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宝小档案——鎏金双狐纹双桃形银盘

2024-06-13李想

百科知识 2024年10期
关键词:银盘器物狐狸

李想

名称:鎏金双狐纹双桃形银盘

尺寸:高19厘米,最大径22.5厘米,重322克

年代:唐代

材质:金、银

出土: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

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在游人如织的陕西历史博物馆,有一个专题展览格外受人关注,那就是“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百余件制作精良的金银玉器,彰显出大唐盛世的繁荣。走进展厅,琳琅满目的展品让人目不暇接。其中有一件鎏金银盘,虽不是所有展品中最精美的,但其双桃形的造型以及栩栩如生的双狐纹显得非常特殊,甚是少见,这就是鎏金双狐纹双桃形银盘。

银盘在制作上采用了唐代金银器制作工艺中常用的两种制作方法—锤揲法和鎏金法。银盘整体呈相连双桃形,锤揲成型;窄沿、浅腹、平底。工匠在盘底双桃的中心处锤揲出两只狐狸,一狐双耳抿于脑后,长嘴朝地,作回首俯视状;一狐头向上翻转,长嘴朝天,双目仰视。两狐互为顾盼,神态生动活泼。双狐颈部及腹股处錾刻精致的细纹,全身施以鎏金,在光洁锃亮的银盘的衬托下熠熠生辉。

这件银盘从何而来?其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这一切要从1970年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的一次施工说起。

疑团重重的国宝窖藏

1970年10月5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的一个基建工地上,工人们正在盖房挖地基,当挖到距离地表0.8米的地方时,基坑里露出了一个高约0.65米、腹径约0.6米的其貌不扬的陶瓮。西安是十三朝古都,地下遗存丰富,在施工建设过程中,经常能发现一些地下宝藏,施工的工人们也是见怪不怪了。然而,当他们打开盖在陶瓮上的封盖时,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气,外表看似普通的陶瓮内藏乾坤:满满一瓮亮闪闪的金银玉器,陶瓮旁的银罐也被塞得满满的。

深知文物珍贵的工人立刻联系了陕西省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前身,当时陕西文管会、陕西省考古所和陕西省博物馆合为一处)。陕西省博物馆的专家们赶往现场,经实地勘察发现,陶瓮和银罐都埋藏在活土中,对其中所藏的文物进行检查时,发现很多并不成套。专家们据此推测,周边肯定还有其他窖藏,旋即决定对周围进行探查。果不其然,几天后,一声清脆的响声验证了专家们的推测。在距陶瓮约1米的北侧,出土了一个大小相似、形状相近的陶瓮,那声清脆的响声便是探铲打破陶瓮,直接打到一个银碗上的声音。如今,那个被打破的陶瓮也被展示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展厅中,接受各地游客的“朝圣”。

这批器物不是随葬品,而是有意识地埋藏于地下,属于窖藏,因为出土于何家村,所以称它们为何家村窖藏。经清理,何家村窖藏共有各类珍贵文物1000余件(套),其中金银器271件,银铤8件,银饼22件,银板60余件,各类钱币466枚,玉带板9副,白玉蹀躞带1副,玉手镯2副,金饰品13件,玻璃器1件,水晶器1件,玛瑙器3件。除此以外,还有金箔、麸金、宝石及朱砂、石英、石乳等器物。金器总重量达298两,银器总重量达3900多两,按唐代中期的物价折算,约相当于15万名男丁一年向唐朝政府交纳的租粟。而这仅仅是金银材料的价值,并未计算它们的艺术价值,更未计算各种宝石和其他器物昂贵的价值。何家村窖藏文物种类之多、造型之精、数量之巨,让见惯大场面的考古学家们也瞠目结舌。后来对何家村窖藏文物进行定级,仅一级文物就有100多件(套)。之前“国宝小档案”中给大家介绍的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就是它们中的一员。

唐长安城承继隋大兴城,采用的是里坊制。宫城和坊市的基本模式,取法自北魏太和(477—479年)以后的洛阳城和东魏、北齐的邺南城,城市内以坊墙为界,分成108个规整的棋盘状的坊。宫殿和衙署占有全城最有利的地势,并用城墙保护起来,全城实行宵禁。文中提及的兴化坊、宣义坊就是坊的名字。如今,福州的三坊七巷是中国城市里坊制的活化石。

