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巨猪”之谜

2024-06-17刘韵

知音海外版(上半月) 2024年5期

日本“巨猪”之谜/刘韵

近年来,日本政府因将核污水排向大海,为世界各国所诟病,备受指责。日本国内也不太平,当年核事故发生后,福岛周围的一切都受到了核污染,包括植物,都需要铲除。但是日本政府并没有这么做,他们只是对污染比较严重的区域进行了处理,将周围的民众进行了撤离。很多动物因受不了强烈的辐射而死亡,当然,也有生命力比较顽强的动物,比如野猪,坚强地活了下来。但是由于长时间受到核辐射的污染,它们全身长满了白色的小斑点。如今,这种野猪入侵城镇、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屡见不鲜,日本频频上演“人猪大战”。

野猪攻击人类

2024年年初的一天,日本人铃木佐在上班的途中,正要走进地铁站时,突然听见周围人在惊呼。铃木佐眼睛的余光瞥见一个庞然大物向他冲过来,他躲闪不及,直接被撞倒在地。铃木佐捂着四处疼痛的身体骂骂咧咧地爬起来,就看见一只巨大的野猪喘着粗气,虎视眈眈地望着自己。他腿一软,差点瘫倒在地,恐惧让他不由得后退两下,却也躲不开野猪的攻击。

正当铃木佐以为自己逃不过一劫时,旁边的路人拿起路边垃圾车上的铁铲挡在了他前面与野猪搏斗,其他几名壮硕的年轻人也冲过来用顺手捡起的石头、树枝击打野猪。在众人齐心协力下,野猪终于被赶走了。

铃木佐请几位恩人喝酒,几人边喝边聊起了野猪的攻击力之强。有人回忆起同事遇见野猪的情形:“当时同事正开着车行驶在高速路上,对面冲过来一只野猪直愣愣地撞向汽车。野猪当时被撞倒在地,但紧接着就爬起来什么事都没有地跑了。回到家后,同事才发现汽车的保险杠被撞碎了一块,可见野猪力气之大。”

日本人对于在上班、回家的路上遇见野猪已经见怪不怪了。只是这种野猪攻击力极强,体重能达到四百斤,被撞击可能出现重伤。所以在日本,野猪伤人的案例比比皆是。

为了保证人们的安全,日本政府特意要求电视台拍摄了一期综艺节目,宣传普通人遇到野猪时如何能够吓跑野猪。节目组经过与专家的探讨后选择了五种方式进行实验,这五种方式分别是噪音驱赶、站高取胜、火攻、投食和打开雨伞防御。实验人员穿着厚厚的护具站在两道栅栏中间,对面放出野猪,他用这些方式看野猪会不会停下或者转向。

当实验人员冲野猪高喊时,野猪一点都没犹豫直接冲了过去,幸好他提前躲开,否则就会被撞倒。接着实验人员站在两块石头上,希望野猪能够害怕,但是野猪撞倒了石头都没有减速,要不是他跳下来得快,他就会和石头一起倒地。第三种实验时,实验人员举着喷火枪向野猪喷火,巨大的火焰下,野猪没减速也没受伤。第四种实验时,实验人员将野猪爱吃的各种食物抛到它面前,野猪也只是稍作犹豫,接着继续冲击。只有第五种试验时,实验人员不停开合、晃动雨伞,把野猪吓得撞向一侧的护栏后转头跑回去了。

得出实验结论后,日本政府多次呼吁人们出门时带好雨伞,方便遇见野猪时进行防御。但是日常生活中,谁又能时常想起随身带伞,并在遇见野猪时及时使用呢?所以野猪伤人事件屡见不鲜,每个人出门时都祈祷不要遇见野猪。

不过真是怕什么来什么,日本人越是害怕野猪,野猪就越是嚣张,甚至已经开始大摇大摆地出现在城镇里了。日本各地市区频频出现野猪的身影,仅日本高松市的一个区,2019年度目击野猪的通报数量约有240起,远超2018年度的150起。受害者轻则头破血流,重则一命呜呼。就算警察来了也不敢轻易制止,因为野猪的战斗力实在太强。

不仅攻击本地人,野猪也频繁在公园、寺庙、河边闲逛,偶尔还攻击游客,有时追着游客的屁股跑,有时咬伤游客的手和脚,有时叼住游客手中的食物就逃。曾有游客在京都一寺庙游玩时被一头野猪掀翻在地,当地旅游部门拿出一大笔赔偿款才平息此事。

