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 文山
2024-06-12曹卫华
曹卫华
一
多次走进文山,一直在琢磨,“文山”“文山”为什么把这块充满生机的大地命名为“文山”呢?
“文山”之“文”,何以为“文”?然,一个“文”字修饰“山”,雅致,大气。
中国有山的地方多了去了,有的以山形地势命名,有的以地理位置命名,有的以世居名族族称命名。
文山以“山”命名,那文山的山必定不同凡响。
文山境内,大大小小的山啊峰啊,数不胜数,连绵起伏的山脉遍布全州八个县(市),在这些山中,最有名的非老君山莫属。
老君山位于文山市境西部,属乌蒙山脉南支系,主峰薄竹山距文山城60多公里,西与红河州蒙自市、屏边县接壤,东、南、北与坝心乡、小街镇、薄竹镇相连。其山势陡峭,峡谷冲沟众多,山体高、切割深,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薄竹山就是老君山主峰,也是滇东南地区的最高峰,海拔2991.2米,森林覆盖率高达94.3%,更重要的是,它拥有滇东南保存最完好的亚热带原始森林,是文山三七的原始发源地,素有“北回归线上的绿洲、绿色天然水库和氧吧”之称,被科学界誉为“古生物的活化石”、“天然物种基因库”。
文山州另外一座有名的山为六诏山。六诏山为文山州境内的主要山脉,主峰为坐落在丘北县的羊雄山,海拔2502米。六诏山区域为喀斯特地貌,山多石多,山体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贫瘠缺水,是文山重要的三七产区。
隋唐时期,南诏崛起后,与滇东北、滇南彝族一起,被统称为三十七部蛮,其中的七部大部分人口为哈尼族。六诏山区各部哈尼族,以文山、砚山、西畴的强现部最为强盛,其领主龙海基统一了各部大小领主。宋时,受王朝册封,世领六诏山区,成为滇东南最高领主。
乾隆《开化府志》记载,当时六诏山“土田多美,稼穑易丰”。
结露山为文山另一座山,其山脉为横断山云岭山系,主峰杨梅山位于广南县者太乡内,海拔1978米,是珠江流域西江支流郁江的发源地。结露山山脉由文山州西南方向入境,结为“九龙山”,被称为广南的万山之祖。结露山山形地势险要,山峰一座连着一座,山间沟谷纵横,山坡水土流失严重,许多地方石漠化程度惊人。
山哺育林,林涵养水,山林是众多江河湖泊的发源地。文山州江河湖泊众多,著名的江河湖泊就有盘龙河、清水江、鱼塘河、银厂河、畴阳河等十七条大水系。仅文山市境内就有秉烈河、布都河、马过河、感古河、乾田寨河、那么果河。
文山的江河湖泊总体上分属珠江水系和红河水系。属珠江水系的主要河流有西洋江、驮娘江、清水江……属红河水系的盘龙河是一条国际河流,由中国流往越南。盘龙河也是文山人民赖以生存的母亲河。盘龙河发源于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薄竹山,上游有支流德厚河、侬仁河、雾路河、迷勒河、马过河,其中最大的侬仁河从弥勒流入文山境内。
同样发源于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薄竹山的还有那么果河、鱼塘河。那么果河从薄竹山南麓由北向南汇入南溪河,由红河州河口县流入越南。鱼塘河则从薄竹山西麓向南流去,它是文山州和红河州的界河,至屏边苗族自治县白河乡三岔河南流入南溪河。
文山大部分地区属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孤峰群、湖群、洞群,以及峡谷景观众多。仅普者黑县内就有孤峰312座,湖泊56个,溶洞83个,青山秀水间,万亩野荷,迎风绽放。
众多的山峰、河流、湖泊,孕育了众多奇特的溶洞,成为文山地质地貌的一大奇观。文山市柳井乡新发寨村的柳井溶洞群规模巨大,洞中有洞,洞洞相连,洞中有岔洞5个,而5个岔洞还有岔洞。其中的一号洞全长860.6米,分上下两层。洞内分布有28个厅堂,外加一个溶池。池中石树屹立,池水明澈、清凉可口。洞内钟乳石色彩斑斓,黄、白、红俱全。一根根溶柱,龙柱般自洞顶垂下,有的从洞底向上撑起。钟乳石柱大多是空心柱,輕轻敲击,会发出悦耳之声,仿佛天籁。柳井溶洞一号洞内有奇妙景观80余处,其余四洞景色各异,溶石同样千姿百态。
沙子洞村的药王洞,是一个尚未开发的溶洞。2024年4月21日上午,我们一行人来到文山市平坝镇沙子洞村。沙子洞村委会坐落在山脚下,一条水泥路从村前划过。站在村道上回眸一望,两座石壁坚韧的山体横卧在土峰之上,中间形成一个巨大的“V”形,像刀切割出来似的整齐。两座山山形色泽几乎一模一样,青色的崖壁,中间规则地呈现大面积的土黄色,土黄中又浸染了带状的洋红、少许点状的黑。像两幅色彩凝重的印象派油画镶嵌在天地间。
万万没想到的是,这绝美的崖壁之下,还隐藏着一道绝美的风景——药王洞。
药王洞在右边的一座山崖下面,原本叫作岩蜂洞,后被当地村民改为药王洞。这应该是一个封闭在地下亿万年的溶洞,最近才被凿开,洞口堆积着许多乱石。
药王洞洞口高达数十丈,洞内布满形状怪异的钟乳石,其中最大的一块钟乳石,像一座陡峭的山峰,耸立在洞的中央,这是历经数千年地下水滴注才塑造而成的大自然的杰作。洞中有光线照得到的地方,生长着各种翠绿的植物,这些植物的绿,都比洞外的植物艳得多。
药王洞,药王洞,或许其间就有我们还不认识的药材吧!
出洞的便道旁,陪同我们踏勘的一位村干部,指着一块长满苔藓的石头上的一株植物说:“瞧!这就是岩白菜!”
亿万年前的文山大他,曾多次遭遇海浸,发生陷落,出现抬升,两次造山运动之后,大海退去,无数水漂砾石抬升至地表,经千百年风雨洗涤,地表水土流失,水漂砾石大面积露出地面。坚硬的水漂砾石呈油亮的黑色散布在大地之上,地质学上称“石漠化”。从农业上看,石漠化是一种灾难,但从审美视角去打量,它是一种难得的地质奇观。满山坡黑色的石头,有刀锋角脊,线条硬朗,透着大地的坚韧,承载了地球亿万年演变的过往。
在文山,石漠化最严重的当数西畴县的“三光片区”,外国专家认为,那是个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然而,在那里却诞生了“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出路”的西畴精神。
2022年至2023年間,我几次到过西畴县的“三光片区”采访,昔日乱石嶙峋的荒山坡,已经美成了连片的花果园。
普者黑羊雄山的舍得片区,也有大面积石漠化的山坡,几次到那个地方,我都有不同的感触。初次去的时候,眼望那漫山遍野的野石头,小的像一群散布在芳草中的黑山羊群,大的像一群动态各异的黑牦牛。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苍茫大地上,天地间一片金光灿烂。此情此景,令人震撼。
再到舍得,那是秋天,大面积万寿菊开得正艳。然后,我在石漠化的山坡上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致。三棵五棵橘黄色的万寿菊生长在石窝里,油黑的石头衬托着绿叶黄花,那天刚下过雨,石头鲜花一尘不染,一窝一窝,千姿百态,张弛有度,自成格局,美得可以醉倒一群大汉。
大地是一切生命的培养基,是人类文明的奠基石。绿意盎然的文山大地,是一块绝美之地,它不仅仅是文山人民赖以生存的衣食之地,还是文山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领地,文山人民勤劳的祖先开垦了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今天的文山人民依然深深地眷恋着这片充满希望的大地。
二
自然保护区是由政府划定的,对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珍稀濒危物种,以及具有特殊价值的陆地、海洋等自然景观进行保护的自然区域。总的来说,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标,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多样性,确保遗传资源的持续利用和传承,从而为人类提供一个可持续的生存环境。在全球气温不断升高,物种不断消亡的今天,自然保护区的存在,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尤为重要。
文山州原有8个自然保护区,分别是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普者黑、广南八宝、古林篝、富宁驮娘江、老君山、麻栗坡老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和下兴篝州级自然保护区。
早在1958年8月,文山州就建立了原文山县老君山国有林场和西畴县坪寨国有林场,开始对原始森林资源实施保护。1980年6月5日,两个国有林场合并,建立了州级自然保护区。44年前,中国的大部分国有林场都以砍伐林木为主,而文山州却有先见之明,建立了自己的自然保护区,多么难能可贵啊!1986年3月,省政府批准建设小桥沟省级保护区;1997年,省政府又批准建设老君山省级自然保护区;2000年7月,经省政府批准,两个自然保护区扩建,合并为云南文山自然保护区;2003年6月,云南文山自然保护区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年11月30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第一批《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老君山、小桥沟兽类及鸟类重要栖息地入选。
文山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以保护华盖木、长蕊木兰等多种木兰科植物,及其生态环境,季风常绿阔叶林和山地苔藓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为目的。
亿万年前的造山运动,使文山形成了地势高,切割深,山体大,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的地貌特征。同时给文山大地带来众多原始的、生机蓬勃的生命。第四纪冰川时代,寒冷的气候使许多生命消亡,而文山的大山挡住了北来的寒冷,同时处于北回归线上的特殊地理位置,使文山部分地区形成温暖的小气候,使一些古生物在那个天寒地冻的第四纪幸运地存活下来,并延续至今。
据此,文山州成为中国滇黔桂古特植物中心,云南生物多样性中心,世界木兰科植物现代分布中心。这是大自然对文山大地的眷顾吧!
