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從「引進來」到「走出去」中國企業開啟「大航海時代」

2024-06-12許曉楠

台商 2024年2期
关键词:國際時代產品

許曉楠

從汽車出口全球第一,到短劇出海火爆北美,再到跨境電商征戰海外,從互聯網應用企業到數字基礎設施,中國出海企業和產品愈發多元;出海市場上,從過去的東南亞、歐美,再到新興的中東、非洲和拉美,遍地開花。中國企業的「大航海時代」已然開啟,中國企業的出海浪潮席卷而來,形成了一股勢不可擋的新趨勢。

出海是中國經濟文化影響力對外擴散的一個體現和結果,是一種更深層次的文明輸出。揚帆出海,給所在地帶去技術、經驗和機遇的同時,實現自身的良性擴張升級;在構建更多利益圈和朋友圈的同時,深度介入乃至重構全球產業和科技權力圖譜,正成為中國企業新的目標。這不僅是中國企業從生存到壯大再到偉大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國科技企業與生俱來的擔當和使命。

2023年,中國汽車整車出口491萬輛,同比增長57.9%,首次躍居全球第一;目前,中國家電在全球貿易中的份額占比高達38%,多年來一直穩居全球第一;而全球手機出貨量前5排名中有3家是中國品牌,前10中則有7家;同樣風靡的還有中國各類App、網文和遊戲。

當下,中國出海產品已進入全新階段,其特點首先是全,出海產品覆蓋了各類產品、硬件、工具、遊戲、電商、視頻、雲計算等全品類;其次是廣,出海半徑從東南亞中東的「近海」,拓展到歐美拉美的「遠洋」;更是高,很多出海企業是Born Global(生而全球化),從一開始就著眼於打造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化產品或服務。

這種轉變背後,是中國經濟的巨大進步、國力的躍遷,以及中國企業和產品競爭力的快速提升;是流量見頂壓力下,進一步擴張升級的內在沖動;是強大產業能力、模式和技術創新、經驗方法論的自然外溢。

蛻變

「引進來」到「走出去」再到「生而全球」

從早期的「三來一補」到後來的各種外貿出口,改革開放後,中國產品開始逐步走向全球。不過真正意義上中國企業的成功出海,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開啟後。騰訊創始人馬化騰曾表示,移動時代給了中國互聯網企業一個新的國際化機遇,因為PC/Web時代的全球互聯網巨頭還沒做出適合移動時代的全球產品。

在真正走出去前,中國企業是從模仿開始的。二十多年前,一批先行者將谷歌、雅虎、eBay、亞馬遜的模式搬到中國,創辦了百度、搜狐、網易、新浪、阿里巴巴等首批中國互聯網企業。如今,國外企業開始向阿里巴巴、騰訊、字節跳動學習,角色悄然間反轉。

2010年前後,中國興起第一波互聯網出海浪潮,久邦、網秦、UC、獵豹等代表企業,抓住移動時代的第一波浪潮,靠工具類產品迅速在海外打下一片天地。在2015年前,已成為巨頭的BAT(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紛紛進行了第一次國際化征程,不過當時並未能在國際市場中站穩腳跟。2017年前後,第二波出海浪潮興起,中國企業在激烈競爭中迅速進化,從行業的模仿者演變為創新者,大量平臺將在中國龐大市場歷練跑通的商業模式拷貝到海外。許多聲音認為,「Copy to China」的時代結束,「Copy from China」的時代來臨了。

在中國在線招聘市場,Boss直聘曾引發「革命」,實現招聘者和求職者的雙向匹配。曾任大街網總裁、脈脈聯合創始人的周海波在印尼推出在線招聘平台KU-PU,並直言不諱:KUPU就是要做印尼版的Boss直聘。

