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首都基层治理的对策研究
2024-06-15胡哲张宏鹭李志鹏
胡哲 张宏鹭 李志鹏
摘 要:党的十九大以来,基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高度关注,并进一步明确了基层党组织在管理协调基层各项事务中的核心领导地位,努力做到党的建设全覆盖,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强大的基层治理效能。特别是在坐拥“四个中心”定位的首都北京,基层情况复杂多元,长期积累的老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依然存在,需要协调各方利益,找准平衡点,画好“同心圆”。基层战斗堡垒的建设和发展,关键是要选好和培养好带头人,发挥党建工作“领头雁”的作用,结合全市调研摸排情况和重点案例,创新发展思路,提出培育社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五个一”工程。
关键词: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首都北京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4)16-0005-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16.002
1 引言
党的十九大以来,基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被高度关注并赋予新的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组织建设成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社区(村)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甚至是最后一米。“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社会主义各项事业都要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基层各项事务要在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下开展,大多数社区(村)党支部书记都扎根基层辖区,对属地的人地事务组织情况较为熟悉,具备沟通和感情交流的基础。要努力做到党的建设全覆盖,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工作优势,并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把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类组织紧密地团结在党组织周围,不断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感召力和影响力,让党旗在基层高高飘扬。
2 社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做法
近年来,北京市高度重视社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重新审视人才的选用、培养、激励、发展等环节,并站在职业发展和干部成长的高度进行了统筹考虑和长远规划。
2.1 提升履职能力,压实党政责任
2021年,北京市7164个社区和村都完成了“两委”换届选举,共选出社区“两委”成员32117人、村“两委”成员21291人。其中,新任“两委”干部分别占38.4%和36.6%,主要呈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社区(村)党支部书记、居(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比例较上届均有所上升。其中,社区“一肩挑”比例达到93.7%,比上届提高6.6个百分点;农村“一肩挑”比例达到93.5%,比上届提高2.5个百分点。二是实现了社区(村)干部队伍的平均年龄、学历“一降一升”的目标。换届后,社区、村干部平均年龄分别为41岁和47岁,较上届分别下降4岁和5岁;社区、村干部中大专以上学历分别占95%和48.5%,较上届分别提高5.8个和9.4个百分点。三是社区和村“两委”班子全部配备35岁以下年轻干部。一批年富力强、素质过硬的“90后”干部,成长为社区(村)基层党建工作的中坚力量。比如,顺义区南彩镇河北村换届后有3名35岁以下年轻干部进班子。
2.2 选树先进典型,汲取榜样力量
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深入贯彻落实“党建引领、疫情防控、垃圾分类、物业管理、双招双引、乡村振兴”等基层关键小事,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选树一批优秀社区(村)党支部书记典型。一是北京市委决定对表现突出的社区(村)党支部书记授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的称号。比如,顺义区空港街道吉祥花园社区绳桂玲书记 2020年9月被表彰为“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倡导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发动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二是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文明办主办的大型主题活动“北京榜样”。比如,昌平区龙泽园街道龙泽苑社区伊然书记当选2019年度“北京榜样”年榜人物,遵循“社区书记是最好的12345”。三是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推出“感动社会·民政榜样”宣传教育活动。比如,昌平区霍营街道华龙苑北里社区王翠娟书记大力推进“五方共建”治理模式。
