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瓷青纸的制作工艺研究

2024-06-18韩菲刘铮峰

天工 2024年10期

韩菲 刘铮峰

[摘 要]瓷青纸是我国古代的传统纸张,是选用高档的桑皮纸、构皮纸、宣纸或者竹纸等经过植物靛蓝染料染色后,又经阴干、涤洗、施胶、托裱、打蜡、砑光加工而成的华丽纸张。现代瓷青纸保留了古代瓷青纸的颜色和部分技术,没有能够完全保留下古代的制纸工艺。对现代瓷青纸的制作工艺和纸张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了解瓷青纸的现状。

[关键词]瓷青纸;靛蓝染料;造纸工艺;历史源流

[中图分类号]J5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4)10-0027-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韩菲,刘铮峰.现代瓷青纸的制作工艺研究[J].天工,2024(10):27-29.

瓷青纸是我国比较珍贵的加工纸品种,因为颜色和明代的青花瓷相近,被大众所熟识。相较于其他纸张品种,瓷青纸更为厚重也更加坚韧。由于其纸色深蓝、清新肃穆、美如缎素、溢彩流光、古典朴素,因此常用于佛经的书写,书写颜料常用泥金、泥银,这是由于传统墨料在瓷青纸上的呈色效果不是很好,而泥金、泥银在瓷青纸上具有更为明显的显色效果。在古代,瓷青纸的繁荣发展与佛教的写经活动有关。现代瓷青纸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少见,也没有将古代的瓷青纸制作工艺完全保存下来,但现代瓷青纸也十分精美,能为古籍修复提供纸张基础。

一、瓷青纸的历史源流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青色藤纸,后隋唐五代时期,对青色藤纸进行了加厚。到了明宣德年间,用靛蓝作为颜料加工的、上面有蓝色涂层的名贵纸张,被称为瓷青纸。瓷青纸十分珍贵,明清两代的文人墨客将其与宣德瓷并列,称为明代宣德年间的“双珍品”。瓷青纸是一种深蓝色纸张,会给人以静谧、意境悠远之感,同时也有庄重、高雅之感,常被用作经典典籍和佛经的书写载体。古代写经纸,依书写所用颜料不同大致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以黑墨书写在白色、米黄色或黄色写经纸上的,如敦煌写经纸、硬黄纸,以及著名的金粟山藏经纸等;第二种则是以金银泥书写,纸张为深蓝或黑色的明朝宣德羊脑笺以及瓷青纸。明宣德年间生产出来的瓷青纸是十分名贵的御用品,大多用作宫廷写经纸。明宣宗对此的评价是:“古色古香,光如缎玉,坚韧可宝。”金粟山藏经纸也是优质的手工染色纸,经染黄、内里加蜡,呈黄色或浅黄色,质地坚固结实,表面平滑,具有光泽,大多也用于写经。瓷青纸结合了历代手工染色纸的加工特点,将染蓝、加厚、施蜡等制作工艺融于一身,极为难得。

书中记载的瓷青纸较厚,以靛蓝染成深蓝色,再经加工,用泥金写经和作画。瓷青纸作为名贵纸张的一种,在明代宣德年间被大量仿制,有关瓷青纸的文字记载也开始增多。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写道:“惟大内用细密洒金五色粉笺,坚厚如板,面砑光如白玉,有印金花五色笺,有青纸如段素,俱可宝。”表明瓷青纸具有坚韧平滑的特点。明代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记载道:“大瓷青纸十张,价一两。”可见瓷青纸在当时十分名贵。《樊榭山房集》卷三十九和《奁史》卷四十八均明确记载过“明宫妃写金字经多用瓷青纸”。清朝时期,朝廷下令大量仿造珍贵古纸,进一步发展了瓷青纸。当时,佛经和肖像画等高级物品使用了瓷青纸蜡笺,一般的瓷青纸是用作书写、印刷、装帧等。现代很多的瓷青纸文物有一大部分都是清朝的时候生产的。通过这些古籍史料的记载,不难发现瓷青纸在当时是专供皇室及贵族写经使用的名贵纸张。

二、现代瓷青纸的分类

目前瓷青纸主要采用传统工艺制作,添加矿物质颜料于纸浆中,再手工捞制。瓷青纸的颜色不像一般纸是印刷上去的,而是在纸浆状态时就是瓷青色,所以纸张正面、背面皆为瓷青色。然后进行手工洒金:纸张湿了以后,手工洒金,再用鹅卵石磨金,故金箔较立体并可能掉落,为自然现象,非一般印刷的金点。

