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创融合视域下“技能工作室+”教学实践探索

2024-06-16李全

甘肃教育 2024年9期
关键词:专创融合工作室探索

【摘要】近年来,随着企业对职业院校学生技能水平、合作能力、创新精神、创业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学生技能与企业需求不对等的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如何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成为职教改革的焦点。本文以烙画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工作室教学实践为例,对工作室的运行机制、技能传承模式、校企合作方式等内容进行探索和研究,探索出一条专创融合的实践路径,从而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关键词】专创融合;工作室;课程;教学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4)09—0059—04

“专创融合”是近年来职业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词汇,它是指将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能力相结合,以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一理念的出现,是对传统职业教育模式的一种突破,也是对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一种回应[1]。在专创融合理念下,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不仅是传授专业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这就要求职业教育跳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中,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去创新、创业。

工作室,即由一个或几个人组建的组织,是一处创意生产和工作的空间,形式多样,具备公司模式的雏形。技能工作室作为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补充环节,用来培养高技能人才。在大国智造、工匠精神的历史背景下,技能工作室作为《中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各省市人社部门也在积极建设,并初见成效。当前职业院校的实际教学与真实的工作实践存在脱离的情况,导致职业教育课程学问化,而工作室作为技能传承的前沿阵地,更具市场化。

我国关于工作室的研究和实践处于发展壮大阶段,广泛分布于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经营单元之中。关于院校类的技能工作室建设和工作模式的论文及可以借鉴学习的材料非常之少。在中国知网(CNKI)文献总库中以“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关键词检索,研究数量相对较多,文献共1282篇,以“职业院校技能工作室”为题名检索,找到的文献有178篇,以“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工作室”为题名检索,找到的文献有3篇。

建设一批能担负起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技艺传承、技能推广作用的技能大师工作室是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的重要内容。甘肃文化古老悠久,厚重独特,将文化传承与技能学习有机融合,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技艺传承、技能推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建立高技能人才技能创新和绝技绝活代际传承机制,并将成果加以推广和应用,对于打造“技能甘肃”与促进职教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职业院校的技能工作室始于2020年左右,但在初期阶段,许多学校和工作室负责人在工作室的建设上存在一些疑问,包括对工作室的定位不准确,目标不明确,硬件设施不足,软件配套不完善,创新意识薄弱,创业能力不足,理论支撑不够,实践经验不足,制度建设不完善,市场对接不准确,校企合作不深入,技术革新乏力,代际传承出现断层等问题[2]。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一室一团”的方式,以李全烙画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工作室和烙画社团为依托,以技能传承为宗旨,实施中职“工作室+课程”的传承方式,并采用“三专业四课程一实训”的教学模式。

一、构建“政、校、企”三方联动的工作室运行机制

构建“政、校、企”三方联动的工作室运行机制,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首先,要依托“技能甘肃”的利好政策,利用非遗搭建的平台,搭上非遗的车,做好教学的事。在这个过程中,高职学校需要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利用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工作室管理制度。这包括规范工作室的监督机制,强化工作室的考核机制,完善工作室的激励机制,从而为工作室机制建设提供方向性的指导,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室管理运行制度体系。同时,高职学校也可以利用政府的扶持项目,为工作室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3]。其次,需要积极与企业合作,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这包括建立工作室的技术攻关机制、约束机制,帮助工作室完善运行机制,为工作室机制建设提供可行性指导。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可以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和成长,同时也能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双赢。最后,学校作为教育的主体,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通过研究省外发达地区技能工作室建设的成功案例,调查我省技能工作室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剖析内在的成因。然后,用试错式的方法,逐步形成符合技能工作室特点的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为项目研究打好制度基础。这样,形成政府、学校、企业共同参与的“政、校、企”协同育人生态,为我国的技能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二、构建“课、赛、创”三方融合的工作室技能传承模式

1.构建“工作室+课程”的专创融合技能传承模式。采用实验研究法,依托工作室团队,将课、赛结合,赛、创结合,为课程教学提供真实的创意项目,让学生得到真实的创新实战训练,把实践型课程变为实战型课程,把技能型教师变为实战型教师,把知识、能力、技能、创新高度融合,把课堂与生产实践高度融合,把校园封闭式教学变为面向生产的开放式教学。将传统烙画技艺传授与学校专业教学融合,确立“三专业四课程一实训”的工作室与课程融合模式,使烙画技艺教学与课程教学有效融合,既保留了烙画古朴典雅的风格,又将烙画技艺与现代技术有效融合,实现烙画过程程式化、作业流水化,从而大大降低烙画创作难度,形成“工作室+课程”的技能传承模式。

2.构建“工作室+大赛”的专创融合技能传承模式。为了传承技能,我们提出了构建“工作室+大赛”的专创融合技能传承模式。该模式主要依托参与创新创业大赛、技能大赛以及“非遗”竞赛等活动,旨在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并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通过这些大赛,学生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技能,同时教师也能用大赛成绩作为评价学生技能的主要指标。在这个模式中,学校精心组织师生团队参与政府、学校、企业组织(承办)的各级各类大赛参加这些竞赛活动,不仅能够检验师生们的学习效果,促进师生开展技能训练,还能提升师生们的技能水平,从而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工作室+大赛”的模式是一种良性循环,让师生们在比赛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从而形成“工作室+大赛”的专创融合技能传承模式,让技能传承不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是真正的实践和锻炼,让师生们在实践中提升技能,传承文化。

