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以退为进”升格指导
2024-06-14王海军
王海军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小到个人的成长,大到国家的发展,都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前进受挫。有的是因为自身的积淀不足,有的是因为外部障碍,但我们不能动摇扬帆济海、山登绝顶的决心,不能失去乘风破浪、我为峰顶的信心。必要的时候,我们暂停脚步,甚至短暂退却。不要认为这是懦弱,相反,这是积蓄力量,厚积薄发。曲臂,拳头打出去才更有力;弓膝,冲刺时起步蹬腿才能更迅猛。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内容包含三层意思:
第一层,“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是说我们要有广阔的胸襟和远大的理想。
第二层,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受挫,两个“有的……有的……”,实指受挫的内外部原因。
第三层,我们该如何正确应对——不动摇决心,不丧失信心,必要时暂停脚步或短暂退却。
具体写作时,有如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四平八稳常规式。即针对材料所述的三层意思,逐一展开论述,确保材料内容的完整呈现。此方式虽然全面扣住了材料,却因为没有取舍和轻重之分,而缺乏独特性。
第二种轻重有别个性式。即对材料的三层意思进行组合取舍,无须面面俱到,但务必要明确重心和重点。比如可以将第一、二层内容相组合,重点分析导致受挫的主客观原因(既可以侧重主观原因,也可以侧重于客观原因);也可以将第一、三层内容组合,着重论证受挫后应该如何做(可重点论述决心和信心的重要性,也可主要阐述暂停或退却的必要性);还可以将第二、三层内容进行组合, 可根据个体对材料的不同认知确定论述重点。但若仅论述其中一层,则明显忽视了材料的大部分内容,此种片面性的论述方式不可取。
另外,还需注意:第一层是后两层存在的前提,不可遗漏;第二层是原因分析,并非本材料的重点;第三层是问题的解决之道,是核心,也是最具现实意义的层次,应作为重点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审读材料,一定要抓住其核心。
原文呈现
以退为进
⊙ 陕西省西安市庆安高级中学 郭开裕
有时,放缓脚步并非停滞不前,而是为了看清方向;有时,暂时退却不是心生退缩,而是为了更好地前进。
当你工作受挫时,有人会劝诫你做事应一鼓作气,拼尽全力;当你遇到棘手的难题时,有人会鼓励你勇往直前,切勿退缩;在古代,兵家打仗更是深知退兵之举会损伤士气。
这些言论都在强调不能懦弱、退后。
然而,退后真的是百害而无一利吗?
事实并非如此,在某些情况下,退后是为了积蓄力量。
当遇到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挑战时,若我们只是一味地“硬啃”,可能会消耗太多的精力,甚至根本无法实现目标。而当我们退后一步,在别处积蓄能量,等待自己成长,再回头挑战这个困难,或许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越王勾践正是如此,他隐忍数年,才有了最后“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千古传奇。
退后一步,有时是为了认清前行的方向,并坚定脚下的步伐。
坚持与努力固然重要,倘若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结果只会是无功而返。
因此,我们需要放缓脚步,甚至暂时后退一步,这样才能看清自己的前行路线是否笔直,步伐是否稳健。正如曲臂,拳头打出才更有力;弓膝,冲刺时起步蹬腿才能更迅猛。
我们需明确,退后只是策略,前进才是目的。
退一步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退缩逃遁。相反,我们要有“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信念。
尽管我们可能因为自身积淀不足或外部的障碍而面临挑战,但我们不能动摇扬帆济海、山登绝顶的决心,亦不能失去乘风破浪、我为峰顶的信心和信念。
只有这样,我们暂停的脚步才会更加坚定,积蓄的力量才会更加充分,心中亦不会彷徨和失望。
让我们以曲臂之态,打出坚定有力的一拳,以弓膝之姿,跑出人生的绚烂篇章。
/点 评/
本文的亮点在于:一是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重点论述遇到挫折时应后退一步,蓄势而动;二是论述时自觉分出了文意推进的层次,文章主体部分有了明晰的条理;三是语言较为简练,不拖泥带水,文章整体保持了干净的表达风格。但也存在如下问题:第一,字数不足。论述的力度明显欠缺;第二,结尾部分有照搬作文材料、匆促敷衍之嫌。
升格建议
1.加。一是增加字数,充实论证的文字;二是增加论证的层次,在论说退却的意义时,可在“积蓄力量”“认清方向”之后,加上“寻找方法”,论述会更全面;三是在开头增加引领全文的文字,以使起笔不显突兀。
2.减。结尾部分对材料的引用,特别是决心、信心等,属于勉强凑数的文字,为保证文意的集中紧凑,可删。
3.调。将结尾处引用材料中的名言调至开篇,把论证何以退却的前提条件前置,更合逻辑事理。
升格佳作
以退为进 蓄势而动
⊙ 陕西省西安市庆安高级中学 郭开裕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在豪情满怀追求理想的道路上,谁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当遭遇挫折时,勇往直前、一鼓作气,固然是一种选择;但适当放缓脚步甚至暂时驻足,总结反思,以退为进,积蓄力量,亦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当你工作受挫时,有人会劝诫你不要气馁,要一鼓作气;当你遇到棘手的难题时,有人会鼓励你不要畏缩,要披荆斩棘。在古代,兵家打仗最忌退却这种损伤士气的做法。这些都强调了不能懦弱的后退。
然而,暂时的后退真的是百害而无一利吗?其实不然。
后退一步,有时是为了更好地积蓄力量。
当遇到超越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时,我们若只是一味地“硬啃死磕”,可能会无谓地消耗太多的精力,甚至根本无法攻克。此时,后退一步,积蓄能量,等有足够的能力后,再来挑战,或许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越王勾践正是如此,当他的力量还不足以战胜对手时,他选择了忍辱含垢,数年隐忍,卧薪尝胆,才有了最后“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千古传奇。
后退一步,有时是为了准确地辨清方向。
坚持与努力固然重要,但倘若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便只会徒然费力,适得其反,最后无功而返。这时就需要我们放缓脚步,甚至暂时后退一步,回头看是否偏离初衷,朝前看是否远离目标。这样,才能看清自己的路是否走对、是否走直,否则一味前行,错了方向,便会南其辕而北其辙,跑得越快,离目标也就越远。曲臂,拳头打出才更有力;弓膝,冲刺时起步蹬腿才能更迅猛。
后退一步,有时是为了快捷地找对方法。
常言道,方法不对,力气白费。走向成功,除能力、方向等因素外,还讲究方法。以砍柴为例,即便刀斧再锋利,若以刀背而非利刃的一面进行砍伐,即使用尽全身力气,也会事与愿违;同样的,若刀斧已然钝化,却仍坚持使用,最终只会事倍功半。爱因斯坦的成功公式:A=X+Y+Z,其中的Y就是正确的方法。这是爱因斯坦对其一生治学和科学探索的总结,值得我们深思。
在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当我们遇到挫折时,不妨停一停,看一看,想一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暂时的退却中积蓄足够的力量,辨清前行的方向,找到合适的方法,从而远离彷徨、迷茫和失望的困扰。
让我们以曲臂之态,打出坚定有力的一拳,以弓膝之姿,跑出人生的绚烂篇章。
/点 评/
升格文有如下特点:
一是论述更集中。全文只针对为何要在受挫后暂时减缓脚步甚至退后一步,选择的论述点明确,保证了文意的紧凑。
二是条理更明晰。文章主体部分从三个方面论证为何要在受挫时退却,各自独立,又浑然一体,文章呈现出清晰的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