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霞教授从六经扶阳次第疗法论治高原高血压
2024-06-14傅建平宋添力孙永章刘立安李海霞
傅建平 宋添力 孙永章 刘立安 李海霞
摘要: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系统常见疾病,高原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上升,李海霞教授认为高原高血压形成的机理是由于气虚、气滞、痰浊、血瘀等各种原因导致脑供氧不足,扶阳可以增加气血动力,改善脑部气血瘀滞,使脑部氧气供应充足,血压自然就降为正常。李海霞擅长运用六经扶阳次第疗法治疗心血管疾病,首先开太阳,其次疏通少阳达到温太阴,最后温补少阴,补肾填精,同时重用引经药通窍活血,疏通头颈部能量,改善脑部供氧,脑部气血充足,则血压自降,为保障高原人群心血管健康,防治高血压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经验。
关键词高原高血压;六经扶阳次第疗法;李海霞;心血管疾病;诊疗经验
doi:10.12102/j.issn.16721349.2024.06.038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diseases,CVD)成为全球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1]。由于我国居民中不健康饮食、不良生活方式的增加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升高,疾病负担下降拐点尚未出现。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组织全国相关领域专家编撰《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指出,我国城乡居民疾病死亡构成比中,心血管疾病占首位,2020年分别占农村、城市死因的48.00%和45.86%,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疾病[2]。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现患病人数为3.3亿人,其中高血压有2.45亿人,高血压仍然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并且成为造成全球巨大疾病负担的原因[3]。
1高原高血压的特征及患病率
在全球范围内,约有4亿人居住在海拔1500m以上的陆地地区,超过1.4亿人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约占世界人口的2%[4]。来自长期居住在高海拔地区的人群的流行病学数据强烈表明[5],环境因素对心血管疾病发展的影响因海拔高度而异,长期暴露在高海拔环境中还可能影响心血管健康、疾病发展。全身性高血压通常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西藏位于全球海拔最高的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2014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拉萨的藏族原住民中,高血压的患病率为51.2%,远高于我国的平均患病率[6]。Cuo等[7]在对8项横断面研究,涉及16913名受试者的系统评价发现,海拔高度与西藏居民全身性高血压患病率之间直接相关,海拔3000m以上,海拔每升高100m,高血压发病率增加2%。另一项针对居住在海拔≥2400m和18岁或以上的40854名藏族人的荟萃分析报告显示,海拔每升高1000m,平均收缩压增加17mmHg,舒张压增加9.5mmHg[8]。西藏高海拔地区高血压患病率与海拔高度之间呈正相关,即海拔越高,高血压的患病率就越高。
由于高原地区氧含量较少,以低压、低氧、气温低为特点,高原高血压病人多半会出现心慌心悸、胸闷气短、血氧饱和度下降、血压持续升高的症状[9]。高原高血压的形成与高原地区的特殊环境密切相关。高原地区气压低、氧气稀薄,长期生活在此环境下的人群,由于缺氧等原因,容易导致血压升高,从而引发高血压。这种高血压与平原地区的高血压在成因上有着显著的差异。其次,高原高血压的症状也具有一定的特色。除了常见的高血压症状,如头晕、头痛、心悸等,高原高血压病人还可能出现一些与高原环境相关的特殊症状,如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这些症状可能与高原缺氧导致的脑供氧不足有关[10]。李海霞临床上治疗高原高血压以六经扶阳次第疗法,首先开太阳驱赶外寒,其次疏通少阳,温太阴,疏通少阳可以有效解决肝木克脾土,保持三焦畅通,最后补少阴,温肾填精,培元固本,最后配引经药引阳气至病所,六经通畅,脑部血氧充足,脉道通利则血压自然恢复正常,临床用此方法治疗高原高血压病人500余例,80%以上的病人完全治愈。现将李海霞教授六经扶阳次第疗法治疗高原高血压的经验总结如下。
