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深度整合策略

2024-06-17郭国锦

天津教育·上 2024年5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科技信息技术

郭国锦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技术已逐渐深入各个领域,教育领域也不例外。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信息化教育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信息化技术与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的深度整合提供了有力保障,如《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新时代教育现代化2035》也强调了教育信息化的战略地位,要求推动教育现代化,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强大动力。在政策的引导下,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正在逐步实现与信息化技术的深度融合。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对相关政策的解读,分析了信息化技术与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深度整合的意义,探讨了整合策略的具体实施方法,旨在为小学信息科技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推动教育教学创新。

一、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现状

(一)硬件设施不足

虽然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一些地区仍然存在小学信息科技教育的硬件设施不足的问题。首先,部分学校的计算机教室数量不能满足学生轮流上课的需求,导致学生在上课时间无法充分操作计算机;其次,计算机设备更新速度较慢,许多学校的电脑配置较低,难以运行一些先进的教育软件,影响了教学质量;最后,部分学校的网络设施不完善,导致学生在上网查询资料、进行互动交流时受到限制。硬件设施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小学信息科技课程的开展,影响了对学生信息技能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难度不适宜

我国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难度不适宜的问题。一方面,部分学校过于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感受到信息科技的趣味性,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另一方面,有些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过于追求高大上的技术,缺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忽略了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导致教学内容过于高深,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无法感受到信息科技的魅力。这一系列因素最终导致教学内容难度不适宜,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了学生信息技能的提高。

(三)专业师资匮乏

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面临着专业师资不足的问题。由于信息科技领域知识的特殊性和快速发展的特点,需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进行教学,然而,目前许多小学教师在信息科技方面的专业素养较为欠缺,缺乏最新的技术知识和应用能力,难以跟上信息科技领域的发展步伐,这不仅会影响教师在信息科技领域的教学水平,还会影响学生对信息科技的学习兴趣。因此,解决专业师资不足的问题是优化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现状的重点。

(四)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在当前的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的现象较为普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传统的讲授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导致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其次,部分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过于注重理论,缺乏实践操作,导致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最后,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创新意识,未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来丰富教学手段。这些因素使得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显得单调乏味,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信息技能。

(五)学生参与度不高

小学信息科技课堂中学生参与度不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导致参与度下降;二是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未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使得他们对信息科技课程的兴趣逐渐减弱;三是一些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缺乏足够的信息技术应用机会,导致难以跟上教学进度,进而影响了参与度。从学校的角度来看也存在着一些影响因素,如课业负担重、评价方式不完善等,导致小学信息科技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不高,不利于学生信息技能的提升。

二、信息化技术与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的整合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小学信息科技课堂,对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使学生更加熟悉信息的获取、评估和利用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数字素养。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关资料,分析和评估信息的可信度,并运用到课堂讨论中,进而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探索能力,提高其信息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其次,通过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各种软件和工具,学生可以进行创造性的思考,进而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学生可以使用多媒体制作工具设计自己的作品,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与他人交流的平台,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与合作创新。

(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信息技术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工具,借此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从而提升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关的教学资源,如在线课件、教育视频等,为学生提供更直观、生动的学习材料,还可以利用投影仪、电子白板等设备展示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视觉上更易于理解和接受。信息化技术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课堂教学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可以进行虚拟实验、模拟操作等活动,巩固所学知识。在计算机编程方面,学生可以通过编写代码和运行程序理解编程的原理。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

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其一,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学生可以利用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等与教师和同学沟通、交流、讨论、合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如此,学生不仅能够借鉴他人的经验,还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提高自身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其二,信息技术的运用打破了时空限制,促进了跨区域、跨学校的合作交流。学生应用信息化技术与其他学校或地区的同学进行互动,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不仅可以拓宽视野和交际圈,还可以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深度整合原则

(一)学科特点与信息技术相结合

在信息技术与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的深度整合中,学科特点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原则,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应该充分体现学科特点和要求。第一,信息技术应该与小学信息科技课程的学科特点相结合。信息科技课程是一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学科,强调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应该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效融合,通过信息技术更好地呈现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第二,信息技术应该与小学其他学科的特点相结合。信息技术不应仅仅局限于信息科技课程,而应该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结合,以更好地呈现其他学科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二)学生主体性与教师引导相结合

在信息技术与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的深度整合中,学生主体性和教师引导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原则。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发挥自己的特长,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探索,从而提高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应该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相结合

在信息技术与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的深度整合中,教学内容是教学的基础与核心,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和工具,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原则。教学内容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信息技术应该为教学内容的呈现提供更加直观、生动、有趣的方式;教学方法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在讲解六年级上册积木式编程时,教师可以采用项目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等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与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信息技术与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深度整合策略

(一)课前准备: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设计

1.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获取丰富的教学素材,利用搜索引擎或教育资源网站查找相关的教学视频、互动课件、案例分析等资源,并将其整理成适合课堂教学使用的材料。如在教授计算机编程时,教师可以查找一些在线编程教育平台提供的视频教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编程原理。此外,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搭建自己的个人教育网站或课程网页,将所需的教学资源上传至网站,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还可以将相关的教学视频、课件、互动练习题等整合到一个课程网页上,学生在家里就可以随时浏览和练习。

2.利用多媒体工具优化教学形式。

教师可以使用投影仪或电子白板等设备展示教学内容,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呈现课程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利用录音设备制作配乐、音效等,以提升教学的声音效果,增强学生的听觉体验。以计算机硬件结构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使用投影仪展示计算机硬件的结构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二)课堂教学: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1.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设备包括投影仪、电子白板、音响等,这些设备能够更加生动、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如在教授计算机软件操作时,教师可以利用投影仪展示操作步骤和屏幕截图,使学生更清晰地了解操作流程,还可以利用电子白板进行实时互动,让学生参与课堂练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2.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互动教学。

网络平台在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实现远程教学和在线辅导,还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发布作业,学生在线完成,教师及时给予其反馈和指导。此外,网络平台可以实现学生之间的合作,例如,教师利用网络平台组织小组讨论,有利于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3.引入虚拟现实技术增强体验。

虚拟现实技术(VR)在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生动的体验,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软件的开发过程等,从而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例如,在讲解计算机硬件结构时,教师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直观地呈现计算机各个部件的结构和功能,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三)课后延伸: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习资源

1.建立在线学习社区。

在信息化时代,建立在线学习社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延伸策略,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在线学习社区主要包括在线讨论区、资源共享区、学习博客等模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平台上进行课程讨论、答疑解惑、学习成果分享等活动。如在“网络信息”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在线上学习社区发布相关话题,引导学生讨论,学生可以在平台分享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提出疑问、发表观点,教师则针对学生的讨论内容及时点评,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如此,不仅学生的课堂知识得以拓展,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激发。

2.建立家校共育机制。

家庭与学校的合作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通过家长会、微信群等方式,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学校也可以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从而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结语

信息技术与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的深度整合,为小学信息科技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互动教学、引入虚拟现实技术等策略,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应不断学习新的信息技术,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未来人才做出更大贡献。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进一步探讨如何更好地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信息科技课堂,以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注:本文系莆田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立项课题“信息化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整合的实践研究”(立项号:PTJYKT23120)研究成果。

(宋行军)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科技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科技助我来看云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科技在线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