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职业素养课程实施成效评析

2024-06-15杨琴

职业 2024年10期
关键词:职业素养中职学校课程

■摘 要:职业素养课程是目前中职学校实现国家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江苏省苏州技师学院于2017年全面实施职业素养课程体系改革。在此背景下,笔者对职业素养课程实施现状展开问卷调查,从而了解职业素养课程体系改革的实效和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发展提供方向和建议。

■关键词:中职学校;职业素养;课程

一、研究缘起

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一环,一方面承担着为我国经济建设发展提供与之相匹配的劳动者的责任,另一方面也承担着为国家培育素质全面,兼具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国家公民的重任。

教育部早在2008年就正式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对深化中职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全面实施以综合素养和职业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要将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教育贯穿于职业教育培养的全过程。简单概括来说,国家对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全面的素质+核心的能力。

传统职业教育一直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己任,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人们的传统观念有关。人们一直把职业教育视作学好一门手艺就可以走天下的教育。然而,这一观念在当下需要转变。我们目前所处的是一个技术更新迭代越来越快的时代,而随着新技术的涌现和冲击,劳动者职业发展终身化的趋势已无可避免。这意味着对每个人而言,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职业理念和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进入一个职业然后一劳永逸近乎无可能。劳动者要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立足,避免被时代的浪潮所淘汰,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才能应对职业生涯中存在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顺利走完自己的职业之路。因此,中职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摒弃过去只重视职业技能的做法,更重视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做事”是一时,“做人”才是一世,学生在专业能力过硬的同时,更要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沟通与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而笔者对企业的历次调查也反复印证了这一点,世界五百强企业在员工的招聘、培养和提拔上,更为关注的是员工的进取心、沟通技能、理性思考等体现员工个人职业素养的品质,而非职业技能。这样的结果也同样反映在对中职对口企业人事主管的调查中,该项调查结果表明,在员工的诸项素质中,企业最看重的是敬业、诚信、团结合作,最反感的是缺乏团队精神和频繁跳槽。在企业看来,知识、技能的学习在企业的培训中是比较容易获得的,而员工良好的职业素养则是难能可贵的。因此,在紧抓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要更重视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尽早确立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态度等综合职业素质,这才是真正的授人以渔。

作为中职教育的主体,各个中职学校无论是为了落实国家的培养目标,还是因为直面市场企业的压力,都深感职业素养教育势在必行,开始根据各自学校和本地的情况,探索符合自身需求的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模式。以职业素养课程为主的职业素养教育的实施,在我国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职业素养仅仅作为一个课程要素融入课程中,并不独立成为一门课程;第二阶段是随着人们培育职业素养的意识逐渐增强,尤其是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的倒逼,职业素养开始单独作为一门课程,各学校也开发出校本教材,在新生入学第一年进行教学;第三阶段是随着实践的探索和经验的积累,人们开始了解职业素养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要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劳动者,绝不是简单开设一两门课程可以解决的问题,而应该构建职业素养课程体系,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来完成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以笔者所在学院为例,最早对新生实施职业素养校本教材和省版教材各一个学期的教学,从2017年开始,笔者所在学院开始探索职业素养课程的改革,决定在学生整个在校学习期间都实施职业素养课程教育,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水平,从而满足社会企业的需求,进而增强笔者所在学院学生的就业、职场竞争力。

在笔者所在学院实施职业素养课程改革五年之际,笔者通过对全院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对职业素养任课教师进行访谈这两个层面,就目前职业素养课程实施状况展开调研,客观全面地了解笔者所在学院职业素养课程实施现状,发挥优势,找出问题,从而为更好地进行下一阶段学生职业素养课程教学实施提供参考,这也正是本研究的意义所在。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对职业素养课程的认知

1.学生对职业素养内涵的认识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38.95%的学生完全了解职业素养的内涵,55.81%的学生了解一点;对“职业素养具体内容应包括哪些?”这一问题,有超过75%的学生的回答是正确的。这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对于职业素养有着准确的认知,说明笔者所在学院开展的职业素养课程教学在这一部分学生当中得到了良好的反馈。

2.学生对职业素养课程的态度

在回答“职业素养课程对今后学习、工作的重要性”时,多达83%的学生认为重要,其中49.81%的学生认为非常重要。当被问及“愿意为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做什么准备”时,学生的回答排在前三位的是:向从业人员学习;继续进修取得高学位;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这说明多数学生已充分认识到职业素养课程对未来个人生活和职场的重要性,也有了为继续提升自身职业素养而做出努力的明确的方向。