2.3 畅通发展渠道,完善职业规划
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工作协调会,研究社区(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晋升和身份编制问题。一是市委组织部牵头,联合市委编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多次召开工作协调会,推动落实从社区(村)党支部书记中招录公务员编制人员事宜。2019年北京市40名优秀社区党支部书记被录用为公务员,这是北京市首次面向优秀社区党支部书记招录公务员;2022年北京市昌平区、顺义区各有7名优秀的社区(村)党支部书记被录用为公务员。二是2021年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会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全国率先开展首次高级社会工作师评审工作。北京市第一批高级社会工作师的产生,标志着北京市初级、中级、高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梯队正式形成。
3 社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存在的不足
社区(村)党支部书记不同于一般的行政管理岗位,面对艰巨复杂的基层形势,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沟通协调能力,不单靠简单的理性思维,还需要换位思考、用心用情。通过调研发现,部分社区(村)党支部书记在岗位认识、内生动力、自身能力、经验方法、创新思路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
3.1 党建工作经验和方法还有待丰富
党建工作的难点在基层,亮点也在基层,基层党建水平直接决定了基层治理水平。“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夯实基层治理的地基,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局性、基础性工作。”[1]但是,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部分社区(村)党支部书记对于党建专业不太熟悉,对于如何抓党建、抓什么、怎么抓,实招不多,党建创新思维和品牌意识还缺乏思路。还有一部分不善于运用党建工作方法和党群服务中心、宣传栏、公众号等宣传载体,对党的新理论、新思想学习不够充分,对党员的教育、监督、管理不够严格,很多时候碍于情面对党员的实际约束和批评不够有力,甚至较为宽松和随意。
3.2 应对处理复杂基层局面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部分社区(村)党支部书记阅历较浅,特别是“换届”后新上任的“90后”干部,虽然具备较高的学历和研究能力,工作有干劲和冲劲,但是毕竟人生阅历有限,又没有长时间在基层一线打拼、做好群众工作的丰富经验,缺乏驾驭全局的能力,没有完全掌握地区发展优势、不同群体的心理预期、利益诉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很多时候只是照搬套用其他地区的方式方法;还没有捋顺两新组织、非公企业、各类社会组织、业委会、物业和社区的关系,摸索出治理的规律和窍门,新的节奏和想法还需要在基层实践中不断磨合,党建协调委员会的作用和运行方式还有待进一步细化。面对低保维权、信访、司法调解等矛盾突出的老大难和历史遗留问题、突发性群体事件,应对办法不多。
3.3 选拔和培养后备干部的方式还有待丰富
在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共存且经济发展差距短期内又难以拉平的形势下,大批农村青年持续外流,向往城市的生活。留在村里的大多都是老人和孩子,青年劳动力严重匮乏直接导致后备干部储备不足,干部青黄不接成为困扰农村发展的一个严重问题。由于后备干部力量薄弱,又没有明确的培养计划和时间安排,还时常受到在任村支书的打压,担心年轻人抢了自己的位置,造成利益损失,使后备干部长期备而不用,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部分有专业技术的能人考虑到收入情况,甘愿自谋出路,也不愿被纳入后备干部的范围。
3.4 引领和服务群众的方式还有待转变
部分村党支部书记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急于求成,带着上级和命令的口吻给村民压力传导,民主法治的观念较为淡薄,未能真正做到在思想上关心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联系群众、行动上照顾群众,使“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在软弱涣散村,平日里大家的感情就较为平淡,村党支部书记的领导力和影响力也较弱,和村民的关系比较微妙,在拆改腾退、土地征用等敏感事件上,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转变不及时、不到位,极易引发村民的逆反心理和对立行为,影响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