现代技术的发展达到惊人的地步,砍倒一棵生长百年千年的参天大树,仅只几十秒的时间。所幸,文山的原始森林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到目前为止,还有4504种野生植物在文山州的深山密林中生长、繁衍。这其中,列入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有65种;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国家级保护名录的珍贵濒危植物有74种,列入国家级保护的树种有34种。这是文山为人类发展保护下来的珍贵财富。华盖木、长蕊木兰、单性木兰、云南拟单性木兰、合果木、观光木、蒜头果、紫荆木、柄翅果、蚬木、滇桐、云南金花茶、伯乐树、喙核桃、滇南桫椤、中华桫椤、白桫椤、德保苏铁、毛枝五针松……这些珍贵的古生物,历经亿万年风霜雨雪,带着远古世界的密码挺到今天,为人类认识远古时期自然界的发展演变提供了准确的信息。
在这些古生物中,华盖木为比大熊猫还珍贵的中国独有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长蕊木兰被称为“古生物活化石”,是国家一级保护树种;香果树,是中国特有的单种属珍稀树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马尾树,因其花序似马尾而得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水青树,是第三纪留下的物种,它经历过两个极寒的漫长时期,顽强地存活至今天,被称为植物界的“活化石”,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云南金钱槭,中国西南极小种群物种之一,正处于消亡的边沿,也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
如此众多的珍稀、濒危植物在一个保护区内出现,这在全世界都罕见。这些植物从远古时期出现在地球上,不断繁衍、进化、演变,保留下来的“植物基因”,是生物多样性最宝贵的财富。
除植物外,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还栖息有可爱的野生动物600余种。有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兽类有熊猴、短尾猴、斑灵狸、豹猫、中国豪猪、帚尾豪猪、纹鼬、霜背大鼯鼠、赤腹松鼠、珀氏长吻松鼠等60余种兽;鸟类有白腹锦鸡、白鹇、栗头八色鸫、红喉山鹧鸪、红喉歌鸲、红尾噪鹛、红嘴相思鸟、大拟啄木鸟、短嘴山椒鸟等190余种;两栖爬行类有哀牢髭蟾、大围角蟾、星空湍蛙、滇南疣螈、云南竹叶青、黑眉锦蛇、山烙铁头、脆蛇蜥等60余种。
其中有蜂猴、倭蜂猴、林麝、滇南疣螈、云南竹叶青、黑眉锦蛇、山烙铁头、脆蛇蜥八种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熊猴、短尾猴、斑灵狸、豹猫、白腹锦鸡、红嘴相思鸟、白鹇、栗头八色鸫、红喉山鹧鸪、凤头鹰、红喉歌鸲、红尾噪鹛、哀牢髭蟾、滇南疣螈、脆蛇蜥、蟒蛇、红瘰疣螈、山瑞鳖、大壁虎、星空湍蛙等三十三种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其中的星空湍蛙为保护区新的纪录物种。
同时列入国家级保护的,还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三有名录”,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保护的还有28种。
保护区内的河流溪水中,还有受保护的土著鱼类51种,以及数目繁多的昆虫类。
在这些野生动物中,林麝是一种很受人们喜爱的野生动物。林麝又名獐子,其体形娇小,皮毛光滑柔顺,长相可爱,机敏灵巧,擅蹦跳奔跑,其香囊药用价值极高。
早期人类曾经与野生动物生活在一起,那时候人类与野生动物亲密无间,曾几何时,人类开始猎杀野生动物,由此,人类与野生动物被分成了两个敌对的世界,野生动物开始了对人类的报复。然而它们战胜不了越来越聪明的人类,便对人类避而远之。现今,作为人类曾经最亲密的朋友,野生动物距离人类的生活已经非常遥远,我们绝大部分生长在城市,甚至生长在乡野的人,还从未在野外见过野生动物,即便不是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我们都很难一睹它们的芳容了,因为它们对我们敬而远之。
2022年2023年间,我两次来到西畴县小桥沟自然保护区,采访了副场长雷连红和几位护林员,走进了茫茫原始森林,参观了林场的人工培育基地香坪山木兰园。在这里,我见到了比大熊猫还珍贵的华盖木。它那皮肤光滑,枝繁叶茂的高贵气象,令我至今难忘。
华盖木经国际木兰科学术研讨会认定,是木兰科一种新属,文山州西畴县为华盖木原生地。当地人把它叫作缎子绿豆树。其树干挺拔高大,树皮光滑细腻,树冠高入云端,枝干上的嫩芽是红色的,而肥厚的叶片却呈深绿色,花挺大,有红色、粉红色、白色几种,像玉兰花那么典雅高贵,是较好的城市园林植物。
华盖木的自然繁育主要靠果实,但它的自然繁育能力极差。
雷连红告诉我,在小桥沟林场的草果山,一片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中,有一棵异常粗壮的华盖木,是现代人类发现的第一棵野生华盖木,它树干粗壮,像一棵顶天大柱,树干表面长满苔藓和其他寄生物。这棵树高达四十多米,顶端的枝干向四方伸展,像一把巨大的绿伞,遮住了一大片天。
如果植物也像人一样有辈分,那这棵华盖木就是现今世界上所有华盖木的祖先,神一样的存在。
华盖木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一亿四千多万年,它记载了地球的成长过程,保存着一亿四千多万年前的基因,它像一张古老的磁卡,纹理内隐藏着生命起源的奥秘。它是中国特有树种,仅存于我国滇东南原始森林中,至今未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发现过,已经极度濒危。
我们能说华盖木的现状与人类无关吗?不!华盖木也曾像其他树木一样,无忧无虑地生长在茫茫林海中,但它花朵太过于美丽,频频被附庸风雅的人们移植到庭院、公园,成了人类的玩物。因为它木质坚硬,纹理很美,频频遭人类砍伐,建房,制作家具。
一棵树被砍,轰然倒地,仅只瞬间,但它的成长过程是那么漫长。
在小桥沟自然保护区,我还见到了很多种珍贵的木兰科植物,一些名贵的奇花异草,一种非常漂亮的茶花。花色艳丽,一棵树开几十朵花。一朵花的花瓣有一百多瓣,显得雍容华贵。
2024年4月18日,我又走进老君山的薄竹山自然保护区。薄竹山自然保护区是老君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它的保护物种与小桥沟自然保护区略有不同。这里保护的主要是大灵猫、小灵猫、白鹇、岩羊、盲蛇等列入国家和省保护名录的动物,和伯乐树、长蕊木兰、云南拟单性木兰、云南金钱槭、鹅掌楸、滇桐、水青树、马尾树、野生三七等列入国家和省保护名录的植物,还有河流、水源点。其实,每一种动植物在大的生态环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生态圈,这个小生态圈大约由十到三十种相关物种组成,他们互相关联,形成一种平衡,当这种平衡被打破,他们便逐渐衰落、消亡。这么说了,我们的保护区要保护的物种,岂是只有挂了名的那些呢?