2六经扶阳次第疗法的渊薮
人与自然界沟通途径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肺的呼吸与皮毛,即无形之气;二是通过人的消化系统与食物接触,即有形之物。而人出生之后,同时打开的后天之门户,就是肺与胃肠道,人体与天地交通的途径,就是呼吸与消化两个系统。呼吸系统就是中医学上的太阳,消化系统就是中医学的太阴与阳明。六经扶阳次第疗法的立足点,就是站在中宫脾胃功能的基石之上,上开皮毛祛表邪,让邪气从太阳而出,紧紧守住太阴重地,即重点放在太阳与少阴关,且太阳与少阴互为表里关系,即太阳与少阴交通的焦点,就是中宫脾升胃降这个枢纽。故切脉表症阳虚应用桂枝法,就是解决了太阳病的问题;切脉里症阳虚应用附子法,解决少阴阳虚精亏的问题;而所用药物慎用苦寒之品,就是立足于中宫之上,防止败胃伤中之弊端。也就是说,六经之中,以太阳为表,以少阴为里,以中宫脾胃为枢纽,解决了六经辨证体系中最为关键的问题。那么,六经之中少阳病与厥阴病,随着中宫脾胃枢纽功能的协调,使其顺势而达到邪出之目的。因此,就形成了治病次第之六字真言:祛邪、建中、填精。这六字次第真言浓缩了张仲景“病脉症并治”真实的涵义。
李海霞在临床擅用六经扶阳次第治疗心血管疾病,讲究三法治万病,始终坚持有邪祛邪、无邪建中理中、最后益肾填精次第,浓缩为六字真言:祛邪、建中、填精,对恢复人体自然元气、阳气助力。六经扶阳次第疗法顺应了疾病的发展过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轻到重,善治者,从轻浅而治,不仅能防微杜渐,并且事半功倍;张仲景的六经辨证体系的建立,正是构建于这样的理论基础之上。扶阳医学治病次第学,正是认识到病的顺应人体的六经途径逆向而走,使其邪气从何而来就从原道而出,从而达到顺势而为的治疗目标,符合道的自然规律而行事。
3六经扶阳次第疗法治疗高原高血压经验
3.1抵御外邪
郑钦安在《伤寒恒论》[11]中所说:“夫太阳者,即坎中真阳也;少阴者,即坎水也。阳居二阴之中,阴含一阳之内。人身中一水一火,即在此处攸分。故太阳为人身纲领,主皮肤,统营卫者是也。太阳之气上升,则水精之阴,即从太阳而上行,从皮肤而出水气。太阳为外邪干犯,必由毛窍而入,仲景所以著《伤寒》,皆是从根底上来也”。离为火,属阳,气也,在脏为心。而中一爻来自坤元,真阴寄在其中。水上交于心,心中真阴能使火下交于肾,水火既济,周流不息,则脏腑平和,气血调和,阴平阳秘。六经以太阳为首,凡病邪初入,必由太阳,以太阳为寒水之区,主皮肤,统营卫,为一身纲领。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12]中记载:“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生半死也”。疾病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即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轻到重,而非一蹴而就;善治者,因明了疾病的发展过程,故从轻浅而治,不仅能防微杜渐,并且事半功倍;指出疾病是由表入里。因此,若病人有外邪,则应以太阳为表,上开皮毛祛表邪,让邪气从太阳而出。
3.2扶阳建中
《脾胃论》[13]:“脾胃衰弱,则饮食不消,运化之令不行,化生之功失职,嗜卧多困,其病生焉。脾胃者,五脏之根本;饮食者,性命之大原。调理脾胃,为医中之王道,诚有旨哉。所谓脾胃健,则诸病悉安;脾胃弱,则诸疾蜂起”。李海霞认为中焦具有消化、吸收并输布水谷精微和津液,化生气血的作用。脾胃居于中焦,为气机升降的枢纽。中阳即脾胃之阳,中阳充足,则可通过其回旋运转、变化于中的作用,而使其他脏腑之气、阴阳水火维持其上下升降、内外出入的正常运动;若中阳虚衰,脾阳不运,则寒湿不化,升降不利,容易形成太阴病,导致纳少腹胀,面色萎黄,身疲肢倦,故应温中暖寒、扶阳建中。此外,《素问·评热病论》曰:“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人体驱邪是通过正气来运药以驱邪外出,若中气虚弱无力,则不能鼓邪外出,因此,必须先温补后发汗,即“虚人伤寒建其中”,即先温补里虚,后方行解表。
3.3温补肾精
