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现代化用户学习中心
2024-06-12皇甫娟
摘 要:新时期,生命周期学习的理念逐渐被广泛认同。人们意识到学习是持续、终身的过程,不应局限于学校阶段。图书馆应与社会各界建立深度联系,满足不同年龄、不同阶段人群的学习需求。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和教育培训,图书馆可以成为社区居民、职场人士和专业人群学习的重要场所。文章从基于学习共享空间理念的图书馆“现代化用户学习中心”打造出发,围绕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时代紧迫性以及作为现代化用户学习中心,详述了新时期具有学习共享空间特质的图书馆所具有的特色。
关键词:现代化用户学习中心;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构建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图书馆作为传统的知识资源中心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变革,数字化、网络化和移动化的快速发展促使人们获取信息和学习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公众对图书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打造现代化用户学习中心,即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成为满足社会需求的必然选择。
一、基于学习共享空间理念的图书馆“现代化用户学习中心”打造
2021年11月,教育部提出建设“未来学习中心”任务,鼓励高校依托图书馆试点建设一批“未来学习中心”。2023年6月“面向教育4.0的未来学习中心建设”学术沙龙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办。至此,未来学习中心建设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和任务,不仅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全新教育模式,还是高校图书館建设的新形态。
新时期,图书馆“现代化用户学习中心”打造是依托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协作学习理论、社交学习理论、可持续学习理论、积极学习理论等形成的时代产物,相关理论提供了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构建的理论基础,帮助图书馆设计适应学习者需求的空间布局、设施配置和服务模式,以促进学习者的交流、合作和共享,推动有效的学习和知识建构。
二、打造现代化用户学习中心——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时代紧迫性
在信息爆炸时代,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时代紧迫性不容忽视。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变得更加多样化和迫切,图书馆作为知识的仓库和学习的场所,应该积极适应这一变革。共享空间的引入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分享和合作的平台,学生可以在这里相互讨论、协作和探索、拓宽视野,同时图书馆也可以通过引入丰富的资源和设施来吸引更多的学习者。共享空间还能鼓励创新和创造力的发展,为人们提供实践和实验的机会。因此,迫切需要将图书馆转变为一个开放、友好和多功能的学习共享空间,以满足当代社会对知识获取和学习方式的变化需求。
1.信息爆炸和碎片化促成人们对“集中、整合、系统化”学习环境的需求
信息爆炸和碎片化的特点使得人们在获取知识和学习时面临巨大的挑战。传统的实体图书馆虽然是珍贵知识的宝库,但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多元化、个性化和深度化学习的需求,迫切需要转型升级。一方面,信息爆炸让人们面临过多的信息源和碎片化的知识。在传统图书馆中的纸质图书数量有限,无法涵盖所有领域的知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资源,如电子图书、在线期刊、数据库等。图书馆应当整合这些数字资源,并通过智能搜索引擎提供便捷的检索与使用服务。学习者可以通过图书馆的学习共享空间集中获取各类知识,满足其多元化学习需求;另一方面,个性化学习也是当今学习模式的重要趋势。每个人的学习方式和节奏都有所不同,传统的通用学习资源难以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图书馆可以通过学习共享空间提供个性化学习的服务。例如,可以通过推荐系统根据学习者的兴趣和学习历史为其量身定制学习内容;还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提供定制的学习课程和辅导资源。个性化学习将使学习者更加主动和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此外,深度化学习在新时期成为许多领域研究和职业发展的要求。传统图书馆由于空间限制,无法提供深度研究所需的大量专业书籍和研究资料。图书馆转型升级后,可以采取数字化手段扩大信息资源的容量和范围。通过建设数字资源平台,引进电子期刊、数据库和科研数据等,学习共享空间将成为深度研究的宝贵资源。同时,还可以与其他机构合作,共享资源和知识,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深度学习环境。
2.跨领域合作与交流推动人们对于“学术、专业和创新交流”平台的渴望
