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聚集高地 科技动能摇篮
2024-06-15邱惠颖
邱惠颖
“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西安,这座享有“十三朝古都”美誉的城市,自古以来便是无数风流人物心驰神往的理想之都、云端之梦。西安曾以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价值,使得这座城市成为历代王朝定都的首选之地。同时,它也成为代表中华历史的显著符号,蕴含着深远的历史价值。正所谓,“一部西安城,半部中华史”。
如今,在新时代的引领下,西安依托其千年历史的深厚积淀,不断聚焦城市创新实践,展现出崭新的活力与光辉。在西安市北部,有一个充满活力与潜力的开发区,这里全区总规划面积272平方公里,横跨未央、高陵、临潼3个行政区,由中心区、高铁新城、泾渭新城、渭北新城四大区域板块和关中综保区、经开自贸试验区两大功能园区组成,常住人口约55万人。先后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区等12块国家级授牌,并在2018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中排名第17位。这就是——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昔日荒地,今成西部明珠
20世纪90年代初,受深圳经济特区成功实践的鼓舞,东部和沿海地区纷纷掀起了建设经济特区的热潮。在此背景下,西安这座千年古都也在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作为西部地区的城市,既没有沿海地区的港口便利,也未达到东部地区的经济高度,该如何实现自身的对外开放和经济振兴呢?
经过充分研究和通盘考虑,1992年8月21日,中共西安市委、市政府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开放沿江沿海和内陆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城市的决定,落实国务院特区办提出的“一个对外开放城市可以建立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享受沿海经济开发区优惠政策”的要求,决定在西安城的北部地区建立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西安经开区”)。
1992年10月30日,中共西安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西安未央经济技术开发区筹建处;1993年2月10日,决定撤销西安未央经济技术开发区筹建处,设立西安未央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1993年4月29日,中共西安市委、市政府决定将西安未央经济技术开发区更名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1993年6月8日,西安经济开发区正式挂牌。
据介绍,西安经开区成立之初,周边环境存在环境脏乱、治安问题频发以及交通拥堵等不利因素。在那时“一穷二白”的情况下,第一批“经开人”凭借着坚定的意志和满腔的热血,摸着石头过河,努力为西安经开区的发展招揽企业和资本的入驻,也为后来西安经开区进一步发展积累宝贵经验。
功夫不负有心人,海南新大陆“雅荷花园”成为第一个入驻西安经开区的企业。随后,海星现代饮品(荣氏果汁)入驻,制造业项目开始在西安经开区聚集;中萃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与西安汉斯饮料总厂合资建设的可口可乐灌装生产项目成为进入西安经开区的第一个外资项目,为西安经开区的发展打开了对接世界的窗口。
经过6年的艰苦奋斗,西安经开区在1999年实现了技工贸总收入55.9亿元,工业总产值31.1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5000万美元,税收0.69亿元。至此,西安经开区初步发展和建设成为一个具有一定规模和辐射带动作用的工业园区。
2000年2月3日,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安经开区的发展又迈入了一个新阶段。
打造产业集群,汇聚发展新动能
如今,在国家政策的支持鼓励下,西安经开区驶入了城市发展的快车道,市政道路和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完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免费公园文娱休闲场所等逐步兴建。西安经开区面积也逐渐扩大,截至2021年,西安经开区面积超过270平方公里,涵盖了中心区、高铁新城、泾渭新城、渭北新城四大区域板块和关中综保区、经开自贸试验区两大功能园区。越来越多的企业、资本愿意入驻西安经开区,外资企业、大型央企、行业龙头企业等千余家企业落地,西安经开区成为西部地区世界500强和央企投资最密集的区域之一。
经过30余年的发展,现在西安经开区已建立了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四大工业集群,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增材制造与再制造等四大新兴产业,建立了富有经开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了龙头带动、集群发展、产业链和创新链“两链”融合的全新态势。
一直以来,西安经开区坚持工业立区、产业强区宗旨不变,从2021年到2023年,西安经开区先进制造业总规模从1290亿元到1593亿元,年均增长7.3%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从252亿元到373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从480亿元到538亿元,坐稳西安工业经济发展主战场和顶梁柱。
在这里,以汽车产业为代表的主导产业集群显示澎湃动力。以西安吉利为例,自2021年投产至今,累计实现总产值超540亿元,带动23家零部件企业落户西安,实现产业链就业超8000人,成为开发区与世界500强企业合作典范。作为陕西省和西安市汽车产业的重要承载区,西安经开区已形成以陕汽集团、西安吉利为龙头的商用汽车、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产业,聚集30余家核心零部件骨干企业和上百家产业链配套企业,具备60万辆整车的产能,2023年汽车产业实现产值944亿元,同比增长38.4%。
作为千亿级先进制造业聚集区,西安经开区在对市场供需和科技引领的准确把握中,积极寻求新旧动能转换的破解之道。依托全链条、良性发展的创新之路,西安经开区孵化了以西部超导、西部材料、凯立新材等为代表的35家高新技术产业公司,其中上市公司7家、筹备上市4家,这些公司都已经成长为行业内的创新型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
历经30载春秋的更迭,曾经的荒草丛生之地已蜕变为高楼林立的新区,从初始的10万元启动资金到如今的GDP突破千亿元,这背后凝聚了无数开拓者的青春与汗水。30年的风雨洗礼,使得“经开精神”更加熠熠生辉。如今,西安经开区正稳健地踏上产业化、生态化、国际化、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成为古都之城中一颗璀璨明珠。未来,随着西安“北跨”发展战略的加速推进,西安经开区将踏上全新的高质量发展征程。
科技金融聚能赋势,营商环境高质量优化
金融作为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关键之举。当前科技金融发展成效显著,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对此,西安经开区正持续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着力打造“科创新引擎”。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强化科技金融支撑,加快完善创新创业投资和产业基金体系。为此,西安经开区着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两业融合”协同发力,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创新金融服务,打造种子基金、天使基金、并购基金等基金生态链矩阵,发挥创新投资基金作用,优化完善工业倍增基金,健全“股贷债保”联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同时,为金融企业搭建“安心、舒心、用心、贴心”的服务平台。目前,西安经开区已成为陕西省金融服务业高度聚集、资本市场建设日臻完善的区域之一。
2021年以来,西安经开区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为抓手,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结合“4+4+4”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硬科技产业发展实际,发布《经开区关于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实施方案(2021—2023年)》,全面提升全区科技创新能力,围绕先进制造业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两链融合,全面推进西安市秦创原区域示范工程建设和区域高质量发展。
西安经开区从平台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服务配套等方面不断发力,推动秦创原—产业综合体建设,加快布局高质量创新平台;培育科技企业成长梯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致力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圈;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创建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工作基地;优化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健全科技金融体系,加强创新服务配套体系建设,致力将西安经开区打造为秦创原—先进制造业和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示范区。
此外,为进一步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服务保障作用,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加强金融政策集成,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西安经开区财政金融局联合科创局举办科技金融专题培训暨融资对接活动,创新金融服务。
未来,西安经开区将进一步落实科技金融有关政策,结合实际情况和企业需求,积极探索和创新融资对接模式,持续深化部门协作,共同推动融资对接服务进一步走深走实,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壮大提供强有力金融支撑,为企业营造更好更优金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