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促进共同富裕舆论引导的问题缘起、原则遵循及规范理路
2024-06-12张婷
张 婷
(中山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9275)
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1]500。新时代“要加强促进共同富裕舆论引导,澄清各种模糊认识,防止急于求成和畏难情绪,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良好舆论环境”[1]505。历史和现实已经证明舆论的力量绝不容小觑。“好的舆论可以成为发展的‘推进器’、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黏合剂’、道德的‘风向标’。”[2]9舆论之所以重要,根本在于舆论工作处在意识形态斗争最前沿。要使斗争化被动为主动实现舆论为我所用,就要加强舆论引导。“舆论引导就是通过新闻报道,弘扬社会正气。”[3]65共同富裕舆论引导就是通过舆论宣传,营造坚定全社会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信心,认清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光明前途的舆论环境,以提供良好舆论环境防范化解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大风险挑战,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致力于完成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使命任务。
一、问题缘起:新时代共同富裕舆论环境的三维困境
“舆论是社会中相当数量的人对于一个特定话题所表达的个人观点、态度和信念的集合体。”[4]2舆论是既存的社会力量,舆论场域的多样化是社会力量分化的结果。共同富裕舆论源于个人对共同富裕问题发表的意见,其舆论子场域是各种社会矛盾相互叠加和集中的结果。共同富裕舆论引导是将个人关于共同富裕的观点和思想实现汇聚,发挥集体创造力,并让个人观点和思想被他人听到和理解,进而在平等参与中达成共识。也就是说,共同富裕舆论引导在于整合分化的舆论力量,化解矛盾的舆论场域。在现实场景下,共同富裕舆论环境呈现多元、多样和多变的彼此交织,这加剧了舆论引导整合异质性舆论的难度。因此,从时代导向、现实靶向和技术取向三个方面厘清共同富裕舆论环境的困境,这既是研究的问题缘起,又是研究的破局关键。
(一)时代导向:共同富裕政策的阶段性特征为舆论环境增添挑战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5]19由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美好社会”和中华民族企盼的“大同社会”的纯粹美好想象到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历史过程迈进新时代新征程。“富起来”的时代解决了如何“富裕”的关键性难题。“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打破传统体制束缚,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推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1]500“强起来”的时代致力于解决如何“共同”富裕的普遍性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握新时代发展的新变化,“强调要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1]403,“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1]500。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1]40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5]19这明确定位了“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1]500。
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具体呈现“三变三挑战”的阶段性特征。一是体量之变,即“先富”向“共富”的过渡中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对拥有14 亿多人口的中国而言,实现“全体脱贫”已经创造了世界奇迹,实现“全体富裕”则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挑战。二是衡量标准之变,即由“人人共建”的劳动生产公平转向“人人共享”的财富分配公平。社会主义实现了由资本主义“按资分配”到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转变。“人人共享”是对共产主义“按需分配”的探索,其挑战在于分配正义不仅体现在等额劳动获得等价报酬以激发生产活力“做大蛋糕”,还体现在“分好蛋糕”以彰显富裕的“共同”,这是对资产阶级富裕“不共同”的否定,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6]143。