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的传统模式分析

2024-06-17白若冰

中国集体经济 2024年17期
关键词:大宗商品传统模式供应链金融

白若冰

摘要: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是对物流和资金流进行优化组合,将商流、资金流、信息流融为一体,从而达到为实体经济提供服务的目的。然而,随着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和复杂化,以及金融科技的不断进步,传统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供应链金融的需求。因此,文章通过对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的传统模式进行分析与研究,旨在帮助传统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模式实现转型升级,以适应新时代的市场需求,促进全球贸易的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传统模式

在全球经济的背景下,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模式,其影响力日益凸显。随着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和金融科技的发展,传统模式中仍然存在问题,如金融服务创新发展步伐缓慢、信息技术应用的滞后、风险控制机制的不完善等,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些挑战不仅影响了传统金融模式的效率,也对整个大宗商品供应链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因此,对传统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模式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估,成为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一、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模式的运作特点

(一)融资的自偿性

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模式中,融资的自偿性的核心在于利用供应链中的商品或交易本身来保障融资的偿还。在这一模式下,融资活动与大宗商品的买卖紧密相连,融资额通常与商品的价值挂钩,当生产商或贸易商出售大宗商品时所得收入首先用于偿还融资,这种方式减少了金融机构在信贷过程中的风险,还款来源直接关联于交易本身,而非借款方的其他资产或信用。在这种模式中金融机构在提供融资时更多地关注商品的市场价值和流动性,以及整个交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例如,在原油、金属等商品交易中,融资的偿还依赖于商品的销售,要求金融机构必须对大宗商品市场有深入了解,以评估商品价格波动对融资安全的影响。此外,供应链金融的自偿性特点还要求金融机构在交易各环节进行严格的监控,包括货物运输、存储和交割等,确保资金流与商品流的同步性。这种对商品流的监控不仅保障了融资的及时偿还,也提高了整个供应链的透明度和效率。因此,融资的自偿性在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中既保障了金融机构的资金安全,又促进了大宗商品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二)操作的封闭性

在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的传统模式中,操作的封闭性主要体现在融资过程的隐私性和限定性上,这种模式下的融资活动通常仅限于特定的交易双方及其直接相关的金融机构,外部机构和个人难以介入或了解这些交易的具体细节,封闭性的主要原因是为了保护交易双方的商业秘密以及避免市场信息的过度泄露,从而维护交易的稳定性和参与者的利益。此外,封闭性也体现在融资审批和交易流程上,通常这些流程都是高度定制化的,根据特定的商品类型、交易规模和参与方的需求来设定,这种定制化程度高的操作方式使得每一笔交易都有其独特性,但同时也限制了金融产品的标准化和规模化发展。封闭性操作的另一个方面是信息流的控制和管理,大宗商品供应链中的信息流通往往受到严格的控制,以避免敏感信息外泄可能导致的市场波动或不利影响。金融机构在这一模式下需要对交易信息实施严格监管,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在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模式的操作封闭性正面临着重新审视和调整的需求,以适应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新兴需求。

二、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传统模式的现存问题

(一)风险控制机制不足以应对市场变化

大宗商品供应链风险控制机制不足以应对市场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市场波动的应对能力有限,二是对新兴风险的识别和管理不足。一方面,大宗商品市场的特点是价格波动性强,受全球经济政治环境、货币政策、供需关系等多种因素影响,价格波动无常且难以预测。然而在传统模式下,风险管理工具和策略较为保守,缺乏有效的对冲手段,使得供应链金融参与者在面对市场剧烈波动时难以有效管理风险。另一方面,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创新金融工具的出现,新的风险类型也随之涌现,例如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操作风险等,但传统的风险管理机制往往未能及时适应这些新兴风险的特点和管理需求。因此,传统的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模式在风险控制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难以有效应对快速变化和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这一问题的存在对整个供应链金融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构成了挑战。

(二)供应链信息技术整合应用效率不高

供应链信息技术整合应用效率不高主要源于传统供应链金融系统在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整合方面的局限性。由于历史原因,许多供应链金融系统仍然依赖于过时的技术和手工处理方式,导致信息流通效率低下,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例如,传统模式下的数据处理需要大量的人力参与,从而增加了数据处理的时间和错误率。同时,由于技术应用不足,供应链金融在面对大数据和智能化时代的挑战时显得力不从心,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传统模式中的应用不够广泛,导致供应链金融无法充分利用这些技术带来的高效率和智能化优势。缺乏高效的信息技术整合,使得供应链金融在处理复杂的供应链管理任务时,难以做到高效、准确和透明,直接影响了供应链金融服务的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同时也影响了整个供应链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三)合规与监管体系存在薄弱环节