在家買菜、掃碼購物、掃碼乘車……這些中國人熟悉的生活方式,過去幾年隨著中國企業出海步伐的加速,迅速向全球各地擴散。同時也產生了一些新變化:其一,中國進出口動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商品結構由老三樣「服裝、家具、家電」向新三樣「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進行了轉變,新三樣體量尚未大過老三樣,但增幅遠高於老三樣;其二,中資企業投資快速增長,其中2023年中資非金融類企業投資增長16.7%;其三,跨境電商的新業態增長,相關政策推動了跨境電商在全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的占比,在6年內由不足1%快速上升到6%。

根據經驗總結,中資企業出海存四大場景,一是跨境貿易,企業需要把產品賣到全球;二是跨境投資併購,需要打通產業鏈,拿到更多的資源;三是形式越來越多樣化,企業要在海外佈設產能;四是更多公司在海外設有財資中心,利用境外自由的金融環境獲得更多資金支持。

如今中國企業的出海,在完成「Copy to China」向「Copy from China」的關鍵一躍後,正在完成「Born Global」的蛻變。這代表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理念,前兩種都是由內而外,中國本土主導思維,生而全球化則從出生那一刻就是面向全球。

不同於BAT,在公司成立近十年後,才開始進行國際化征程,移動互聯網時代誕生的TMD(字節跳動、美團、滴滴),從一開始就在推進國際化。TikTok就是典型的為全球化而生:它從開始就致力於「全球化視野+本地化運營」,讓TikTok避免了水土不適的問題。DataAI數據顯示,TikTok月活已逾10億,取代谷歌成為全球流量最大的互聯網平台。

除了巨頭,中國越來越多的初創企業,天生就是全球化企業。亞馬遜雲科技的統計數據顯示,在中國已經出海的企業中,大企業占63%,中小企業占37%;計畫出海的企業中,大企業占35%,中小企業占65%。尤其是在遊戲、電商、開發者服務、SaaS及硬件、手機等行業中,越來越多的初創企業從出生開始就按照全球化的方向佈局。

出生於深圳的傳音手機在中國是個「小透明」,但在非洲卻是不折不扣的「國民手機」。出生上海的極兔速遞很多人都沒聽過,但在東南亞卻幾乎人盡皆知。

互聯網主力軍外,中國企業出海的科技底色也越來越濃,技術含量在不斷提高。

在全球半導體顯示產業,中國企業也占據著龍頭位置。統計顯示,全球每四個智能顯示終端就有一塊顯示屏來自京東方。同時,中國民用無人機產業占據全球近八成的市場份額,在消費級無人機領域,大疆無人機占據著全球約70%的市場份額。

在中國出口商品完成了以初級產品為主,向以技術含量較高的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為主的結構升級的同時,中國企業出海數十年間,已完成了從產品輸出到商業模式輸出、技術輸出的迭代。

溯源

內力提升和外溢擴張

問題隨之而來,中國企業品牌何以在短短十數年間,完成從模仿到輸出再到引領的蝶變?

追根溯源,是中國經濟文化等綜合實力的顯著增強,還有中國企業競爭力的飛速提升。擁有著龐大人口和市場規模的中國,過去十多年成為全球企業最好的練兵場和模式、方法論的策源地。

從網民數量、電子商務交易規模、移動支付規模等看,中國均是世界第一;從消費者數量來看,中國此前一直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同時有著數量龐大的中等消費群體;而從實體經濟規模及發展速度來看,中國已經是世界經濟第二大國、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世界製造第一大國,是全球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

在中國市場上,能為創業者提供的場景之豐富,企業間競爭的激烈程度,堪稱全球之最。也培育出了眾多成功的產品和模式,以及大批成熟的從業者,包括創業投資團隊、技術開發人員、產品設計人員、市場推廣人員等。這些都為中國企業出海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當前已成規模的成功出海模式主要有傳統外貿、App、遊戲、跨境電商等。這些模式成功的本質在於中國積累的能力要素勢能,如商業模式、生產製造、技術研發、運營經驗、藝術創意和優秀人才等,向目標國家市場的溢出和落地(轉移、重組和創新)。」峰瑞資本投資合夥人陳石表示。