三是程度之变,即由侧重物质生活到强调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作为历史范畴,历时性的富裕标准有层级推进。小康水平的实现是共同富裕迈向新层级的基础。21 世纪前20年共同富裕的探索实践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建设小康”到“建成小康”,这既是小康社会对贫困的否定,也是对共同富裕进行了量的积累,其挑战在于富裕的高层次,即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建设的短板愈发凸显。基于此,新时代共同富裕舆论环境因其政策的阶段性推进呈现诸多矛盾叠加、各种风险挑战显著增多的复杂特征,其舆论场的热度是扎实促进共同富裕难度的敏锐写照。总之,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政策的阶段性深化必然带来共同富裕舆论环境的风险叠加,这使得加强共同富裕舆论引导对当下愈发紧迫和重要。
(二)现实靶向:共同富裕认知的思想性偏差为舆论环境造成分歧
新时代共同富裕舆论环境中呈现的认知分歧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其一,“结果论”将共同富裕视为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的舆论认知偏差。其舆论将共同富裕视为“平均富裕”,是牺牲效率的平均主义;将“平均富裕”解读为向富人多征税以补贴穷人,认为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是“去高补低求平均”。这种片面机械的平均主义在过度抬高具有补充性与鼓励性的第三次分配的意义中虚无了共同富裕,易使其成为“象征性的政策”,难以实现政策普及和价值发挥,从而成为“杀富济贫”的舆论谈资。这种“均贫富”的舆论认知偏差实际上制约了生产本身的积极性而降低了富裕达到的整体水平,在激化社会矛盾中造成社会鸿沟扩大化和社会更深层次的撕裂。其二,“性质论”将共同富裕视为西方福利主义的舆论认知偏差。其舆论将共同富裕视为“共享福利”,将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解读为西方的福利主义。福利主义本质上作为挽救资本主义制度的局部改良举措确实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两极分化,但对个人而言,高福利助长了个体懒惰懈怠之风,腐蚀个体向上的社会动力;对政府而言,高福利支出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仅靠政府一己之力解决两极分化的不可持续性必然使国家负重难行,一旦难以维持高福利支出,就会引发社会动荡,从而带来社会更大撕裂。西方福利主义营造的景象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容易让人难辨是非,从而落入福利主义的陷阱。其三,“过程论”将共同富裕视为同时同步同等富裕的舆论认知偏差。错误在于:一是视共同富裕为“一次革命论”,认为共同富裕是同时同步同等富裕,混淆了富裕的步骤,降低了每一个阶段应完成的富裕任务,这不利于共同富裕在精神生活层面的深化;二是视共同富裕为“二次革命论”,认为先放任市场作用,任由资本扩张实现经济总量的提升,后调节收入差距以体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本质。但两极分化造成的“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会挫伤社会主义积极性,其治理成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是难以承担的。其四,“唯经济论”将共同富裕视为单一的经济共同富裕的舆论认知偏差。在共同富裕发展历程中存在忽视精神生活富裕的认知偏差,认为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伴而生,只要物质文明得以发展,精神文明就会随之提升。这一错误认知的实质是对共同富裕两面的割裂,表现为只重视经济总量追求和物质生活满足,而忽视精神生活的丰盈和健康。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间点因政策解读和实践进行最易引发舆论波动和舆论认知偏差。总之,针对当下共同富裕认知的思想性偏差在舆论环境中造成的分歧亟须加强促进共同富裕舆论引导,其目的是认清“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1]501。从而在澄清谬误、激浊扬清中坚定对共同富裕的认知,防止急于求成和畏难情绪,这有待于共同富裕舆论引导作用的发挥。
(三)技术取向:共同富裕传播的网络化生态为舆论环境带来隐患
媒介提供舆论形成的空间并成为传达舆论的渠道,网络舆论已是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网络生态已是共同富裕舆论环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新时代共同富裕舆论环境的隐患主要有以下两点。其一,失界:愈益模糊共同富裕主流舆论与谣言的界线。从舆情传播角度而言,互联网和各类新媒体因其移动化、智能化、个性化、数据化趋势形成新的舆论传播机制,呈现出国际与国内、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等界限愈益模糊且构成愈发复杂的舆论场。同时,网络传播的广泛迅速和匿名特征极大地摧毁了以往谣言传播的空间和时间障碍,使谣言得以广泛滋生。共同富裕主流舆论场与谣言舆论场的界限感在传播机制互动中逐渐被淡化。其二,失真:个人关于共同富裕的网络舆论表达愈益遮蔽主流舆论的正确性。从舆情主体角度而言,互联网作为网民自发爆料和集结舆论的平台,成为社会舆论的独立源。网络信息发布的低门槛,使网络传播呈现私人性和非正式性特征。舆论场集中表现为因个体信息源数量骤增造成主体更加多元分散、渠道更加多样智能、信息更加繁杂海量、扩散更加迅捷无序的特征,这不可避免导致共同富裕舆论的泥沙俱下,模糊了主流舆论与谣言的界限,致使网络在传递信息的同时可能夹杂各种谣言。总之,共同富裕的网络舆论环境为个人对共同富裕政策的理性和非理性解读提供了生长点,造成了共同富裕舆论的散点化分布,存在阻碍主流舆论流动、弱化主流舆论导向的隐患。