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涉及跨国交易和多元法律环境,但现有的监管框架难以有效适应这种复杂多变的环境。例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规差异可能导致监管的不一致性,使得供应链金融操作在跨境时面临合规风险。传统监管体系通常以金融机构为监管重点,而对于非银行金融机构和新兴的金融服务提供者的监管则相对薄弱,这种不平衡的监管结构可能导致部分市场参与者处于监管真空中,增加了市场的整体风险。随着金融技术的发展,现有的监管体系并未完全适应区块链、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带来的变化,对于这些新技术的风险评估和监管政策还不够成熟,导致监管盲区,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潜在风险。同时,传统监管体系在信息共享和监管协调方面也存在不足,不同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不充分,监管协调机制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管效率和效果。

(四)金融服务创新发展步伐缓慢

传统模式下大宗商品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往往以稳定的业务模式和长期形成的行业惯例为主导,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业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但也限制了创新的引入和发展。传统模式在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设计上相对保守,重视过往经验而不够重视市场的新需求和变化。例如,在新兴市场和小型企业融资方面,传统供应链金融往往缺乏灵活和创新的金融产品,无法满足这些市场的特殊需求。同时,面对全球化和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传统模式下的供应链金融机构在适应新环境、开发新业务方面的反应速度不够快,缺乏足够的市场敏锐性和创新能力。这种发展缓慢的状况限制了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影响了服务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因此,金融服务创新发展步伐缓慢不仅影响了机构自身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力,也影响了整个供应链金融市场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三、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运行模式的发展路径

(一)优化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机制

在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运行模式的发展过程中,对风险控制机制的强化需要建立一个更加全面和动态的风险评估体系,对现有风险管理框架进行全面的审视和升级,包括对所有可能的风险源进行全面的识别和分类,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及技术风险等,每一类风险都需有相应的评估模型和工具,例如使用市场风险评估模型预测价格波动,运用信用评分系统来评估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和大数据技术来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包括市场动态、客户行为、历史交易记录等,以便实现对市场和客户行为的实时监控。同时,风险评估体系应具备动态调整的能力,能够根据市场环境和内部策略的变化及时调整风险评估模型和参数,确保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优化风险控制机制还需提高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敏感度和适应能力,建立一个高效的信息收集和分析系统,这个系统需要快速收集全球经济动态、行业新闻、政策变化等信息,并进行深入分析,以便及时了解和预测这些变化可能对供应链金融产生的影响。为了提高应对外部变化的能力,还需构建灵活的业务策略和快速响应机制,在策略制定时要考虑到不同市场情况的可能变化,并在必要时迅速调整业务策略和操作计划,以减少外部变化对业务的负面影响。

加强内部管理和控制也是优化风险控制机制的关键,可以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和流程,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制定风险管理策略、监控风险水平并执行风险控制措施;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审查,确保所有业务活动和操作流程符合公司的风险管理标准;还应定期进行内部审计,以检查风险管理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效果,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风险管理问题。最后,还应注重构建有效的风险分散机制,在业务层面实现多元化,可以通过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来分散风险,如提供不同类型的贷款产品、投资于不同行业和地区的项目等,还通过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来共享和分散风险,例如与银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投资公司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参与大型项目或共担风险;与保险公司合作,利用保险工具来转移某些不可控风险,如信用保险、货物运输保险等,也是分散风险的有效方式;加强资产和负债管理,确保资产负债匹配,避免因资金流动性不足或利率变动等问题引发的风险。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控制能力,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确保整个供应链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

(二)推动大宗商品供应链信息技术整合应用

推动大宗商品供应链信息技术整合应用的核心在于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化和数字化,从而提升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透明度。这一目标的实现需从以下关键步骤入手。

第一,构建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整合供应链上下游的各种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生产数据、物流跟踪、库存管理、销售记录等,为此需要采用模块化的设计理念,每个模块负责收集和处理特定类型的数据。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平台不仅可以保证数据处理的高效性,还可以根据需要灵活扩展资源,以适应不同规模的供应链管理需求。同时,要保证平台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和操作体验,使得各类用户能够轻松访问和使用,还要考虑到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重要性,平台需要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如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以保护敏感信息不被泄露。

