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幸福塘子寨

2024-06-12李晓凌

含笑花 2024年3期
关键词:斗牛场斗牛苗族

去塘子寨村的路上,道路两旁许多不知名的野花竞相开放,有红的、白的、蓝的和紫的,要不仔细观察辨认,还以为是彩蝶聚会。

车停在笙鼓文化广场,一下车,两只小黑狗围着我们跳来跳去,欢腾不已。走进塘子寨村,清凉新鲜的空气扑面而来,到处都是干净整洁的水泥路,民居错落有致,房前屋后种满鲜花,池塘被绿树环绕、与农田交相辉映,俨然一幅绿美乡村的幸福画卷,让人好生羡慕。

“结合民族文化,我们村实施‘美丽乡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项目建设,打造‘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人文美的四美特色村。”项连昌介绍道。

项连昌是塘子寨村党支部书记,他头发花白,皮肤黝黑,爱说爱笑,身上穿着一件苗族的马甲大褂,在阳光的照耀下,胸前佩戴的党徽闪闪发亮。

2005年,项连昌进入马塘镇汤坝村委会塘子寨村工作,成为一名会计。在此之前,他曾经当过几年的老师,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一年后,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三年后,由于工作出色,他全票当选为塘子寨村支部书记。就这样,书记一干就是16年。

塘子寨村是典型的苗族聚居村寨,全村居住着苗族同胞134户610人。塘子寨村的文化建设做得特别好,极具苗族特色的宣传栏,苗族最重要的乐器芦笙和鼓立在活动室前方,芦笙式的路燈,各种苗族服饰、图腾、斗牛文化都印在墙上。在苗族文化传习馆内,我看到一些没有见过的展览品,认识了很多以前不认识的东西。没想到,塘子寨村对民族文化保护得这么好。

要致富,先修路。马塘镇党委、政府从新农村建设时期开始便对塘子寨村的基础设施进行完善。2008年,对村内的主干道进行了水泥硬化。以前出入村寨的道路是土夹石路,村民出行不方便,特别是下雨天,又稀又滑,骑车稍不注意,经常摔倒。后来党委、政府出资,对塘子寨村进出的1.33公里道路进行了水泥硬化,村里连接村外的道路变了模样,群众出行方便了许多。

苗族花山节,又称踩花山,是苗族盛大的传统节日。2008年以前,塘子寨村举办花山节的地点在远离村子的文平公路边的一块荒坡上。每年花山节一过,场地荒无人烟,杂草丛生。

“道路都修通了,可以把花山场搬到村里来嘛!这样不仅可以增加人流量,平时场地也能供农民群众使用,一举两得。”一天夜里,项连昌突然冒出这样的想法来。

第二天一早,他把想法告诉村干部和一些党员,得到大家的支持。在村支部和村小组召开会议的时候,经过大家讨论商议,最后决定把一年一度的苗族花山场搬到村里举行。

想法是好的,可是苦于村里没有资金,该怎么办呢?真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项连昌一时间陷入了迷茫。

与其等着看不如干一干,不能没有钱就不干事情。当务之急是先商量土地,修建花山场需要占用到一部分群众的土地。没办法,项连昌就硬着头皮带领村班子成员深入到村民家,与他们商量用地事宜。由于缺资金,村小组一时半会拿不出补助金,只能先打欠条,等村里有资金了再及时补给村民。这个办法到底行不行得通,项连昌心里也没有底。毕竟他也是农民,深知土地对农民的重要性。

让项连昌万万没想到的是,村民一听说土地是用来修建花山场,纷纷慷慨地让出土地,而且还不要一分钱的补助金。虽然有的群众不要补助金,村小组最后还是研究决定,对于占用土地面积太多的农户,还是用村里的机动地按相同的面积给予对换。

群众如此支持工作,项连昌在心里暗自发誓,一定要干出个样子,不能辜负群众的信任。很快,花山场用地总共协调到了3亩左右,场地虽然不是很大,每年却比周边其他很多的花山场都要热闹。究其原因,是因为村里有一支优秀的文艺队,而且经常演出。

说到塘子寨苗族文艺队,项连昌连连竖起大拇指。这是一支由有一技之长的5名党员为骨干,聚集了村里愿意跳舞的老、中、青、少四个不同年龄段的人组建起来的文艺队。村民白天忙着干农活,晚上就自编自导自演。他们经常邀请马塘镇文化站的工作人员前来指导,文山市文化局的专业老师还为村寨编排了节目。其中《苗山掠影》等多个优秀节目年均演出十余场次,深受大众欢迎。