(一)以纸张用料进行分类

手工纸张的制作很大一部分都是根据制作的原料进行命名和分类的,在瓷青纸的分类中,一般会根据手工纸的原纸类型进行分类。常见的瓷青纸以竹纸、桑皮纸、构皮纸、宣纸等纸张为原纸,再经过植物染料染色后制作而成。现代瓷青纸的用途主要为古籍修复,一般也会根据修复的需求用纸,用纤维分析法,分析古纸的原纸类型后,再按照瓷青纸的工艺过程进行纸张的制作。

(二)以做法来说分为手工纸、机制纸

手工纸:人工抄纸,烘干时,以手工上板,所以纸的背面会有刷痕。因为人工成本较高,通常高级的纸张才会以手工制作,使用的原料也会比较好(但不完全如此)。

机制纸:以机器代替人工抄纸,节省人力成本,所以纸张更平价,通常都作为练习、初学者用纸。

三、古代瓷青纸的制作工艺

古代瓷青纸的制作工艺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原材料的选取,第二部分是纸张的制作与加工。

原材料一般选用优质的桑皮纸作为纸张的原纸,颜料选取植物染料靛青或靛蓝。纸张的制作与加工是利用了纸张的涂布法,进行多次的染色加工后再进行加蜡和砑光制作而成。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瓷青纸中的青也同样来自蓝。这个“蓝”指的是制作蓝色的染料,或者用原料去染纸张。古代植物性蓝色染料的原料有:(1)蓼蓝,用叶子作为染料;(2)崧蓝,又称为茶蓝、大青,用叶子作为染料;(3)马蓝,又称为槐兰,可以用茎或者叶作为染料;(4)木蓝,又称为吴蓝,同样用茎、叶作为染料。制作瓷青纸最常用的是蓼蓝(草名,蓼科蓼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茎高60 ~ 90 厘米,叶长呈椭圆形、互生;花淡红色、小而无瓣。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以其形似蓼,故称为蓼蓝。其操作是:将蓼蓝的叶放入水中淹泡、发酵,再向液体内加入石灰(或草木灰),并不停地搅拌,以中和发酵时产生的酸质,使隐色靛白受空气氧化而生为靛蓝,浓缩后为糊膏状物,即蓝色染料。

古代的染料植物种类很多,蓼蓝在众多植物染料中应用最多、用量最大。其染纸的工艺流程为:用头一遍靛青染料刷染原纸,然后用清水涂布一遍,待纸面干燥后再进行第二遍刷染。再水洗、干燥,进行第三遍刷染。重复循环多次“染后水洗”操作。如果是布匹,多次水洗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纸张被水洗容易破损,同时还要一张张地刷染,很花费时间。一般要染浅色很容易(水洗次数少),但染深色的纸,且一次染足是相当困难的 (水洗次数多)。而且蓝靛在染色的中途会发生变化,不像别的(酸性或碱性)染料很固定,有时会随温度改变而改变;用碱量、添加药品的顺序也会对纸的颜色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四、现代瓷青纸的制作工艺

现代瓷青纸的制作工艺主要是根据古籍上的内容和能够查到的文献资料对古代瓷青纸的工艺进行细致的分析后,再进行多次实验后的仿制工艺。其主要的目的是为古代的珍贵纸质文物修复提供纸张基础。其制作步骤如下。

(一)备纸

选择高档竹纸裁成四尺四开,每张正反两面砑光,挑选无明显杂质、纸面光滑的纸张,一头固定在竹竿上,待纸挂于竿无明显滴水时,逐张放入染缸内,约1分钟挂起于染缸的横竿上,在空气中氧化变色。然后将阴干的纸张放入清水槽中静态洗涤5分钟,然后阴干,阴干后在盛有骨胶溶液的浅槽中施胶,再阴干。骨胶液制作:将1 000克骨胶倒入水桶里,盛水5 000克,泡12小时以上后沥尽水,用沸水5 000克冲化开,再兑冷水45 000克,胶液就配制成功。

(二)制托纸

选用四尺整张高档竹纸,一头挂于竿上放入黄柏溶液中托染、阴干;阴干后将纸托和纸面(染色后的纸)托裱,托裱后将纸裁成既定规格。

(三)选纸

从裁好的纸中挑选出合格的瓷青纸,正反两面用白虫蜡打蜡,用石头砑光。将打蜡、砑光好的纸张整理成叠,放入一光滑、平整的木板上,再将另一块板压在纸堆上,外加布带系紧,半年后可出库。

(四)制备染液

先做染缸,用不锈钢板焊接长2米、宽1.2米、深1.5米的染槽,蓄水至预留液平面三分之二,按照500克靛、2 500克水的比例加入预定位置,再加入米酒250克、沥灰500克、茅草灰1 000克,搅拌染缸,发酵至有浓郁的酒草味,缸面出现蓝紫色靛花,染液变成墨绿色时,染液就配置成功了。