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和进行舆论引导的主渠道、主阵地、主战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网络舆论乱象丛生,严重影响人们思想和社会舆论环境”[5]4~5。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互联网媒体属性的增强,“如何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和舆论引导,确保网络信息传播秩序和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突出问题”[5]172。在新舆论生态中,以主流声音引领社会舆论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和繁重,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复杂和困难。同样,在共同富裕的网络舆论环境中亦须尽快掌握舆论战场的主动权,明确共同富裕舆论的正确政治导向,防止被边缘化,因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政策安排在网络时代必然产生重大舆情热度,处在舆情的旋涡中心。这既源于共同富裕政策的宣传须借助网络舆论以提高政策普及的速度和广度,又源于网络的去中心化,个人通过互动和准互动来获取信息与符号的内容成为可能,使政策宣传的舆论传播更加不可控。总之,解决共同富裕网络舆论环境隐患,营造共同富裕舆论的良好网络化生态成为新时代加强和促进共同富裕舆论引导的另一问题缘起。
二、加强促进共同富裕舆论引导的原则遵循
共同富裕舆论是新时代关于这一特定议程设置的舆论。新时代,基于共同富裕舆论环境存在的三维困境提出了加强促进共同富裕舆论引导的紧迫性课题。为营造良好的共同富裕舆论环境而探讨如何加强促进共同富裕舆论引导,首先应遵循三大一般性原则,即舆论作为社会意识遵循社会意识发展的辩证规律、舆论作为“舆人之论”遵循舆论产生和引导的人民主体动力规律、舆论作为服务于阶级的工具遵循舆论引导的鲜明党性规律。只有把握舆论引导的一般性原则才能在特殊性上进行规范理路探索,从而营造健康的舆论环境,防范化解新时代共同富裕舆论的风险挑战,进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
(一)遵循舆论作为社会意识发展的辩证规律
舆论者,社会之声也。社会之情状,无不可由舆论以表呈。舆论作为社会之声是社会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特殊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包括低层次自发呈现且不稳定的社会心理和高层次具备系统、定型的意识形式。意识形态则是社会意识诸形式中构成观念上层建筑的部分。“新闻舆论是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7]307“舆论在社会意识体系中处于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的结合部。”[8]4作为“过渡地带”和“中间桥梁”的舆论,既是感性社会心理的理性化,又是理性形式的形态化。
作为社会意识,舆论遵循社会意识发展的一般辩证规律。共同富裕舆论作为明确设定议题的舆论子场域,在本质上是意识形态的集合场,在共同富裕舆论引导中也必然遵循社会意识发展的一般辩证规律。马克思指出:“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9]59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舆论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对社会现实的主观反映,这种反映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共同富裕舆论议题的设置取决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共同富裕舆论诸多子场域的形成是社会发展进行时的时代表现,其舆论引导便是回应社会现实、解决舆论认知偏差的方案举措。