《伤寒恒论》记载:“太阳之底(面)是少阴,少阴之底面即是太阳,所以太阳发汗有亡阳之虞,即此是也”。太阳经与少阴肾经,相为表里也。若太阳病过发汗,则伤少阴肾中真阳,就会有亡阳的危险。又因“万病不离伤寒”,故要抓住少阴,温填肾精。精能化气,气能化阳,精足则人身之气得以充盛,从而布达全身。通过温补的方法来滋养少阴,以充实肾精。肾精充足后,能够转化为人体所需的气(生命力),气又能进一步转化为阳(身体的温暖和活动能力)。当肾精充足时,人体内的气也会充盛,能够顺畅地输布到全身各处,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这一过程体现了中医理论中精、气、阳之间的相互转化和密切关系。以八卦方位论言,先天者,乾居正南,坤居正北,故乾坤二卦是先天八卦;后天者,坎居正北,离居正南,故坎离二卦是后天八卦,《易》卦以先天为体,后天为用。乾坤二卦是其他卦象的“父母”,通过二卦的结合,化生出其余六卦,郑钦安尤为重视坎离二卦的作用。郑钦安认为,“离为火,属阳,气也,而真阴寄焉。中二爻,即地也。地二生火,在人为心,一点真阴,藏于二阳之中,居于正南之位,有人君之象,为十二官之尊,万神之宰,人身之主也”,“坎中真阳,肇自干元,一也;离中真阴,肇自坤元,二也。一而二,二而一,彼此互为其根”,两者相辅相成,互根互用。在人体中,坎卦代表的肾脏,离卦对应的是心脏,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其根。
4六经扶阳次第疗法治疗高原高血压用药三法
4.1开太阳以桂枝法
方药组成:桂枝、白术、生姜、炙甘草、小茴香、陈皮、法半夏、厚朴、鹿角霜。
用药点评:郑钦安在《医法圆通》中的“太阳经用药图”中称桂枝汤是“调和阴阳第一法”,在“桂枝汤圆通应用法”中讲到:“按桂枝汤一方,乃调和阴阳,彻上彻下,能内能外之方”。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用桂枝达76次之多,其中《伤寒论》有41方,《金匮要略》有35方。扶阳医学对桂枝为君药的法理中,称之为桂枝法,具有散寒解表、调合营卫、温通经脉、温助营气、利肝肺气、平冲降逆等诸多功效。方剂中的桂枝、白术、生姜、炙甘草有温阳散寒、健脾益气的功效。在中医理论中,阳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具有温煦、推动、气化、防御等功能。当人体阳气不足时,就会出现畏寒肢冷、消化不良、免疫力低下等症状,因此,以上四药药物可以扶助阳气,改善上述症状。另外,方剂中的小茴香、陈皮、法半夏、厚朴等药物具有行气消食、化痰止咳的功效。在中医理论中,气滞、食积、痰湿等是常见的病理产物,会阻碍阳气的运行和布散,导致各种症状的出现。因此,这些药物可以行气消食、化痰止咳,为阳气的运行和布散扫清障碍。最后,方剂中的鹿角霜是一味温补肾阳的药物,可以增强扶阳开太阳的功效。在中医理论中,肾阳是人体阳气的根本,对人体各个系统的生理功能都有重要的影响。当肾阳不足时,就会导致各种阳虚症状的出现,因此,用鹿角霜温补肾阳。
4.2通少阳达温中以健脾
方药组成:柴胡、香附、枳实、郁金、青皮、小茴香、炒山楂、炒麦芽、炒鸡内金。
用药点评:柴胡、香附、枳实和郁金是疏肝理气的药物,能够调畅气机,舒缓肝脏的疏泄功能。在中医理论中,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若肝失疏泄,则气机不畅,可出现胁肋胀痛、情绪烦躁等症状。因此,这些药物配伍在一起,可以发挥疏肝理气的作用,改善上述症状。此外,青皮能够疏肝破气、消积化滞,对于肝气郁结、食积不化等症状有较好疗效。小茴香则能够温中散寒、行气止痛,对于脾胃虚寒、气滞疼痛等症状有缓解作用。炒山楂、炒麦芽和炒鸡内金则是健脾消食的药物,能够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帮助消化食物,改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综合这些药物的作用,可以看出这个方剂主要是通过疏肝理气和健脾消食两个方面来改善人体的生理功能。在中医理论中,肝脾两脏密切相关,肝主疏泄,脾主运化,两者相互协调,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若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则可出现胁肋胀痛、情绪烦躁、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此方剂通过疏肝理气以通少阳,达温中健脾以消食的作用,能够改善上述症状,促进人体的健康。
4.3温少阴达肾阳以填精
方药组成:制附片、桂枝、生白术、小茴香、炙甘草、淫羊藿、生姜、益智仁、上安桂、巴戟天。
用药点评:扶阳医学附子法是一种中医治疗方法,主要运用附子来扶助人体的阳气。附子辛热,能够温补阳气、散寒止痛,常用于治疗阳虚寒凝引起的各种病症。在扶阳医学中,附子法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阳虚证,如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大便溏泄等症状。通过使用附子,可以温补肾阳、散寒通络,从而改善病人的阳虚症状,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桂枝则是一味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的中药,能够发散表寒,温通经脉,对于风寒感冒、寒凝血滞的病症有很好的疗效。