不過硬幣都有兩面,龐大交易規模和高網絡普及率的背後,意味著增長空間已有限;層出不窮的微創新和方法論背後,凸顯的則是中國企業內卷和對抗的強度。

通常認為,近些年中國企業加速出海受到了兩股力量的推動:國內市場增速觸頂的「推力」,國內互聯網行業經過多年快速增長和激烈競爭,在2013年前後出現放緩跡象,人口和流量紅利見頂,巨頭格局基本定型,中小公司難以找到新的發展機會;海外市場潛力的「拉力」,東南亞、中東乃至歐美等地區仍存在較多互聯網人口紅利,加之新興市場、新渠道、新媒體的崛起,都為出海者打開了想象空間。

以網購人口為例,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近日發佈第5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12月,大陸網民規模達10.92億人,較2022年12月新增網民2480萬人,網絡普及率達77.5%,成為全球電商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在國內流量紅利已近枯竭的背景下,互聯網科技企業破局的路徑不外乎幾種:向上,突破硬科技;向下,深挖下沉市場;向內,提質增效;向外,全球化。出海,才能在更廣闊的市場攻城略地,獲取全球化紅利。

這裡還有一點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就是中國企業的出海還有國際大環境和國家政策的大力推動。近日,國務院新聞辦發佈的《新時代的中國與世界》白皮書指出:「中國為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貢獻力量」,讓出海成為眾多企業的新選擇。

首先是中國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白皮書提到,中國在國際社會廣交朋友,已與179個國家建立外交關係,建立了110對各種形式的夥伴關係。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提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建「一帶一路」的倡議,載入聯合國多項決議,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同和積極響應。此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積極順應全球化潮流,大規模「請進來」,大踏步「走出去」。

從政策層面看,《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2022年1月,國家發改委等九部門出臺相關意見,提出支持平台企業推動數字產品與服務「走出去」,增強國際化發展能力,提升國際競爭力。

對製造業而言,實現全球化還有兩個主要的原因:一是應對逆全球化的浪潮和脫鉤斷鏈的現狀;二是使中國的製造業能夠完全融入全球產業生態裏去。順應經濟全球化態勢,中國企業「走出去」可以抓住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機遇,推動中國品牌走向世界,輸出「軟實力」。而海外市場,正在被中國企業看作開拓「第二增長曲線」的關鍵。

從境外來看,哪些領域的中國企業出海發展倍受青睞?阿布紮比投資辦公室(ADIO)中國代表處相關人士表示,阿布紮比投資辦公室在國內重點招商的方向以及中國企業優勢出海的賽道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信息與通信技術),不僅僅包括軟件硬件,還包括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賦能到各個領域裏面,AI+醫療、AI+生產各種方面;二是金融科技和金融服務,包括Fintech以及區塊鏈、與電商相關的支付等行業;三是大文娛,包括遊戲出海、旅遊出海、影視出海。此外,還包括農業科技、生命醫藥、醫療保健、先進製造以及智能製造等相關行業。

遠航

時代機遇和蛻變重生

出海是一次跨洋遠航,彼岸前景廣闊,但多變的天氣、巨大的風浪和看不見的暗礁,隱藏著種種風險。尤其是如今的中國企業出海,環境早已不同於多年前,國際地緣政治形勢愈發複雜,海外市場也開始「卷」起來。面對迥異的市場環境,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勝出,確實不易。國際化注定是一個艱難蛻變提升的過程。

一些企業因在海外迅猛的發展勢頭而遭遇不公正對待。比如,作為中國出海排頭兵的TikTok在美國、印度、印尼等國家突然遭禁;小米、vivo等手機品牌在印度市場的遭遇及中國App的集體被下架;華為、海康威視等中國高科技企業遭遇的芯片禁令和各種打壓……這些側面凸顯了中國企業出海面臨的複雜環境和巨大挑戰。

畢竟,沒有哪個國家愿意接受國外企業只去賺錢、搶市場,而是希望帶去技術、就業、產業升級乃至完整的產業鏈。生而全球化,不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擴張和自大,也不是簡單將國內的業務和資源複制過去,而是研究本地、尊重本地、服務本地,成為越來越多中國企業出海的共識。

