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卜力,动画三剑客的造梦空间

2024-06-17钱多多

知音海外版(上半月) 2024年5期

2024年4月17日,戛纳电影节主办方宣布,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动画电影工厂之一,吉卜力工作室将成为第一个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得“荣誉金棕榈”奖的团队。主办方发表声明称:“由宫崎骏和高畑勋两位超级创作大师以及一系列经典角色构成的这个日本工作室,在过去40年里为动画电影带来一股清新空气。”戛纳电影节主席伊丽丝·克诺布洛赫和总代表蒂埃里·弗雷莫表示,这是戛纳电影节首次将荣誉奖“颁发给一个团体而非个人”。

日本动画鬼才押井守曾这样评价吉卜力三人组:“宫崎骏是宅男始祖,作为动画师,是稀世罕有的天才,作为导演的能力,却在二流以下;高畑勋是臭知识分子,依靠智性和素养来拍电影;而主导宣传工作的铃木敏夫,堪称恫吓高手、洗脑大师。但是他们三人创造的吉卜力工作室却将动画的地位提升到电影的水平,将动画的市场推向了一般的观众。”

不被看好的日子

1941年,宫崎骏出生于东京。他小时候身体比较弱,却非常喜欢画画,由于喜欢看《铁臂阿童木》,他一直希望能够成为手冢治虫一样的漫画师。但是在1958年,17岁的宫崎骏突然看到了日本史上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白蛇传》,并被深深打动。

宫崎骏缩在桌炉边哭了一晚:“就是这个,这就是我一辈子要从事的事业。我本想成为一名漫画家,刻画世间流行的荒诞故事。可看了这部电影,我才认识到自己的愚蠢,其实我最向往的就是低俗爱情剧的世界,它虽然俗套,却心无旁骛,无比纯粹。”

自此之后,宫崎骏下定决心要做动画片,让更多的人看见精品动画。大学毕业后,他进入东京映画工作。也是在这里,他认识了比自己大五岁的前辈高畑勋。

宫崎骏一直认为自己和高畑勋的相识很浪漫,他曾在高畑勋的葬礼上回忆道:“1963年他27岁,我22岁,那时我们第一次见面。黄昏时在公交站,我等着开往练马方向的公交车,一个青年来到了雨刚停还有些积水的路上,说‘好像是要去濑川拓男那里啊’,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张稳重而又贤惠的青年的脸,这就是我与他相遇的瞬间。虽然是55年前的事情,但现在还是记忆犹新,我还记得那时候高畑勋先生的脸。”

两个热爱漫画的少年一见如故,他们不停地讨论喜欢的动画大师保罗·古里莫,一起看动画片《铁扇公主》《小蝌蚪找妈妈》和《冰雪女王》,一起为喜欢的角色争论不休。

1965年,已经在东京映画小有成绩的高畑勋开始执导自己的导演处女作《太阳王子霍尔斯的大冒险》,他力排众议将年轻的宫崎骏拉入自己的创作团队。宫崎骏也没有辜负好友的帮助,他很快在讨论剧本时展现出超强的故事架构能力,得到了创作团队的认可。和高畑勋一起成为《太阳王子霍尔斯的大冒险》这部动画片的核心创作者。

高畑勋和宫崎骏倾注了所有的精力和热情在这部作品上,但是高畑勋的拖延症和完美主义倾向让制作周期与制作成本节节升高,东京映画一度叫停了这个动画项目,重启后该动画项目又花了一年才完成。最终,这部动画花了三年的制作周期,制作成本更是高达1.3亿日元,而且票房惨不忍睹。

看着惨淡的票房,高畑勋不但无法向东京映画的高层交代,而且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有动画天赋,他想离开东京映画去开启其他事业。但是宫崎骏却对他说:“现在东京映画开始向TV动画快速转向,但是我想和你一起制作精品动画,如果你离开,那我就和你一起走。只是我们还要继续做动画电影,我相信你和我都会做出好的作品。”