同时,舆论的相对独立性使舆论成为“现存社会的根基腐烂的最初征兆”[10]577,甚至“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11]170,但这种限制依然是同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程度相适应的。相较于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意识形态的形式而言,舆论内蕴定向系统化、理论化发展的内在张力。作为尚未定型且处于浅表层的社会意识,舆论具有较大的包容弹性,不囿于任何一种特定的意识形式,从而在流动中实现从社会个体心理到群体阶级意识,甚至成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有机构成,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好的舆论可以引领社会、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不好的舆论则会撕裂社会、搞乱人心、破坏发展,犯下无法挽回的历史性错误。舆论的相对独立性不代表对任何话语权的包容,但潜在提供了各种话语权争夺的空间。因此,共同富裕舆论的相对独立性出现了各种关于共同富裕的话语表述,加强共同富裕舆论引导旨在掌握共同富裕舆论的话语权,而要成为共同富裕话语权的主体,则要遵循舆论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性,注重谣言的破除和个体心理层面的情感关怀。
(二)把握舆论引导的人民主体动力规律
舆论是“舆人之论”,即百姓之言论。作为特殊社会意识的舆论由社会存在决定,其创造者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舆论产生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12]302,是根植于社会生产生活之中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12]302个人作为基本行为体都根据自己“成其所是”的样子形成意志和诉求从而产生个人意志和言论倾向。因此,“舆论所涉及的内容往往是间接的、不可见的、难以捉摸的,他们无法变得明晰——舆论中所指的环境,其实就是各种各样的意见”[13]23。共同富裕舆论亦是个体对美好生活的意志诉求,因个体诉求不同表现为各异的共同富裕舆论子场域。
舆论最初的萌芽是个人言论,表面上似乎受制于偶然性支配,但每个人的意志诉求,尤其是个体对共同富裕各异的意志诉求,加之共同富裕分阶段推进中理想与现实的张力,激发出无数单个愿望和单个行动。这种冲突和相互勾连在舆论场形成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构成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形成具有一定舆论影响力的诸多共同富裕舆论话语。关于共同富裕的个人言论因此成为群体表述,但个人意见的总和与聚合还不是舆论,无法形成舆论场域,无法明晰舆论引导的方向。群体舆论话语在分化与整合中产生合力,这一合力的结果便是舆论引导的方向,即共同富裕的主流舆论。单个人的舆论期待动机表现出的激情和思虑处于从属地位,主流舆论方向内蕴的必然性规律处于主导地位,其动机背后隐藏着的动力即人民群众产生舆论的动机。共同富裕舆论的动机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舆论场内的一切斗争和分歧归根到底都是围绕经济解放进行的,其舆论引导的方向和内容都是由社会所处阶段的经济发展程度赋予的。总之,共同富裕舆论引导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要在经济发展和人民主体动力规律制约下形成合力,不是散点化分布,亦不是被动等待问题出来进行辟谣,而是主动出击形成主流导向再加以引导。
(三)坚持舆论引导的鲜明党性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谈论的舆论是阶级的舆论,是资产阶级操控以服务于自己目的的舆论。一是批判舆论作为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价值。资本家借助报刊制造和领导的公众舆论是间接的,但同样是灾难性的影响国家政治进程的方式[14]681。舆论是带有偏见的政治组织工具,“只是在警察和入场券的保卫下舆论才敢于成为舆论”[15]471。二是在批判中认识到舆论的强大作用。资本主义时代,舆论“在当时是普遍的、隐蔽的和强制的力量”[16]385,“这个时代完全属于社会舆论”[17]148。三是注意到报纸作为舆论传播媒介的价值。“报纸是作为社会舆论的纸币流通的”[9]179,“是社会舆论的产物,同样,它也制造社会舆论,唯有它才能使一种特殊利益成为普遍利益”[16]378,“当报刊匿名发表文章的时候,它是广泛的无名的社会舆论的工具;它是国家中的第三种权力”[9]179。
马克思、恩格斯对舆论阶级性的阐发是舆论引导遵循的党性规律,亦是共同富裕舆论引导坚持的鲜明党性规律。党应始终高度重视舆论引导的政治倾向,即阶级性和党性,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18]331,重视“舆论工具一旦不掌握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不按照党和人民的意志、利益进行舆论导向,就会带来严重的危害和巨大的损失”[7]307,认为坚持党的领导是舆论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越是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期、舆论环境多变的复杂期,越需要加强和完善党的舆论引导。面对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时代新课题,舆论分歧出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歪曲为“资本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等的论调,归根到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质疑。因此,具体到促进共同富裕舆论引导,只有坚持鲜明的党性规律才能赋予主流舆论正确底色。