第二,引入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例如,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以挖掘市场趋势、消费行为等关键信息;应用人工智能算法,如机器学习和预测分析,能够进一步提升数据处理的智能化水平,帮助企业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理解市场和客户;区块链技术的引入可以增强数据的透明度和不可篡改性,对于提升交易记录的安全性和信任度极为关键,通过将这些技术融合应用,企业能够获得更全面和深入的市场洞察,从而作出更精准的决策。

第三,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数字化转型,将传统的纸质记录和手工操作转变为电子化操作,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引入电子文档管理系统、自动化的工作流程及在线协作工具。例如,在物流环节引入电子运单系统,销售环节实施电子订单处理系统。同时,需要确保供应链中的各个参与方都能够方便地访问和使用这些数字化工具,并且数据能在各环节间顺畅流动,而建立一个共享的信息平台的建立,能够帮助所有相关方都能实时获取最新的信息,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效率。

第四,对于供应链金融服务而言,通过整合信息技术,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融资需求和风险,实现更为精准和灵活的融资服务。例如,利用实时更新的销售和库存数据来准确评估企业的资金需求,以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理解企业的运营状况和融资需求;应用信用评分模型,结合企业的财务数据、历史交易记录以及市场信用信息,来评估借款人的信用风险,这种评估方式可以使金融机构在提供融资服务时更加灵活和精准;通过整合的信息平台,金融机构可以更有效地监控贷款使用情况和企业的经营状况,及时调整融资策略,降低风险。

(三)强化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合规与监管

强化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合规与监管,关键在于建立一个全面、细致且高效的监管体系,确保供应链金融活动在法规框架内运行。首先,需要对现有的金融法规进行全面评估,组织专业团队深入研究和分析现行法规,特别是针对大宗商品交易和融资的特定法规,需要法律专家、行业专家和技术专家的共同参与,以确保评估覆盖法律、市场和技术等多个方面。评估过程中要重点关注法规的现实适用性,包括其是否能够有效应对当前市场的发展和新兴的金融技术挑战,还要识别法规中存在的空白点和模糊地带,这些往往是造成市场不确定性和合规风险的主要源头。通过对国际金融市场的比较研究,可以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结合国内市场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法规改进和更新建议,同时建立定期评估和更新机制,确保法规能够持续适应市场和技术的发展。其次,监管机构需要加大对市场的监控力度,升级和优化监管机构的技术平台,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工具,包括建立高效的市场监测系统,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实时的市场监控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市场异常行为和潜在风险。例如,可以通过分析交易数据,识别异常交易模式,预测市场操纵行为。同时,在供应链金融中,特别是围绕贸易应收账款质押的操作,案例显示了合规和监管的重要性。例如,某公司利用其对下游买方的应收账款作为质押,获得银行贷款以支持其运营。然而,在缺乏严格监管和透明度的环境下,该公司可能夸大其应收账款的价值,或存在重复质押同一笔应收账款给多家金融机构的情况,从而引发信用风险和财务欺诈。因此,制定明确的监管标准和审查流程,对信用评估和资产评估进行规范,是确保财务活动透明度和公正性的关键。

为了提高合规性,供应链金融机构应建立健全内部合规体系,明确合规的重要性,并将其融入企业文化和日常运营中,全面的合规政策涵盖所有业务活动和运营流程,并确保这些政策符合最新的法律法规要求。通过建立专门的合规部门,负责监督和执行合规政策,定期对合规体系进行审查和更新。开展合规风险评估,识别业务操作中可能存在的合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最后,应积极引导和鼓励市场参与者加强自我约束和自律,比如通过行业协会或专业组织举办论坛、研讨会等活动,分享合规最佳实践,提升行业整体的合规意识和能力。鼓励行业协会制定行业自律规则,通过自律机制来引导市场参与者遵守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同时,建立行业内部的监督和评价机制,定期对市场参与者的合规表现进行评估,通过评价结果的公开发布,形成市场对合规表现的正面激励。对于违规行为,应实施相应的惩罚措施,以此来警示其他市场参与者,强化行业内部的自律。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强化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的合规性和监管效果,为市场的稳定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和监管保障。

