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制药,“神药”扭扭捏捏变毒药
2024-06-17春野
近日,日本小林制药公司的相关保健品致人死亡事件持续发酵。据日本数据库发布的最新信息,小林制药公司生产的问题红曲原料最多恐将波及日本的3万多家企业,其中包括数千家食品和饮料零售商。在多名消费者因服用了小林制药生产的保健品身亡后,小林的高管忙着公开致歉并尝试召回涉事保健品。然而,在一些专家看来,这场危机所引发的风波还远没有结束。那么,曾经被认为是“去日本必买的神药”的小林制药,到底是怎样一步步走向深渊的呢?
事业起步
1886年小林制药的创始人小林忠兵卫在日本名古屋设立了合名会社小林盛大堂,主要销售杂货和化妆品。也是在这一年,日本发生了该国历史上第4次霍乱,疫情遍布整个日本,疫情之后国民医药需求逐渐提升。
在复杂的疫情面前,小林忠兵卫敏锐地发现了商机,他决定在小林盛大堂中销售药品,试水医药行业。经过多方的调查和选品,小林盛大堂于1894年开始销售“大效丸”“一日丸”等10款OTC(非处方)药品。
小林忠兵卫眼光独到,选择的几款药品疗效显著,小林盛大堂由此声名鹊起。在此基础上,小林忠兵卫加大了投入,代理了更多的药品,小林盛大堂的生意越来越红火,事业版图不断扩张。
看着药品行业带来的巨大利润,小林忠兵卫决心成立一个独立的公司,专做药品代理。于是,他在1912年成立合资会社小林大药房,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1940年小林大药房的制药部独立成为小林制药株式会社,小林忠兵卫的长子小林吉太郎就任初期社长。
小林制药的生意越来越好,小林吉太郎想到了转型。他对儿子小林一雅说:“小林制药想要发展,就不能受制于医药生产商,我们必须有自己的医药品牌和医药生产厂,而不是仅仅做药品代理商。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让利润最大化。”
小林吉太郎多次尝试建立药品生产企业,但是都由于各种原因失败了。直到小林吉太郎于1958年去世,这个梦想都没有实现。
小林吉太郎去世后,小林一雅进入小林制药开始熟悉公司业务。进入公司后,小林一雅才真正懂得父亲迫切想要转型为生产商的原因。彼时,小林制药主要做医药业的批发商,夹在零售商和生产商之间,生意好坏并不掌握在小林制药手中,只有转型才能让公司保持长久的发展。
小林一雅也多次找机会想要转型,但是并不顺利,因为生产商需要自己想创意,然后开发商品,再根据处方定名字,还要自己定广告想宣传方案。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有可能走向覆灭。
即便如此困难,小林一雅也没有放弃,他顶着巨大的压力成立了生产部。但是成立初期,生产部门的营业额只占全公司的3%。小林一雅一直在等一个机会,而这个机会,在1964年来到了他面前。
那时,小林制药批发业务的合作商狮王邀请小林一雅赴美旅游。到美国的酒店后,小林一雅立刻被酒店里的环境惊呆了。他拨通母亲小林英子的电话诉说着自己的发现:“这里的卫生间干净整洁,摆放着芳香剂。冲水时,流出来的水是蓝色的,而且带着香味。浴缸和淋浴房都在卫生间里,马桶干净得仿佛在发光,让我甚至怀疑我究竟能不能使用它。我确信美国会成为作为生产商小林制药的新起点。这些先进的生活方式一定能解决小林制药的困境。”
回国后,小林一雅就向公司提出去美国留学的想法,遭到了公司所有人的反对。好在时任小林制药社长的小林英子力排众议坚持将儿子送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
大学期间,小林一雅常跟美国化妆品生产商的员工结伴去逛各地的超市及药妆店,了解什么样的商品受欢迎,什么样的销售手段效果好,做了大量的记录和研究。不仅如此,他还买了大量的产品带回日本和生产部的同事一起分析。
学业结束后,小林一雅回到小林制药带领工作人员开发了局部止痛药、洁厕剂和空气清新剂,并推向日本市场。这些产品市场反应良好,小林制药也顺利转型为生产商,并陆续开发了一系列医药保健品和居家清洁产品投入市场。
不得不说,小林制药这一次转型是非常成功的,它一度成为日本新型生活方式的引领者,拥有许多忠实用户。渐渐地,小林一雅不再满足于只做一个西方生活方式的搬运工,它开始创造新的生活方式,不断挖掘消费者未被满足的需求,开创新的市场。
高速发展
1994年,小林制药推出了散热贴,产品第一年上市即出售550万张。散热贴不仅是一种退烧贴,它更是小林制药逐渐创造新生活方式的一个起点。26年后,通过在前额敷散热贴降温进行退烧的习惯逐渐成了日本人的生活方式之一。该款产品如今在全球约20个国家和地区销售,每年大约售出4亿张。