回顧中國企業的出海歷程,不難發現中國企業就是在一路跌跌撞撞中奮力開拓,並一直在努力向全球化價值鏈上遊攀升:從獵豹、UC引領的工具應用出海,到在本土被驗證的互聯網商業模式出海,再到如今的技術和服務出海。而在起步之時就在全球化坐標軸中錨定自身定位,正成為中國企業出海的新境界,因為歷史上,真正偉大的企業無一例外都是全球化企業。為此,很多企業創業初始就在海外部署運營和研發團隊,甚至把總部直接設在了海外。

梁彤大學畢業後,在外貿行業幹了近二十年,如今在一家出海服務公司負責相關業務,見證了這些年中國企業出海的進步及遭遇的困境。「以前中國企業在國際巨頭眼裏還是小透明和小打小鬧,現在它們認為中國企業已經足夠強大,值得正視和重視;同時中國正在努力突破的芯片、AI等產業,已觸及其核心利益;而中國企業在全球市場的迅猛擴張,甚至讓它們感到驚恐。」梁彤說。實際上,現在的中國企業不只是在邊緣市場試探,而是深入歐美日韓等主流市場;也不只停留在加工銷售等產業鏈末端環節,而是要在核心技術研發、軟件服務等產業鏈上下遊全面佈局,這讓躺贏多年的跨國巨頭們感到了巨大的壓力。

在跨越式發展的同時,中國企業的出海依然面臨局部突破、發展偏科等問題,中國企業的國際化程度與國際巨頭差距依然明顯。

目前,中國品牌全球化整體仍處於初級階段。雖然中國上榜世界財富五百強企業(按營收排名)數量已超過美國,但從能創造更高利潤的品牌價值角度看世界五百強,中國企業上榜數量僅是美國的約四分之一。美國科技企業海外收入占比達55.86%,而作為中國企業領頭羊的騰訊和阿里巴巴國際收入占比此前還不到10%。相較於歐美國家,中國的全球化知名品牌數量依然較少。同時,中國企業出海要面臨地緣政治、法規政策、貿易保護、本土化等越來越多的挑戰。

對創業者而言,出海吸引力依然巨大,拋開政府推動不談,從產業發展的視角看,現在依舊是出海的好時機。從第一波出海浪潮興起開始,前人為中國出海者搭建了包括支付、物流等在內的良好基礎設施,也積累了豐富的出海模式和經驗,出海生態已經漸趨成熟。

專家指出,未來出海的企業需要在強化團隊能力建設的同時,跳出流量思維的慣性和逃離性價比紅海,需要在打法上完成從此前「空軍」的輕模式向「海軍陸戰隊」的重模式轉變,保證業務和團隊的「上岸」。建立在深度本地化經營和深刻市場洞察基礎上的出海,才能擁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走過十餘年征程,在出海步入下半場之際,「與其疲於應付各種突發情況,思考什麼在變化,不如思考什麼是不變的。」專家建議,對於科技互聯網產業來說,持續的研發投入和模式創新是關鍵,極致到位的執行也是關鍵,自身競爭力提升了,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中國企業在國際視角下獨具優勢,在創新、運營、產品、整合、連接和人才方面具備核心競爭力。看好中國、看好中國人、看好全球千千萬萬的華人創業者。」融360聯合創始人、董事長、CEO葉大清表示,Think Globally,Act Locally,出海是一場持久戰,需要胸懷天下,因地制宜。近期TikTok、Temu等的快速崛起表明:未來,出海市場很有可能誕生新一批BAT。在數字化的大航海時代,中國企業正掛帆遠航,駛向更加寬廣的星辰大海。

猜你喜欢

國際時代產品
一座胤達城 久駐自貿港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附録1 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2018與會學者名録
附録2 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2018會議日程
最好的時代:讓競爭回到產品本質
最好的時代:讓競爭回到產品本質
e时代
追求健康的时代,你喝啥
e时代
青花·木 产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