老君山自然保护区是北回归线南侧至今保存较为完整的一片原始常绿阔叶林,素有“北回归线绿洲”之称。区内野生植物品种繁多,至今还有野生三七,是文山三七的发源地。区内还有大型真菌146种,其中有7种是人类还未知的品种,另外,还有微型真菌30种。
在薄竹山自然保护区内,我们就见到了一窝颜色鲜红的真菌,大约有二三十朵,这种菌形态像羊肚菌,但比羊肚菌稍小些,花蕊呈金黄色。陪同我们采风的林管站王师傅告诉我们,这叫蛇菰,是一味珍贵的中药。王师傅一说,我突然想起,在文山老三七批发市场,我曾见过有商家在卖干蛇菰,但数量极少,价格昂贵。
老君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茂密,被称之为“绿色天然水库”,每年涵养水量达一亿立方米以上,发源于区内的二十余条溪流,是文山盘龙河、顺甸河、那么果河的源头之一。文山市七个乡镇的人畜饮水,农田灌溉和文山州马塘工业园区,文山城饮水工程——暮底河水库的水,都来自老君山自然保护区。
文山盘龙河流经马关、西畴、麻栗坡至越南,那么果河经屏边流入红河至越南。盘龙河、那么果河是两条重要的国际河流,对沿岸数百万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农田灌溉、电力和经济发展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老君山自然保护区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金属有铁、钨、银、铅、铜;非金属有稀土、砷、水晶、硅石、花崗岩等。
陡峭的山路,密密匝匝的原始森林,湿润的空气,湿润的泥土,松软的腐殖质,踩在上面像踩在海绵上。
天气晴朗,阳光穿透密叶,散落在密林中,在地上形成一个个金币似的斑点。有鸟在唱,有蛙在鸣,清澈的盘龙河水哗哗地流着……
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文山万物的生命之源,没有这片茂密的原始森林,或许就没有目前繁荣昌盛的文山了。
自然保护区,重在保护,文山如此多的野生动植物,保护任务十分繁重。每天,有无数护林员在大山里巡视,采访雷连红时,他曾脱了鞋子让我看,他的脚严重变形,脚掌上的老茧有牛皮厚。他这个副场长,每天也要在保护区,在基地走二三十公里。
保护绝非单纯的守护,有护林员为拯救华盖木及其他古老植物,自己摸索,育苗繁殖,获得成功。
华盖木种苗价格昂贵,有护林员为保护近地移植的华盖木种苗,与盗窃者殊死搏斗,壮烈牺牲。
一些重点保护植物长在集体林中,政府要花钱在集体林中建立保护小区,要支付林地主人补偿费、保护费。
还有林业科技人员在原生地林中空地上,人工种植极小种群树苗,进行种群恢复,保护珍稀濒危植物。这都需要政府投入大笔资金。
蒜头果、喙核桃、水松、西畴青冈、德保苏铁……文山州还为这些物种设置了专门的保护项目,使这些濒危植物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文山州还在西畴县香坪山林场建立了木兰科植物迁地保育园,种植云南省各地和四川、湖南、浙江、广东、辽宁等省及印尼、香港等部分国家和地区热带、亚热带木兰科及珍稀濒危树种。
州政府还组织专家开展科学研究,进行种群回归试验。分别在小桥沟和古林箐开展华盖木和西畴青冈两个树种的回归试验,为科学预测回归自然的华盖木和西畴青冈种群发展动态,与实现种群恢复服务状况。这些回归试验为文山州珍濒危植物保护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和科学的繁育方法。
为管理好老君山自然保护区,文山市成立了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老君山分局,从1999年起,将每年的12月30日定为“老君山保护日”,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宣传力度,还认真编制和组织实施“老君山自然保护区及周边村社综合治理规划”,在保护区周边的村子聘请护林员。
管理站、守护站、瞭望台,他们都平凡得就像原始森林中的一株小草,一块石头,但他们用尽一身的岁月,守候着大山,保护着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他们身上焕发出来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敬重、学习。
三
《本草纲目·拾遗》曰:“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
《典藏三七》曰:“一方朱红印盒,一方乾坤玄妙。山之高,药则名,心潜之,艺则精。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精炼深山名药,北参南七,遗世之瑰宝,高贵养生,世代典藏。”
一株不起眼的植物,几片叶子,一根茎杆,身型矮小,长在原始森林的荒草间,已经在地球上生长了2500多万年,它经历了第三纪、第四纪冰川时代,以及距今18000年前的大冰河时期,顽强地活了下来——它就是三七。第三纪、第四纪冰川时代时间都长达百万年,大冰河时期也长达八千多年,而大冰河时期,地球百分之八十的表面被覆盖在240米厚的冰层下。天寒地冻,温度极低,土壤板结,改变了地球表面的植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许多生物因此面临灭亡或被迫迁移的困境,只有能够适应环境的物种和那些古热带的物种,才能幸存下来。
那是个生物大量灭绝的时代,许多高大的植物化为泥土,而矮小的三七由于小气候的护佑,有幸存活,生生不息繁衍至今。
其实,2500多万年前,野生三七尚未被人认识之前,三七的生长面积应该是比较广泛的,至今有野生三七的还有云南、广西、贵州、四川等地的部分地区,但以云南文山州文山市、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市、那坡县所产三七质量最好。但广西靖西市、那坡县产量较低。
闯过了第三纪、第四纪、大冰河时期的文山三七,也仅存活于老君山原始森林1800米左右海拔的区域,已经变得十分珍贵。它沐浴阳光继续成长,接天之甘露,吮地之精气,说它是仙草,一点不为过。
元代的杨清叟在他的《仙传外科秘方》中介绍说,他的飞龙救命丹就大剂量使用了三七,救活过无数病入膏肓的百姓和受伤的将士。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这样描述三七:“味微甘而苦,颇似人参之味。”“阳明、厥阴血之药,故能治一切血病。”
现代医学药理实验发现,三七中所含的三七总皂苷具有凝血和抗凝血功能,能降血脂、降血压,抗心律失常、保护心肌和脑损伤、降低心肌耗氧量、抗血栓、抗休克等疗效。
的确,三七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是被近千年医药实践证明了的。
民间也有三七“生打熟补”的说法,说的是生三七治病,熟三七养身。
文山居住着汉、壮、苗、彝、瑶等十多个民族。喜欢居住在山上的苗族祖先擅长狩猎,狩猎时难免受伤出血,他们就把一种野草嚼烂,敷在伤口上,很快,伤口不再流血。苗族的祖先把这种野草叫作三七。这种神奇的草药在民间代代相传,四百年前就经过驯化,开始有了人工栽培,并流传至今。
自20世纪90年代,文山市的三七种植稳步发展,加工业也迅速壮大起来。到2000年前后,全市的产量占整个文山地区的80%左右,是全国总量的75%。随后的二十四年间,文山三七产业异军突起。大型药业企业——云南白药,也加入其中,在文山建立了自己的工厂和种植基地。文山当地的药业企业也在迅速成长壮大,其中的七丹药业迅速发展,成为一家集三七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拥有三七专利产品五十多个。到目前为止,文山的三七药业企业已发展到近六十家。文山市还建立了两个三七批发市场,一个新鲜三七批发市场,一个干三七批发市场。成为中国最大的三七集散地。
三七浑身都是宝,根可以炖鸡炖排骨,花可以做菜,可以泡饮,具有清热消火的功效……随着人类生活需求的不断变化,三七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展,其产品也变得五花八门。但無论怎么变,三七作为名贵中药的地位,是永远不会变的。
种植过三七的人都知道,种过三七的土地不能接着再种三七,必须让土地休息,恢复元气。否则三七品质、产量会大幅下降。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三七种植户。土地休耕,他们只有另找土地,大批文山三七种植户走出文山,离乡背井租地种三七。这个问题也困扰着农科界的专家们。为此,云南省政府相关部门、相关大学研究机构、中国药监局的研究机构,都组织了专业团队,希望攻克这个难题。却没想到,这个难题被一个文山本地人化解了,他叫王麟猛。
王麟猛出生在文山市平坝镇,一家三代人都种过三七。王麟猛参加工作后,在三七种植管理部门待了很长时间。他是个有心人,每次下乡他都细心地向农户了解三七种植情况,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几乎所有三七户都向他提到过三七轮作对他们的困扰。于是,王麟猛开始研究这个问题。没有高深的理论,也没有试验室,他凭实践反复琢磨,在自家地里反复实验,居然就把这个难题攻克了。