除了折腾民众外,野猪最感兴趣的还是日本的农作物。它们时不时会跑到农户的菜地里连吃带踩,把农作物弄得乱七八糟,农户叫苦不堪。2018年,日本形山县被野猪糟蹋的蔬菜、水果等农作物的经济价值达7300万日元,全日本被摧毁的农作物损失大约47亿日元。为了减少损失,很多日本农民只能给自己的农作物买上保险。但是保险公司也不愿做赔本生意,于是就为野猪泛滥的区域制定了特殊保单,提高了这些地区的农作物保费,把当地种植户气得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

这些野猪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的攻击力呢?原来,这些都是受了核污染的“辐射猪”。从1978年到2011年,福岛核电站至少发生过5次核泄漏事件,尤其在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因地震导致核泄漏,以致日本的野猪数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长,攻击力也迅速提高。

福岛核事故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太平洋地区发生里氏9.0级地震,接着发生毁灭性海啸。此次灾害令15895人丧生,2539人失踪,近47万人被迫撤离。该地震还导致福岛第一核电厂、福岛第二核电厂受到严重损坏,核泄漏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2011年4月12日,日本原子能安全委员会宣布,估计从2011年3月11日至4月5日期间福岛第一核电厂总的放射性元素的释放量碘-131为1.5×10Bq,铯-137为1.5×10Bq。日本原子力安全保安院将福岛核事故等级定为核事故最高分级——7级特大事故,和切尔诺贝利事件同等级。

为了降低核辐射对人们的伤害,事故发生当日,日本官方要求核电厂周围半径3千米范围内的居民进行撤离。九天后,官方增加撤离人数,要求撤离核电厂20千米半径范围内的居民。最终,福岛核电厂周围十二个城市的居民全部撤离。

在灾难的影响下,福岛成为“末日荒原”。曾经繁忙的高速公路荒无人烟,杂草丛生,来往车辆只能辨认出道路的痕迹。这座曾经人口稠密的城市现在变成了一座鬼城。

人类及时撤离了危险区,动植物却没能幸免,很多当地的动植物都受到了核辐射的影响。事故发生后很长一段时间,许多科学家和动植物学家都曾到核电厂周围检测放射性元素的含量。2011年7月,在核电厂方圆320千米范围内,包括菠菜、茶叶、牛奶、鱼虾、牛肉在内,很多食物都被检测到放射性污染,甚至有了变异的情况。

日媒对此也有报道,2012年《四国新闻》说,82岁的古川光子惊奇地发现家中的一棵向日葵开出14朵小花。古川光子称:“我种了十二年向日葵了,但是第一次发现这种向日葵花,我怀疑就是核辐射的影响。”同年,《山形新闻》报道,日本真冈的大冢兆千在菜园发现了一个像儿童脚趾的马铃薯,长约15厘米。面对媒体采访,大冢先生摇头表示不解:“具体原因我也不清楚,但是我从没见过这样的马铃薯。”

《环境与生活》的记者梳理了日本变异植物的情况,有酷似羽扇的茄子,有像小草莓聚集的大草莓,还有马铃薯叶上冒出的西红柿般的果实。这一切都显示出核辐射影响的巨大和长久。

而且由于人类活动的消失,这个核辐射禁区成了野生动物的乐园。野猪、麋鹿、狍子和野牛等动物的数量激增。这些动物不仅自身受到核辐射的影响,还吃下受到核辐射影响的植物,它们的基因序列也因此发生了改变。有研究人员甚至发现了体长2米重达400多斤的野猪,这些野猪和平时的家猪相比简直就是庞然大物,并且它们还拥有很强的攻击性。

核辐射猪泛滥

野猪本来是一种生性温和的动物,只要人类不主动骚扰,野猪便不会无故地对人发起攻击。日本核泄漏之前,人类和野猪活动在各自的生活领域,互不侵犯,但是受到核辐射后的野猪变得像疯狗一样,即便没有人招惹,它们也会如疯子般冲撞一切。

而且,这些辐射野猪不仅会疯狂地攻击人类,还会攻击建筑物以及其他所有看起来“不顺眼”的物体。最让人恐惧的是,野猪携带多种疾病,其中甲型和乙型流感、莱姆病、日本脑炎等可以传播给人类。曾经有数据统计,2011年后日本每年因接触野猪而被感染的有4千多人。

野猪不仅攻击力强,繁殖力也很强。一对成年野猪每一年都会生一窝小猪仔,一窝有4到12只。而且,它们的性成熟周期还极短,通常来说一年半载就能性成熟,最快的甚至3月龄就能拥有受孕能力。