3.5 盘活集体经济的工作思路还有待创新
部分村党支部书记“等、靠、要”思想较为严重,习惯等文件、等任务,被动依赖上级招呼安排、政策倒逼,缺乏主动干事的“拼”劲和“闯”劲。对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认识不足,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知识储备、理念和头脑还没有主动适应和调整,自身不具备致富发家的专业技术,面对机会和政策优惠,不能及时结合本村实际,研究调整经济结构,深入实践探索学习其中的精髓,错失发展先机,造成大量的资产闲置,没有形成有价值的流动资源,产生社会经济效益。村集体经济造血能力不足,没有形成有规模、有地域风情的特色产业和链条。
4 社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通过对全市社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整体情况进行摸排梳理,并以通州区潞城镇、顺义区空港街道、石景山区金顶街街道、顺义区南彩镇、昌平区龙泽园街道、大兴区安定循环园区为重点调研案例进行深入解剖,提出聚焦和培养关键少数,是深化党建引领首都基层治理的破冰之匙。要以“五个一”工程为抓手和平台,全面提升社区(村)党支部书记的思想、理论、实践创新能力,持续推进后备队伍的培养,夯实基层的人才队伍建设。
4.1 开辟一条路径:主体培训,聚焦痛点
把社区(村)党支部书记的思想政治培训作为一门必修课,纳入全市干部学习培训的计划范畴,打通基层社区(村)党支部书记教育管理的“最后一公里”。一是由各区委组织部联合各区委党校,将面向街道(乡镇)基层干部的相关集中调训延伸拓宽至社区(村)党支部书记,开展计划内集中专题培训,培训学时和表现作为年底考核的重要依据。二是街道(乡镇)加大统筹和合作力度,实行社区(村)党群资源共享,联合开展党建主体培训。围绕党建工作要点、支部规范化建设、意识形态引领等主题,开展讲授式、案例式、研讨式、情景式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把问题和角色摆进去,逐级厘清党建“责任清单”。鼓励开放式、双向互动教学,社区(村)党支部书记既可以是学员,也可以担任教员。比如,通州区潞城镇党委以“微党校”为载体,利用党群服务中心开设“初心课堂”,镇二级班子成员理论中心组学习14次,镇党委书记带头讲党课,处级领导干部针对分管领域、所包村讲党课20余次,科级干部、村支部书记讲党课100余次,累计覆盖党员3000余人。
4.2 锻造一个体系:攻坚克难,品牌孵化
“十四五”期间,全市计划建设200个北京市社区书记工作室,作为孵化优秀社区书记的示范基地品牌。一是聚焦难题和问题,加强社区书记工作室横向互联,集体攻关、同向发力,形成组合拳,共同打造品牌孵化体系,提供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注重人才孵化和帮带效应,在复杂的问题实践中长本领、增才干,为优秀社区书记培养后续力量。二是将街道、社区书记工作室组团打包式开发,加强纵向互联,取长补短、资源互补、各司其职。比如,石景山区金顶街街道打造了“G+S+17”的社区书记工作室矩阵体系,以1个街道工委书记工作室和1个模西南社区书记工作室组成,吸纳17个社区党组织书记为工作室主要成员。依托“书记”主题系列活动,努力在地区范围内打造“党建引领、顶层设计、功能集成、成果转化、辐射带动”的社区党建和社区治理品牌。以“书记有约”活动打造一批头雁队伍,在带教和培训过程中,有效提升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以“书记会谈”活动培育一批党建品牌,通过“成熟一批,入壳一批,涵养一批,出壳一批”,实现党建品牌从树起来到亮起来到强起来的转变;以“书记有范”开展一系列减压活动,关注社区领头人的心理状态,疏导负面情绪。
4.3 创新一种思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探索从外部回引能人志士、乡贤和退休老党员或者选派年轻干部到街道(乡镇)机关、经济强村、外省市挂职锻炼,作为基层领路人才选用和后备人才培养的新举措。一是各区委组织部人才局会同地区乡镇有关部门,建立在外家乡人才信息库,动态更新在外家乡人才基本信息、工作领域、职业特点,并成立在外人才联合会,提供暖心驿站服务,积极搭建企业和在外家乡人才供需的平台。二是各区委组织部会同各区直机关工委,建立外出党支部,凝聚乡贤,反哺家乡建设。外出党员不再是“断线的风筝”,通过组织的桥梁,在异地也能感受到温暖并参加组织生活。三是乡镇党委、工会和各村党委对退休老党员生活上要关心关爱,工作上要虚心求教。比如,通州区潞城镇堡辛村党支部书记高淑君在退休离开岗位3年后,恰逢棚改项目高速推进,她临危受命,再次受邀返回党支部书记岗位,带领堡辛村村民克服困难,坚定执行棚改政策,短短40多天,全村272户全部完成签约。
4.4 完善一套机制:固本强基,久久为功