王麟猛带着自己的技术成果下海经商,成立了文山七麟三七科技有限公司,专门推广三七轮作技术。开头总是很难,种植户都不相信,专家都一直解决不了的问题,王麟猛就能解决。
没办法,王麟猛只有苦口婆心向种植户宣传。终于有八寨镇小箐脚村几户农户使用了王麟猛的技术,王麟猛就把小箐脚村当作样板,经常往小箐脚村跑,给种植户做技术指导。三年熬过来,三七终于采收了,所有使用他技术的种植户都获得了成功。
肖思龙是种三七的老人,八年前他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开始采用王麟猛的三七高效轮作技术,三年后开挖,三七品质极好,很快以六万多一亩的价格卖给收购商。
肖思龙说,当初,是在家门口种植老地,还是背井离乡种植新地,他犹豫了许久。最终在王麟猛的鼓励下,他选择了在家门口种老地。当时,有部分乡邻还笑他傻,对他的选择表示怀疑。然而,在使用了王麟猛的高效轮作技术后,三七长势比新地种的还好,且地里不长杂草,他这才放下心来。
肖弟林是个三七种植大户,种植三七多年,投巨资建了三七种植大棚十多个。他也是较早使用王麟猛三七高效轮作技术的人。并一直使用至今。他說,七麟公司的三七高效轮作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公司在三七用地选择、整地、土地排水沟开挖、肥料使用等方面都有严格的技术标准,使用这套技术种出来的三七,产量质量都有保障。
种植户孔凡位一直种的是二年三七,有一年,其中有一块地里的三七出了问题,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打电话给王麟猛,没想到王麟猛真就开车来了。王麟猛到孔凡位地里一看,其他地三七长势良好,但有一亩地的三七植株泛黄枯萎,三七根腐病发病率已触目惊心。王麟猛向孔凡位询问相关情况,原来这块地是孔凡位选用了自己家未经处理的老地育出的种苗,才导致三七腐根病的发生。王麟猛给孔凡位讲了选择种苗问题的注意事项,并教会他后续病症治理的相关措施。一个月后,孔凡位打电话告诉王麟猛,那一块地的三七腐根病已经基本得到控制。
蔡青洪也是种三七的老把式,开始他对王麟猛的三七轮作技术也持怀疑态度,仅在三七园里种了一小片试试,结果采收时,这一小块地的产量比其他地块高出30%。第二轮,他马上扩大到16亩,都采用了王麟猛的三七轮作技术。他种的是三年三七,采收后,因为三七大,质量好,卖得137.8万元。比他预测的多卖出20多万元。蔡青洪一下笑得合不拢嘴。第二轮三七种下去一年,蔡青洪又租了六十亩老地,老地租金比较低,但没多少人敢那么干,可蔡青洪胸有成竹,信心满地,很快种下60亩三年三七。
蔡青洪说:“老地上种出这么好的三七,不是因为我管理技术好,最根本的原因是我采用了七麟三七老地复种技术,因为我一时疏忽,前面16亩边上没按技术要求处理的几十空三七得了黄臭病,早就死光光了。七麟公司的三七老地复种技术,防治三七黄臭病效果特别好,三七长势也好,产量高,与新地相比亩增产能提高30%以上”。
今年,蔡青洪的60亩三七已经到了采收期,他凭经验测算了一下,亩产可达3000斤以上。他信心满满地告诉我,他已经又租了150亩老地,跟七麟公司签订了下一轮的技术服务合同。
一项适用技术,推广起来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王麟猛的七麟三七高效轮作技术2016年问世时,只有6户农户使用,虽然在逐年增加,但到了2018年,也只有150多户,如果全文山州的三七种植户都采用这项技术,那文山的三七种植,在种植面积不变的情况下,产量将整体提高30%。
目前,文山三七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的90%以上,质量居第一,三七已成为文山的主要经济支柱。为加大对三七种质资源的保护,文山州依托相关科研机构,建设了三七种质资源平台和三七新品种繁育平台,开展三七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以及新品种扩繁工作。2021年,新建三七种质资源圃基地80亩。目前,共收集到11000份三七种质材料。
文山三七誉满全球,可不为人知的是,文山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中,还隐藏着许多珍贵的野生中药材。蒜头果、铁皮石斛、黄精、重楼、刺黄连、山豆根、金银花,包括富宁的八角,也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医中药产业的扶持,中药材价格飙升,文山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尝试野生中药材人工培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可以预见,随着文山绿色铝业、旅游业的异军突起,文山的中药材产业也将以一种崭新的姿态迅速成长壮大。
四
在文山州广南县、富宁县茂密的原始森林中,生长着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野生树种,粗壮的树干,粗糙的树皮,枝条细瘦,椭圆的叶片深绿厚实,花落之后结出一个个圆形的果子。广南的老百姓叫它山桐果。过去的植物学著作都未曾对它有过记载。1972年,植物学家们发现这种树后,因为其果实酷似蒜头,便将其命名为蒜头果。随着科学家们对蒜头果价值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它富含一种药用价值的神经酸,于是又将它命名为中华神经酸树。但生物学家、林业科学工作者们,还是习惯地叫它蒜头果。
蒜头果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也是当地重要的木本油料植物、生物医药产业的植物原料。蒜头果种子含油率高达50%至55%,果油中含有丰富的神经酸。神经酸是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的组成物质,是人大脑神经元信息传播中不可缺少的功能性物质。要命的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神经酸,只能从体外摄取。过去,神经酸主要从鲨鱼等极少数脊椎动物的脑组织中提取和深海鱼油中获取,因此神经酸价格昂贵。
大量医学研究证明,神经酸是大脑神经细胞和神经组织的核心天然成分,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能促进受损神经组织修复和再生的特效物质,是神经细胞,特别是大脑细胞、视神经细胞后和四周神经细胞生长发育必需的高级营养素,对提高脑神经的活跃程度,防止脑神经衰老有很大作用。具有恢复神经末梢活性,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和发育的功能。并对心血管疾病及人体自身免疫缺乏性疾病有显著的疗效。对治疗记忆衰退、老年痴呆症等多种大脑神经疾病效果明显。此外,蒜头果油也是生产医用麝香的重要天然原料。
蒜头果果仁中还能分离具有抗癌活性的果仁蛋白,青皮中还含有香料工业中不可缺少的定香剂苯甲醛。将青皮搓揉后,会即刻散发出一股杏仁味似的芳香。
蒜头果看起来像水果,可惜不是。蒜头果没有果肉,外壳里面是个大大的果仁,果仁有毒,不能生吃。
蒜头果树质地优良,木材纹理顺直,不翘裂、易加工,可做家具、船舶、雕刻及建筑用材。2002年到2017年,野生蒜头果数量一直在锐减,全国已经不到5万棵。早在1987年,野生蒜头果就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还被列入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全世界野生资源调查显示,野生蒜头果仅中国独有,自然分布在文山州广南县、富宁县以及广西西部。其中广南县野生蒜头果资源排名世界第一,是野生蒜头果生态分布中心和资源的遗传、变异中心。
可喜的是,2015年,富宁县者桑乡村民发现了连片的野生蒜头果。2017年12月中旬,富宁县林业局又开展蒜头果资源普查,在板仑乡木都村的天然林里,又发现了约4000株野生蒜头果。茫茫原始森林,真不愧为大自然的宝库啊,这是上天赐给文山州的厚礼!这些蒜头果,大大小小,参差错落,青枝绿叶,长势良好。大的一棵直径达1.2米,高25米,至少是有几百年沧桑岁月的古树了。小的尚处于幼龄期,由于地处被保护的天然林中,这些蒜头果种群结构较为稳定。为保护这些珍贵的野生资源,富宁县已建成包括蒜头果保护小区、西畴青冈保护小区、水松保护小区在内的3个自然保护小区。
从20世纪90年代,我不断到林业部门采访,这还是第一次听说自然保护小区这个名词。询问专家后得知,自然保护小区是在没有条件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地段,为保护珍贵或濒危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栖息地,人为划定的保护区域。
