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结构与美感

2024-06-12甘甜甜

艺术大观 2024年10期
关键词:中国传统审美价值美感

甘甜甜

摘 要: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起源早、历史悠久,经过了几千年文人、画家的激发改进、创作研究和发展,其在中国绘画史和艺术史上拥有了重要的地位,成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题材广泛、画面生动,且多寄托人们的情感,是人们表达情绪、愿望的重要形式,深受历代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市井民众的喜爱。中国传统山水画具有的较高艺术成就和绘画成就,在当前阶段,仍散发着熠熠光辉,深受社会的广泛关注。鉴于此,本文将基于审美价值的视角,在对中国传统山水画进行基本概述的基础上,重点探究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结构特点、分析其所具有的美感,挖掘、展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让更多人认识到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魅力。

关键词:中国传统;山水画;结构;美感;审美价值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05(2024)10-000-03

中国传统山水画历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传承、保留与改进的绘画技法日渐高超,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绘画技法、艺术价值、审美价值、情感价值、历史研究价值等均不断提高。对作品丰富、内涵深刻、艺术技法高超的中国传统山水画进行分析、研究,是中国绘画艺术传承、发展的重要举措。以下将结合笔者储备的有关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知识、高中美术课程教学的经历,从结构与美感两个方面,对中国传统山水画进行研究。

一、中国传统山水画概述

中国传统山水画是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述对象的中国画,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出现这一绘画形式,于隋唐时期明确地分出山水画这一门类,并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于五代十国、北宋时期趋于成熟,确立其在中国画中的重要画科地位。隋代时期展子虔的《游春图》是山水画作为独立绘画门类之后最早的中国山水画作品。中国传统山水画具有平远、高远、深远的特点,多以山川、河流、树木作为山水画的主要内容。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过历代发展,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风格多样,从画法风格的角度,可将中国山水画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几大类,不同类型的山水画其绘画风格明显不同,共同构成我国丰富多彩的山水画艺术宝库[1]。

与西方题材相同的风景画相较,中国山水画的历史起源更早,起源时间早于西方风景画起源约1000年。我国著名的传统山水画画家有顾恺之、展子虔、王希孟、赵伯驹、沈周等。

二、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结构特点

区别于西方风景画、油画、素描、摄影等艺术形式,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构图、风格等与之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中国传统山水画将自然景物作为描绘的主要对象,山川河流、植物等均是构成中国山水画的关键素材,山水画的形制、图式、空间以及笔墨结构具有的特殊性,是中国山水画美感体现的关键点。

(一)特殊的绘画载体,展现独特的形制结构

与其他绘画艺术不同,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载体丰富,展现其独特的形制结构和艺术之美。有的山水画在绢帕、纸、石壁、屏风等载体上进行绘制,不同载体上的绘画艺术风格不同,所展现的美感也不同,决定了中国山水画独具特色的美感[2]。从绘画欣赏的角度而言,不同的展示方式,也能给人以不同的鉴赏感受,立轴、卷轴、扇面等展示方式均能给观众以不同的感受,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以画卷的方式呈现,当画卷在人们眼前徐徐展开,卷轴内所绘画的汴京人的生活方式,给人们以直观的视觉冲击,画卷中浓郁的烟火气息扑面而来。若静态展示铺平的画卷,则很难达到卷轴展开给人带来的视觉效果。

山水画的卷轴形式按照自右向左的顺序展开,山水画的构图、要素等徐徐映入人们的眼中,能给人以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拉近观众与画卷、与作者之间的距离。少年成才的画家王希孟,其最为著名的山水画《千里江山图》的形制结构为卷轴绢本,随着画卷的展开,画作从五个方面展现了气势恢宏、雄美壮丽的太行山景象,山川、湖泊、平原、村落、桥梁等景色移步换景,动态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以独特的形制给人以良好的欣赏体验。卷轴形制具有浓郁的中国艺术气息,在世界绘画史上,已经成为中国画特有的一种形制结构,享誉全球。

随着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发展、创新,卷轴逐渐成为山水画的主要形制结构之一,在中国山水画发展过程中居于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二)空间构图意境深远,具有丰富的图式结构

平远、深远、高远是中国传统山水画所具有的特点,画家从不同角度进行作品创作,展现“高深”、秀丽的山川,给人以良好的空间透视感、整体美感。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意境深远,在空间构图和图式结构方面,均具有其特殊的美感。

