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深度学习提升思政学科核心素养策略研究

2024-06-17付云巧

天津教育·上 2024年5期
关键词:深度核心素养

付云巧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意识四个方面。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运用学科内容应对各种复杂社会生活情境的问题和挑战的关键能力。因此,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教学已不再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师应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进行深入的探究与思考,继而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使学生能够基于理解重新构建知识体系,并内化为自身的迁移与运用的能力,真正促进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生成。

一、深度学习的概念界定

相对于浅层学习来讲,深度学习是指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综合运用阅读、分析、交流、评价、创造等学习方式开展深度思考和探究,最终达到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相对于浅层学习,深度学习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不同于以往教学中将学生置于知识被动接受者的地位,深度学习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创设有效的情境,明确学习的任务及目标,充分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积极思考的能力与习惯。

(二)关注教学内容的整合性

区别于浅层学习只呈现不同课时知识的教学过程,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关联,并将教学资源进行有序地整合加以呈现,才能达到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和探究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充分考虑到教材、单元、课时之间的联系,有效整合和串联教学内容,为学生开展深度学习创造条件。

(三)关注教学评价的过程性

深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种能力开展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全面考查学生的思考辨析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创新应用能力,教师通过过程性评价记录学生在核心素养方面的发展水平,从而真正发挥以评促学的作用,真正通过深度学习促进核心素养的生成。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开展深度学习的意义

(一)开展深度学习,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相结合的活动型学科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理论性。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往往关注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将“会背诵、会答题、能得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标准,这就造成学生对该学科只是“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刻板印象,也造成了学生对所学知识“入脑不入心”“会背不会用”的后果。深度学习区别于传统的学习方式,通过给予学生较大的实践和探索的空间,让学生生成内驱力,主动思考探究问题,从而自主地建构知识体系,深入地理解知识,提升学习的效果。

(二)开展深度学习,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注重对于能力与品格的提升,关注学生未来终身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不仅需要培养学生认识、领会等低阶思维能力,而且应提升学生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等高阶思维能力。深度学习为高阶思维的培养提供了有效路径,在深度学习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获取知识设置情境并搭建“脚手架”,帮助学生通过深度思考、自主探究将外部知识自主构建为自身知识体系,并能够通过综合运用所学内容应对复杂情境下的问题与挑战,继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思想政治深度学习策略

(一)有效创设教学情境,注重情境真实性

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蕴含于学习的过程中,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深度学习需要学生全方位调动其身体、思维、情感等诸多要素,通过问题和任务的引领,与教学情境产生互动,在完成学习任务的探究和实践中,构建知识体系,形成思维能力,达到情感和价值的生成。

因此,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深度学习其教学情境的构建需要达到真实性、典型性和生成性的标准。首先,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发展学生解决真实情境下复杂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设置的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将学生置于真实的体验之中,打造一个能够引发学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提供真实任务的有效学习场域。其次,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是为了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高他们未来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因此,教学情境的构建要有典型性。教师可以选择有典型性的真实案例或时政热点作为情境载体,帮助学生营造真实生动的情境,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从而促进深度学习的真实发生,帮助学生将典型情境中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迁移到未来生活所要面对的真实情境中。最后,教学情境的设置是为了服务于深度学习,以达成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因此教师所选情境应当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相契合,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情境设置需要有良好的结构,能够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并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自主探究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重新建构,从而生成自身的知识体系。

(二)合理设置学习任务,增强学习主动性

深度学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自我理解,要求学生结合已有认知和方法探索新知识。因此,在学习中要合理设置学习任务,运用任务引领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与思考,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增强学习的有效性。

学习任务的设置要具有目标导向性,学习任务不同于教学任务,而是需要教师在研究课标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和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转化,一切学习任务的设置必须立足于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符合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的要求。学习任务的设置还要遵循情境契合性原则,情境是教学任务的依托,教师所设置的学习任务必须要与教学情境高度契合,不能出现情境和任务“两张皮”的现象。最后,学习任务的设置还要体现难度的渐进性,教师可以先运用具有趣味性的任务进行导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随后结合学习要求逐渐增加任务难度,综合运用单一性和综合性任务、独立完成和小组合作任务等形式,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从观察、阅读等浅表性学习到开展思考、探究、运用等深度学习,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教学目的。

(三)客观全面开展评价,关注素养的生成性

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的深度教学评价其目的是要衡量学生在思维水平、价值判断、政治认同、社会参与等方面的能力增长情况,不能单纯以分数结果为唯一评价标准,而是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学习成果上的增值。因此,在评价中应采取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以及增值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在过程性评价中,教师根据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设置过程性评价任务,并根据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核心素养方面的表现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在评价前,教师要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表现所对应的标准和等级要求,在学习过程中由教师、学生、家长和其他主体对学生具体表现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利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家长评价、社会评价等方式对学生学前准备、学习过程、学习成果等阶段表现展开客观评价,以更好地观察和测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水平以及价值观念的认同程度。

为了真实反映深度学习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所发挥的作用,教师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核心素养的发展程度进行科学的测量,也就是要进行增值性评价。教师可以通过问卷、测试等方式在教学初始阶段对学生核心素养水平进行初次测量,之后组织学生开展深度学习,在此过程中通过过程性评价记录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程度,在学习任务完成后,再通过测试测量学生核心素养生成情况,这样不仅可以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真实测量,而且可以帮助教师根据评价结果反思和改进教学过程,达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良好效果。

(徐德明)

猜你喜欢

深度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