近年来,为开展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工作,富宁县根据《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由林业局相继在木央下者梅建立了蒜头果保护小区,在者桑高楼建立了西畴青冈保护小区,2017年12月初,又建成一个水松保护小区。保护小区划定范围,命名挂牌,聘请兼职人员进行管理。
通过保护小区的建设,富宁县蒜头果、西畴青冈、水松等极小种群物种不但得到了有效保护,同时通过人工繁育,这些资源都得到了科学合理的利用。作为自然保护区的延伸或补充,保护小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卓有成效。
蒜头果生长于亚热带石灰岩地区,在广南县分布在莲城、八宝、旧莫等11个乡(镇)27个村委会72个自然村。在州政府的支持下,广南县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野生蒜头果资源,并精心组织开发研究。特别是“十三五”以来,广南县充分利用蒜头果原生分布区域广、种源品质高的优势,认真开展土壤、海拔、密度、树种混交、光合速率、传粉方式、配方施肥等项目的系统研究,加快良种选育进度,开展人工栽培试验,用科技的力量攻克缩短挂果期、矮化栽培等技术难关,促成了广南县蒜头果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蒜头果的生长环境非常特殊,主要是石漠化地区,且仅仅适应广西西部和云南东南部的气候,离开这两个环境条件,蒜头果就非常不容易成活。因此,能适应蒜头果的生长发育的范围非常小。另外,蒜头果存在“自毒现象”。当蒜头果种群密度过高时,它会大量分泌出一种抑制种子生长发育的毒素。这种毒素一般存在果皮中,太阳下暴晒后,很容易流出,从而抑制蒜头果种子的发育。
经过多年反复试验,广南县林业科技人员掌握了用沙子保存蒜头果种子和催芽技术。每年4月,政府把經过处理的种子或子芽苗发放给群众种植,并派技术人员下去指导,种植成活率逐年提高,目前已经达到90%以上,基本解决了人工种植的技术难题,为蒜头果种群的复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广南县也同富宁县一样,在后续的蒜头果野生资源调查中,又在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中,寻找到野生蒜头果树一万多棵,现全县野生资源增长到3.8万株左右。这是大自然留给广南人民的一笔巨大的财富。每年,广南县可从这些树上采摘到鲜果80余吨。为保护好这些种质资源,广南县建立了四个野生蒜头果保护区,四个保护区均被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列为全省唯一省级蒜头果林木种质资源库。
野生种质资源,是广南县发展壮大蒜头果产业的根基,保护好现有的野生资源显得尤为重要。广南县在严格落实《广南县野生蒜头果保护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加快了保护小区建设的步伐,强化了已建成的曙光拖董、旧莫岩腊蒜头果种质资源库的保护力度,聘请专人负责管理。通过向上争取项目的方式,大力做好蒜头果种质资源库建设,建立了品种更加齐全、资源更加集中、配套更加完善的蒜头果种质资源库,
2017—2018年,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根据广南县蒜头果资源状况、适生范围、社会经济状况等,完成了《广南县蒜头果产业发展规划》,计划到2037年在莲城、旧莫、董堡、曙光乡、珠琳、杨柳井、黑支果、南屏、八宝、那洒等10个乡(镇)建成25万亩蒜头果产业基地,基地建成进入盛产期后,预计每年可产干籽33万公斤。
濒危物种的保护,只有支出,没有收入,为了尽快实施蒜头果基地建设,广南县想尽办法发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蒜头果产业发展。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探索推进山林有偿流转、租赁、股份合作、联营开发等多种形式,支持企业、农民合作社、种植大户带动群众发展蒜头果种植。建立健全蒜头果产业发展苗木扶持、基地建设扶持、种源保护扶持、产品认证等措施。
截至2018年底,广南县共成立三个蒜头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蒜头果18910亩。2019年继续用项目扶持,又新植6000亩,近五年来,广南县逐年扩大种植规模,为蒜头果产业今后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为了尽早实现蒜头果苗木组培成果转化,广南县还争取到了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的支持,以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厅科学院油茶研究所为基础力量,加强与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合作,强化良种选育技术攻关,切实解决蒜头果产业发展中的基础技术问题,争取尽早为种植户提供矮化、早产、高产、稳产良种苗木。加强与医学院校、科技型医药公司、科研院所等合作,对蒜头果油中神经酸及多种成分的分离提纯技术进行优化。同时,充分发挥现有苗木基地作用,加快蒜头果育苗工厂化、科技化、规模化,以满足蒜头果大健康产业发展优质苗木供应,为扩大种植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一个产业的发展,有资源优势,还得有环境优势。广南县主动优化县域投资环境,积极招商引资,引进创新型、技术型、科研型、实力型、信誉型企业,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和支持种植大户、致富能手带头发展蒜头果产业,带动千家万户扩大种植规模,着力实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
为此,广南先后引进云南贝木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南京圣诺永丰神经酸开发有限公司广南分公司、广南玉坤苗木种植有限公司进行毛油加工。初级产品送到南京圣诺公司、云南万正公司进行深加工,提取神经酸后,制成神经酸胶囊,除在国内销售外,还出口到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
2017年5月,南京圣诺永丰神经酸开发有限公司广南分公司向国家卫计委申请的神经酸新食品原料获得批准,标志着神经酸可以作为新食品原料添加到其他食品中,用途更加广泛,打通了广南蒜头果产业通往市场的又一条高速路。
广南县蒜头果产业的前景未来可期,广南县为此编制了《广南县“十四五”蒜头果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从蒜头果资源保护、种苗培育、基地建设、产品研发到精深加工、销售等各项环节,进行高标准谋划定位,把蒜头果产业推向新的高度。按规划,将实现蒜头果产业“百万亩基地,百亿投资,千亿产值,万亿市场”的发展目标。为此,广南县利用现有林地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集建设资金,已建成100万亩蒜头果产业基地,计划将把蒜头果打造成继文山三七后的优势生物资源大健康产业。
2024年,广南县批准了一个招标项目的建设——“广南蒜头果产业集群园区及种植基地建设项目”,这个项目将建在莲城镇五福山万花岭。目前,项目用地问题已经解决,已通过申请东西部协作补助资金、省级财政衔接资金解决了大部分建设资金的问题。产业集群园区及种植基地建成后,将充分利用已有研究基础和资源优势,围绕蒜头果大健康产品开发,形成文山州广南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产品发展方向。并致力于把蒜头果加工产业集群园区建成一个集高纯神经酸提取、保健品、制剂生产车间及研发办公等配套设施为一体的蒜头果加工综合生物科技产业园。最终形成集种苗繁育、种植、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开发格局。
五
我到省中医院就诊,一位老中医对我说:“你可以弄点石斛泡水喝。石斛性甘,味咸,寒,归胃、肾,肺经。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之功效。用于阴伤津亏,口干烦渴,食少干呕,病后虚热,目暗不明……”我回来又查了资料,资料记载:“石斛多糖,可以调节人体免疫力,对肿瘤放疗、化疗患者及各种原因造成的免疫力低下患者,可以起到輔助治疗作用。而且石斛还有很好的抗疲劳效果,可以提高运动耐力,加快代谢物清除,缓解疲劳……石斛主要对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和眼科等疾病有明显的治疗。”