退热贴的成功让小林一雅看到了不一样的未来,他对下属说:“没有需求就创造需求。用新的先进的生活方式替代老旧。”他将目光聚焦于日常用品的更迭,比如牙线棒。因为牙线起源欧美,日本人用着不太习惯,小林制药就在牙签握柄的末端装上了线,把牙签和牙线结合在一起,设计成了牙线棒。还有缓解肩周炎的膏药,小林制药将原来的贴片制作成像胶棒一样涂抹的药剂。小林制药还努力细分市场,生产出厕所专用的芳香剂。
接下来的日子里,小林制药不停地设计新产品,再以广告、活动等方式将这些产品宣传给人们。短短几年工夫,小林制药推出了洗眼液、空气清新剂、义齿清洁剂等产品。在这一阶段,小林制药创造了众多核心产品,这些产品不仅在国内销售火爆,在国外也深受喜爱。
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小林制药想要走向全世界。它开始不断通过并购和大力开拓海外市场获得新的增长动力。2006年开始,小林制药收购了三家暖宝宝生产商,并大力在全世界进行暖宝宝的销售,以暖宝宝为核心的保暖产品成了小林制药重要的业务支柱之一,合计贡献170亿日元。
2023年,小林制药销售额突破1734.5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82亿元),营业利润达到257.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2亿元),并实现26年连增。它的许多产品被奉为“神药”“去日本必买产品”,品牌忠诚度极高。
虽然产品受到普通用户的追捧,但身为百年药企的小林制药,在医学生眼里早就臭名昭著。很多医学生劝诫朋友不要购买小林制药的产品:“小林制药的药物滥用情况很严重,在止咳糖浆里加止疼药是常规操作,我向来都是绕着走。”“处方药的成分加在保健品里才有效。”也就是说,普通人以为它是“神药”,其实是“猛药”,效果立竿见影只不过是因为它在产品中加了许多处方药。
不仅医学生知道小林制药的真实情况,它的产品也曾在国外多次暴雷。2019年4月15日,加拿大联邦卫生局官网发布了一则关于“小林制药的洗眼液等产品可能带来严重健康风险”的公告。公告中要求相应商店禁止销售并在官网下架相关产品,另外加拿大联邦卫生局也将与海关部门合作,防止此类产品进口。
加拿大联邦卫生局公布的信息显示,小林制药的洗眼液中含有处方药成分氨基己酸。而根据规定,处方药应仅在医疗保健专业人员的建议和监督下使用或服用,因为它们只能用于治疗特定疾病并可能引起严重的副作用。氨基己酸的副作用包括眼睛流泪、视力变差、头疼、头晕、恶心呕吐、肌肉无力及皮疹等。
翻车的还有小林制药的“一喷就通”鼻炎神器,此产品号称可以治疗鼻炎,但实际上其中起到治疗作用的是盐酸萘甲唑啉。这种成分可以引起血管收缩,从而减轻炎症所致的充血和水肿,缓解鼻塞的症状。但是如果患者长期使用这种药品,很容易形成耐药性加重病情。我国在二十年前已经基本淘汰了这个产品。而小林制药并不在意这些,换一种包装就可以宣传其产品疗效显著,从而继续大赚特赚。
除了小林制药的产品外,很多日本神药也都是拼命下猛料,它们的成分表上只有大类,没有具体成分,滥用各种违禁成分。为了追求快速的疗效,提高市场占有率,他们不惜以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为代价。
如参天FX、PC眼药水宣传可以“瞬间消除红血丝”,甚至被网友评为“日本最好用的眼药水”,都是“去日本必买榜”。结果所谓的红血丝消失术不过是因为加了“四氢唑啉”,眼睛清亮、疲劳缓解则是因为加了甲基硫酸新斯的明,前者收缩血管,后者收缩瞳孔,长期使用均对身体有损害,甚至假性近视者用多了就会变成真性近视。
缓解头痛、牙痛、腰痛、姨妈痛的网红药“EVE止痛片”中加了丙戊酰脲,而丙戊酰脲早在30年代就因为严重的副作用而被美国淘汰。还有被不少女生当作减肥神药的皇汉堂清肠便秘丸,实际上就是泻药。如果长期使用,可能引起腹痛、疲劳、水肿、结肠功能紊乱以及对泻药的依赖、结肠黑变病。
2020年,日本另一家制药企业小林化工被爆出治脚气的药物中,混入了高达2.5倍最高限量的催眠成分,从而导致部分患者服药后就睡着了,因此造成22起交通事故,另有两人对此成分过敏,直接在用药后死亡。所谓的“神药”逐渐卸下伪装展露了“毒药”的真面目。
这一次,作为日本药企龙头的小林制药也没能幸免。
坠入深渊
小林制药此次致人死亡的红曲是一种真菌,也叫红曲霉。它是红曲霉附着在粳米上形成的,中国古代也称为“丹曲”。目前,各厂商生产的红曲主要分三类:酿酒红曲、色素红曲和功能红曲。小林制药添加在红曲胆固醇颗粒中的就是功能红曲,是在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选取特定的红曲菌种进行发酵的,发酵中能诱导红曲产生洛伐他汀类物质,从而产生降血脂效果。
