发诱导,助力学生探究实践,助推学生领悟建构。科学课程教学效果如何,从教师的表现可以反映出来,评价教师表现是科学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评价教师表现,就是评价教学过程,通过评价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表现状况,帮助教师了解课堂教学的情况,发现教学中的存在问题,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5.评价学生表现

“学习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建构的过程。”真正的科学知识源于学生的主动获取,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课堂是以探究为中心,学生积极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对科学内容的兴趣爱好,学习的情感态度,以及学习的方法能力,是影响科学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高效科学课堂中,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主动探究,方法科学合理,学生经过学习后能够取得明显的进步。

学生素养发展程度如何,从学生课堂表现可以解读出来,因此,学生表现是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评价学生表现,其实就是评价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着重评价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与科学探究情况,评价学生是否能够有效先学,是否能够合作研学,能否踊跃展示交流,能否批判与反思。譬如,“电路暗箱”一课,在评价学生科学探究情况时,关注学生是否手脑双挥,是否精诚合作,对他们探究实践的态度、技能、方法等作出评价,看学生能否在有效观察思考,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看学生能否大胆猜想并有依据地作出假设,看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并与小组成员合作探究,看学生能否对不恰当的设计与操作进行自我改进,看学生能否根据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有效分析并得出科学结论。

三、综合评价:评价形式多样

传统的评价比较单一。评价主体单一,常常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单向的评价;评价方式单一,只采用考试检测作为唯一评价方式;评价维度单一,只评价学生获取的知识多少。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课程评价应当是一种综合性评价,做到评价形式多样化,对学生作出全面、系统的评价。

1.评价类型多样

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教学评价,要做到评价类型多样,不单要关注教学过程,而且要关注教学结果,不仅要从外部进行评价,还要从内部进行评价,既要进行表现性评价,也要进行发展性评价。根据评价目的不同,小学科学教学评价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结论性评价等类型。

所谓诊断性评价,一般是在科学课堂教学活动正式开始之前,对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作出诊断鉴定,具有摸底与复习的意味。诊断性评价有助于教师快速、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储备,以利于教师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方案,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和教学活动的优质高效,以助于因材施教,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科学教学中的诊断性评价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与教学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如通过向学生提问,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实验操作,纸笔测试等。

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因而,科学课程教学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要把过程性评价作为科学课程评价的重点。学生在科学探究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行为表现、操作技能、科学思维等都属于评价的范畴,都值得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评估,以帮助学生矫正学习行为,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健康的情感和价值观。科学课堂中要将评价贯穿教学始终,渗透到各个探究学习活动层面,融入个体学习以及合作学习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方位的指导性评价。在过程性评价中,应当坚持导向性原则,通过评价以引导和指导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丰厚科学核心素养。

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教学中,应当推进表现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所谓表现性评价,是指教师为学生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亲历问题解决过程,通过自己的行为表现来证明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教师通过审视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从而评定学生的发展状况,如借助学生的表演、操作、展示等真实的表现,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进行评价。

发展性评价是基于学生发展的评价,更加关注学生的素养发展,激发学生自主发展动力,促进学生实现自身价值。发展性评价扭转了课程评价过分关注甄别选拔的弊端,突出了学科课程的育人价值,发挥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发展性评价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将教、学、评融为一体,用多重评价标准、多样评价方式评定学生的发展,有助于学生自主发展、全面发展。

2.评价主体多元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课程评价,需要多元的评价主体,通过多视角综合化评价,以全面系统地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成果。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评价中,评价主体除了教师之外,还有学生自己,乃至学生家长、社会人士。可以采取教师点评、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家长参评等形式。

学生自评,即以学生为评价主体,对自己的学习作出评价,发现自己的优缺点,确定学习的等级。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科学探究的主人,学生学会了多少知识,还有哪些疑难问题,学得怎么样,进步了多少,他们自己最清楚。学生自评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能动发展与深度发展。

同伴互评,是指学生评价学生,是同学伙伴之间的相互评价方式。同伴互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增加学生的互动交流,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完善提高,而且可以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譬如,“电路暗箱”一课教学中,在学生解暗箱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展示交流,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着重评价暗箱检测方法与检测结果,引导学生发现和纠正检测中出现的问题,深入了解暗箱内的电路特点。

四、工具周全:护航课程评价

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评价之前,教师要精心设计评价工具。科学课程评价是基于真实数据的评价,而数据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离不开各种工具的支持,如教学评价工具、学习评价工具、信息技术工具。用工具辅助评价,可以提高课程评价的效果和效率。常用的科学教学评价工具有课堂观察量表、编制的试题、自制的问卷等。学习评价工具是记录和评价学生学习行为的各种表格,如自主学习单、随堂记录卡、反思记录卡、自我评价表等。信息技术工具有网络问卷、电子学档、优化大师等网络评价平台,教师可以让学生把作业和作品上传到这些平台上,能够迅速了解和评价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大数据、智能化的工具,为课程评价助力加油,让评价更加开放、全面、灵活、高效。

【参考文献】

[1]叶美玲.浅谈小学科学评价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及实施方案[J].教师,2018(12).

[2]张琳.小学科学教学中思维导图有效运用策略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2(32).

猜你喜欢

科学课程评价体系核心素养
对《科学》课程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思考
初中科学课程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探究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