塘子寨苗族文艺队就是一支欢乐队,他们演出到哪里就把欢乐带到哪里。不管是邻村隔寨的新农村建设欢庆活动,还是党政组织的各地民族团结大联欢,抑或是全国各地的民族民间文艺大赛,都留下让人难以忘记的文艺风采。2012年9月,中国首届苗族农民合唱艺术——“昊龙杯”大赛在昆明举办,文艺队参加的比赛节目荣获铜奖,被授予“苗族合唱之乡”的称号。

在塘子寨,我听到群众说得最多的就是路通了,房建好了,生活越来越好,感谢党和政府。

池塘边,新修的健康步道绚丽多彩,引人注目。

项连昌说:“这是上海援建的项目。项目建成以后,我又组织群众在环湖道路旁种上花草,在植树增绿的同时为打造文旅乡村,发展家乡建设出工出力。”

2023年4月,依托上海援建人居环境提升项目,塘子寨村得到东西部协作的帮扶资金,用于村子的污水管网铺设和村庄农旅开发。引入专业的运营公司来对污水处理和农旅项目进行运营,带动群众和村集体的收益。

项目开始初期,项连昌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作为村干部,他心里比谁都明白,项目机会难得,所以倍加珍惜。为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他跑到村民家中商议租地赔偿事宜,给村民讲旅游兴旺、乡村振兴和发展致富的道理。遇上不明事理的群众,他不厌其烦地举例子,打比方,时不时还通过亲朋好友旁敲侧击地做通群众思想工作。

如何做好少数民族群众的工作,凝聚好人心,项连昌想了很多办法。功夫不负有心人,项连昌最终取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在上海市静安区的帮扶下,马塘镇对塘子寨村的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做了统一规划和实施。据了解,项目由文山市乡村振兴局管理,建设工期为8个月。“两污”治理工程共安装管网7767米,检查井隔油隔渣池301座,路面恢复4147米,路面浇筑1000平方米;新建处理水量为每天60立方米的一体化MBR污水处理设施1套和附属设施等。完成入村道路1170米,实施村内湖泊(面积约80亩)环湖路步道建设930米,完善配套照明、围栏等设施。土地平整8亩,新建公厕1座60平方米,新修了露营场地、采摘园和民族特色活动场。

村民小组长项连佩告诉我们,曾经塘子寨村的卫生是最令人头疼的事情,那个时候也没有建设配套的污水管网,很多生活污水都是没有经过处理就流到路上、流入河里。如今好了,有了党和政府的帮助,以后再也不用担心污水四处横流,污染环境了。

“兩污”治理工程将污水处理系统“藏埋”在地下,生活污水就在地下兜转循环,最终进入处理池。处理池内净化过的水可以用来灌溉农田,实现循环利用,为塘子寨村人居环境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群众得到了实惠,对党委、政府竖起了大拇指。

马塘镇党委书记曾付卫介绍:“塘子寨的这个项目,上海援建这边总共投资了700万元,有380万是做污水项目,320万是做农旅项目。项目既能够解决农村污水乱排和脏乱差的现象,又能够通过农旅项目,结合马塘镇的资源,带动群众务工或者从事相关的服务业来提高收入,每年村集体经济收益应该在135万元左右。”

既然要发展旅游,那村寨的环境卫生肯定不能差。

虽然之前村里也曾多次组织村民开展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但都是治标不治本。项连昌外出学习回来以后改变了传统观念,想要让村里的卫生彻底好起来,不能只是光说不练假把式,必须依靠制度来管人。

村里召开群众会议的时候,项连昌决定把村寨的环境卫生整治纳入村规民约。在村民的认可下,大家通过了一份共有18条的村规民约,包含着公德民俗、移风易俗、生态家园、平安建设等内容,通俗易懂,简洁明了。按照“地净物齐、井然有序、美丽和谐、生态宜居”的标准,对村内的环境进行整体打造,以罚促改的方式,改善塘子寨村的环境卫生。积极开展美丽庭院评比活动,营造一种你追我赶,特色各异的良好氛围。同时注重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将婚丧嫁娶上的不良习气扼杀在萌芽状态。

村规民约是群众干部共同制定的,在村级社会治理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的新气象。

马塘镇在人居环境提升项目上开足马力,积极推进项目和环境整治“加速跑”。作为村里的“领头雁”,项连昌更是积极主动作为,组织党员及农民群众投入到塘子寨村的新农村建设中。村民住上了新房,家里的厕所安装了冲水箱,很多人家还买了车,生活便利了不少。