党员干部下沉社区是弥补基层治理短板的重要举措,既落实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又践行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党员承诺。一是建立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下沉社区(村),任第一书记常态化机制。按照“党群部门干部到弱村、政法部门干部到乱村、经济部门干部到穷村”的原则,结合干部意愿和工作需要,选派干部对口进村,确保人岗相宜,扩大影响力。不同于以往的驻村帮扶,干部下沉的机制更侧重在实际工作中,培养社区(村)党支部书记工作的格局、视野和胆魄,为基层治理开辟新局面,让他们在吃准政策、抓好落实的基础上,努力谋好局、把好舵、带好路。二是建立2名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同时下沉社区(村),分别任第一、第二书记的应急化机制。特殊时期基层的需求是多样的,需要启动应急工作方法和预案,不同单位的领导实战指导、统筹资源、同向发力。比如,哈尔滨市南岗区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探索试行社区“双书记”包保制度,抽调300余名处级干部下沉至187个社区当书记[2]。
4.5 厚植一种情怀:赤子之心,造福于民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要恪守真心为民的情怀,把服务群众当作自己的天职,学会换位思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用“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的胸襟,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实现自我价值。一要树立正确的考核评价体系,把村民是否满意、是否富裕作为衡量工作的重要标准。及时做到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帮民困,结合地区实际,研究开发本地特色的经济品牌,探索致富发展的道路。比如,大兴区安定镇高店村、站上村积极配合镇政府,采用“土地作价入股”的方式,引入北京环卫集团安定循环园区项目,实现了农耕用地到集体建设用地的转变,保证了村民未来30年都有稳定的收益;通州区潞城镇前疃村积极探索林下生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盘活村内闲置资源。通过开展“龙头企业+村集体”双合作,以林菌、林药、林花为抓手,以本村剩余劳动力助力发展,全力探索林下生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林下经济项目总规划占地面积30亩,已完成一期工程占地7亩,每年可产出食用菌7万斤~9万斤,直接经济收入15万元~30万元。二要强化价值观引导,倡导在干事创业中提升自我价值和人格魅力。通过党的组织优势,以乡镇为单位,积极对接相关资源和市场,不断补链、延链、强链,为个人的成长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和舞台。比如,顺义区南彩镇党委培育推介河北村集体企业民俗文化有限公司认定为“顺义区农村实用人才示范实训基地”,争取到挂牌奖励及资金支持,并推动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走上区级平台历练展示。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党组织是全党工作的基础,是惠及百姓的“最后一百米”。实践证明,选好带头人,就能带好一班人,凝聚一群人,感染一帮人,主动参与建设美好家园和乡村振兴的行动中。首先,社区(村)党支部书记不仅要“会”治,更要“善”治,发挥基层缓和剂和减压阀的作用,处理好“都”与“城”的关系。其次,社区(村)党支部书记需要持续提升个人的修为涵养以及应急处置、发散思维等综合素质能力,做到内外兼修、以德服人,有备无患。最后,组织部门需要给予社区(村)党支部书记长期充分的关注,正规系统地培养教育关心关爱,让其成为基层治理的关键抓手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曾业松.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理论逻辑[N].光明日报,2018-12-07.
[2]南岗区委宣传部.哈尔滨市南岗区实行“双书记”制筑牢社区防疫堡垒[EB/OL].[2022-04-02].https://new.qq.com/rain/a/20220402A063SW00.
[3]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党建引领首都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与探索[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20.
[4]邓善凤,吴记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研究: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M].北京:新华出版社,2021.
[5]李泽伟.潞城镇棚改11个村19天住宅全部签约[N].北京青年报,2017-09-20(A04).
[6]李德,于洪生.全国基层书记抓党建案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7]李慧凤.中国城市基层治理:路径、方式与转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
[8]迟行刚.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理论遵循与实践路径[J].前线,2022(10):80-82.
[9]张燕.首都基层治理改革的实践逻辑[J].前线,2021(3):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