三、加强促进共同富裕舆论引导的规范理路
舆论是可训练而不可压迫的。新时代加强促进共同富裕舆论引导以问题意识为导向,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则为支撑,在坚守理论高度和现实关怀中构筑加强促进共同富裕舆论引导的四重规范理路,这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探索了具体的路径。
(一)坚持正确导向,明确共同富裕舆论引导的政治方向
坚持共同富裕舆论正确导向的关键在于共同富裕舆论引导方向是否正确。舆论导向有正确和错误之分,舆论引导亦有正确与错误之别。舆论导向与舆论引导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舆论引导的方向就是舆论导向。前者强调鲜明的意识形态立场,后者则是明确舆论导向前提下的具体操作。西方社会标榜自身导向是客观且中立的,不公开提出舆论导向问题。“舆论导向”是马克思主义者,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原创性概念[19]14。江泽民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20]564。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坚持正确导向摆在首位,始终绷紧导向这根弦,讲导向不含糊、抓导向不放松”[21]26,因此应在坚持正确导向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壮大主流舆论阵地。
共同富裕舆论引导方向是否正确最重要、最根本的是看共同富裕舆论引导的内容是否正确。内容是舆论的核心和受众关注的焦点,是舆论引导的根本所在。舆论作为特殊的社会意识,常被敌对势力和别有用心之人用以制造错误舆论,混淆视听,因此保持政治坚定性,明确政治定位显得尤为重要。衡量共同富裕舆论内容正确与否的标准在于是否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就是要坚持讲政治,把握正确导向,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21]26新时代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22]154。这要求共同富裕舆论的内容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匹配,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目标相承接,坚定不移与党中央关于共同富裕的政策举措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21]26,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的共同企盼。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就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主体,反映人民期盼、维护人民利益,想人民之所及,也想人民之所不及,真正实现共同富裕是“舆人之论”的表达。共同富裕舆论只有体现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舆论内容才是正确的舆论导向,才是舆论引导应明确的政治方向。
(二)坚持正面宣传为主,贯彻共同富裕舆论引导的基本方针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23]13。新时代加强促进共同富裕舆论引导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基本方针,提高正面宣传的质量和水平。正面宣传为主通过借助对共同富裕政策及时、准确和深入的解读,实现以正面宣传回应公众关切,引领舆论走势,从而巩固和壮大主流舆论阵地,增强人民群众对共同富裕的认可度和实现信心。这是对新时代共同富裕舆论旗帜鲜明的政治引导和政策宣传。
第一,正面宣传共同富裕的马克思主义阐释,树立正确的共同富裕舆论引导的理论观。认识到“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24]169。依据马克思判定,原始公社只有“共同贫乏”,阶级社会只能说是“少数富裕”,粗陋的共产主义不过是平均主义,只有未来社会才能在扬弃私有制、否定贫困的定向中谋求共同富裕的逐步实现,建立“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11]200的未来社会,“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25]689。未来社会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依托物质财富的极大涌流,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经济基础之上。
