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做好思政渗透
2024-06-17尹凤燕
尹凤燕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高中物理教学也不例外。课程思政在本质上是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通过将德育知识巧妙地融入到物理课程教学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当前国内中学物理课程思政教育仍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如何在课堂实践中做好思政渗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高中物理教学实践,探讨如何有效渗透思政元素,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一、重视物理教材的研究
在高中物理课堂上,教师想要在物理课上融入思政元素,应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教材内容中的物理知识和思政元素,寻找他们的共同点和关联性,只有充分了解教材的内容,教师才能够挑选出合适的部分,为自己的课堂所用。同样的一个物理知识,教师可以发现新的视角,通过新的视角来解读教材内容,通过新的视角发现其中所包含的思政元素,再将这一思政元素与物理内容进行有机融合。思政元素“隐蔽”在物理教材中,需要教师去寻找和发现两者间的契合点。发现了两者的共性之后,还要让学生容易接受,因此教师还要为自己的课堂教学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到情境中,让他们感同身受,提高德育的教学效果。
物理教材作为传播物理知识的重要载体,其研究价值不容忽视。我们应深入挖掘物理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将立德树人理念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科学素养的工科人才贡献力量。
例如:在学习磁场这一内容时,老师首先要通过分析,给学生讲解关于磁场的物理知识。磁场是看不见的,却客观存在,老师在讲解磁场的概念定义时,可以把概念放在具体的实例中。老师可以利用有形磁铁,向学生展示磁铁的磁性,感受磁铁带来的磁场,另外还可以展示铁屑被磁铁吸引的画面。通过这一具体案例,让学生感受到磁铁的磁性,从而理解磁感线,理解磁场这个抽象的概念。在这个课程里,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思想。
二、向学生讲述物理学家的故事
物理学家除了取得优秀的研究成果外,还展现出极大的个人魅力。物理课堂上,在合适的时机,教师可以介绍物理学家的生平,用他们的经历来教导鼓励学生追求真理。有很多令人感动的物理学家的故事值得讲给学生听,比如:居里夫人为了发现放射性的元素,放弃个人的利益,放弃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条件,投身于物理研究工作中。比如:当年邓稼先在美国学到了先进的知识,却放弃了美国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到祖国,帮助祖国发展核事业,经过长期的努力,最终取得了巨大成就。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航天科技事业的奠基人。青年时期,钱学森远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学习,成为国际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当他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越生活,克服重重困难,回到祖国的怀抱。他带领的团队为我国航天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和卫星事业的奠基人”。
这些物理学家都有着丰富精彩的成长经历和感人故事,他们为了科研放弃了很多东西,他们对于科学真理的追求令人感动。当教师在物理课上向学生讲述这些动人的故事时,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物理学家为物理界作出的巨大贡献,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很好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同学们,这些物理学家的故事告诉我们,他们都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国家事业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我们要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立志为祖国的科技事业而努力奋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让我们铭记这些物理学家的丰功伟绩,传承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
三、重视物理实验
对于物理这门课程来说,物理实验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进行各式各样的物理实验,学生能够亲自去验证物理原理和物理规律。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对于物理实验缺乏重视,更多的时候是形式大于实践。大部分的物理实验,是教师操作示范给学生看,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不可取的。学生看到的物理实验,跟学生亲自做了物理实验,这样的教学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实验要学生自己做,真实记录,让他们感受其中的物理学知识,了解到基本的实验规则,了解到各类物理实验的科学方法,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真正的物理知识才更有意义。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树立正确的探究精神。例如:在做测量金属的电阻率这一物理实验时,教师首先应当引导学生学习电阻率的计算公式。同时,教师应告知学生科学处理实验的方法。另外,也要提及实验误差出现的原因。当学生真正进行实验时,记录计算出的数据和实际的数值会出现偏差,这个时候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让他们查找原因认真完成实验记录,通过真实的数据,维护科学的探究精神,保证实验教学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四、设置物理学习小组,互帮互助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效率很高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在班里设立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对学到的物理知识进行讨论和研究。在学习小组中,每个人的角色是不同的,分工也是不同的。面对不一样的物理问题,学生为了解决问题,设定方案,各自承担应有的责任,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既有自己思考的部分,也有合作探讨的部分。通过这样的学习形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之间的凝聚力,促进学生之间团结友爱的精神,还可以让他们通过思想的碰撞,探究出更广阔的物理视野。真理是越辩越明的,通过这样的学习小组,可以扩展学生们的想象力,扩宽他们的知识结构,让他们学会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物理问题。
设定这样的学习小组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实际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分组。除此之外,设计的物理探究活动要生动有趣,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提高对物理这门学科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让他们投身到探究活动中,增加彼此之间的交流。优秀的探究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还可以提升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更可以优化学生的德育,让他们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沉浸在物理学的魅力中。
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行星的运动》教学为例,探索思政教育理念融入物理课堂教学的具体方案。
(1)教学内容设计。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物理案例,如开普勒定律的发现,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家在探索行星运动规律过程中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3)课堂氛围。教师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言,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状态下学习物理。
总而言之,对于高中物理教学来说,物理知识很重要,思想的习得同样也很重要。物理教师要重视学科知识,更要投入精力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高中物理教师应当仔细研究物理教材,从中找出物理知识和思政知识的交叉点,在这些契合的地方设计自己的教学方案,创造出合适的物理场景。同时,多跟学生讲述物理学家的故事,重视物理实验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成立物理学习小组辅助教学……通过多种多样的途径,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课堂效率,而且可以在课堂中成功对学生进行德育知识的渗透,引导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为高中物理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侯金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