如今,跨领域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图书馆作为一个学术、专业和创新交流的平台,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知识仓库的角色,而是应该成为跨学科交流与合作的中心。首先,跨领域合作与交流有助于解决复杂问题。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往往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单一学科的知识难以全面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而跨学科交流与合作可以提供不同学科的视角和专业知识,从而促进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以及提出综合解决方案。图书馆作为学术资源的集散地,可以为不同学科的人员提供交流和合作的平台,促进他们的跨学科合作与创新;其次,跨学科合作有助于促进知识的融合创新。学科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许多创新往往发生在学科交叉的边缘地带。通过学术交流和合作,不同学科的研究者可以分享彼此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从而促进知识的融合和创新。图书馆可以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术资源和组织跨学科交流活动,为研究者搭建一个共享知识和碰撞思想的平台,促进他们的合作与创新。此外,跨学科交流与合作还有助于加速知识的应用与转化。在实践中,许多学科的知识都要与其他学科实行交叉应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价值和效益。通过跨学科合作,不仅可以促进不同学科间的相互借鉴和学习,还可以推动知识的应用与转化。图书馆作为一个知识管理和传播的场所,可以为研究者提供知识的获取和分享平台,帮助他们更好地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并推动创新成果的商业化和社会化。
3.社交化学习模式与学习共享空间理念的兴起为图书馆转型带来新机遇
首先,社交化学习模式与学习共享空间理念的兴起为图书馆带来了新的机遇。在过去,学习往往是一个孤立的过程。但如今,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交媒体的普及,学习变得更加互动、共享和协作,为图书馆提供了建设学习共享空间的机会,能够促进群体学习和合作学习,并为用户创造交流、讨论和合作的机会。新时期的图书馆可以通过提供学习共享空间来满足用户的需求。学生们通常需要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来学习,而图书馆作为一个专门设计的学习场所,可以为他们提供这样的空间。此外,图书馆还可以配置各种学习工具和设备设施,如电脑、互联网接入等,以满足用户的学习需求。更重要的是,图书馆可以营造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用户相互交流、分享知识和经验,促进彼此学习的共同成长;其次,社交化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学习共享空间,同学们可以一起合作解决问题、讨论学习内容,并分享彼此的见解和经验。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学生可以相互启发和激励,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从而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此外,社交化学习还有助于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习共享空间,学生可以针对实际问题展开讨论和合作,寻找最佳解决方案。这种实际问题导向的学习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培养其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
三、新时期具有学习共享空间特质的图书馆特色及其未来发展之路
新时期,具有学习共享空间特质的图书馆正成为越来越受欢迎的公共空间,这些图书馆不仅提供丰富多样的图书资源,还提供了宽敞舒适的学习环境和先进的设备设施,致力于创建一个开放、包容和互动的氛围,鼓励读者之间的学习、交流和合作。
1.具有学习共享空间特质的图书馆强调社交性和互动性
新时期的图书馆不再只是传统的阅读和借书场所,而是致力于创造一个互动、共享和协作的学习环境,提供群体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场所,为用户创造交流、讨论和合作的机会,组织各种学习活动、工作坊和研讨会以及提供虚拟学习平台,鼓励用户相互交流、分享知识和经验,促进彼此的学习和成长。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具有学习共享空间特质的图书馆为群体提供灵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场所,包括小组讨论区、项目工作区、多媒体学习室等,通过组织各种学习活动、工作坊和研讨会,图书馆鼓励用户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和合作,促进彼此的学习和成长。
2.具有学习共享空间特质的图书馆注重技术应用和数字化服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资源和在线学习平台已经成为学习的重要方式。新时期的图书馆提供先进的电脑设备、互联网接入和多媒体工具,使用户可以方便地获取和利用各种数字化资源。此外,通过建设虚拟学习平台和提供远程学习服务,不僅可以满足用户的学习需求,还可以扩大学习的覆盖范围,为更多人提供学习机会。通过建设在线学习平台和社交媒体平台,方便用户在虚拟空间中开展学习和交流。这些平台提供了各种资源和工具,如在线课程、学习社区、某客等,为用户创建一个虚拟的学习社区,使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分享知识和经验。
3.具有学习共享空间特质的图书馆强调协作和合作
新时期的图书馆鼓励用户通过小组讨论、项目合作等形式展开学习,促进彼此之间的互助和交流。图书馆与学校、社区和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邀请专家、学者和从业者参与到各种学习活动中来。例如,举办专题讲座、研讨会和工作坊,并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作为导师或讲师,使用户能够与行业内的专业人士接触和交流,获取他们的经验和知识,并获得反馈和指导。此外,还应致力于与其他学习者建立联系和合作,可通过建立学习社区或者提供线上协作工具来帮助用户更好地开展合作和团队工作,如在线协作平台、共享文档工具等,方便学习者之间的信息共享、文件共享和协同编辑。通过使用这些协作工具,学习者能够更高效地合作和协同工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除了提供合作工具,还可以为用户提供各种资源,以支持他们的合作学习,包括参考书籍、电子数据库、学术期刊以及其他学习辅助工具和技术设备设施。