要命的是,日本缺乏老虎、豹子等野猪天敌,使得小猪仔的成活率相当高。这样一来,野猪的种群就像气球一样快速膨胀。到近年,当地的野猪数量就已经从核泄漏事件前的3千头增加到了10万多头。

据专家研究,近年来日本的野猪数量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是由于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首先,日本的气候温暖湿润,适合野猪的繁殖。其次,传统的耕地和林地管理方式,并没有有效地控制野猪的数量。再加上核泄漏事件后农田面积的不断减少,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干扰也日益减少,这对野猪的生存更加有利。在这种情况下,野猪的数量呈指数级增长,威胁到了人类的生活和资源。

因为这些野猪不能被人类食用,所以迄今为止当地的人们都没有一个很好的办法能够管控这些野猪的繁育。

2019年,日本一些受辐射影响的地方又重新开放。许多居民又重新回到当时离开的家园。他们想要重建过去的家园,却发现想要重建家园,最困难的竟然是赶走野猪。因为这里大部分的土地都被野猪侵占,他们不仅把土地刨得坑坑洼洼,原有的房屋建筑也被冲撞成断壁残垣。

仅2019年一年,福岛全县遭受野猪毁坏的农业用地面积达102公顷,占野兽毁坏农业用地总面积的69.2%,所造成的财产损失高达10417万日元。日本政府此时才感到惊慌,想要控制野猪的数量。

为了减少野猪,日本人下毒,投喂避孕药,但野猪没事,方圆百里的其他小动物却快死光了。在这场人猪大战中,日本人以失败告终。

无奈之下,政府悬赏重金号召职业猎人捕杀野猪。每捕杀一头野猪,中央政府奖励8000日元,县政府奖励3000日元,市政府奖励5000日元。这意味着一头成年野猪有1.6万日元的奖金,有很多赏金猎人凭借捕杀野猪,成为百万富翁。

2023年,全日本一共捕杀了共100万头野猪,比上一年度增加了20%。可虽然捕杀的数量巨大,但是野猪依然泛滥。因为捕杀野猪十分困难,常常需要几个人联手合作。

随着老一批赏金猎人的年龄逐渐增大,年轻一代又不愿做此工作,职业猎人人数严重不足。有些地方政府试图通过提高赏金的方式,鼓励更多的人参与捕杀野猪,但是年轻一代依然不愿成为猎人。

而且,赏金猎人表示,目前日本的野猪数量是捕获量的3至10倍,野猪还会继续繁衍后代。这意味着如果打猎的速度跟不上野猪繁衍的速度,那么野猪泛滥的问题依旧无法彻底解决。

有人提出,随着时间推移,放射性污染也会一点点被自然界“代谢”,能不能吃野猪来减少野猪数量呢?这个想法被科学家们否定了,因为他们观测到,虽然大部分物种体内的放射性污染都在逐渐减少,但是野猪体内的放射性污染元素含量依然高得惊人。

日本的科学家们一直希望能够解开野猪体内放射性元素不代谢的原因,但是始终没有找到突破口。直到维也纳工业大学放射化学家、动物放射学专家乔治·施泰因豪舍提出了“野猪悖论”。那么什么是“野猪悖论”呢?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发生后,乔治一直在监测当地动植物体内的放射性污染。他跟巴伐利亚地区的猎人合作,在当地48头野猪身上采集肉类样本,以测量其体内的放射性铯含量,结果发现高达88%的样本放射性超标。

乔治由此得出结论:“在其他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污染都逐渐消退的同时,野猪却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放射性水平。中欧某些地区的野猪肉,其放射水平近四十年来几乎保持不变。”乔治将这个奇怪的现象称为“野猪悖论”。

“野猪悖论”出现的原因是放射性铯同位素在土壤中的缓慢沉降。放射性物质沉降到地面后,依靠雨水冲刷等因素不断沉降到土壤深处。然后土壤下的菌菇类生物则又将这些放射性物质富集起来,野猪特别爱吃菌菇,等于吸收了大量的放射性物质。

日本科学家沿着这个方向继续研究,发现日本泛滥的野猪和中欧的野猪面临的情况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日本想要彻底解决野猪泛滥的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德国的森林(编者注:2022年9月,德国“伊萨尔2”号核电站发生泄漏,也造成了野猪泛滥却无人敢吃)到日本的山峦,核试验与核灾难造成的辐射正在世界各地的动物群中显现出来。尽管野猪身上的辐射通常不会威胁到人类,但它们却用身体阐述着人类核产物留下的影响。

正如放射学家乔治所说:“这是一则警世寓言。它告诫我们:大自然不会忘记。”

编辑/郑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