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兴:目标导向 牵引技术创新落地生根
2024-06-15冯昭于宝源
冯昭 于宝源
出生于1966年的王国兴,不仅是一位石油化工领域的高级工程师,也是曾在多家公司担任执行董事、总经理、副董事长、董事长的企业领军人物。
他在2008年创建的南京苏夏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夏集团”),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成为工程行业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其拥有专利的长输热网技术,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1000余个项目上成功应用,每年节约几千万吨标准煤,为我国供热事业健康发展贡献了智慧、方案、技术和力量。
随着众多项目的实施,苏夏集团经营业绩稳中有升,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近日,本刊记者专访了苏夏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国兴。
打响长输热网“第一枪”
王国兴认为,科研创新是苏夏集团的立命之本,多年的科研创新,为企业的长足发展提供了竞争优势。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随着不同技术等级长输热网项目的成功运行,苏夏集团在行业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王国兴掀起的“长输热网”行业革命,可以追溯到企业成立之初。
当时,张家港一家企业找到他,计划建设一条热半径为20公里左右的管道系统,技术要求是300摄氏度的蒸汽经过传输后,温度要达到165摄氏度。
在当时来说,这个要求无异于天方夜谭,因为国家相关标准规范要求,供热半径最远不超过8公里,正常在5公里左右。按照常规设计思路,每公里降压0.06-0.1兆帕,温降为15摄氏度左右。
此前,该企业负责人找过不少专家学者,并咨询国内知名设计院,但几乎所有人给出的答案都是“不可能”,表示“供过去蒸汽都变成水了”。但王国兴听完客户需求后,认为在技术上可行,只要提供合适的供气压力和温度,结合长输热网方法专有技术,就可以实现这一目标。
结果,项目建成后,蒸汽温度达到188摄氏度,大大超出了客户预期,苏夏集团由此打响了长输热网的“第一枪”。
王国兴敏锐地意识到,长输热网技术将会对行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发挥重要作用,于是申报并获取了国家发明专利。以此为契机,王国兴开始尝试在大机组提高热效率及集中供热资源整合等方面进行技术创新。
2009年,在首届全国大机组供热改造研讨会上,王国兴作为这一领域的权威专家受邀作总结发言。随后,他带领一批行业精英不断寻求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在第一代供热技术的基础上,很快研发出第二代供热技术,供热半径达到25公里,压降为0.02-0.03兆帕/公里,温降为5-7摄氏度/公里。
此后,随着逐年加大对科研创新的资金投入,苏夏集团从2019年开始突破长输热网技术瓶颈,并于2020年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多丰收。
“苏夏集团专门成立了供热系统节能环保技术领域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主要围绕低能耗蒸汽管网输送技术进行研发创新,先后形成了低能耗输送热网技术、超远距离输送热网技术、蒸汽管网敷设专有技术、5G智慧热网、热网仿真系统、供热改造及节煤降耗改造技术等27项专有技术。”王国兴介绍。
作为衡量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和创新型企业建设的核心资产,专利已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因素,苏夏集团在这方面收获颇丰。其中,2021年至2023年,苏夏集团先后获得包括核电机组供热改造、热网仿真、热网产品等方面的国家授权专利32项,形成预制架空保温管技术、地理管综合技术、智慧5G热网系统(热网仿真软件系统)三大战略技术创新。
在王国兴带领下,截至目前,苏夏集团共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34件,其中发明专利22件、实用新型专利112件、软件著作权专利23件。
为企业发展设立阶段性目标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激发企业和人才活力,为苏夏集团长输热网技术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王国兴介绍,为推动煤电行业发展,苏夏集团成立了以“双碳”技术支持(系统技术)、产品技术研发生产为主要研究方向的苏夏研究院,针对煤电行业三改联动,提出节煤降碳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长距离供热(大气污染整治、关停小锅炉和小热电)、核能综合利用的长距离供热、储能技术和多能源互补等一系列技术研究课题。
“苏夏集团的目标是做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并积极参与行业《标准规范》《设计手册》修订工作,积极引领和推进集中供热行业的发展进步。”王国兴说。为此,苏夏集团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对1000多家客户的3000余个项目进行回访,并形成项目问题调查清单。
为研究长输低能耗热网技术,王国兴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投资近1.5亿元建设了苏夏产业园;与常州大学共建实验室,成立研发实验中心,深耕工业智能制造;建立国内首家预制架空保温管道智能制造生产线,并研发最新的反辐射层技术。