在宫崎骏的鼓励下,高畑勋决心继续尝试制作动画电影。他选择离开东京映画,进入东京电影制作《鲁邦三世》。

不久后,宫崎骏也因和东京映画的经营理念不合出走。彼时,《鲁邦三世》的票房并不理想,高畑勋力邀宫崎骏加入制作团队,帮自己一起制作《鲁邦三世》。宫崎骏答应了,并且挽救了《鲁邦三世》停更的命运。

1973年,宫崎骏又与高畑勋一起转籍Zyiyo映像(“日本动画”的前身),着手So8otQiLDg+YLHOmNZ/bGw==制作《世界名作剧场》的第一季《阿尔卑斯的少女》,该作获得了26.9%的收视,可谓大获成功。

1975年动画片《宇宙战舰大和号》上映,引发了日本“第二次动画热潮”。过去,动画片总是逃不开小孩子玩物的标签。直到“男人的大和号”成为一句口号,动画终于逐渐脱离了幼稚的印象,成为可以承载人们梦想的载体。

由此,产业纵深发展所需要的条件也日渐成熟。在这种背景下,德间书局也想在其中分一杯羹,于是在1978年创刊了动画杂志《Animage》。彼时,杂志的副主编就是吉卜力三剑客的最后一位——铃木敏夫。

三剑客聚首

铃木敏夫本是德间书局的一名记者,却被抽调过来负责动画杂志《Animage》的创刊。铃木对动画一窍不通,只能混迹于孩子之中打听什么动画片最流行。他无意中听三个女学生聊起最喜欢的动画片——《太阳王子霍尔斯的大冒险》。得知《太阳王子霍尔斯的大冒险》是十年前的作品,铃木非常吃惊:“能让学生们记住十年,一定是一部好作品。”

铃木敏夫迅速找到高畑勋的联系方式并打电话给他:“我想给你做个8页的专访,登在动画杂志《Animage》上。”高畑勋根本不想接受采访,为了拒绝铃木他花了一个小时给自己找理由。铃木敏夫觉得非常尴尬,正当他准备挂断电话时却听见高畑勋说:“跟我一起做《太阳王子霍尔斯的大冒险》的宫崎骏也在旁边……能不能换他接电话?”

电话中宫崎骏倒是答应接受采访,但是他对版面的要求很高,他对铃木敏夫说:“8个页码说不明白,得16页。”两人在电话中你来我往说了半小时,谁也不能劝说住对方,铃木敏夫决定放弃采访:“《太阳王子霍尔斯的大冒险》的两个主创都是什么人啊!”

连连碰壁的铃木敏夫十分沮丧,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气得半夜爬起来把《太阳王子霍尔斯的大冒险》看了一遍,看完之后特别喜欢这部作品,决定登门访问两个“怪人”。

这一次,高畑勋和铃木敏夫聊了三个多小时,说了很多关于动画的内容。高畑勋一眼就看出铃木敏夫是外行,临走时留下一句不咸不淡的话:“你要是有能耐,就把这些写成文章吧!”

铃木敏夫再次被将了一军。不过,高畑勋好歹是和他说了三个多小时,而宫崎骏则一直沉浸在自己的工作中,连招呼都没和铃木敏夫打一个。直到凌晨,宫崎骏才说:“我回去了,你明天9点再来吧。”

第二天早上9点,铃木再次来到二人的工作室,这次宫崎骏还是没理他。第三天,埋头画分镜的宫崎骏,才对铃木敏夫开了口:“你看过《太阳王子霍尔斯的大冒险》吗?”至于为什么第一、二天不理铃木敏夫,宫崎骏回忆时说:“看见他就不喜欢,觉得怎么来了个贼头贼脑的家伙?好在他坚持来了三次,要不我不会理他的!”

