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锁定社会热点 精准点穴矛盾

2024-06-14李雪萍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4年4期
关键词:妙手作文题论点

李雪萍

高考作文与时代同向而行,既是时代发展的风向标,又是社会形态、主流价值观点的呈现。因此,广大考生要积极关注并深入思考社会热点、时事新闻等。关于考场作文的精准审题,笔者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特此归纳出以下三个关键注意点,以助考生更好地把握审题要领。

一、“如炬的目光”:寻找作文材料中的社会热点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高考作文与社会、时事、人生紧密相连。考生审读作文题的第一步,应是在材料中寻找或隐晦或直露的社会热点。这体现了考生的审题能力。2023年高考四套全国卷作文题均涉及当前世界发展的潮流与方向——合作共赢。考生需要找准热点话题并切入。举例如下:

(2023年高考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

以上两则材料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作文题中的两则材料,聚焦于国际关系、文明互鉴等时代命题,揭示了“合作共赢”是时代发展的潮流,也是经久不衰的社会热点。

(2023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本作文题的关键词是“表达和沟通”“展现民族形象”,它们不仅是媒体常提及的热点议题,更是我国外交工作的重要方向。回顾历史,总结当下,我国外交史上涌现出诸多经典故事,这些故事深刻反映了我国在“表达和沟通”以及“展现民族形象”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目光如炬能洞察万物;发现热点则审题不偏。2023年高考作文题给我们传递了明确的信息,即应当高度重视领导人的重要讲话,深入研读媒体的新闻报道主题词,把握社会热点,紧跟时代潮流。

二、“辩证的思维”:精准分析材料中的矛盾关系

在高考作文中,存在一个普遍而突出的问题:即举例叙述远大于分析议论。针对此问题,合理的应对策略应为:在作文的主体段落中,考生应紧扣作文命题材料深入分析,以充分展现个人的辩证思维能力。“辩证性”是议论文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在历年的高考作文题中,涉及了对矛盾关系的辩证分析。

(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在这道作文题中,“更好地掌控时间”与“成了时间的仆人”两者之间为矛盾关系,这就需要考生分析思考这种对立现象产生的原因——“过度掌控与被掌控”,同时要思考怎样解决或避免其发生。这道作文题看似抽象,实则紧密结合现实生活,能有效检验考生思维能力的强弱。技术的发展营造了便利的条件,可以提高人们出行办事的速度,但也让部分人陷入“精神紧张,行色匆匆”的生活状态。在现代生活中,有太多的案例诠释了“过度掌控与被掌控”所引发的矛盾冲突,甚至产生了诸多的不良后果。因此,我们需要运用辩证思维来深入分析“过度掌控与被掌控”的矛盾关系。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矛盾双方既相互依存,又统一于一个整体,并依据一定的条件向相反的方向转化。2018年高考全国Ⅱ卷的作文命题核心是统计学理论“幸存者偏差”,直击思维的整体性、系统性、辩证性、批判性。同时启示我们要转变思维,树立全局意识。事物是复杂多变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思辨时拓宽思路,多维发散,在此基础上加以统筹、整合。如果我们思维的宽度和发散的力度不够,就会顾此失彼,挂一漏万,从而留下说理的漏洞。

三、“精辟的语言”:组织中心论点的表述

中心论点是考场作文的“旗帜、灯塔、火车头、发动机”。用精辟的语言组织好中心论点,既能展现考生的写作能力,也能让阅卷老师迅速捕捉并理解作文的核心思想。对于中心论点的设定,基本要求是:正确、鲜明;高水平要求则是:形象、新颖。

在高考作文命题中,命题材料、命题意图、命题指向都是围绕“由实到虚,由具体到抽象,由生活到做人”来展开。因此,考生对中心论点的提炼就需要推广开来,而非局限于作文材料本身。比如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题的主题为“对时间的掌控”,笔者经过认真思考,提炼出以下中心论点:生活中对“人、事、物”的掌控应适度,过犹不及,反受其累。为什么要这样表述中心论点?一是论点源于作文材料,又突破了作文材料的局限性;二是论点体现了辩证思维;三是论点的文字表达简洁、正确、鲜明。

再如2022年新高考Ⅰ卷作文题:

“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对于这道作文题,笔者提炼的中心论点是:万丈高楼平地起,唯有打好基础,才能直上青云。这个论点的表达在“正确鲜明”之外,融入了比喻,引入了对比,因此就有了“形象生动”的特点。这样的中心论点既能吸引阅卷老师的注意,又能为考生展开论述留下广阔的论述空间。

写作即是思考,通过字里行间可以窥见考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而审题的核心在于从作文材料中提炼出一句清晰明确的中心论点。审题是写作的关键,立意有偏则文章失格。因此,在审题过程中,我们必须做到精准定位,直击要害,确保无误。

/模拟训练/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木匠砍了一棵树,做了三个一样的木桶:一个装粪,叫粪桶,众人躲着;一个装水,叫水桶,众人用着;一个装酒,叫酒桶,众人品着。桶是一样的,因装的东西不同命运也就不同。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思路点拨命运,是一个深刻而迷茫的话题。这道作文题看似简单,实则包含了丰富的感悟和思考。本题的核心矛盾聚焦于“人们的态度”。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既需要粪桶这样的实用之物,又往往对其避之唯恐不及,这种看似矛盾实则共存的现象,正是这道题目所要探讨的关键所在。值得注意的是,这道作文题目在审题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部分考生可能难以发现其中蕴含的深层含义。此外,由于这种矛盾关系的复杂性,有些考生可能会依据命题材料得出诸如“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选择的重要性”“做人应当张扬个性”等表面化的观点。这些都属于审题片面。笔者通过辩证思维对这道作文题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提炼出以下中心论点:人生的选择充满偶然性,由此形成了较大的差异,但每个人在不同的岗位上都应当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个论点虽然字数不少,但准确、鲜明、全面。

猜你喜欢

妙手作文题论点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直抒胸臆,妙手慧心
直抒胸臆,妙手慧心
直抒胸臆,妙手慧心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避实就虚,理重于情——感受2014年高考作文题
怎样确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高考作文题“撞衫”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