3.研究“工作室+创业”的专创融合技能传承模式。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创新创业的大力推动,“工作室+创业”已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的创业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如何有效地开展技能传承,成为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首先,“师带师”的方式,是一种在“趋近”群体之间进行技能传承的方法。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用经验的分享和交流让双方技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提升。同时,由于是“趋近”主体之间的交流,双方更能理解和接受对方的想法,从而达到技能传承的最佳效果。其次,“师带徒”的方式是一种解决代际传承的方法。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师傅可以将自身的经验和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使徒弟在短时间内掌握技能的精髓。同时,徒弟也可以向师傅学习,了解并尊重前辈的技能和精神,从而实现技能的代际传承。最后,“徒带徒”的方式是一种解决课堂外技能传承的方法。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徒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的方式,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技能的传播和提升。这种方式可以使技能的传承更加长效和迭代,从而更好地满足“工作室+创业”的需求。建立这样的技能传承体系,可以打造出一支既具有创新能力又具有创业精神的“双师”团队,以及一支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学生创业团队。这样的团队将为学生的创业奠定坚实的技能基础,并形成具有特色的“工作室+创业”技能传承模式。总的来说采取“师带师”“师带徒”和“徒带徒”的方式,建立一个长效、可迭代的技能传承体系,从而为“工作室创业”提供有力的支持,为学生的创业奠定技能基础。

三、构建“产、学、研”三线贯通的工作室与企业深度融合途径

1.研究“工作室+企业”的专创融合合作模式。技能工作室不仅是专业内涵建设的延伸,更是推动专业发展和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在这个模式中,鼓励团队师生积极参加企业组织的生产活动,把技能和生产真正挂钩,让专业和产业紧密联系。只有通过实践,团队师生才能积累实战经验,只有深入了解产业,才能更好地服务企业。同时,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相关专业的建设,而相关专业的建设又能助推地方文化产业发展。因此,积极寻求与文创企业的合作,把工作室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过程紧密结合,让企业需求真正指导学校的技能教学,用企业标准来评价学校的技能教学,让企业的生产需求引导学校的技能教学,因技术创新推动企业的良好发展。因此,将工作室技能教学和企业生产实践相融合,培育工匠精神,培养出工匠之师,再由工匠之师培育出工匠人才,最终实现工匠人才服务企业发展的目标。“工作室+企业”的专创融合合作模式,可以实现教学与生产的有机结合,推动专业和企业的共同发展,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2.研究“工作室+创新”的专创融合研发途径。秉持着“技能传承为本、技能创新为先”的原则,高职院效应积极探索如何将现代技术如电脑设计和激光雕刻等融入技能教学中的方法。在这个探索过程中,方法创新是关键。将烙画设计信息化,可以使烙画勾线自动化,烙画烙制流程化,从而大大缩短烙画创作周期,降低创作成本。这种方法创新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创新,更是一种理念的更新,它使得烙画创作变得更加高效和精确。同时,技术创新可成功解决烙画褪色的问题。这种技术创新,不仅提升了学生创作烙画的能力,也传承和发扬了传统技艺。在题材创新方面,探索如何将烙画创作与地方文化相融合,从而将烙画这种独特的艺术服务于地方文旅产业发展。这种题材创新,不仅仅是对地方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更是对地方文化的一种发扬和创新。以上探索可逐步实现技能教学与创新融合的目的。利用信息技术解决了学生设计能力不足的问题,利用现代工艺解决了学生烙画勾线慢的问题和烙画褪色的问题。跨学科、跨领域的融合,把隐性的知识转化为显性的技能,用现代科技手段构建了“工作室+创新”的专创融合研发途径。以技能传承为本、技能创新为先的原则,成功探索出了一条“工作室+创新”的专创融合研发途径。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技艺,更好地适应和引领市场需求,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人才。

3.构建“工作室+非遗”的专创融合学习环境。近年来,随着甘肃省对非遗宣传和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非遗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传承文化的重要性,努力构建“工作室+非遗”的专创融合学习环境,为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助力“技能甘肃”的建设。首先,充分发挥工作室成员的潜力,鼓励他们申报非遗传承人。采取严格的评审和培训等方式,选拔出一批有能力、有热情的学员,并将其培养入选非遗人才库。此外,组织学生参加非遗入校园、非遗进社区等活动,积极推广非遗文化,增强大众对非遗的认知度。其次,充分利用非遗政策优势、制度优势、资金优势、宣传优势。通过与政府、企业合作,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作品,如“飞天”“航天”等品牌作品,以扩大工作室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此外,引导学生将技能教学与非遗文化传承挂钩,让学员在学习和传承非遗文化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将非遗元素融入课程设计,让学生在掌握实用技能的同时,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地方文化。充分利用非遗资源,构建“工作室+非遗”的专创融合学习环境,以这种模式培养具备地方特色的实用型人才,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技能工作室作为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排头兵,在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等方面的优势更加明显。积极研究和探索技能工作室运行机制、技能传承模式、校企合作形式等,在推进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意义重大,在课程改革、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叶国丰,构建“工作室制”教学平台,培养创意产业高技能人才[J].现代职业教育,2019(02):07-09.

[2]林雁飞,朱洪雷,等.高职院校智能制造技能大师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河北职业教育,2020(06):18-20.

[3]潘沁,校企合作高职艺术设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美术大观,2009(04):31-34.

(本文系2022年甘肃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专创融合视域下技能工作室赋能专业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2gszyjy-101)

编辑:宋春宇

猜你喜欢

专创融合工作室探索
高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对策研究
浅析民办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基于“创新工作室”的高职电子类专业专创融合教育改革的研究
浅谈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工作室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研究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地方本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探究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以工作室为平台的校企合作模式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