(四)加强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发展

加强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发展,关键在于挖掘供应链金融的潜力,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和服务方式。为此,要深入分析大宗商品市场的特点和需求,针对不同环节的融资需求,设计更加灵活和多样的金融产品。例如,可以开发针对原材料采购、产品加工、货物运输等不同阶段的专门金融服务,以更好地满足企业在各个环节的融资需求。为深入分析大宗商品市场的特点和需求,收集和分析市场数据,包括商品价格波动、交易量、供求关系等,通过这些数据,可以了解市场的整体趋势和特有的风险因素。同时,要与市场参与者进行交流,包括生产商、经销商和终端用户,了解他们在不同交易阶段的具体需求和面临的挑战。根据这些信息,设计出针对特定市场环节的金融产品,例如,为原材料采购阶段提供预付款融资,为产品加工阶段提供加工贷款,为货物运输阶段提供运输保险和贸易融资。同时,探索跨行业合作模式,识别物流、仓储、保险等行业与供应链金融之间的协同点。例如,与物流公司合作,可以提供基于物流数据的融资解决方案,如货物运输的追踪信息可以用于风险评估和贷款审批;与仓储行业合作,可以通过仓单融资等方式提供流动性支持。与保险行业的合作则可以提供针对货物运输和存储过程中的风险的保险产品;将环境和社会治理(ESG)因素融入产品设计,发展绿色金融产品,如为环保项目提供优惠贷款,支持企业采用可持续的生产方式,这不仅能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也符合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另外,鼓励创新思维,通过设置内部创新孵化器来实现,孵化器应聚焦于新兴金融科技的应用,如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通过内部项目竞赛或合作项目的方式,激发员工的创新潜力,发展新的金融服务模式。同时,与外部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引入更多创新思路和技术,如数字货币在交易支付中的应用,或建立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实现更高效、透明的交易流程,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金融解决方案,增强服务的个性化和针对性。最后,重视对客户和市场的教育工作,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的研讨会、培训班和公开课等方式进行,在这些活动中普及供应链金融的基本知识,介绍新产品和服务的特点及其对企业的潜在益处,通过案例分享,展示这些新产品和服务在实际中的应用效果,提高客户的理解和接受程度。还可以通过合作伙伴网络和社交媒体平台,发布供应链金融相关的资讯和分析报告,加强对市场动态的解读,帮助客户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通过这些教育和宣传活动,可以提高客户对供应链金融新模式的认知,促进产品和服务的市场接受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快速变化的市场和技术环境下,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传统模式面临着诸多挑战,从风险控制不足、信息技术应用落后到合规与监管的薄弱环节,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供应链金融的效率和安全性,也限制了其发展潜力的充分释放。面对这些挑战,通过采用更先进的信息技术,改进风险评估和管理方法,强化合规与监管体系等措施,不仅可以提高供应链金融的效率和适应性,还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全球贸易的发展。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演化,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领域将迎来更多的创新机遇和挑战,期待行业内的各方能共同努力,推动这一领域向着更加高效、透明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静宇.大宗供应链金融“拼命跑”[J].中国储运,2022(02):44.

[2]中信银行昆明分行课题组. 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和对策研究——来自经验数据和案例分析的证据[J].时代金融,2022(12):51-58.

[3]马婷.大宗商品供应链管理要从战略上建立大物流格局[J].中国远洋海运,2022(10):36-40.

[4]徐翔.国内大宗商品供应链应如何度过当下难关?[J].中国储运,2022(07):38-39.

[5]李静宇.加佳区块链仓单: 以数字化技术赋能大宗供应链金融——专访加佳科技CEO杨炜祖[J].中国储运,2022(02):45-46.

[6]王健.探究大宗商品供应链与互联网金融的融合创新[J].消费导刊,2021(42):238-239.

[7]於敏菊.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及风险控制[J].环球市场,2020(27):28+41.

(作者单位:上海中条山实业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大宗商品传统模式供应链金融
探究体育教学方法实施及创新
面向供应链金融支付清算系统建设的探讨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估
以非课程教育培养大学生学业规划能力的研究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传统与创新
金投手抢滩湖南银联移动端,打造“供应链金融”生态
搭乘“大宗商品”快车不可不知的四点
宁波大宗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建议
宁波大宗商品现货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分析
我国金融机构应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风险的措施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