铃木敏夫将自己对《太阳王子霍尔斯的大冒险》的理解一一和宫崎骏探讨,他们从《太阳王子霍尔斯的大冒险》聊到各个时期的动画片,再从动画片谈到未来动画产业的发展方向。三人很快成为朋友,铃木敏夫甚至说:“感觉像一下子交了两个喜欢的女朋友,然后每天每天都在一起。”

那几年,宫崎骏拿着画稿到处毛遂自荐,却被当时的主流嫌弃“题材陈腐,没有票房”,他几乎被动画界雪藏。但铃木敏夫很欣赏宫崎骏的才华,想着要拉他一把。于是铃木敏夫力邀宫崎骏和他一起构思了一部动画企划案,但铃木将此企划案推荐给公司时,公司却以没有漫画原作为理由拒绝了。

铃木敏夫十分苦恼,他的领导尾形英夫劝说他:“你们为这部动画单独创作一部漫画不就可以了!”铃木敏夫欣喜若狂,立刻把这个想法和宫崎骏分享,可宫崎骏并不想“曲线救国”,但在铃木敏夫多次登门劝说后,宫崎骏终于被说服了。

1982年,宫崎骏的漫画《风之谷》开始在《Animage》上连载。《风之谷》漫画得到了读者的喜爱,一直连载了两年。

在铃木敏夫的多次推荐下,德间书局社长德间康快顶着巨大的压力批了4亿日元的制作费及10个月制作周期,交由宫崎骏全权制作《风之谷》动画电影。宫崎骏在被动画界雪藏的状态下,想要放手一搏拿出最好的作品,他只向铃木敏夫提出了一个条件,要让高畑勋当制片人。

铃木敏夫兴高采烈地去找高畑勋商量此事,高畑勋了解铃木敏夫的来意后说:“你等我一个月!”铃木敏夫以为高畑勋想为作品做足准备,兴奋地等着他的回复。

一个月后,高畑勋找到铃木敏夫并递给他一本手写的书——《什么是制作人》。书中详细记载了制片人的历史和责任、工作方法等,像写论文一般。高畑勋在书的最后写下结论:了解了这么多后,我觉得我不适合做制片人。

铃木敏夫无奈之下只好回头劝说宫崎骏换一个制片人。宫崎骏知道后十分生气,想要去找高畑勋理论,却被铃木敏夫拉住:“你别生气,他不愿意,我们就找别人。我们现在出去喝一杯吧!看看下面怎么继续!”

铃木敏夫怎么也没想到,两杯酒下去,宫崎骏突然大哭起来:“我为高畑勋先生付出了15年的青春,他竟然一点都不想帮我。”看着哭泣的宫崎骏,铃木敏夫下定决心要帮他劝说高畑勋。

第二天一早,铃木敏夫就找到高畑勋大发雷霆:“对你来说宫先生到底算什么?是朋友吧,不仅是同行的工作伙伴,更有超越工作之上的友情吧?在宫先生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怎么能找各种理由推脱?”高畑勋听说宫崎骏竟然因为自己大哭,也大受触动,随即答应出任制片人。

主创团队组建完成,在哪里制作又成了问题。那时“宫崎+高畑”的组合早已声名远播,因为他们每次做一部作品就会拖垮一家公司。三人苦苦寻觅之际,一家叫Topcraft的公司从天而降。在三人齐心努力下,《风之谷》于1984年上映,并入选当年《电影旬报》“十佳电影”,口碑与票房齐飞。

组建吉卜力工作室

宫崎骏、高畑勋和铃木敏夫还没来得及享受作品成功带来的喜悦,就投身进入《天空之城》的制作,但是这部影片也让三人面临巨大的困境。由于Topcraft公司在制作完《风之谷》之后也倒闭了,没有公司愿意再接宫崎骏的作品。

宫崎骏、高畑勋和铃木敏夫商量后决定自己开一个制作工作室,就这样吉卜力工作室应运而生。“吉卜力”是阿拉伯语,意为“撒哈拉沙漠上吹拂的热风”,曾被意大利空军用作侦察机的名字,又被飞机狂热爱好者宫崎骏用来做了工作室的名字。