何家村窖藏的发现给考古学家带来惊喜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疑惑。这么多珍贵的器物,它们的主人是谁?为何会被埋入地下?为何后来没有人将它们取出?结合何家村窖藏出土的位置,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们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寻找着关于它们的蛛丝马迹。然而,50多年过去了,关于何家村的谜团依然困扰着大家。现在我们只能确定它们埋藏于唐代,如今这个叫何家村的地方是唐长安城的兴化坊。兴化坊往北过两坊是皇城,向西跨一坊是鼎鼎有名的大唐西市,向东过一坊则是贯穿长安城的朱雀大街。兴化坊里有邠王府,其周边的太平坊里有御史大夫王鉷宅,宣义坊里有右相杨国忠宅。从兴化坊及其周边的建筑,就能看出这里是唐代皇亲国戚、达官贵人的“黄金住宅区”。

有专家据此推测,何家村窖藏的主人或许就是邠王李守礼(即章怀太子的次子、金城公主的生父),邠王因“安史之乱”逃奔四川时仓促埋下这些器物,后来未能取出,所以才一直保留到现代。只不过,这个推测还有很多说不通的地方,比如窖藏不在李守礼的宅院内,而是在宅院的东侧;作为废太子之子,李守礼在当时根本没有这样的财力……

何家村窖藏的主人到底是谁,还有待学者们继续考证。不过,不管主人是谁,这批宝藏都代表了唐代工艺之美、见证了历史变迁,留给我们的唯有震撼!

文化交流的见证

何家村窖藏文化面貌多样、内涵丰富,是探寻东西方文化交流、交汇、交融的重要实物,一直以来,国内外学者都将它与1877年出土于中亚阿姆河畔的“阿姆河宝藏”相提并论。“阿姆河宝藏”共有177件金银器和1300余枚钱币,具有多种文化元素,是研究波斯、大夏、希腊和斯基泰等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阿姆河宝藏”出土地点不明,其后又经过多次转手倒卖,混入了其他物品;相较而言,何家村窖藏的价值和意义更大,不仅出土地点明确、器物年代相对清晰,而且金银器数量也更多。

何家村窖藏中有不少是舶来品,最容易区分的当属不同国家的货币,如东罗马的金币、波斯萨珊银币、日本合同开珎铜钱等;还有一些异域文化元素浓重的器物,如由粟特传入的素面罐形带把银杯,西亚的镶金兽首玛瑙杯、凸纹玻璃杯,罗马风格的狩猎纹高足银杯等。唐代工匠则做到了兼容并蓄,比如何家村窖藏中的鎏金仕女狩猎纹八瓣银杯,在形制上保留了粟特地区带把杯的风格,但是上面褒衣博带的仕女则完全“中国化”了。

何家村窖藏中的鎏金海兽水波纹银碗等器物,也是东西方文明碰撞的产物。为了获得立体的效果,粟特人会将一块单独的金片或银片锤揲成所需的造型,然后焊接到碗底。唐代工匠则另辟蹊径,直接在器物底部锤揲出突出的动物造型,不仅达到了相同的效果,而且制作工艺更为简单。到了晚唐时,这种工艺得到广泛应用,一直影响宋、元、明、清时期金银器物的制作。人们将这种工艺称为凸花工艺,鎏金双狐纹双桃形银盘就是采用这种工艺制作而成。

鎏金双狐纹双桃形银盘的造型和纹饰,则是唐代工匠的创新。粟特地区的金银盘通常只有单一的圆形,而鎏金双狐纹双桃形银盘则一改粟特地区简单的造型,将其制作成桃形。中国人自古就对桃这种水果有着独特的偏好,往往视其为吉祥、长寿的象征;而西域地区当时并未栽培桃树,粟特人自然也不会制作桃形的器物。白狐、玄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丰富的寓意,因此,双狐双桃的纹饰明显是中国民族心理和审美情趣的体现。