后来,一个基层卫生院名医工作室的中医又对我说:“石斛中,铁皮石斛最好。铁皮石斛最补血、精、津,令人精、气、神充足,在提高人体免疫力、抗衰老、降三高、防治糖尿病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功效。铁皮石斛有一个优点,虽然是中药,却不苦,用它来炖汤煮粥,可以保留它天然的味道,起到健康养生的效果。”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石斛“强阴益精,厚肠胃,补内绝不足,平胃气,长肌肉,益智除惊,轻身延年。”
《本草图经》中载:“石斛,今荆、湖、川、广州郡及温、台州亦有之,以广南者为佳。”
道家经典《道藏》曰:“石斛、天山雪莲、千年人参、百年首乌、花甲之茯苓、苁蓉、深山灵芝、海底珍珠、冬虫夏草为九大仙草。”
石斛被尊为“九大仙草”之首。
古代,民间称石斛为“救命仙草”。
广南的铁皮石斛,是石斛中的极品。
石斛有黄草、金钗、马鞭等数十种。铁皮石斛为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在温暖、潮湿、半阴半阳的环境中生长,因表皮呈铁绿色而得名,以其茎入药,属补益药中的补阴药。《中国药典》说石斛:“益胃生津,滋阴清热。”
2013年12月3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广南铁皮石斛”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广南是“中国铁皮石斛之乡”,广南的野生铁皮石斛,主要生长在广南县境内海拔600~1800米之间山区半山区的树木和岩石上。文献记载,民国初期广南就有人加工铁皮石斛,发展至今,已形成较成熟的工艺。
20世纪80年代,刚刚改革开放,广南县就有人开始探索铁皮石斛仿野生种植技术。2002年,广南正式引入公司,发展人工种植铁皮石斛。到2013年,广南县铁皮石斛人工种植近千亩,主要以合作社为主。在莲城、旧莫、五珠、坝美4个乡镇组建了12个分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科技”的发展模式,实行“统一供应种苗、统一供应基质、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管理要求、统一提供药肥、统一收购产品”的管理模式,已开发出十多种铁皮石斛产品,销往新加坡、中国香港、浙江、上海、山东、广州等地。
广南的铁皮石斛仿野生种植,还带动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以六郎城为中心,建立了融合一二三产的广南铁皮石斛产业生态链,形成了集种源选育、幼苗培育、仿野生种植、药食产品研发、精深加工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特色产业链,吸引了众多游客。
扶贫攻坚阶段,上海虹口区是广南县的对口帮扶单位,上海虹口区帮助广南建设了一个铁皮石斛种苗繁育与产品研发基地,实现了种苗繁育科学化、规范化和规模化,推动石斛产品走向市场。
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专家、南京农业大学、云南大学等也在为广南县石斛种植出谋划策、破解难关、提质增效。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实验,终于解决了铁皮石斛仿野生栽培成活率不高的问题,降低了种植成本。
各院校的专家教授们,还建议广南县发展喀斯特山区林下药材产业,以林养药、以林促药、林药并举的种植模式,把石斛资源保护好、利用好、开发好。
这的确是个好主意,文山州森林资源丰富,三七种植、加工、销售已成规模,大力发展林下仿野生环境种植,提高三七质量标准,三七产业的发展会更猛;蒜头果产业的发展势头也不错,作为神经酸的植物资源,它的成本大大低于从鲨鱼等脊椎动物脑组织中提取和深海鱼油中获取的神经酸。我查过资料,一瓶鲨鱼等脊椎动物脑组织中提取的神经酸制成药,一瓶的价格都在1万至2万之间,而植物神经酸制成的药品,价格仅仅几百元,仅只是动物神经酸的1/20左右。而且通过捕捉鲨鱼等脊椎动物获取神经酸的行为,已经受到全世界多个环保组织的谴责。植物神经酸取代动物神经酸是大趋势。文山州拥有蒜头果的资源优势,这是别的地区无法替代的。一旦蒜头果种植规模壮大起来,一旦蒜头果提取神经酸技术成熟,它的发展前景是不可估量的。
还有黄精、重楼、刺黄连、金银花……在三七产业、蒜头果产业、铁皮石斛产业的带动下,文山州中药材产业一定会异军突起。
六
每次到文山,无论走进那个县哪个村,都能看到它的巨大变化,县城里花草树木多了,街道更干净亮丽了。乡村里,独家独户的院墙没有了,村道旁种满了绿植、鲜花,白墙上画上了漂亮的风俗画,一幢幢窗户明亮的小楼排列整齐,阳台上、家门口,鲜花盛开,春意盎然。
从三年前开始,文山州在落实云南省《绿美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的过程中,也根据文山州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绿美文山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相继完成绿化面积近580多万平方米,植树103万多株。全州达到省级建设标准的绿美乡镇有20个,绿美村庄有45个,达到州级绿美标准的村庄有1720个;完成普通国道省道绿美建设288公里、农村公路绿美建设1553公里、高速公路绿美建设208公里;完成河湖绿美建设17项;创建“绿美校园”1415所,申报省级示范学校9所;完成砚山、富宁、文山3个高新区省级开发区建设,被评为省级绿美园区;完成18个A级旅游景区绿美建设;建成两个保障性苗圃,培育苗木1040万株;共纳入省级绿美标杆典型47个。
数字冷冰冰的,传达的却是辉煌的业绩,而业绩的后面是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这都是文山人民干出来的。全民义务植树,“一人十树、一村万树”,每月最后一个星期六,全州16万党员和干部群众一起上山、进村、下街道清扫垃圾、治理污水、植绿补绿、美化环境。全州群众投工投劳,参与绿美建设近一千万人次。
自己的家园自己建。广南县珠琳镇四天完成60公里绿美公路建设,群众自愿让出公共绿化区域13.5万平方米,修缮沟渠17公里。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龙树脚村农旅融合项目建设、西畴县石漠化治理成绩斐然,先后登上央视《新闻联播》。
绿美河湖建设是绿美文山建设中最难,最烧钱的。而且,文山州境内的江河、湖泊、水库数不胜数。从2020年起,清水江、南利河、驮娘江、普者黑、稼依水库、东风水库、君龙湖水利风景区、丘北纳龙湖水利风景区,就被批准为州级美丽河湖,成为其他河湖绿美建设的示范。有这些美丽河湖建设取得的经验,文山州领导胸有成竹,他们循序渐进,一条条江河治理,一个个湖泊水库治理。
今年春節前,我应邀到富宁县拍片,县城里的普厅河水已经排干,河道正在清淤。普厅河是一条有生命有灵魂的河流,它穿富宁县城而过,美了富宁的容颜,清新了富宁的空气。普厅河两岸,高大笔直的楠木挺立着,为来往的行人遮风挡雨,它自成一景,又与身边缓缓流淌的普厅河相映成趣。普厅河的亮化工程已经完成,尽管河里没水,但夜晚的普厅河依然美丽,星星闪烁的天空下,河岸上的、桥上的灯光在闪烁,树上的红灯笼朦朦胧胧,河岸两旁的道路人流如织,近处有欢笑声,远处有歌声,走十米八米,就有人美滋滋地站在护栏边摄影留念,大多还是富宁当地人。
绿美乡村建设,是绿美文山建设的重中之重,文山州下了大功夫。他们整合了水利、自然资源规划、住房城乡建设、文化旅游等部门和企业投入的资金8000余万元,有效利用废弃、闲置的沼气池、小水窖、小水塘等,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将废弃的沼气池改为化粪池,臭水塘、废弃的小水窖改造为村内小景观。完成100户以上自然村公厕改建,农户家厕所改建达40810座。群众自发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建成美丽庭院2.55万个,小菜园、小果园等1.81万个。一个个村寨从脏得“走不进去”变成了美得“转不出来”。
工作中,政府坚持绿美建设与促进增收相融合,发展了一批盆景村、兰花村、药材村、多肉村。建成八宝、白脸山、龙树脚、东升、洒戛竜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完成42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19项建设指标,形成一道绿美乡村的亮丽风景线。由丘北普者黑,广南坝美、河野,富宁坡芽等绿美乡村、绿美河湖、绿美景区串联而成的文山州“世外桃源·寻觅稻香”旅游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绿美城市建设,并不像人们想象的,仅只是栽栽花,种种草,它是一项长期的发展战略,除对旅游业的促进外,文山州还制定了相关的林草资源经济发展规划,大力发展苗木经济,把树种在群众身边。富宁县田蓬镇上寨村,由村集体出资,在进村道路两旁种植枇杷树,成为一道乡村美景,还增加了群众的收入。