第二,正面宣传共同富裕实现的阶段性,树立共同富裕舆论引导的历史观。长期处于支配地位的平均主义被打破难免会引发思想观念上的矛盾,使人们对共同富裕的前途产生某种怀疑和困惑,体现为舆论场的复杂多变。要加强对共同富裕目标阶段性的正面解读,从而树立共同富裕舆论引导的历史观。一是认识到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是漫长的历史过程。基于中国的基本国情,既要看到共同富裕实践因不充分阶段暴露的弊端,又要看到实践中不断对弊端的克服与完善,从而在立足现阶段、依托现有条件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二是认识到共同富裕目标在具体实现路径上具有阶段性。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同等富裕,而是在动态中向前推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齐头并进,“要深入研究不同阶段的目标,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1]501,要向群众讲清楚他们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是共同富裕目标分阶段推进中新旧体制交替的必然呈现,问题将随着改革逐步深化,随着民主与法治建设的不断加强而减少和消除。
第三,正面宣传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成就,树立共同富裕舆论引导的信念观。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中指出了“成绩不说跑不了”说法的片面性[3]65。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成就是舆论引导宣传的重要内容,即从解决温饱到消除绝对贫困,从共同富裕的“蛋糕做大”到“蛋糕分好”,这些伟大成绩要以求实的精神理直气壮地宣传。强化对共同富裕历史成就的宣传目的在于以历史阶段性伟大成就增强对共同富裕主流舆论的理想信念,坚定不同阶段实现共同富裕的信心,坚定“到二〇三五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1]501。虽说实践发展和共同富裕的惠及是正面宣传最有利的证明,但相较于舆论生长和传播速度而言还是滞后的。对辉煌历史成就的正面宣传是增强推动共同富裕信心的生动、可感、及时的宣传素材,这有助于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增强促进共同富裕的信心,防止舆论偏轨。
(三)开展科学辟谣,防止谣言对共同富裕舆论引导共识的弱化
谣言是舆论场的噪音和杂音,“是一种在社会中出现并流传的、未经官方公开证实或者已经被官方所辟谣的消息”[26]188。谣言是对群众社会形态的负面展现,共同富裕谣言是对社会环境的错误投射。其谣言的强化势必弱化政治导向,污染良好的共同富裕舆论环境。因此,新时代加强促进共同富裕舆论引导应科学辟谣,防止正确导向被谣言绑架而出现习惯性“失明”和选择性“失语”的现象。
第一,使群众了解共同富裕谣言真相是破除谣言最可靠的办法。共同富裕谣言的产生,一方面,源于共同富裕舆论的议题设置对作为传播者和听众的人民群众意义重大。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其舆论议题与全体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另一方面,新时代共同富裕政策的实施方案还在探索和制定中,实践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人民群众接触到的富裕事实仍较为粗糙和模糊,这易造成舆论误读而难以让人民群众完全信服。为让人民群众了解共同富裕谣言产生的真相,党和国家“对认识不清的,要加强教育引导。对故意曲解和诋毁的言论,要坚决予以驳斥,发出我们的声音,以正视听”[27]150~151,切实做好共同富裕政策的解读工作,加深人民群众对共同富裕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让人民群众坚信党中央有能力解决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第二,遵循辟谣规律对共同富裕谣言进行辟谣。辟谣存在难度的原因:一是谣言的轰动效应大于在辟谣中所蕴含的内容价值;二是谣言的力量在不断重复;三是辟谣活动是针对人们既定态度的说服,态度转变特别是情绪化的态度转变使辟谣遭遇更大阻力。所有的辟谣活动其实都存在两种可能:一是试图影响得知谣言的人,将所知供给社会;二是使未听说谣言的人得知谣言,所不知接受他人供给。因此,有时辟谣可能适得其反,这主要源于辟谣活动实际上在人们头脑中加强了谣言对象与内容间的联系。由此得出一大规律:辟谣时不要重复谣言内容[26]200。针对共同富裕谣言要依据辟谣传播规律进行过程阻断。一是相较于共同富裕舆论内容上的认知偏差,要更多注重偏差在社会面引发的轰动效应。谣言往往伪装成正在提供客观事实,“它潜在的表达比它所谓的提供信息的功能更为重要”[28]145。二是基于网络舆论中谣言的扩散和回流速度大大加快的事实,谣言的不断重复表明不能只是被动辟谣,还要阻断谣言在传播中的大量循环再生。三是鉴于共同富裕谣言产生于理想与现实生活的张力,内蕴着对共同富裕的情绪化态度,辟谣不仅是对谣言本身的破除,更要注重对群众社会心理的平复和社会态度的说服。