一方面,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章法、布局、置陈是决定其图式结构的三大要素,直接决定了山水画的意境、审美价值。置陈具体指画中形的位置和陈列,即主要构图要素在画面中的位置,以及各要素的画面位置关系,中国画讲求画面的和谐、统一,对构图要素的位置、陈列等均具有较高的要求。构图要素存在的主宾关系、动静状态、透视性等,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给人以相应的感受。例如,北宋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布局规范、置陈平衡,远近、前后的山川给人以独特的感受,让人从视觉上感受到画面构图的稳定性、和谐性,图式结构理性、端正。再如,南宋画家马远(又被称为“马一角”),其绘画作品的图式结构非全景纳入,构图不完整,多选择某一边或某一角,将其作为画面的主体,与其他画家的全景构图相较,具有鲜明的个人艺术风格,画面图式结构给人一种简单、清明、纯净的感受[3]。

另一方面,“三远”是中国山水画的主要特点,主要体现在画面的空间布局上,要素位置关系、空间布景等均是体现绘画平远、深远、高远的关键。北宋郭熙在其著作《林泉高致》中对“三远”进行了明确的阐述,“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不同的空间构图直接决定了画面的特点以及给人的感受。呈现平远特点的山水画能让人们视野开阔、心旷神怡;呈现高远特点的山水画能让人感受到山川气势逼人、山峰雄伟壮丽;呈现深远特点的山水画则能让人感受到莫测的深邃与深沉。画家要将绘画的特點表现出来,就要选好角度,采用不同的散点透视法,合理设置空间布局,描绘画面中的景物。例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是典型的“高远”山水画,范宽采用了仰视的散点透视法,画面的视角从山下向山上仰望,给人一种山峰耸立的视觉冲击。

(三)笔墨语言展现独特的艺术风格与美感

笔墨是中国画的主要绘画工具,作为中国画重要门类的山水画也不例外,也以笔墨为绘画的主要工具。笔墨是山水画的语言,不同的用笔、用墨手法,决定了画面的呈现效果和审美价值。与人物、花鸟画相较,大篇幅的山水画对笔墨的要求更高,笔墨技法的运用,呈现了东方绘画艺术的独特之美。山水画的用笔用墨直接决定了整体的绘画风格,且以此为依据,将山水画分为青绿、小青绿、浅绛等绘画风格。在历代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画法风格逐渐从工笔重彩为主向写意山水的风格发展,用笔用墨表达方式更加多样,笔墨语言风格多样。擦、点、染、皴等均是山水画常用的笔墨结构。

例如,皴法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应用起源于唐代之后,在唐代之前的中国传统山水画中对山川、石头的画法多以线条勾勒轮廓,并不存在皴法笔墨结构,从唐代开始,中国山水画开始出现皴法的笔墨结构,山石的刻画更加生动形象,中国山水画的画法技巧以及艺术风格等均得到新的发展。

例如,在人教版高一美术教材第3课《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展示的元代画家黄公望晚年的山水画作品《富春山居图》,其中运用了长披麻皴、解索皴的皴法,黄公望还将这两种主要的皴法糅合在一起,在长披麻皴中添加了少许的解索皴,画面中的富春山,山上郁郁葱葱的树木、矾石以及整个山体都以长披麻皴为主要的笔墨结构,配以在山脚、树根处采用的浓墨点苔法,整个画面呈现出葱郁盎然的气势;画面中的江面则以长皴画法为主,表现了水面的波纹。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皴法的应用,是中国画技法改进和历史发展的结果,能让画面的刻画更加生动形象,以独特的笔墨结构,提高绘画的审美价值[4]。

三、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艺术美感

中国传统山水画不仅向人们展示了优美的自然景色,还是中国人情思的厚重沉淀,蕴含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文化思想和意识形态,具有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美感,在中国绘画史上的成就和地位突出。在中国山水画从工笔向写意发展的过程中,山水画不仅是优美景色的刻画与载体,还蕴含了画家的情感、体验,画家将自己的人生经历、个人情感倾注在画笔上,运用不同的画法技巧,讲求画面构图和谐、统一,在画家独具匠心的构图、刻画下,中国山水画被赋予了情理交融、虚实结合、有无共生的特点,展现中国传统山水画独特的美感。