城市绿化美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没有规划,没有统筹,这里绿了美了,那里没绿没美,给人留下更多印象的,往往是一座城市的疮疤。2024年,是绿美城市建设行动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最关键的一年。走进文山州每一座城市去看看,广场、公园、市政道路、城边、沿江河、沿铁路、沿公路区域,绿树成行成片、芳草萋萋、鲜花如潮。
通过“绿美文山先锋行”等活动,文山州还专门制定了一个“绿美园区三年行动”,着力打造境内园区环境,动员企业在园区内植树种花养草,绿化美化园区,将园区打造成绿意盎然的桃园胜境。
文山市内的天士力现代中药产业园、云南白药数字三七产业园、云南七丹三七文化产业园、砚山县康养中心、文山康复医院、郑保骨伤科医院等园区,都建设成了花园园区。按照《文山州绿化美化植树(花)指南》,这些园区种的都是本乡本土的植物,成活率高,长势良好。
入城口是一座城市的脸面,留给别人的印象极为深刻,有心人能从一座城市入口的景观,窥探到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和文明程度。文山州八县市的入城口,都做了巧妙的设计,选种了有代表性的植物,为城市风貌增色不少。
文山市是文山州府所在地,入城口的绿美建设,文山市花了大力气。他们在显眼的地方种植了榕树、楠木等本地品种的植物,这些植物形态美丽,各有特色,景观效果特别优异,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很有代表性。
我在祥民家园附近路段看到,双向六车道的道路中央绿化带中,乔本、灌木、地被等绿植排列整齐,高矮一致。分段种植的各类低矮花草有的花繁叶茂,有的含苞欲放。春风习习的四月天,绿树摇曳,花香四溢。
文山城四通八达,文山东入城口,在收费站左右两侧栽种了树形一致的楠木,珍贵的树种,挺拔的身姿,整齐地排列,气宇轩昂。另外,还在整个路段补植了文山市的市树——榕树。榕树是一种极美观的植物,树冠大、扎根深、枝叶繁茂,与楠木形成高低错落的景象。
文山西入城口又是一番景致。路两旁和路口种了凤凰木、马关木莲、紫薇榕树、红花羊蹄甲、红花檵木、红叶石楠、迎春花、美女璎、炮仗花、常青藤等乔木、灌木、地被,形成一种高品质的森林景观。
文山北以市树、花带为主,使用大量中小规格的蓝花槛、栾树、樱花、刺桐、玉兰、海棠、红相等树种点缀其中,搭配特色景观和桥梁,营造出一种人文景观的气氛,远看是一条绿树鲜花组合的景观带,近看则是一道道阶梯状的园艺景观。
文山南结合地形地貌,以道路边坡生态修复为主,种植了大量常青藤、炮仗花等爬藤植物,促进边坡生态修复,同时在道路两边种植雪松,绿化美化与环境建设相得益彰。
樱百线位于文山城区北部,是文山到天保口岸过境文山城区的一段,更是文山城门户路段之一,全长约4.3公里。这里道路两侧原本的树木已经老化,移栽、换种的香樟和栾树枝繁叶茂,整齐地屹立在两旁,中间穿插了一盏盏三七花形的路灯,花池里配种了矮株绿植,看上去错落有致,生机盎然。
东延线种植的主要是地被植物马樱丹,黄、红、粉三个颜色的花混为一体,犹如散落的小星星嵌在花池里。马樱丹花期长,颜色艳丽,有较强的生存能力,以其独特的姿态装点着东延线,令开车过往的行人心旷神怡。
还有百联线、S206线、天文线红坎坡、天文线,这些出入口及线路全长共约24公里,文山州都对其进行了绿化美化。这几个入口及线路工程量较大,涉及绿化改造,清理树种,断头树、老头树移植替换,地被种植,路缘石及人行道修复。这些项目通过单独设计,都配置了文山本地植物,融入文山特色文化,通过绿化、美化、彩化、文化等手法进行建设,既保留了沿线面山生态美景,又与城市绿化有机结合。工程单位还匠心独具地为其设计了各类三七花墙面,让外来宾客迎面感受到三七之都别样的热情。
文山市是州府所在地,在绿美城市建设中,融入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三七文化、绿色铝文化,不仅打造了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风景,还修整了城区那些坑洼不平道路,让市民及远来的宾客行车时能明显体验到暖心的舒适感。还改善了人行道整体风格不统一、障碍设施不完整等问题。
州政府段原来种植了一些高大的乔木,这次进行了替换,并在人行道上的花池里种上了朱蕉、长春花、月季等花草,原本的一池一树,如今变得层次丰富,特色鲜明。
公园是一座城市最好的休闲娱乐场所,清晨锻炼,晚饭后散步,人来人往,其环境决定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在绿美文山三年行动中,文山市改造了过去的所有公园,又新建了一批大大小小的公园。还利用城市主次干道边的零碎地、闲置地、边角地、道路转角等城市的犄角旮旯,打造了一批城市绿色微景观。走在文山市的道路上,这些绿色微景观就像一枚枚绿色徽章,戴在文山城市的胸前。
一街一景、一街一品,一季一景、一街四景,是文山人对新近改造的16条绿色景观大道的描述,有木棉大道、枫叶大道、三角梅大道……
单位、小区是绿美城市的小单元,区域之内,最容易出现美化不到的死角。文山市地质队小区,一个花红柳绿的小公园坐落在大院里,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小亭子掩映在绿荫中,一圈文化长廊,展示着地质队小区的过往。这个小区建于20世纪70年代末,基础设施不足、配套设施不完善、信箱生锈脏污、路面坑坑洼洼,花园很小,绿化也很少,小区大门消防车都无法进入,楼道里贴着小广告,电线电缆乱如蜘蛛网……既影响美观又隐藏着安全隐患。2021年,借助文山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绿美城市建设的契机,地质队小区被纳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投入资金650万元,新建了洗手台、文化长廊,改造了停车位,铺设了雨污排水管,绿化了小区景观,重新铺了路面。40多年的老小区,变成了一个绿意盎然的美丽小区。
这样的变化,在文山城区不是绝无仅有。自2021年6月,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以来,已完工并初验39个。今年,绿美城市建设行动中,又新启动了30个老旧小区改造。
文山州幼儿园在绿美校园建设中,统一规划室内外绿植,发动家长和爱心企业认购所需植物。还编了绿美教材,开展了具有幼儿园特色的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系列教学活动,形成一套绿美特色幼儿园教材。并与家长共享绿美乐趣,开展“童心护绿 绿色启蒙”等主题活动,用丰富多彩的绘画、手工、游戲故事、种植日记等,创设绿美主题墙,让幼儿体验“绿美”实践活动带来的乐趣。校园还发动社会力量,共筹绿美基金,共同开展“童心护绿 义卖筹款”活动。幼儿通过义卖亲手制作的手工、绘画作品,收集的玩具、书籍等,为购买绿植筹集资金。并依托丰富多彩的“支部主题党日”“绿美文山先锋行”“博爱文山·绿美家乡”、义务植树、义务养护、义务认养、自愿捐款等活动,引导老师及幼儿做绿美文山的践行者。还收集创建“绿美校园”教育素材,自己拍摄“绿美校园”创建宣传视频,向社会、教职工、家长和幼儿宣传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的健康生活方式。
泰康小区是2003年开发建设的一个自建开放式小区。多数房屋用于出租,多数业主人房分离,业主间沟通少、集体观念差、组织性差,管理联系难。如何把群众组织起来,成了推进绿美建设最关键的问题。2021年4月,社区组织召开泰康小区6组团业主大会,成立了业主委员会,由社区党委牵头、业主委员会共同商议、党员带头行动,激发群众参与绿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动业主出资近6万元,将辖区杂草丛生的菜地改造成公共花园,还聘请保洁员,清扫小区卫生。
这次采风,在文山市待了整整五天,期间,一位朋友带我来到位于盘龙河畔润园小区对面的树蕙园,这里是盘龙河治理工程的一段,园区依地势而建,全长500米左右,园内有三七花、榕树、清香树、木兰花……全州八县(市)的县花县树云集于此。古树名木,汇聚成荫、相互掩映,加上地绿植物、一河清流、生态廊道、休闲栈道的映衬,整体环境清幽雅致,十分迷人。
盘龙河是文山市境内的主要河道,它缓缓走来,穿城而过,有37.7公里河道蜿蜒于城区。但一段时期,盘龙河杂草丛生,污水横流,两岸违章建筑随处可见。有一条河从城市流过,这是上天赐给居住在这座城市的人们的福气。三年前的一天,我曾经站在文山市城区盘龙河的一座桥上,望着从杂乱的植物中流过来的盘龙河感慨,河水太绿太脏,富营养化,这是往河里排放生活污水的结果,这样的水体,治理起来十分艰难。昆明的盘龙江和滇池治理,就是典型的例子。然而,今年四月下旬,我再到盘龙河,却发现盘龙河流水清澈,岸边丛生的杂草、违章建筑都已经被清理。气温大约在28度左右,一股清新的气息从河面上升腾起来。夕阳西斜,一轮红日倒映在河中,在水中晃动。