第三,加强对共同富裕舆论的监督力度,以政府权威性增强群众对共同富裕官方舆论的信任度。一则错误信息仅通过人际传播媒介进行传递,过程带有连续性和迅速蔓延性,其具备“纯谣言”特征,但若其他媒介继续传递此信息而未揭露其社会流言性质,则“纯谣言”不再单纯化,而是“信息化”“传播化”和“贵族化”。谣言不仅在于内容的普遍虚假或未经证实,更在于传播广泛迅速和隐含有一定反权威性的意见表达。谣言或跑在官方来源之前,或与官方舆论针锋相对。新时代共同富裕谣言既是社会现象,亦是政治现象,其扩散在诸多情况下显示出对官方舆论的某种不信任,甚至对政府本身缺乏信任,尤其是共同富裕谣言借助网络化传播使其成为公共话题,引发舆论场的争论热度,造成对官方主流舆论的弱化。因此,只有通过一系列行政措施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以此加强政府对共同富裕舆论的监督力度,才能捍卫共同富裕舆论阵地,阻断谣言传播渠道,增强群众对官方舆论的信任度,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良好舆论环境。
(四)引导意见表达,实现共同富裕舆论引导的情感认同
舆论不仅要注意激进舆论、潜舆论,还要注意无舆论。无舆论通过舆论本身透视其形成的内在机制,聚焦舆论内在的个人心理成因。诺依曼“沉默的螺旋”认为,舆论是“我们的社会皮肤”,它既是个人感知社会“意见气候”变化、调整自己环境适应行为的皮肤,又是包裹社会“身体”的皮肤[29]63。舆论就是对个体社会情感表达的呈现,共同富裕舆论就是群众对共同富裕政策实施的情感表达。因此,共同富裕舆论引导不仅是“他塑”,更是心理内在的“自塑”过程,应注重引导群众正确意见的充分表达,实现对共同富裕主流舆论的情感认同。
首先,保障群众共同富裕意见的充分表达,这是形成情感认同的前提条件。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必然是全体人民意志的调动,但受制于“沉默的螺旋”影响,表现为个人以自身为中心形成的共同富裕“意见气候”的表达,而并非随心所欲,个人认知在与“多数意见”的比较中因同“多数意见”相匹配而倾向于大胆表达,亦会因同“少数意见”“劣势意见”相匹配而倾向于沉默。其中潜在的风险是若“多数意见”即主流舆论错误势必同群众“意见气候”相左,在不被孤立的社会心理中引发群体沉默,久而久之,主流舆论便会失去群众的情感认同。基于此,加强促进共同富裕舆论引导的情感认同,前提条件在于保障群众共同富裕意见的充分表达,重点是保障民主法制的完善。因为个人“意见气候”与主流舆论间若无畅通的表达渠道将难以呈现意见对接。只有以民主制度的完善保障群众无后顾之忧的舆论表达,才能在制度安排上缩小舆论差,打破沉默机制。
其次,引导群众共同富裕舆论的正确表达,这是塑造主流舆论情感合力的价值核心。按照“沉默的螺旋”机制,“多数意见”表达会因一方沉默造成的舆论增势获得普遍而频繁的意见表达。对决策者来说,频繁充分表达的社会意识不等于正确的社会意识,如果将频繁视为正确,以此将决策变为政策,势必影响社会正确的舆论导向,这会造成错误舆论对部分沉默群体的意见“消音”和控制。若谣言成为“多数意见”,共同富裕主流舆论则会陷入沉默,处于劣势。由此,引导舆论意见充分表达不仅仅是个人意见和情感的汇聚,更是意见的正确引导。新时代加强促进共同富裕舆论引导的情感认同要形成主流舆论的情感合力,核心在于引导群众共同富裕舆论的正确表达,关键在于旗帜鲜明地树立共同富裕舆论的正确导向。只有正确的舆论才能在群体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的确信感,使得偏见和直觉均无法充分发挥作用”[13]196。党领导下的共同富裕主流舆论符合全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然是“多数意见”舆论,个人“意见气候”同“多数意见”一致,个人会形成大胆表达主流舆论的社会行为,汇聚对共同富裕政策的情感认同。
最后,破除群众意见表达的心理压迫,这是实现理性情感认同的内在保障。舆论引导最终是对有意识、有思想、有情感的人的引导。一项政策在付诸实施之初往往需要群众的情感支持,但群众即使对正确舆论赋予情感认同也并非完全基于对政策的客观理性解读,有可能是为了摆脱沉默的非理性迎合。在共同富裕政策实施过程中,不同舆论场始终内蕴群众的情感表达和情感认同。因此,加强促进新时代共同富裕舆论引导的情感认同,尤其是理性情感认同的内在保障在于破除群众意见表达的心理压迫,重点要关注舆论形成过程中个人意志和情感受制的心理因素。一是端正群众对共同富裕舆论分析的自省态度,即对社会情感的理性审视。共同富裕谣言的出现有一部分原因始于大多数人都具有而尚未意识到的内在情感。个人应有意识地审视自身内在倾向性,并以高度的自律缓解“意见环境”的压迫。二是以宣泄手段消解群众赋予共同富裕谣言的非理性情感。大多数情况谣言被接受是因为接受者处于紧张状态,宣泄消解紧张有助于在紧张状态渐趋缓和后,个人重新找回自己的某些判断机制,觉察到谣言不堪一击的特点。
四、结 语
我们现在正处于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共同富裕舆论必然伴随着当前阶段以及未来发展的更高阶段。加强促进共同富裕舆论引导,能够为推动共同富裕提供良好舆论环境,这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课题。新时代加强促进共同富裕舆论引导,要以聚焦共同富裕舆论环境的现实困境为突破点,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共同富裕舆论引导的一般性原则支撑,以四维规范理路为具体路径探索共同富裕舆论引导的实操轨迹,这种对促进共同富裕舆论引导的认知思维有助于为当下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进而在防范化解共同富裕舆论风险挑战中,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完成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使命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