4.具有学习共享空间特质的图书馆注重可持续发展和创新
新时期的图书馆不仅关注当前学习需求和趋势,还持续关注和研究学习新模式和技术的应用。通过引入先进的学习技术和创新学习方法,为用户提供最新的学习资源和服务,培养学习者的创新能力和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图书馆不仅可以提供传统的学习资源,如书籍、期刊和数据库,还可以引入先进的学习技术和创新的学习方法,这一过程主要利用的是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这些技术可以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使学习者能够与虚拟环境或数字内容交互。通过使用VR和AR技术,图书馆可以提供模拟实验、虚拟场景探索和互动教学等学习体验,帮助用户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另一个重要的学习技术是在线学习平台和电子学习资源。这些平台可以提供各种在线课程、培训和教育资源,让学习者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够方便地获取知识。图书馆可以与在线学习平台合作,为用户提供在线学习资源的访问和支持。除了学习技术,图书馆还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和创新项目,与学校、研究机构等合作,共同开展研究项目,探索新的学习模式和教育方法。通过这些项目,图书馆可以了解并应用最新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为用户提供更具创新性和前瞻性的学习资源和服务。
在未来,具有学习共享空间特质的图书馆将继续发展和演变。面对数字化时代的挑战,图书馆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服务模式,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学习体验。未来的图书馆将进一步发展虚拟学习环境和在线学习平台,提供更多元化和便捷的学习资源,满足用户的学习需求。通过与其他机构和组织合作,共同推动学习共享空间的建设和发展,打造学习社区和学习网络,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前沿技术的应用,提供更具交互性和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四、总结
新时期的高校图书馆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构建学习共享空间不仅仅对图书馆未来发展大有裨益,还更符合全民学习、全民共享的信息化时代特征。笔者围绕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时代紧迫性,探讨了新时期具有学习共享空间特质的图书馆特色及其未来发展之路,以期为行业提供一定借鉴。
参考文献:
[1]朱 林. 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设计策略探析[J]. 工业建筑, 2021(07):01-05.
[2]王素芳,白晋铭,黄晨.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服务质量评估研究——以浙江大学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7(02): 26-38.
[3]刘 然,徐小我,马琮淦. 社交媒体在虚拟学习共享空间的应用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17(08):54-59.
[4]吕德阳.“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科研能力研究[J].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4): 103-108.
[5]吴建中. 从“空间再造”到“业态重塑”——以数字转型为动力创建图书馆新一代共享知识库[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22(04):15-19.
[6]甘群文,王向真. 高等教育技术对高校图书馆的挑战与对策[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21(06): 38-45.
[7]吴雅威, 张向先. 国外Data Commons对我国图书馆数据共享空间建设的启示[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9(10):170-176.
[8]李伟超,张柳琪,焦启航,赵海霞.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图书馆共享空间预约系统分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8(06): 101-104.
作者单位:河南工程学院
基金项目:2023年度河南省图书馆情报研究项目,项目编号:HNTQL-2023-037,项目名称:图书馆未来学习中心建设研究;2023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项目名称:高校图书馆未来学习中心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31104526270121;2023年河南省社科联项目 :“十四五”时期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着力点与实现路径,项目编号:SKL-2023-1738。
作者简介:皇甫娟(1981—),女,汉族,河南焦作人,硕士,馆员,研究方向:智慧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