桂枝的作用是协助附子温阳散寒,同时助阳化气,使阳气得以流通。生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功效,能够补益脾胃,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对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病症有很好的疗效。生白术的作用是健脾益气,为肾阳的温补提供后天之本的支持。小茴香能够温肾暖肝、散寒止痛,对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的病症有很好的疗效,协助附子、桂枝温补肾阳,散寒止痛。炙甘草则能补脾和胃、益气复脉,能够补益脾胃之气,调和药性,使整个方剂的药性更加平和。淫羊藿和巴戟天都是补肾壮阳、强筋健骨的药物,能够温补肾阳,增强肾脏的功能,对于肾阳虚衰、阳痿遗精病症有很好的疗效。在此方剂中的作用是加强附子的温补肾阳作用。生姜则能解表散寒、温中止呕,能够发散表寒、温中散寒,对于风寒感冒、胃寒呕吐病症有很好的疗效。在此方剂中,生姜的作用是协助桂枝发散表寒,同时温中散寒。益智仁能够暖肾固精缩尿、温脾止泻摄唾,对于肾虚遗尿、小便频数病症有很好的疗效。在此方剂中,益智仁的作用是加强整个方剂的温肾固精作用。上安桂则能引火归元、温阳散寒,对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病症有很好的疗效。在此方剂中,上安桂的作用是引导阳气归于肾元,加强整个方剂的温补肾阳作用。综合这些药物的功效和作用,可以此方剂主要是通过温补少阴、达肾阳以填精的方式来治疗肾阳虚衰、阴寒内盛的病症。在中医理论中,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肾阳虚衰则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生殖功能减退、畏寒肢冷等症状。因此,此方剂通过温补肾阳来增强肾脏的功能,促进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的恢复。
5验案举隅
病人,男,42岁,2022年2月9日初诊,主诉:间断头晕胸闷半年余,加重5d。现病史:病人2021年6月因右侧胸闷伴右上肢沉重乏力就诊于拉萨市人民医院,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二三尖瓣轻度反流;心电图显示:非特异性T波异常。后服用当地藏药(具体不详),1个月后症状有所缓解。2022年1月因头晕胸闷加重,监测血压,波动在(142~150)/(96~125)mmHg,最高血压160/122mmHg。现为求系统治疗前来我科就诊。刻下症:间断头晕胸闷,偶有胸痛心慌,伴有气短乏力,双下肢畏寒,纳可便调,眠浅易醒多梦。舌淡,苔白腻,边有瘀点、齿痕,脉沉细弱。西医诊断: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中医诊断:眩晕,心肾阳虚、痰湿内阻证。
本病病属眩晕,辨证为阳气亏虚。治法当以温阳驱寒,化痰通络为主。处方:桂枝30g,生白术30g,蜜甘草15g,生姜20g,大枣30g,柴胡15g,郁金20g,生槟榔20g,醋香附20g,制川乌20g,黑顺片20g,当归20g,醋鸡内金30g,法半夏30g,人参10g。14剂,早中饭后分服。嘱病人调整饮食方式,不宜过饱,尽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吃牛奶鸡蛋,不食水果、冷饮等生冷之品及过于油腻之物等。并嘱病人适当运动,但不能过于劳累。
2周后复诊时头晕缓解,胸闷气短改善,乏力心慌稍有好转,纳可,仍有眠差易醒,难再睡。二便调。血压波动在(122~135)/(90~117)mmHg。处方:制川乌50g(先煎1h),黑顺片60g(先煎1h),桂枝50g,人参15g,干姜30g,生白术40g,三七12g,肉桂20g,法半夏30g,柴胡15g,醋香附15g,生艾叶30g,醋鸡内金30g,炒王不留行30g。嘱病人调整饮食方式,不宜过饱,尽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吃牛奶鸡蛋,不食水果、冷饮等生冷之品及过于油腻之物等。并嘱病人适当运动,但不能过于劳累。
1个月后复诊:服药后头晕大减,胸闷乏力消失,偶感心慌,眠差易醒,难再入睡,纳可,小便偏黄。余无明显不适。现血压118/80mmHg。处方:制川乌50g(先煎1h),黑顺片70g(先煎1h),桂枝50g,人参15g,干姜30g,生白术40g,三七12g,肉桂20g,法半夏30g,柴胡15g,醋香附15g,生艾叶30g,醋鸡内金30g,炒王不留行30g,茯苓30g。嘱病人调整饮食方式,不宜过饱,尽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吃牛奶鸡蛋,不食水果、冷饮等生冷之品及过于油腻之物等。并嘱病人适当运动,但不能过于劳累。