塘子寨村实现了污水有治理、游客有玩处、农民有收入、村庄有颜值的美好愿望。老百姓念党恩,跟党走,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去斗牛场观看斗牛比赛的时候,我被几朵南瓜花吸引住了。我抬着头仔细地数了数,足足有八朵,黄澄澄的,像一只只小喇叭,仿佛一吹就能滴滴答答地响个不停。

牛是人类最古老的朋友,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苗族是个古老的农耕民族,苗族人民在长期农耕生活中,对牛结下特殊的情感。在《史记》中曾这样记载:“蚩尤有角,牛首人身。”可见在远古时期,苗族就是一个崇拜牛的民族,以至于时至今日,苗族仍旧保持着对牛的敬爱和崇拜。

斗牛全世界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西班牙为代表的西方斗牛,一种是以我国少数民族为代表的中国式斗牛。

西方斗牛是人与牛搏斗的运动,参与斗牛的斗牛士会被视为英勇无畏的男子汉,备受人们敬仰与崇拜。西方斗牛时,先把公牛惹怒,然后用长矛直刺牛背,当牛累得筋疲力尽时,再用长剑直刺牛的心脏,这种斗牛方式多少有些血腥残酷,惨不忍睹。

流行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斗牛则是牛与牛以犄角相互顶撞的争斗方式进行。场面紧张激烈,没那么血腥残酷和惨不忍睹,甚至还能表现独特的民族风情。

塘子寨村的斗牛场是文山市内第一个占地2000平方米的环形斗牛场,观看坐台1500平方米。建在地势宽敞的平坝里,圆形的场地,四周用围栏围着。算不上气派,却很实用。

我们倚靠着围栏,有头牛开始号叫着,鼻子喘着粗气,看上去像是做好打斗的准备。主人分别把牛牵到斗牛场地,大战仿佛一触即发,然后双方主人在牛屁股上使劲拍打一下,将拴牛的绳索一甩,大吼一声,两头斗牛便向对方发起猛烈冲击。

两头牛四角相对,这让我想起了一首山歌里唱到的“弦子不合扭弦角,黄牛打架角对角”,艺术来源于生活这话一点都不假。

第一次的斗牛一点也不精彩,打斗可以随便停下来,让人看了觉得无趣。中间虽然有几次突然的猛烈进攻,但打斗的场面不激烈。两头牛相持不过五六分钟,最后以其中一头牛自知不是对手,落荒而逃,败下阵来。

牛王出场引得我们一阵尖叫,第二次斗牛的实力相当,和牛王搏斗的是一头气势汹汹,威风凛凛的黄牛。牛王四肢蹬踢,显示出一副能够“斗遍天下无敌手”的样子,两头牛鏖战得非常激烈,牛角抵得橐橐直响,相互推来撞去,相持时间长达十多分钟,斗了若干回合也很难分出胜负。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打斗比赛中,虽然牛王一直占上风,可黄牛却一直没放弃抵抗。在彼此顽强的对峙中,双方你退我进,你进我退,僵持不下,虽气喘吁吁、满嘴白沫,依然头顶角撞、互不相让。牛的主人在旁边为斗牛加油打气,围观的人群欢呼雀跃,有的还扯着嗓门呐喊助威。斗牛场上动人心魄的搏斗场面,粗犷的呐喊声、吼叫声和赞叹声交织在一起,在苗寨上空经久回荡。

最后的结果让我始料未及的。牛王竟先投降了,新的牛王由此诞生。

一直以来,塘子寨村都有斗牛的传统,只不过以前的斗牛活动只在每年采花山的时候开展,而且是在一块天然的坝子里进行,基本都没有什么安全防护措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面对这一难题,项连昌积极争取各方资金支持。2017年,文山市民宗局到塘子寨调研的时候,项连昌抓住机遇,为塘子寨村的斗牛场项目争取到了一笔8万元的建设资金。建设之初,他设计了很多建设方案,决心好好利用这笔资金,为塘子寨村规划建设一个群众满意,安全舒适的斗牛场。

人算不如天算,建设过程中,项连昌发现想要建设一个标准的斗牛场,这笔资金根本就不够。为了节约成本,减少开支,他亲自带领村民投工投劳参与斗牛场建设。资金实在不够的时候,就通过村集体出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方式来解决。

