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间至味是笋鲜

2024-06-16匡济

读者欣赏 2024年5期
关键词:春笋李渔竹笋

匡济

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从一场风波中得以幸免的苏轼,被贬到黄州(今湖北黄冈),过起了清苦日子。在那里,一种鲜美的山野食材引起了他的注意,并启发了他对人生去路的思考。

数年后,苏轼和朋友在南山里喝浮着“雪沫乳花”的小酒,配着春日山野里的蓼菜、茼蒿、新笋,写下千古名句“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尽诉他在历经万千之后,对返璞归真的认同与向往。这种深深影响了苏轼的食材,便是笋。

苏轼爱笋,并不意外,在他之前,笋的滋味早已深入人心。先秦时期,笋已见于周天子和诸侯的宴席中,是他们用来招待贵宾的佳肴。《诗经·大雅·韩奕》中就有“其蔌维何?维笋及蒲”的句子。诗中讲到显父为韩侯饯行,宴席上的蔬菜有笋,还有鲜嫩的蒲菜。

北宋初年,高僧赞宁写下一部《笋谱》,除列举了笋的别名之外,还记述了其栽培方法,并将全国各地所产98种笋的名称、形态特征、生长特性、产地、出笋时间等详细做了说明。在“食”部又梳理了各类笋的性味、补益及调治、加工、保存的方法。

赞宁将可食竹笋划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食之肥美、甚美”,产于广西的鸡胫竹笋便是代表。这是一种冬笋,又名“斑皮竹笋”。东汉名将马援曾向汉光武帝推荐,称“其味美于春夏笋”。

第二等“食之肥、美、甘”,代表是竹笋,产于浙江,属于夏笋。其笋身粗大,直接尝之味苦,采下后不做清洗,与泥土一并烹煮,及至金黄色,再捞出食用,则“苦味减,而甘食,甚佳也”。

第三等“食之无味、可食,涩、苦”,产于福建的旋味笋便属此类。其又名“苦蒲笋”,属于春笋,以白水煮熟之后捞出,搁置些许时间,苦味才有所减少,但总的来说不算好吃。

虽然竹笋分布较广,但就美味程度和产量而言,南笋皆高过北笋,而古时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心长期处在北方,这就使得南笋北运成为一项有利可图的生意,并由此催生了笋干、腌笋、酸笋等便于长途运输的产品。在《吕氏春秋》中,借上古圣贤兼美食家伊尹之口,详述了一番天下各地的绝佳食材,其中有“越骆之菌”,指的便是越骆出产的竹笋。这些南笋能够到达北方,并被载入史册,不太可能是鲜笋。

除了“南笋北运”,另一项围绕竹笋开发的生意则是人工种植。《史记》中描述了当时大规模种植竹子而获利者的逼人富贵:“渭川千亩竹……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到明清时期,人工种植竹笋已是普遍现象,许多流传至今的地方优势品种也已出现,如浙江天目笋、福建明笋、广东沙河吊丝丹笋、安徽问政山笋等。

竹笋作为食材,营养丰富,脆嫩鲜美,能以蒸、煮、烧、炖、烤等烹饪方式为食客带来多样的舌尖体验,同时又不失本味。更加令人满意的是,它四季皆有,随时都可以来上一口。

笋还是一种极具潜力的食材,历代的美食家都痴迷于探索那清欢之味的终点何在。清代美食家李渔认为,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蔬中又以竹笋为第一。笋分野生和人工种植两类,李渔推崇野生笋,对人工种植笋不屑一顾。

在烹饪方法上,李渔称竹笋的开发空间颇大,“食笋之法多端,不能悉纪”。在他看来,“从来至美之物,皆利于孤行”—竹笋属于至美,不需要他物来做配合。李渔的好友程穆倩是做白水煮笋的高手。李渔曾作诗一首,赞其绝妙:“此老熟识此君性,不叫一物相肩并。煮竹惟将淇澳水,逼清似照湘湖镜。淡极无盐若有盐,香饶似衬终非衬。”

南宋时期的张定叟也是一位煮笋高手,杨万里特意为他作了一首《记张定叟煮笋经》:“江西猫笋未出尖,雪中土膏养新甜。先生别得煮箦法,丁宁勿用醯与盐。岩下清泉须旋汲,熬出霜根生蜜汁……”按诗文所言,张定叟是江西人氏,嗜食当地出产的猫笋。猫笋又名“毛笋”,号称“诸笋之王”,大的有20多斤,笋身白如霜,软嫩如豆腐,香如兰花,春冬皆有,以冬笋为佳。春笋短小,当地人称为“猫儿头”,吃了闹心。张定叟煮猫笋的要点有二,一是不加任何调料,二是取所用猫笋生长地附近的清泉水来煮。杨万里在品尝过这道美味后,感叹道:“大都煮菜皆如此,淡处当知有真味。”

白居易也写过一首《食笋》:“此州乃竹乡,春笋满山谷。山夫折盈抱,抱来早市鬻。”描述了自己被贬到江西时吃笋的趣事。江西是竹乡,盛产美味春笋,且非常便宜,两文钱就能买来一大束,和稻米同煮,味美绝伦。白居易吃着吃着就要加餐,到了“不思肉”的地步。很显然,他采用的也是“清煮法”,竹笋吸收了稻米的香味,滋味更加别致。

作为竹之幼苗,竹笋也带有竹的独特气质,清雅、脱俗、质朴、纯真,且富有活力,被文人墨客赋予诸多意象。

三国时期吴国大臣孟宗,自幼丧父,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年迈多病,食欲缺乏,想吃竹笋,但当时孟宗所居之地虽有竹林,却无可食竹笋出产,孟宗无奈之下,走入竹林,抱竹而泣,结果孝心感动天地,从地下钻出许多竹笋,让孟宗得以采摘回去奉给母亲。这个极具传奇色彩的故事被收入“二十四孝”中。在赞宁的《笋谱》中,也收录了5个与竹笋有关的孝道故事。

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因直言进谏被贬到四川的黄庭坚,以一首《苦笋赋》抒发胸中抑郁。他在诗中称四川出产的一种苦笋苦而有味,多食对身体大有好处,正如忠言逆耳,统治者多听对治理国家有好处。他还将苦笋比作贤才,为贤才被奸佞排挤而愤懑不已。

晚唐诗人李商隐写过一首《初食笋呈座中》:“嫩箨香苞初出林,于陵论价重如金。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表面是在感伤能长成茁壮之才的嫩笋刚一冒头便被采摘,实则是抒发自己的凌云壮志还未及施展就遭到打压的郁闷之情。

明代才子唐伯虎在《漫兴一律》中这样写道:“香灯不起维摩疾,樱笋难酬谷雨春。镜里自看成老大,戏儿棚上场人。”春笋和樱桃已过最美好的时节,将在残春凋谢枯萎,很显然是在诉说自己虽身负绝学却报国无门,一生四处飘零的惨淡经历。

竹笋还被魏晋的文人士大夫用以彰显自身超凡脱尘的人格。南朝萧梁时期的隐士吴均的《山中杂诗》颇具代表性:“绿竹可充食,女萝可代裙。山中自有宅,桂树笼青云。”“绿竹”即竹笋,朴素的文字勾勒出作者身游物外、淡泊名利的隐士心态,正如竹笋的清欢之味,不加任何修饰却尽显风范。

猜你喜欢

春笋李渔竹笋
食春笋知春味
SOLES OF WIT
竹笋
竹笋
小竹笋的梦
挖竹笋
春笋 入宴的「百搭食材」
李渔的养生之道
《春笋》中德“唤醒”
12种吃春笋de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