2个月后复诊:血压波动在(100~120)/(70~77)mmHg,心慌次数减少,服药后乏力改善,精神状况改善,眠安,二便调,腰疼,余无明显不适。处方:制川乌50g(先煎1h),黑顺片75g(先煎1h),桂枝50g,人参20g,干姜30g,生白术40g,炒枳实12g,肉桂20g,法半夏30g,柴胡30g,醋香附30g,生艾叶30g,醋鸡内金30g,炒王不留行30g,茯苓30g。
此后3个月复诊:血压控制在120/80mmHg,偶有心慌,纳可眠安,余无明显不适。上方继续加减。此后随诊月余,均好转,暂时停服中药。半年后复诊:头晕、胸闷、心慌消失,无其他不适,血压平稳,纳可,眠安,二便调。
按:高血压病位在心,涉及脾、肾等脏。病人久居寒湿之地,心气不足,心阳亏虚,若心阳虚则温煦推动无力,致寒凝血脉。脾阳居中焦,将胃阳腐熟之水谷精微输送周身,以灌四旁。水谷精微奉心阳化赤,变生血液,在脉管中运行,循环周身。桂枝辛温,助人体圆运动的阳气东升。桂枝使肾中之精化为太阳生气,有利于厥阴风木的升发,使不化为郁火,使脾土得木而达,再选生姜东方太阳之气,大枣的中央脾土之气,炙甘草的南方少阳火气,使人的圆运动复归周流。生姜、大枣、炙甘草入脾经,建中固土,如车轮之轴,作为圆运动之中轴;生姜可温中化湿,顺脾之喜好;大枣、炙甘草能补其虚,一化一补,可建中气;去掉寒凉的白芍,改为白术健脾利水。组方中,制川乌温阳通络,黑附片温补脾肾,提供能量,人参大补元气,生津养血。一则补充人体亏空之气血,二则大补元气助力川乌疏通经络。附子、川乌、人参三药同用,补火助阳、扶阳固本;干姜性温,温中散寒,回阳通脉,附子配干姜相守,助附子温阳之力更甚;桂枝温通三焦阳气,助阳气化;炙黄芪甘温益气,升阳益损,助血脉运行;加之柴胡升阳举陷;生白术健脾补中益气;法半夏祛湿和胃、燥湿化痰。麸炒枳实理气宽中,助生清阳,防止诸补药壅中,以上诸药合用,使心脏搏动有力,血脉充盛,气血生化源源不绝。
6小结
《伤寒杂病论》以风寒伤寒为立论之本,其所创立的六经辨证,以阳气之虚实来定立六经之传变,用药多以桂枝、附子、干姜、吴茱萸等辛温之品为主,如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吴茱萸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四逆汤等,其方药以扶阳立法,故其精髓则是以顾护阳气为主,扶阳法则是贯穿的主要治病大法之一[14]。宋添力等[15]以扶阳思想以及运用附子的理论为入口,采用“病在阴者,用阳化阴”的治疗方法,诊疗上使用姜、附、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病人,治疗当以扶阳救逆为要,以破格救心汤加减化裁,益气固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等危急重症具有一定的优势。
关于国内外高原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上升,然而由于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全世界对高原性高血压的定义尚无统一的共识或指南,故其知晓率、控制率及达标率明显偏低,因此,高原高血压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难题。李海霞教授深入探讨了高原高血压的形成机制,认为高原高血压是由于气虚、气滞、痰浊、血瘀等多重因素导致的脑供氧不足。擅长运用“六经扶阳次第疗法”。这一独特疗法的实施步骤严谨而有序:首先开太阳,以启动身体的阳气;接着疏通少阳,以调和气血;然后温太阴,以滋养阴液;最后温补少阴,补肾填精,以强化肾气的根本。在此过程中,李海霞教授特别重视引经药的使用,她认为通过引经药可以通窍活血,有效疏通头颈部的能量通道,从而显著改善脑部供氧状况。当脑部气血充盈时,血压自然会下降。李海霞教授的这一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不仅深化了对高原高血压的认识,为高原地区人群的心血管健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为高血压的防治工作贡献了宝贵的思路和经验。
参考文献:
[1]MohammedAbdElFattahMohammedDarweshBadawy,NAINGL,JOHARS,etal.EvaluationofcardiovasculardiseasesriskcalculatorsforCVDspreventionandmanagement:scopingreview[J].BMCPublicHealth,2022,22(1):1742.
[2]《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编写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要点解读[J].中国心血管杂志,2023,28(4):297312.