没多久,在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塘子寨村的斗牛场顺利建成。

斗牛场建成以后,怎样才能让斗牛场为村集体经济带来效益,项连昌想了很久。于是他召集村里的党员干部一起想办法,发挥众人的智慧。果真是人多力量大,经过党员会、班子会探讨,大家一致决定将原来一年一次的斗牛比赛改为每月两次,即每月的农历初二和十六组织斗牛比赛。

斗牛比赛的次数增多了,活动的规模越办越大,在扩大苗族斗牛文化影响力的同时,吸引了周边乡镇和许多村寨的各民族斗牛爱好者集聚到了塘子寨村。一下子,村子便热闹起来,摆摊经营的商户也随之多了起来。村里商议决定,向比赛期间在斗牛场附近摆摊经营的商户适当地收取一定的卫生费,纳入村集体经济。在提高村集体经济的同时,也能进一步提醒摊贩要爱护卫生环境。

项连昌说:“别小瞧这个斗牛,可以赚大钱。很多群众以我们村的斗牛场为阵地,把牛拉到这里来互相切磋。这样无形之中就可以让牛得到增值,原本一头价格在2至3万块钱的牛,要是战斗力强,在斗牛场里表现突出,被老板看中的话,卖到10多万块钱也是常有的事。”

斗牛活动除了赞美牛淡定从容、坚忍不拔、顽强拼搏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更多的还有益于密切村寨之间的往来交流,加强寨民之间的沟通联系,从而促进友谊、增强民族团结。

“今年的巴西菇长得真是太好了,看来又是一个丰收年。”看着长势喜人的巴西菇,种植户项连辉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

以前项连辉家单靠种植辣椒、玉米和花生过日子,种来种去只能够解决温饱,想要富裕基本是不可能的。多年来,塘子寨村的产业发展后劲不足成了项连昌的一块心病。如何发展本地产业,解决村民收入单一的问题,他也做了积极思考,曾经也尝试种过一些新的产业,但是都没有形成规模,效果并不理想。

一次外出参观学习,项连昌听说有企业要到马塘镇投资建厂。他知道机会来了,于是积极带领党员干部找到企业相关负责人接触洽谈。

2013年,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马塘镇引进文山市滇珍菌业有限公司落户塘子寨村,同时成立文山市文祥巴西蘑菇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对社员农户实行“统一提供菌种、统一提供培养料、统一提供技术、统一价格收购、统一销售产品”的全程管理经营模式。引导农户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巴西菇产业,既鼓励农户种植,还吸纳当地农户到基地就近务工,让食用菌種植业成为村里的特色产业。

“巴西菇种植实行的是公司+农户订单收购,我们种出来的鲜菇以5元一斤的价钱卖给公司,销路有保障。正常情况下,一个棚每年大概有5万元左右的收入,除去成本、人工费和其他的费用,每个棚至少有1.5万元的利润。今年我种植的11个棚大概可以有17万元左右的收入。”种植户项朝刚给我算了一笔经济账。

项朝刚有着10多年种植巴西菇的经历,他从最开始只种植3个棚发展到今年种植11个棚,产业规模逐步发展壮大,效益一年更比一年好。

“巴西菇种植周期短,见效快,遇到菌菇生长高峰期的时候,往往是采了这边,转过来那边又有了。我们要是不尽快采收的话,菇形大了,品质就不好,就不值钱了。”才见到我们,汪祥飞就迫不及待地向我们介绍巴西菇的采摘情况。

汪祥飞是文山市文祥巴西蘑菇种植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关于塘子寨村种植巴西菇的事情,他最有发言权。

2012年,项连昌带着村里的党员干部到砚山找到汪祥飞,想要参观学习他们的巴西菇种植产业。回来以后,项连昌向汪祥飞发出邀请,希望他能到塘子寨村来考察考察。

约定好时间,汪祥飞带人考察了塘子寨村。经过考察发现塘子寨村不仅交通方便、劳动力充足,气候条件和土壤也非常适宜种植巴西菇,而且最关键的是当地群众和政府都很支持。2013年文山市滇珍菌业有限公司选址塘子寨村,正式投资建厂。

汪祥飞告诉我们,今天的塘子寨村有100多个大棚整齐排列,大棚里立体种植着数以百万计的巴西菇。由于生长速度极快,为了保证质量,让每一朵巴西菇都能在最佳状态时被采摘,菇农们每天都要掐着时间踩点采收。每年从6月初开始收菇,每天大概可以收到22吨左右。高峰期的时候每天有60~70人左右在采菇、削菇,每年光塘子寨的务工收入就在150万元左右。

