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遗,文化自信的运河表达
2024-06-15张媛媛
张媛媛
这是大运河申遗成功的第十年,对于枣庄市博物馆研究馆员尹秀娇来说,申遗时的种种至今依然记忆犹新。他记得那是2013年的9月23日,天气晴朗,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委派的国际专家莉玛·胡贾女士,在时任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副司长陆琼、时任省文物局副局长由少平的陪同下,对大运河台儿段申遗项目进行现场考察评估。
“这是我们枣庄第一次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大家是有一点儿紧张的。”不知什么原因,载着专家们的游船,在航行至离码头不足二百米远的地方时,突然出现了故障,无法正常前行。“船原地打转儿了,场面有点儿尴尬。”此时,恰好岸边有市民正在树荫下唱柳琴戏。“由局长就给国际专家介绍起了柳琴戏——大运河沿线产生的一种颇具特色的戏曲,国际专家对此很感兴趣。”工作人员利用柳琴戏表演的时间,将船拖至了岸边。在尹秀娇看来,“这就跟彩排过似的,但实际上大家都捏了一把汗。”这个小插曲让此次考察变得格外精彩。
“我们的申遗既顺理成章,又历尽艰辛。”资料整理、研究阐释、环境整治等,事无巨细,作为参与者,尹秀娇满是骄傲,他一遍一遍地说:“这是中国文化自信的运河表达。”
据他介绍,申遗的成功让枣庄市民将保护运河的意愿和想法,转变为行动与现实。“围绕着大运河,我们每年都会开展很多文体活动,像赛龙舟、马拉松、冬泳等。”当地人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宣传大运河文化、保护大运河文化遗产。 在枣庄人心中,大运河是城市的重要名片,“保护大运河文化遗产深入人心”。
2022年6月,尹秀娇带着大运河申遗的故事,走进了当地的校园。令他没想到的是,孩子们反响十分热烈。“小朋友对家乡历史知识很感兴趣,我讲完以后,还有很多小朋友找我问这问那,还有小朋友找我签名呢。”第二天,他又在古运河畔给孩子们现场讲解了与大运河有关的知识。
尹秀娇对大运河台儿庄段了解颇深,就连地势的高差、船闸的历史等都能一一道来。枣庄运河段,不同于山东的其他河段,从明万历三十二年建成通航以来,从来没有断流过,一直在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着贡献。尹秀娇认为,对台儿庄段运河准确的定位是:“京杭大运河、江北地区、唯一东西走向的主航道。”申遗时,大运河台儿庄段被纳入的只有河道,对这件事他深感遗憾,“实际上这里的古驳岸、古码头、运河水工等都是运河的文化遗产”。但看到如今依托大运河蒸蒸日上的城市,他又有些小骄傲。“枣庄把大运河台儿庄段的发展定位为北方城区的景观河道,它已经融入了市民的日常生活,市民在运河边上休闲娱乐,以运河为背景,过着幸福的生活。”
大运河申遗成功,不只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表达,也变成了一件惠及百姓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