吉卜力的处女作就是《天空之城》,在三人的精心打造下,这部作品引起了所有影迷的共鸣,共有77万人次观影,获得了5.8亿日元的票房。第一部作品就有如此成绩,吉卜力可谓开了个好头,但是接下来的一步棋却差点让吉卜力破产。

当时,宫崎骏和高畑勋虽然惺惺相惜,却也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觉。他们在工作中也暗自较劲,希望能够拿出最好的作品。

宫崎骏与高畑勋分别牵头团队,想用内部竞品的方式稳住吉卜力在行业内的地位。宫崎骏负责《龙猫》,高畑勋负责《萤火虫之墓》,一个主题是“生”,一个主题是“死”,他们将对人生的记忆和感悟都融入到了这两部影片中。

整个吉卜力更是拼尽全力,所有的工作人员几乎都在公司吃喝拉撒,睡醒了创作,困了直接埋头睡。

1988年4月,两部电影同期上映。出人意料的是,两部影片虽然包揽了当年所有的电影奖项,但是票房却异常惨淡,两部电影五周才达到63万观影人次,分账收入加起来才5.9亿日元。

投资人德间书局的高层十分生气,大骂:“本以为只有妖怪,没想到还要搭个墓碑!”即使票房惨淡,三人依然坚持自己,他们要做自己喜欢的、有趣的动画片。

1989年《魔女宅急便》上映,斩获21.7亿日元的票房,吉卜力终于回血。在三人的坚持下,吉卜力很快开始了它“有意思,有意义,能赚钱”的鼎盛时代,一次次刷新着日本电影票房纪录。

1992年上映的《红猪》分账收入达到28亿日元。1997年,宫崎骏想要制作《幽灵公主》。当时所有人都不看好,吉卜力的工作人员甚至称:“现在已经过了古装的全盛时期,再做古装动画片没有市场。而且制作费用不低,不仅耗时,人工成本也很大。”但是高畑勋和铃木敏夫看出宫崎骏对这部作品的喜爱,他们支持道:“去做你热爱、喜欢的东西才能感染观众。”

1997年《幽灵公主》上映后,火遍全日本,通过长达一年的超长放映期,观影人数达到1420万人次,本土票房达到了193亿日元,创造了日本影史的新纪录。

《幽灵公主》上映之后,宫崎骏提出自己已经累了,决心隐退。高畑勋和铃木敏夫多次劝说无果后,宫崎骏离开吉卜力工作室。

然而不久后,被宫崎骏视为接班人的近藤喜文因主动脉夹层疾病不幸去世,享年47岁,接着高畑勋的《我的邻居山田君》票房不佳,只有15亿日元,吉卜力再次来到破产解散的边缘。

宫崎骏临危受命,重回吉卜力埋头两年,制作了《千与千寻》。据统计,《千与千寻》吸引了约2350万人次的观看,本土票房300.59亿日元,海外票房2.54亿美元,获得第52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次年获得第7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奖,创造了日本动画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纪录。

至此之后,宫崎骏和吉卜力一跃成为日本动画的代言人。吉卜力的多部作品也不断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影迷观看。吉卜力在三人的努力下不断走向辉煌。

然而,随着一代动画大师高畑勋于2018年4月5日离世,吉卜力的动画片也开始走下坡路,吉卜力仿佛再也难以重现往日的盛况。

现在的吉卜力更像一个图腾一个标杆,一个开门立派的宗师,他的弟子遍布天下,而它自己却已入暮年。即使这样,吉卜力的作品也依然是人们心中日本动画的巅峰,所有动画人望向吉卜力的眼光依然是充满了崇敬与仰慕。

“对于我而言,可能有各种各样的路可以走。但当我遇到宫崎骏和高畑勋的时候,我就想和他们一起走下去。”《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首映礼上,铃木敏夫说,“现在,剩下的两个人里面,一直到有一个人去世为止,我们都会在一起。”

编辑/郑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