在生产车间,身穿蓝色工作服的项臣会正在忙着整理菌种。只见她动作麻利地舀料倒袋,然后将一袋袋菌种整齐地码在旁边的箩筐里。项臣会是塘子寨村的村民,家里农活干得差不多的时候,她就到工厂上班,每年有半年的时间都在车间,每个月工资有3000多元。

同样是塘子寨村的村民刘小琼和项臣会稍微有些不同,她是公司的固定员工,浇水、种菌样样精通。白天刘小琼在公司上班,下班以后闲不住的她又为公司做起“兼职”,由于她操作娴熟、装袋速度快,每天晚上都能有100多元的“额外”收入。

刘小琼笑着说:“我一个月的收入大概有四五千块钱,都是手上活计,又不累。而且上班的地点就在家门口,挣钱养家和照顾家庭两不误,比去外省打工强太多了。”

今年70多岁的项国翠家租了2亩地给合作社,每年有2400元的租金收入。遇上巴西菇采摘的季节,她会到基地做零工,按计件算工钱,装的多就多得,工钱当晚结算,现场拿钱。据了解,合作社种植基地、削菇点每天能提供岗位70余个,给当地群众带来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赚钱的机会。

近年来,得益于上海市静安区对口帮扶援助文山市。从2019年起,上海援建文山市滇珍菌业有限公司食用菌深加工建设项目,建设巴西菇种植示范基地30亩30个钢架大棚,建成食用菌培养料生产车间800平方米,援建食用菌烘干及包装车间项目,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大了市场销售量。

不仅是塘子寨村,放眼整个文山州,巴西菇都已经成为老百姓发家致富的“金钥匙”。据报道,整个文山州巴西菇产业的产值已经超过1.2亿元,产量和产值均居全省之首,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六分之一。主要销往广东、福建、成都、重庆、上海等地。

巴西菇的生长周期短、见效快、利润高,成了特色产业,助推农民增收致富。除了种植巴西菇以外,塘子寨村还积极发展新兴产业,结合市场需求,先后带动发展万寿菊、小米椒等高原特色农产品种植,推动传统种植向订单农业转变。2019年达成百香果、马铃薯农业订单项目,有力吸引了本村村民、周边村寨的村民以及全镇各族同胞到塘子寨村“学先进、学技术、做农活”,真正地实现了“打工不再往外走,挣钱管家两不误,幸福生活人人有”的愿望。

“辛苦几年,我就把家里的老房子拆了建起新房。党委、政府是如此重视我们老百姓的生活,我将继续紧跟党和政府的步伐,积极尝试发展一些新的产业,争取把生活搞得更好。”项连辉信心满满地说。

“今天来到塘子寨,我把山歌唱起来。少数民族最团结,我把山歌唱开怀。”几位外地来的游客,正在笙鼓文化广场上唱山歌。

项连昌告诉我们,塘子寨村是全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每年都有大批的游客来这里参观、学习、交流和举办各种活动。就在我们来的几天前,民盟文山州机关支部与民盟文山长水实验中学支部联合开展主题教育学习实践活动就来到了塘子寨村。

现在的塘子寨村成了更多的人前来游玩参观的好去处,可早些年的塘子寨村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那时的塘子寨村环境卫生脏乱不堪,虽说村庄的名字叫塘子寨,可塘子里的水已经干涸,房屋多以土基土木房为主,破旧不堪。一阵风吹过,蜿蜒曲折的土路扬起呛鼻的黄灰。道路两旁牛屎成堆,无人清扫。寨风很糟糕,经常出现偷鸡摸狗和喝酒闹事的情况。村子周边成片的红土地,缺少庄稼的绿意盎然。贫穷、落后、衰败拿来形容当时的塘子寨村再合适不过了。

破茧才能成蝶,一个地方想要发展,必定离不开党的领导。这点,项连佩深有感触。

项连佩从1998年被村民推选为村小组组长至今,他切身地感受到村子在党委政府的扶持下,是如何一步步从贫穷落后村走向绿美富裕村的。

如何转变塘子寨村村民落后的思想观念,是项连佩上任后干的第一件事。工作难做不说,经常受到别人的冷嘲热讽。家人和亲朋好友并不理解项连佩为什么要去担任村小组长,毕竟这是一个出力不讨好的苦差事,而且每月60元的补助薪资还得自己一家一户地上门收取,收不齐成了家常便饭。