借绿美城市建设的东风,文山州及文山市投资了71.02亿元,从盘龙河的幾个源头开始,大刀阔斧地对整条盘龙河进行了整治,清除了原始森林中沟边的杂草,水流中的枯枝腐叶。清理掉河道中沉积的污泥、垃圾和河两岸杂草,拆除沿途搭建的棚子及违章建筑。城区120个排污口进行了雨污分流,杜绝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再排入河道。
盘龙河的治理,是一项浩大的民生工程、生态工程,在上游兴建水库、湿地、加强水源林保护、防治水土流失……在城区段进行河道清淤、河堤护岸维修建设、雨污分流管网建设、河两岸道路及景观绿化……这些措施,将逐步恢复盘龙河的生态平衡及自身水体净化的能力。河道治理完成了,盘龙河像一个天生丽质的姑娘,又经过精心打扮,变得更美了。文山没给盘龙河穿金戴银,而是在她的头上插上鲜花,在她的身上装点了绿植。文山市在河两岸新修绿道、健康步道,为文山人民提供了花园似的人居环境,他们向市民承诺,要把文山城建成一个山水园林宜居城市。
州上对盘龙河全流域治理的同时,文山市也投入1.75亿元资金,完成了老城区63公里污水管网建设和30公里雨水管网改造,实现了污水截流、雨污分流;并启动实施城北新区至盘水桥段、城南双龙桥至三七产业园区段共9.5公里的综合治理。
文山大地,盘龙河游龙般的身姿鳞光闪闪,蓝天白云下,重现水清岸绿,游鱼穿梭的美景。
古代,盘龙河叫壶水。清康熙初年,因河道曲折盘旋若游龙穿梭而被重新命名为盘龙河。盘龙河全长253.1公里,发源于红河州蒙自市三道沟,经砚山县从西北向中南贯穿文山腹地,中游河段蜿蜒环绕文山城后,从东南方向流去,经西畴界河、马关界河、麻栗坡界河,出文山州境后交泸江汇红河,归于海南北部湾海域。
雍正八年(1730年)清政府设文山县,当时,府、县同域。文山古城车水马龙,宽街大巷,青石铺就,房屋鳞次栉比,盘龙河水九曲十八弯,如玉带缠绕其间,从龙潭寨至迷洒段21公里,就有大小河湾130多处。南桥至北桥垂柳如林,百鸟啼鸣,形成内外八景,即“盘水回波”、“二桥烟柳”、“西华列戟”、“双桂争奇”、“钟林瑞梅”、“虎沟烟雨”、“南桥夜月”、“雁塔秋风”。晨曦初露或暮色将临时,信步登上城墙,即可领略文山八景之一的“二桥烟柳”景色。
历史的印迹逐渐在时光中消失,留给人们的多数是遗憾的感叹。在盘龙河绿美建设配套项目中,文山州又在盘龙河沿岸恢复重建了上述八景,让消失在时光中的美景重现,并且又新建了一个时尚的“阅读园”。
这次采风,是由州文联、市文联共同组织的,还安排了一次盘龙河漂流,真是惬意极了。清澈的河水时而平缓时而湍急,其间还有几个看似凶险的小浅滩,整个三公里多的漂流段全掩蔽在绿荫下。清风习习,夕照辉映,岸边有牧牛的声音传来,橡皮船载着我们在梦幻般的河面上自由自在地旋转、漂流。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大地能够生机勃勃的根本。盘龙河护佑着文山城,滋养着两岸绿野万般生灵。文山城之美,在于俊秀,离不开盘龙河。文山城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离不开盘龙河。文山城要建成一个山水园林宜居城市,离不开盘龙河。
边主席告诉我,若登上西山或东山,可以俯瞰整个文山城,我在想,若我们真的登了上去,定会将新兴的文山城尽收眼底,定会看到有一条金色的游龙从欣欣向荣的文山城穿行而过,奔向更广阔的原野。
七
在文山市的群山环抱中,隐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追栗街镇丫呼寨。这里,不仅自然环境优美,更是红色基因的传承之所,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板。
丫呼寨是一个曾经为革命作出过重要贡献的革命老区,是1949年朱家璧带领边纵部队从越南回国,在文山地区建立的一块重要革命根据地,文山县第一个人民民主政权就建立在丫呼寨。2018年,文山县撤县建市时,丫呼寨打通了过去革命武装进村的通道,修筑了村前的解放广场,重新修缮了村里的民主政权纪念馆,使得丫呼寨的红色文化色彩更加明亮。
如今的纪念馆是丫呼寨最漂亮的地方,它坐落在村委会旁,庄严肃穆,民族特色浓郁。拾级走进纪念馆,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段段记录历史的文字,清楚地向我们讲述着这个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以及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位位革命先辈的生平事迹,一件件生动的历史事中,一个个震撼心灵的革命故事,令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军民团结,争取民族独立的光辉历史和伟大英雄气概。目前,这里已经成为文山市的革命历史教育基地,每年到这里参观学习,接受教育的学生、干部、普通群众达两万多人次。
丫呼寨是个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村庄内古树参天,无数棵粗壮的枫杨树枝繁叶茂,为村庄遮蔽出片片绿荫,村中道路宽敞整洁,村民房屋宽敞漂亮,房屋外内容生动的墙画,展示着一个个民族团结与进步的历史场景。
丫呼寨彝语叫“喇叽嘚”,意为“深山老林,古树参天的大黑箐”。追溯往昔,丫呼寨曾是贫困与落后的代名词。然而,在扶贫攻坚的伟大战役中,这片土地上的彝族儿女不畏艰难,锐意进取,他们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养殖业,种植了冬桃、鲜花、烤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率,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养殖业已经成为丫呼寨的支柱产业。这里的农民们家家户户养牛,十头八斗,二三十头,凭借对养殖业的深厚感情和精湛技艺,他们选育出了品质优良的高峰牛,在村民中推广养殖。为了拓展销售渠道,村里还建了文山州最大的肉牛交易市场,每周一次的交易盛况空前,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客商前来交易。上千头肉牛在此汇聚,交易场景热闹非凡,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丰厚的收入,也推动了整个养殖产业的蓬勃发展,书写了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如今,丫呼寨已经蜕变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彝乡。
漫步在丫呼寨的村道上,我被这里的自然美景所陶醉。走进一户农家,十多头金黄色的高峰牛毛色光亮,哞哞哞地叫着……漂亮的房屋,宽整整洁的院落,围墙边的花草树木竞相争艳,为这户农家的环境增添了无限生机与活力。陪同我们参观走访的村主任告诉我,现在的丫呼寨,家家户户都这样。其实,丫呼寨的乡村振兴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正是凭借着党的领导和政府的支持,凭借着乡亲们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这里的彝族儿女们才能够战胜种种困难,实现了从贫困到富裕的华丽转身。如今,他们的人均年收入已经达到了18000元,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这一成绩的取得,不仅是他们自身的骄傲和自豪,更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诠释和有力践行。
丫呼寨2016年就被命名为文山市红色乡村幸福家园示范区,后又被评定为文山州美丽乡村示范村。参观时间虽然短暂,但在这里,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给农村经济带来的巨大变化,也亲眼目睹了绿美乡村建设给农村人居环境带来的变化。并深切地感受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在绿美乡村的建设中,丫呼寨的彝族儿女是如何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书写了丫呼寨新时代的篇章,见证了他们如何建设自己的美丽家园。随着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和绿美乡村建设活动的进一步深入,相信丫呼寨的彝族群众会把家乡的产业做得更强,更大,会把自己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