[3]宣风琦,王祖禄.《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解读[J].临床军医杂志,2022,50(6):3.
[4]HURTADOA,ESCUDEROE,PANDOJ,etal.Cardiovascularandrenaleffectsofchronicexposuretohighaltitude[J].NephrologyDialysisTransplantation,2012,27(suppl_4):iv11iv16.
[5]EZZATIM,MURRAYHORWITZME,THOMASDS,etal.Altitude,lifeexpectancyandmortalityfromischaemicheartdisease,stroke,COPDandcancers:nationalpopulationbasedanalysisofUScounties[J].JournalofEpidemiologyandCommunityHealth,2012,66(7):e17.
[6]WANGJ,ZHANGL,WANGF,etal.Prevalence,awareness,treatment,andcontrolofhypertensioninChina:resultsfromanationalsurvey[J].AmericanJournalofHypertension,2014,27(11):13551361.
[7]MINGJICM,ONAKPOYAIJ,PERERAR,etal.RelationshipbetweenaltitudeandtheprevalenceofhypertensioninTibet:asystematicreview[J].Heart,2015,101(13):10541060.
[8]ARYALN,WEATHERALLM,BHATTAYKD,etal.Bloodpressureandhypertensioninadultspermanentlylivingathighaltitude: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J].HighAltitudeMedicine&Biology,2016,17(3):185193.
[9]高钰琪,黄缄.炎症反应与高原病[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6,38(3):215219.
[10]林莹,张宇清.高原性高血压的患病率、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高血压杂志,2020,28(1):8286.
[11]郑钦安.伤寒恒论[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15.
[12]黄帝内经·素问[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2:15.
[13]李杲.脾胃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15.
[14]宋添力,孙永章,李奇,等.扶阳学派学术思想评述[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4,39(1):449452.
[15]宋添力,孙永章,刘立安,等.基于“火生土,土伏火”的扶阳学术思想探讨破格救心汤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4,52(2):241243.
(收稿日期:20240210)
(本文编辑郭怀印)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8197368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No.21VJXG037);中央高水平中医医院临床研究和成果转化能力提升项目(No.HLCMHPP202304581973790)
作者单位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2.湖北民族大学;3.中华中医药学会;4.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
通讯作者李海霞,Email:2272236055@qq.com
引用信息傅建平,宋添力,孙永章,等.李海霞教授从六经扶阳次第疗法论治高原高血压[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4,22(6):1148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