说到这里,大家难免会有一个疑问,粟特金银器为何会传入中国呢?这就不得不提到一条影响深远的东西方贸易之路—丝绸之路。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粟特人通过这条通道进入中国,根据史籍记载,从北朝到隋唐时期,中原各地居住着不少的粟特人,他们有相对独立的居住区,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本的生活和风俗习惯。他们日常所使用的器物也带有浓郁的粟特风格,在与中原人的交流、交往中,这些器物深受中原人喜欢,并被效仿制作。实际上,连同何家村窖藏在内,国内出土了不少具有粟特风格的唐代金银器。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直都有着突出的包容性。唐代工匠在接受异域文化的时候,采取有选择的吸收的方式,让新的事物更加符合中国人的品味和喜好,并将它们逐渐纳入中华文明之中,不断丰富着中华文明的内涵。这不仅是唐代人接受外来文化的态度,也是自古至今中国人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怀抱着开放的态度,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

桃、狐的内涵

鎏金双狐纹双桃形银盘造型简约,但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了解的读者则会说这件银盘其实“简约而不简单”,因为无论是桃形还是狐纹,在中国古代都有着特殊的寓意。

桃是我国本土栽培的水果,在中国有着3000多年的栽培史,自古以来深受中国人的喜爱,被赋予了诸多内涵。在中国人的心中,桃早就超越了作为水果的“本我”,已然成为吉祥、团圆和长寿等美好寓意的象征。

古时,由于繁衍能力较弱,人类有着强烈的生殖崇拜。桃树花儿茂盛,果子多而肥硕,因而成为古代先民的崇拜对象,寄托着人丁兴旺的愿望。长期以来,桃被视为“五行之精”,具有“厌邪气”的功用。后来,逐渐衍生出桃符、桃剑等物,均有辟邪驱灾之用。除此之外,还有大家熟悉的蟠桃。经过民间的不断演绎,蟠桃成为专属于西王母的宝贝,相传蟠桃三千年一生实,食之可长生不老。

古代器物设计采用“双桃形”,也有着非同一般的内涵。对“双桃”的歌咏,见于很多古代诗歌之中。唐代诗人韩愈有《题百叶桃花》一诗:“百叶双桃晩更红,窥窗映竹见玲珑。应知侍史归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宋代姜特立有诗云:“忽见双桃入眼新,捧看惊动坐间宾。老夫得此浑无为,持寿高堂两玉人。”在古人心目中,“双桃”寓意着特殊的祥瑞。

受到影视剧的影响,现在只要一提到狐狸,人们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身材婀娜的“狐狸精”的形象,它们多以反面形象示人,形象较为单一且扁平化。然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狐狸的内涵和象征其实复杂、丰富、立体得多。

在人类文明发展之初,受“万物皆有灵”思想的影响,狐狸也成为人类崇拜的对象,被人类奉为图腾,以高深莫测或神圣高洁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两汉时期,各种鬼神妖怪故事广为流传,狐狸的形象逐渐邪化,狐性之柔、疑、诈等观念深入人心,“作祟”成为狐狸的一个主要特征。后来,在一些志怪小说中,狐狸还被赋予了人性的特点,与人类建立了社会关系。明清时期,狐狸的形象更加世俗化,成为人们寄托思想、表达是非善恶的素材。

此外,狐狸也是祥瑞之说中的常客,人们认为白狐、玄狐属上瑞。文献中记载:“唐初以来,百姓多事狐神,房中祭祀以乞恩……当时有谚曰:‘无狐魅,不成村。”所以有学者认为鎏金双狐纹双桃形银盘的题材,迎合了中国人特有的益寿、辟邪、祈福的心理。

综上可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桃、狐的内涵非常丰富且影响深远,何家村的鎏金双狐纹双桃形银盘也一定饱含了制造者的深情和巧思。如果有机会,不妨走进展厅,近距离感受一下它的魅力。

【责任编辑】王 凯

猜你喜欢

银盘器物狐狸
2010年新郑市郭店镇工业园区墓葬出土器物
听古器物讲“孝文化”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中秋夜阑
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
两个月亮
狐狸和猫
狐狸
看似平静的“银盘”
狐狸便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