1979年,日本学者远藤章从红曲中分离莫纳可林K,其实质是调节血脂药物洛伐他汀的重要成分。1985年,美国科学家Goldstein和Brown进一步提出了莫纳可林K抑制胆固醇合成的作用机理,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奖。小林制药跟进了这种物质的研究和应用,并在后期决定使用此原料来生产药品。
2016年,小林制药开始将红曲作为食品原料提供给饮料、食品厂商。2021年,他们开发出保健品红曲胆固醇颗粒,并在产品包装上醒目标注“史上首次”的字样,强调自己首次将红曲提取物作为功能性活性成分使用,其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的作用。
和之前一样,小林制药特意隐瞒了莫纳可林K约等于处方药洛伐他汀,转而强调红曲胆固醇颗粒为保健品。
红曲胆固醇颗粒一经上市就受到消费者的追捧,许多高血脂患者买了它来调节血脂。但是在2023年11月和2024年2月,有三名患者服用红曲胆固醇颗粒后体检时出现泡沫尿、肾功能异常等症状,而且他们服用红曲胆固醇颗粒的时间不足一年。
此情况引起了小林制药高层的重视,但是他们并没有立刻披露真相,而是选择隐瞒并继续售卖此保健品。但小林制药没想到纸是包不住火的。很快,他们就收到了第一例红曲胆固醇颗粒致死的报告,至此,小林制药的高层方知道这件事再也隐瞒不下去了。
2024年3月26日,小林制药被迫在其官网发布消息称,一人服用该公司生产的含有红曲成分保健品后,因肾脏疾病死亡。公司正在进行详细调查,以查明其产品是否和患者死亡有因果关系,并呼吁人们暂时不要使用涉事产品。
但紧接着,死亡人数就不断增加。持续攀升的病例,让所有小林制药的消费者忧心忡忡。据日媒报道,早在2024年3月16日,小林制药内部的分析结果就已显示红曲中可能含有未知成分,但该公司直到3月22日才宣布将相关药品召回。
对此,小林制药社长小林章浩承认决策迟缓。他在新闻发布会上称:“公司一收到报告,就开始调查。之所以没有立即公开,是因为还没搞清楚报告中的患者死亡到底是什么原因所致。”
小林章浩的说法让公众,甚至是小林制药的股东们都感到愤怒。一位来自大阪府藤井寺的70多岁男性股东谴责称:“公司在2024年1月得知这一健康危害后,整整两个月才披露事实,为时已晚,也让人们对公司的管理做法产生怀疑。”
小林制药暴雷后,还有媒体披露,2023年12月关闭的小林制药公司大阪工厂,曾因生产过程中的疏忽,导致33公斤红曲生产原料在混合搅拌过程中散落在地。其中部分原料随后被收集,并与其他红曲原料混合后出货。而这些内幕,被小林制药特意隐瞒了下来。
2024年3月29日,小林制药公司已经连续6次发布《要求停止使用红曲相关产品并自愿召回》通知。涉及的产品主要是以下三款:红曲胆固醇颗粒、纳豆激酶颗粒以及降胆固醇健康辅助颗粒。
召回产品从2021年开始在日本国内药店销售,累计销量近110万份,其中红曲胆固醇颗粒年销售额达6亿日元(约合人民币近3千万元),已经有许多消费者买下并服用。
负责医疗卫生福利的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情况时称,出现问题的小林制药红曲保健品集中在2023年9月以后的批次。而仅2023年,小林制药生产的红曲原料就高达18.5吨。除开约2.4吨被用在了自产的保健品身上,余下的约16.1吨都被销售给其他企业,而销往其他企业的原料中又有6.9吨流向了保健品行业。
小林制药在涉事产品中检测到软毛青霉酸峰值。软毛青霉酸是由青霉菌产生的一种天然化合物,具有毒性。此物很容易在霉变的食物中产生,这说明在红曲制作过程中,大米原料或者制作环境可能遭受了污染。只是过去有关的软毛青霉酸的研究十分稀少,这次事件的罪魁祸首能否归结于此,仍有待查证。
消费者的生命权益受到伤害,小林制药的信誉度下降到冰点。然而这次的事件影响远不止于此,小林制药公司的股价在3月25日收跌16.51%,26日,一度跌至4700日元,比前一天还要下跌356日元,人们对它的信任不复存在。
曾经引领人们生活方式的企业以这样不光彩的方式走向衰落,无疑是令人惋惜和唏嘘的。也许是昔日的辉煌让他们忘记了该有的谨慎和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如同小林一雅曾提到的:“直到现在我仍然认为,研究不出优秀的产品,自满情绪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我们会陷入一个无法取得好结果的负循环。”
编辑/郑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