3.学生对职业素养意识的认知

对“以下哪些意识是你亟待提高的?”的回答中,答案排在前三位的是:团队合作意识;自律自强意识;法律法规意识。当进一步问及“哪些职业素养能力对你今后的发展比较重要?”时,答案排在前三位的是:与他人相处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自我调控的能力。当被问及“职业素养对你的帮助有哪些?”时,答案排在前三位的是:帮助自身发展;把握好心态,准确对待压力;在岗位中找准自己的定位。这说明通过开展职业素养课程教学,学生认识到职业素养对自己产生的帮助,也非常清楚自己目前在职业素养方面存在的短板。

(二)教师和学生对职业素养课程实施的反馈

1.教学准备

主要包括实施课程前的教案撰写和课件制作。笔者所在学院自2017年实施职业素养课程体系改革以来,由原来每个职业素养任课教师单线备课改为集体备课,共同分工、合作撰写教案和课件,大家集思广益、互补不足,在对职业素养任课教师的访谈中,大家普遍肯定集体备课的方式,既节省了每位教师的时间,又取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而教师普遍提出的意见是希望在备课前可以有机会实地去企业工作和调研。职业素养课程的开设本身就是源于企业的需要,自然也要回归到企业去检验。作为一线任课教师,如果对企业的状况不尽了解,那么再精细的理论教学准备也略显单薄,只是纸上谈兵,缺乏对学生的说服力。

2.教学实施

包括教学内容的讲授、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形式的采用、教学过程的掌控及教学效果的呈现等。从学生的反馈来反观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笔者发现,在被问及“目前职业素养课程的内容你是否感兴趣?”时,53.18%的学生表示感兴趣,40.07%的学生表示一般。在询问“教学内容是否满足你的需求?”时, 41.2%的学生选择完全满足,53.18%的学生选择基本满足。而当问及“影响你对职业素养课程的学习的原因?”时,答案排在前三位的是:有些内容可以通过讲座来了解,不必讲得太细;教材内容比较枯燥,提不起兴趣;有些内容重复,有些内容又太少。对“你认为学院的职业素养课还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的问题,答案排在前三位的是:增加课程中的实践内容;更加注重实用性知识的传授;与行业企业更紧密的结合。当被问及“你希望学校开设的职业素养课程采取什么形式?”时,回答希望采取实践类课程教学的学生占46.44%,回答希望采取活动类课程教学的学生占29.59%,仅有23.97%的学生希望采取理论类课程教学方式。在被问及职业素养课程教学手段的改进类问题,如在“教师的授课中,你更喜欢教师运用以下哪些教学方法?”时,讨论法占55.81%、情景模拟法占54.31%、演讲法占47.19%,排在答案的前三位。当被问及“运用网络平台辅助教学,你认为对你学习课程是否有帮助?”时,认为有一定帮助的学生占56.93%,认为帮助很大的学生占31.84%,认为基本没帮助的学生占11.24%。

这说明在职业素养课程教学具体实施方面,目前的教学内容存在一些问题,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认可目前的教学内容可以完全满足他们的需求,更多的学生认为应当增加实践内容、实用性知识的传授,与未来的行业企业紧密结合。目前以理论授课为主导的授课形式也仅仅排在学生认可的第三位,同时目前职业素养课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还比较单一,有待改进。

3.课程考核

调查结果显示,在问到“对目前的职业素养课的考核、评价方式是否满意?”时,46.07%的学生表示非常满意,35.21%的学生表示满意。目前笔者所在学院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考核主要采取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的综合评价方式进行,平时成绩包括学生平时作业的完成,活动的参与度及课堂表现,期末成绩则通过开卷考试的形式进行测评。而职业素养任课教师普遍认为,仅凭成绩的好坏并不足以全面反映学生职业素养的高低,有关考核机制仍有待修正完善。

4.教学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有80.89%的学生对笔者所在学院实施的职业素养课程教学的整体满意度为满意以上,其中48.31%的学生表示非常满意。但当被问及诸如“在校期间,你更喜欢上什么课?”时,学生的答案中对职业素养课的喜爱度仅仅比信息技术课和文化课(语数英)稍好一点,仍处于后段。当被问及“你认为校内职业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是什么 ”时,答案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实习实训;课程教育;社团。这说明虽然学生认同职业素养课程是培养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对目前的课程满意度也较高,但是与体育课、专业课相比较,该课程的教学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本次调查问卷和访谈的结果表明,笔者所在学院职业素养课程改革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对于职业素养课程未来的建设、改革和发展,笔者有如下建议。