(五)染纸

纸在空气中氧化变色后,视空气湿度和气温酌情再次将纸张漫入染缸,逐步染至满意为止。

(六)打蜡、砑光

打蜡具体为用白蜡将瓷青纸正反两面从左到右、由上到下横向移动打上一遍蜡,再用细软布擦匀纸面。具体为用右手心握住一块光滑的鹅卵石(鹅卵石大小要求不超过手掌,厚1.5~3厘米),左手心搭在右手背上,在纸的背面用卵石竖向摩擦纸面,由上到下摩擦两遍,然后从右向左移动摩擦,四边折角处要按弧度砑光。

(七)染缸准备

两池缸为一组制靛设备,野外、室内均要求有山泉水源,空间大且平坦;靛缸为正方体,深约1.2~1.5米,内面光滑平整,材料可以选用水泥或石板;缸内严丝合缝,不能漏水,靠近排水孔的一侧预保留有6个竖直的排水孔,水孔间距8~12厘米,孔径4厘米;靛池呈半圆形,直径约2米,池底留有30立方厘米小井,靛池距靛缸最近处约60厘米。

尽管现代科技较为发达,但是生产手工的瓷青纸也面临很大的难题。首先是瓷青纸的染料供应匮乏,种植基地少,难以满足比较大量的生产;其次是手工纸的制作相对来说比较困难,制作工艺比较烦琐复杂,会手工纸制作的师傅也相对较少,很难大批量生产。高档纸尤其是高档的桑皮纸和构皮纸,供应十分困难,影响后续的进展。

五、现代瓷青纸制作工艺中的问题探究

(一)为什么选好纸后,半年后出库

现代瓷青纸的用处多是修复古籍,所以纸张需要有一定的陈旧感,要尽可能地跟古代的瓷青纸相似。纸张经过半年的放置,在空气中氧化,会跟古代典籍更加相符。

(二)染纸的次数和程度

通过对上述工艺的了解,我们知道染纸是制作瓷青纸非常重要的工艺之一,需要根据所需要的瓷青纸的颜色进行染色。颜色较浅的需要染色的次数较少,如果需要颜色比较深的瓷青纸,染色的次数就比较多。根据所需的纸张进行染色次数的调整,从而更好地进行古籍修复。

六、现代瓷青纸的纸张性能测试

(一)实验样品与设备

样品为现代仿制瓷青纸,分别为竹纸和70%山桠皮+30%桑皮为原纸混合制作的瓷青纸。

设备为纸张耐折度测定仪和纸张抗张强度试验仪。

(二)实验过程

对瓷青纸的耐折度、抗张强度进行试验研究和数据处理,我们得到不同的瓷青纸有不同的纸张特性(见表1)。

(三)实验结论

样品纸张中,竹纸的横、纵向的断裂伸长量相差不大,没有很明显的区别,混合纸的纵向比横向伸长量要好。抗张强度方面,竹纸和混合纸的横纵强度不同,竹纸横向大,混合纸纵向大。

在耐折度方面,竹纸和混合纸都表现出比较好的耐折度,竹纸的耐折度比混合纸的耐折度强,横向的耐折度多数都比纵向的要强。

七、结束语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对推动文明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瓷青纸的制作工艺较为烦琐,需要极高的手工技艺,在制作天然染料时工艺也十分复杂。瓷青纸对于原纸的选择要求也非常高,高档的桑皮纸、竹纸或者混合纸的制作工艺也极为复杂。现代瓷青纸虽很大程度上再现了古代的瓷青纸,但是仍有一些部分失传,没有办法真正还原明代的瓷青纸。

参考文献:

[1]沈歆岩,李晓岑.瓷青纸源流考[J].中国造纸, 2020, 39(10):82-87.

[2]李筱楼,时倩,王楠.故宫博物院藏清代瓷青纸的初步分析研究[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2020(2):76-81.

[3]刘仁庆.论瓷青纸——兼羊脑笺:古纸研究之十七[J].纸和造纸,2012,31(2):59-64.

[4]刘仁庆.论中国传统手抄加工纸的制法及其特色(续一)[J].纸和造纸,2010,29(6):69-72.

[5]赵丽红.明清宫廷御用纸张[J].紫禁城, 2008(7):76-95.

[6]赵权利.纸史述略[J].美术研究,2005(2): 51-60.

[7]于美娜,刘彬彬,齐红祥.以天一阁藏《延陵郡吴氏宗谱》为例谈修复用纸的再染色[J].兰台世界,2019(11):92-95.

[8]刘仁庆.古纸纸名研究与讨论之十一│明代纸名(下)[J].中华纸业,2017,38(11): 79-84.

[9]廖媛雨.史话江西纸张文化[J].美术大观, 2013(4):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