面对重重困难,项连佩曾经也想过放弃,不过,他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虽然家人不理解,工作不好做,但是既然当上了小组长,就不可能不做事。可是光有雄心壮志可不行,不论干什么都得群众买账才行。

思来想去,项连佩想到了中国共产党。于是他向身边的党员干部尋求帮助,与他们深入交流如何治理村寨,如何扭转群众的思想。一来二去,大家的交流变得顺畅起来,想法也就随之而来。

由于当时村民文化水平低,思想保守。村里发生矛盾纠纷的时候,并不是谁有道理谁对,而是谁的家族势力大谁就有道理,谁就对。这种情况深深地刺激着项连佩的神经,他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为了扭转这种局面,项连佩采取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积极向上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争取得到支持。另一条腿是用制度来管人治村,出真招干实事。

马塘镇党委、政府听取塘子寨村的情况汇报以后,下决心整治歪风邪气。派出工作组到村委会驻村工作,驻村工作队员和群众说政策、讲法规、搞生产。指导塘子寨村改选村小组领导班子,充实骨干力量,支持和帮助村干部大胆干事。

项连佩在组织群众召开大会的时候,宣布用制度来管人治村的想法,有些村民表示反对,有的甚至公然在台下起哄,想让项连佩下不了台,项连佩都忍着让着。他知道作为一名村干部,不能事事都和群众计较。

好在政府选派的驻村工作队员及时制止,村里几位德高望重的长辈也在一旁帮忙解围,最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村干部在广泛征求村民的意见和建议以后,制定了村规民约。有了大家共同认可的“价值观”,村民有了约束,项连佩的工作一下子好干了许多。

马塘镇派出所把塘子寨村列入重点监管村寨,加强管理整治。村里成立了治安巡查队加强治安巡逻,及时制止喝酒闹事和偷盗行为。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村里偷鸡摸狗的事情少了,喝酒闹事的情况不见了,村内的大小事务,项连佩只要吱吱声,大家也都会前来帮忙。

村民的思想转变了,村里的风气好了,塘子寨村还被评为马塘镇的治安模范村。

为了增强塘子寨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马塘镇党委、政府还帮助塘子寨村党支部制定了《塘子寨党支部党建工作方案》。村党支部主动作为,充分发挥主人翁意识和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实行村小组干部试任制,提升干部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和紧迫感。充分发挥党支部、村小组、“寨老”教育感化作用,化解村寨矛盾隐患。全村实行“主次干道+入户道+庭院+包段”的清扫保洁模式。加大力度保护大黑山、房背后、长地山等村寨周边生态公益林400余亩,严禁村民砍伐、打柴,营造了山绿水清地净的优美环境。

塘子寨村坚持基层党建与民族团结协同发展,催开了“党建+民族团结”的幸福花。2016年,塘子寨村党支部荣获文山州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019年被云南省评为“五星级”示范党支部,并荣获文山州“最美民族村”荣誉称号;2020年被国家民委评为“全国最美特色村寨”荣誉称号。

走访中我们发现,不论是谁,只要说起项连昌,村民对他都是赞不绝口,很是敬佩。“项书记是新时代乡贤,先进模范人物。他对我们塘子寨村的发展很有想法,在他的带领下,我们一心一意搞发展,生活越来越美,越来越富。”村民项连文和我们交谈的时候,他口口声声不离项连昌。

项连昌陪着我们在舒适的环湖步道上走了一会,累了我们就坐在树荫下小憩。看着依山傍水、如诗如画的塘子寨村,大家纷纷夸赞项连昌的勤劳能干。

面对大家的赞美,项连昌一脸羞涩地说:“这些成绩得益于党委、政府对我们的关心、帮助和支持,是全村人民群众勠力同心,团结一致奋斗的结果。作为土生土长的塘子寨人,能够绿化美化家乡,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一点力量,是我的荣幸。”

幸福塘子寨,把绿水青山的功夫做实做细,让乡村美了、产业旺了、农民富了,在乡村振兴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作者简介】李晓凌,云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文山州作协会员、西畴作协副主席。作品散见于《民族文学》《时代报告》《云南教育》《课程教育研究》《含笑花》《普洱文艺》《文山日报》《普洱日报》等多种报刊。有作品入选《离心很近的地方》《娜允之梦》《鸠城飞花》。

猜你喜欢

斗牛场斗牛苗族
苗族蜡染
反对斗牛
有头斗牛不爱斗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2)
西班牙斗牛的来历
苗族民歌
苗族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