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鉴千秋
2024-06-12韩文
韩文
①镜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照面饰容的用具。从最初的以水当镜到打制石器时代的石镜,再到四千多年前齐家文化第一面铜镜的诞生,镜子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寄予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②中国有着悠久的用镜历史。《说文解字》中记载:“监可取水于明月,因见其可以照行,故用以为镜。”上古的镜就是大盆的意思,被称为“监”。商代初期开始铸造铜鉴,此时的“监”字才有了“金”字旁,作“鉴”。“监”“鉴”的本意都是镜子。
③古代的一些思想家、政治家常常以镜鉴引喻一些人和事。《庄子》中说:“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意为有修养之人应当像一面镜子,来者即照、去者不留,应合事物本身而不去刻意掩藏,就能始终保持心境平和。成语“前车之鉴”“前车可鉴”,意为前面的车子翻倒,可以作为后面车子的鉴戒,鉴为镜子,引申为教训。此成语源于《荀子·成相》:“前车已覆,后未知更,何觉时?”
④当镜的功能与鉴的哲思相互碰撞融合,这件实用的器物便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人文内涵,从此成为悠远精深的中华文化中璀璨的人文意象。
⑤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铜镜的国家之一。商周铜镜大多为圆形,镜面近平或微凸,镜身较薄,镜钮有弓形、半环形、长方形多种,可分为素镜、重环镜、鸟兽纹镜三类。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古代铜镜发展史上是一个成熟和大发展的时期,无论是铸造工艺,还是铸造数量,都大大超过了以前。到了汉代,汉镜出土数量最多,在制作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上相较战国时期有了很大的发展。
⑥铜镜的流行在唐代达到鼎盛,唐人“咏镜”之风盛行。恢宏气象的大唐,社会各个阶层均对镜偏爱有加,文人雅士更是将其融入于情思之采、炉炼于艺术创造,形成一种“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艺术境界。从一些诗词文赋中可以看出,此时期不少文人的目光集于“镜”这一物象,它的映衬、比拟、寄寓,大都蕴含着读书人普遍的生存状貌。“写月无芳桂,照日有花菱。不持光谢水,翻将影学冰。”“咏镜”从此成为他们心照不宣的默契。
⑦随着镜文化在唐代的空前发展,加之制镜工艺改良进步,加入大量锡的铜镜更加明亮,造型也更显华丽。唐代镜最大的特点之一是艺术样式的多样化,铜镜艺术也呈现出浓郁的盛唐气象。唐镜在造型上突破了传统圆形的特征,不仅出现了各种样式的花式镜,还有人开始制造有把柄的手镜,除了日常功能外,更增添了把玩观赏的稚趣。有代表性的镜子图案大致可分为四种:一是宝相花图案镜,包括写生图案、佛教宝相图案等;二是珍禽奇普花草图案镜;三是串枝葡萄鸟兽蝴蝶镜;四是故事传说镜,包括人物、社会生活、神话传说等。
⑧时至今日,随着时代的发展,玻璃镜早已取代了铜镜,但方寸铜镜凝聚着的浓郁的文化气息却将变换着形式继续长远流传。古时,藩邦之间、百姓之间互相赠送铜镜的礼俗依然延续至今,比如,镜子常用作爱情婚姻的信物,寓圓满、团圆、吉祥之意,象征婚姻美满。再如,历史这面镜子永远无法取代,“铜镜正衣冠”寓意影响深远,作为自醒自警的方式早已融入华夏儿女的血脉。
(选自“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2023年3月1日,有删改)
●训练
1.简要概括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答:
2.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作方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全文看,镜子经历了“水镜”“石头镜”“铜镜”和“玻璃镜”四个阶段。
B.根据第③段内容,第④段黑体词语“鉴的哲思”指的是“吸取教训”。
C.中国早在四千多年前的齐家文化时就有了铜镜,是最早使用铜镜的国家之一。
D.第⑦段画线句使用了分类别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唐镜造型华丽、形式多样的特点。
3.唐人“咏镜”之风盛行,请探究其原因。(至少写三点)
答:
【答题指要】
1.明晰说明文的基本知识和概念,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对全文有整体的把握,能从文中准确且迅速地捕捉、筛选、提取所需的信息。
3.抓住重点段落、句子、词语等进行分析,最后回归整体的感知。
4.从生活中寻找事例,从多方面展开思考。
(参考答案见下期中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