此外,王国兴还为苏夏集团建立了表彰激励机制,每年3月组织召开年度研发创新表彰大会,激励企业内部创新发展,加大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申报力度,并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同时,对优秀项目进行总结,对课题成果、科技论文进行成果转换。
王国兴还积极推进企业与知名高校及国家大型企业的合作。2024年,苏夏集团投资500万元,与南京师范大学能源机械学院签订研发协议,针对长输热网模拟实际运行参数,进行专项实验攻关。苏夏集团还先后与中国核工业集团、中国广核集团开展合作,进行核能长距离供热研究;与华能集团合作,共同就三改联动进行技术经济性分析;与华电集团合作,共同进行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究。
“高效、有序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可以避免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出现‘闭门造车,共同建立以‘目标为导向和‘应用为导向的科研创新合作机制,切实牵引和推动技术创新落地生根。”王国兴说。
坚持“设计+N”发展理念
王国兴介绍,苏夏集团目前已拥有一批顶尖设计人才,还借助信息化手段,高标准建设了数据中心,引入先进的ERP(企业、资源和计划)管理系统和私有云办公系统,进一步提升了工作效率。
其中,在大机组供热改造、长输热网设计上所持有的专利技术,是苏夏集团的核心竞争力。王国兴坚持“设计+N”的发展理念,如设计+勘察、设计+咨询、设计+市政公用工程、设计+EPC总承包、设计+研发体系、设计+材料、设计+投资经营等,全面实施上下游一体化经营战略,充分凸显了竞争优势。
“苏夏集团发展至今,已成为以专有技术为基础,以节约工程投资为目标,以高标准优质的设计服务为特点的专业性设计及总承包公司,并且在项目工程管理以及研发生产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是全国长输热网行业的领军企业。”王国兴不无自豪地说。
但是,他也清醒地意识到,苏夏集团距离行业要求和客户需求,以及具有“买不来、偷不走、学不到、拆不开”特质的核心竞争力还有一定差距。为此,苏夏集团启动了全面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全面实施“八个全员”为基础的延增绩效战略,用以提高营业收入、培养优秀人才、增加科研投入。
王国兴一直把人才作为第一生产力,把人才发展作为长期任务来抓,在苏夏集团创建之初就培养了一支技术精湛、德能双全的技术人才队伍;近年来,又着重造就了一支管理能力强、政治素质高的经营管理队伍。当前,结合企业实际,还要重点培养选拔一支既懂专业技术又懂经营,还懂项目管理的复合型项目管理队伍。
所谓“八个全员”,即“全员回款”“全员经营”“全员服务”“全员创新”“全员质量”“全员成本”“全员确认”“全员安全”。通过实施这一战略,保障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使企业持续高效运转。
王国兴强调,苏夏集团的愿景和蓝图,是做一家能让国家、社会、行业、客户和员工等几方都受益的“百年企业”,一如既往发扬传承“实业富国、产业报国”的精神,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誉满全国的“江苏名牌”,并进一步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品牌”。
定位产生战略,战略带出实干
王国兴认为,苏夏集团在过去十余年经营发展中取得的成就,得益于两个方面:从外部环境来看,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和引领,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从企业内部来看,准确的定位满足了客户需求,苏夏集团就此抓住商机,赢在企业定位、战略和实干上。
“定位产生战略,战略带出实干。” 王国兴说,“定位解决了企业往哪里走,战略解决了企业怎么走,而实干解决了企业怎么干的问题,使得企业能够在定位上找准方向,在战略里增添力量,在实干中稳健成长。”
今后一个时期,王国兴将带领苏夏集团统筹和协同推进研发创新、咨询与设计、EPC总承包及工程管理、关键设备材料的研发生产、投资运营等五个板块,着力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首先,持续推进核电系统余热利用。当前,核电机组的热效率一般小于50%,如果通过长输热网技术把核电机组余热进行回收并加以利用,机组热效率将提高到70%以上。
其次,大力推动石化行业低能耗物料输送。目前,苏夏集团的供热设计院年产值约为1.5亿元,并专门成立了化工/燃气设计院,使化工/燃气设计产值与供热产值形成并驾齐驱之势。
此外,王国兴还将继续推进科研创新和品牌建设。长输蒸汽热网核心技术是苏夏集团的独门绝技,该技术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实践,经过不断探索,已经升级到了第五代,温降和压降进一步降低,输送能耗的损失进一步节省,输送距离也越来越长,技术更为成熟可靠。
例如,苏夏集团于2023年6月提交《一种预制架空保温管组件及其安装方法》发明专利申请,仅用2个多月时间通过授权,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登记和公告,并拿到专利证书。这意味着这项技术具有高度的创新性、独特性和实用性,既是苏夏集团第五代技术中的重要创新成果,也是公司三大战略性创新之一。
“这一技术采用工作管内滑动摩擦形式,保温结构由软质保温材料与硬质聚氨酯复合而成,融合多项独创的新技术,具有综合导热系数低、散热损失较小等技术优势,在蒸汽输送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 王国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