(一)继续坚持将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贯穿学生在校生涯始终

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反复,所以需要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进行强化。因此学生在校期间,要通过以职业素养课程为主,实习实训、社团等活动为辅,专业课穿插结合相关内容的方式,对学生职业素养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和强化。从这次的问卷调查结果来看,无论是学生对于职业素养的认知还是职业素养课程的具体实施效果,成效都是很明显的,因此这一改革方向要继续坚持,相信这也是未来所有中职学校的大势所趋。

(二)职业素养任课教师要进入企业实地学习

职业素养课程是中职学校为实现国家人才培养目标和满足企业需求而开设的课程,最终目的是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合格人才。企业的真正需求究竟是什么?对人才的具体标准是什么?更看重学生什么样的品质?这些问题的答案只有深入企业才会有感触、了解和共鸣。而身负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主责的职业素养任课教师,很多甚至从未进入过企业,更谈不上对企业的运营有所了解,在这样的背景下,身在象牙塔内的教师去传授象牙塔外的知识就很难让人信服。因此,职业素养任课教师定期去企业学习、工作十分必要。

(三)职业素养课程的内容和排序要进一步优化

从这次的问卷调查来看,虽然学生普遍认识到职业素养课程的重要性和对自身的重要意义,但该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尚有限,而职业素养课程的内容不够完善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比如有些内容不断重复,有些内容枯燥、脱离实际,学生不知为何而学。对此,笔者建议集中全校的职业素养任课教师,对各自在具体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建言献策,群策群力,删减一些重复的、意义不大的内容,新增一些学生需要的、感兴趣的内容,比如增加一些更加贴近学生生活与实际的、与行业企业结合更紧密的实践类内容。而职业素养的课程体系中,各个课程内容教授的先后顺序既要符合课程间的逻辑顺序,也要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或许可以循着认知—探索—实践三个阶段进行。认知阶段包括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形象与礼仪等内容;探索阶段则应包括职业素养能力训练,比如社交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分析能力等内容;实践阶段则应包括创新创业、自主学习等内容,从而满足学生各个学习阶段的需求。

(四)职业素养课程的实施形式和教学手段要进一步丰富

目前笔者所在学院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采取的仍是在教室进行传统的理论授课的方式,虽然调查显示学生认为这样的方式对自身职业素养的养成有帮助,但他们更希望采取实践和活动课程相结合的形式。因此,如果条件允许,在学生安全能够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学校应为职业素养课的实践和活动提供大力支持,比如组织集体参观一些实践基地,让学生参加一些既能提升自身能力,又能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公益性活动。即使是在教室进行理论授课,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应多样化,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增加师生的互动,也可以设置一些话题进行讨论,或者采取情景模拟的形式来开展教学。总而言之,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上来,教育目标和教学目的才能最终达成。

(五)职业素养考核的方式要结合学生的行为表现

对于职业素养课程的考核,目前笔者所在学院采取的形式受到学生的肯定,但由此来认定一个学生职业素养的高低则显得武断和片面,应该结合学生个人日常的行为变化来进行综合认定。职业素养课程的实施本身就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而除了学生对职业素养的认知外,最能体现其职业素养水平的则是学生的行为。可以把学生每个学期的行为测评成绩作为一个可量化的标准,进行个人的纵向比较,以此来衡量职业素养课程实施的成效。

(六)充分利用优势,在校企合作和实训中实现职业素养培养

调查显示,笔者所在学院的学生对专业课、实训操作、顶岗实习普遍非常重视,因此学校应很好地利用这块阵地,在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中让学生切身感知“爱岗敬业”“工匠精神”,在他们遭受人生挫折或者遇到困境时,体会什么是抗挫折能力、协调沟通合作能力,懂得如何通过调整自身心态来实现人生的突围,从而实现自身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双提升。

四、结束语

信息化时代,知识、技能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劳动者要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立足,应对职业生涯中存在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完美成就自己的职业生涯,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才能实现。而如何提升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是时代给职业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德育工作者提出的待解课题,只有迎难而上,不断摸索和总结,负重前行,才能实现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文静.广州市中职职业素养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5.

[2]张翠.从两份问卷看就业导向下的中职学校职业素养教育[J].文化创新比较,2018(14).

[3]殷炳元,岳莉红,赵春礼.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状况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32).

[4]刘碧云.技校生职业素养调查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4.

[5]郑永森.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状况的实证分析[J].高校探索,2015(11).

[6]黄榕.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4.

(作者:杨琴,苏州技师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职业素养中职学校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德育工作浅谈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