(一)个人情感的寄托,情理交融

中国传统山水画不仅是一幅景物描写作品,也蕴含了作者对社会环境、个人经历的思考,是作者宣泄个人情感的重要途径之一。部分画家假借山水画,表达自己郁结于心的情绪、个人愿望以及自己的思考。情感与理性均交融在山水画中,向世人传达了画家对社会、对生活的思考。尤其是在山水画从以工笔画为主向以写意画为主的发展过程中,画家个人的情感在山水画中的体现更加明显,“情”是写意画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5]。

以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为例,该画作在中国绘画历史上的成就斐然。《富春山居图》创作于画家黄公望晚年归隐阶段,黄公望从残酷的官场走出来,回顾自己漫长的为官生涯,将其中的苦与乐均寄情在山水间。黄公望早年在官场做小吏时,曾蒙冤入狱,在其为官生涯中,处处充满了钩心斗角,官场的乌烟瘴气,让黄公望内心压抑。直到黄公望离开官场,隐居在富春山之后,优美的自然风景让黄公望的内心和情绪均得以疏解,自然风光在给黄公望以美的体验的同时,还让黄公望从官场的打压中摆脱出来,其晚年所创作的《富春山居图》不仅是对当地优美自然风光的刻画,也是其内心情怀的抒发过程,描绘了黄公望与富春山自然风景融为一体的静谧、抒怀的心境与情感。据史料可考,黄公望在创作《富春山居图》时,曾假装自己是一个道士,道家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绘画创作,赋予《富春山居图》独特的意蕴——借助山水的空间造型表达道教的理想空间,体现黄公望豁然开朗的生活哲学、人生态度。

(二)传统思想的融入,虚实结合

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在两宋时期达到顶峰,宋代的思想文化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山水画的发展,老子、庄子的道教思想在两宋时期盛行,直接影响了同时期山水画的精神内涵,道教思想在山水画的笔墨结构、空间构图、意境、意蕴等方面的影响较大[6]。

“虚实相生”是老庄思想的重要内容,这一思想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影响深远,虚实结合是山水画的一大特点,成为中国山水画家营造虚无缥缈的诗意空间的主要艺术手段,体现中国山水画独特的美感。例如,元代画家倪瓒的《渔庄秋霁图》,画面构图简单,运用了大量的留白艺术,整个画面虚实结合,虽然构图要素较少,但是并不显得画面单调。《渔庄秋霁图》虽然中景出现大量留白,全无笔墨,但近处细致刻画的树木、石头,远处山的轮廓,都衬托得中景湖光生动秀丽,通过中景的一大片留白,将自然生命、人的精神、流动的湖光等均纳入静态的画面中,让画面更具有生命力和活力,以留白艺术体现中国山水画的哲学意境。

留白艺术的运用,能将画面的“虚”“实”协调地呈现出来,构建虚实结合的良好意境,在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体验的同时,还向人们展示有关中国绘画艺术、自然景物、人生思考的哲学意蕴,将真与假、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起来,赋予中国传统山水画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审美价值。

四、结束语

从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发展历史入手研究可知,山水画的发展高峰于两宋时期,该时期盛行道教思想,对山水画的画法、艺术创作以及發展均产生深远的影响。道教思想与中国绘画艺术的融合,赋予山水画以辩证统一的哲学意蕴,画家的情感、对社会的思考、人生哲学等均蕴含在画面构图中,画家通过协调形制结构、图式结构、空间结构和笔墨结构,构建和谐统一、具有美感的画面,并将自己的情感、精神等外化为画面构图,借以山水画创作抒发个人情感,情理交融、有无共生、虚实结合,深化山水画的意境、意蕴、精神内涵,在给予人们以直接的视觉冲击和审美体验的同时,还通过空间留白、思想留白,将50%的主观思想交给鉴赏者,对后世中国画的发展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魏海霞.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结构与美感[J].明日风尚,2023(15):70-72.

[2]宗兆华,徐辉.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结构及其美感[J].美与时代(中),2021(01):45-46.

[3]张琴玉.浅谈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空间意识[J].美与时代(下),2018(09):70-71.

[4]许丹桂.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结构及其美感[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8):138-140.

[5]付晓燕.中国传统山水画“开合”概念研究[D].扬州大学,2015.

[6]田鑫.李可染山水画艺术形式的独特美感[D].曲阜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中国传统审美价值美感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关于书法美感问题的几点思考
大桥下面:我喜欢被遗忘的美感
中国传统图形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从中国传统政治智慧中汲取政治营养
从中国传统政治智慧中汲取政治营养
论传统文化元素在动漫设计中的运用
浅析传统艺术互渗性的当代审美价值
中国门神画之美
试论动漫艺术的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