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建设中化学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研究

2024-06-12赵卫星蔺延洁宗喆昊李佳怡张金然赵微微

河南化工 2024年4期
关键词:双一流导师研究生

赵卫星 , 蔺延洁 , 王 瑛 , 宗喆昊 , 李佳怡 , 张金然 , 赵微微

(宝鸡文理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 陕西 宝鸡 721013)

研究生作为建设科技创新型国家的主力军,各高校都以提升研究生质量和科学研究能力为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其中尤以科研创新能力为重,研究生的科研实践创新能力将决定着研究生质量的高低。

对于化学专业的研究生教育教学是不同于本科阶段的大众化教育模式,其中学术型研究生在读研期间不仅要专注于自己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提升自己的实验技能并发表相关专业高质量文章。

目前我校化学类研究生的培养,采取以导师负责制为主,集体培养制为辅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对其进行教育教学,经过连续几年的运作,已经取得了颇为丰硕的成果。我校就培养化学专业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及其能力与其他同类院校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有:本科生源层次不同;研究生导师水平存在差异;实践教学期间经历不同。因此,基于以上论述,本研究提出在新时代下“双一流”建设中化学类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性研究,旨在提高化学类研究生综合素质及能力,增强其研究的创新意识和专业能力,提升研究生的适应力和竞争力。

1 化学类研究生培养模式现存问题

1.1 专业型研究生学制的局限性

目前我校对于学科化学的研究生培养学制期限规定为两年。但随着近年来国家对教育行业的改革,使得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显而易见的是许多高校相应发布新规定延长专业型研究生的学制为三年。学制的延长对于学生发展来说是必要的。两年制学制缺乏弹性,学生学习时间紧张,在自身专业知识不够完善,专业知识体系不健全和实践能力不熟稔的情况下毕业,一方面不利于学生日后的就业及其专业能力提升;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学生适应一线教师教学的节奏,容易使其产生习得性无助,有碍自身发展。此外,由于学制年限时间较短,学生不能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路径,不清楚自己以后的发展目标,每天只是被各种班级学习任务推着走,机械性地完成学习任务,长此以往很有可能会导致学生在校期间按部就班、碌碌无为,只是为了完成学校毕业任务而学习,不能更好地促进自我提升。事实上,对于学科化学类研究生的培养,一方面要完善其与学科化学类相关的专业知识体系,这是基础;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这是提升。只有二者相辅相成,才能在打好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再进行专业教学能力的提升。

1.2 研究生导师水平存在差异

“双一流”建设任务之一:建设高效一流的专业师资团队。无论是对学术型研究生,还是专业型研究生,我校导师在研究方向、教学能力、实践经历以及自身的思想观念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这就使得对研究生培养的方式方法不尽相同,关注的重点也有所不同,再加上本科生源层次参差不齐,最终使得研究生朝不同方向发展,不够符合新时代对高级人才的要求。在培养研究生过程中,导师所带领的学生往往不止一个,面对不同的学生,导师需要因材施教,运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激励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坚韧不拔的科研探索精神。但是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导师工作上的繁忙超乎想象,除日常教学事务之外,还需忙于各种会议、出差、项目申报等其他工作,另有担任行政职务的导师,还要处理学校学院的其他事务,如此庞大繁杂的工作量,无疑会分散导师的注意力,不能够完全专注于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任务中,以至于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发展。

1.3 学校课程设置与研究生培养的冲突

与本科阶段的大众化教育不同的是,研究生阶段的课程应该与其研究方向紧密联系,深入了解研究内容,走进科研学术前沿,并能够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开拓学生的科研思维,进一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保证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实验并对实验内容进行创新性研究。然而在实际培养过程中,部分课程的设置完全脱离了学生的专业研究方向,不仅不能达到培养高级人才的要求,甚至与学生的研究方向背道而驰,更没有凸显出科研特色,也不够重视对研究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知识技能的传授,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学生自身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更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和实践技能的形成。

2 创新化学类研究生培养模式

2.1 设置针对性课程,因材施教培养人才

研究生阶段应该更注重其研究能力的培养,而非将全部重心放在课程的理论知识学习以及学期末的考试当中。鉴于我校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不同,本科阶段教育经历不同,再加之部分学生的本硕专业跨度又比较大,因此研究生阶段应该针对研究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的设置,使其学习与研究专业更为贴切的理论课程,进行与专业更为相关的实验技能培养,并对一些在本科阶段学习过的课程进行删减,增设与其专业相关的课程,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效果。针对个别本科阶段未学习过相关专业课程的学生可以为其开展多种形式的自我学习,使其完成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并因材施教对研究生进行培养,开设一些特色课程,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例如我校化学化工学院针对专业型研究生开设的化学基础与前沿专题课程。该课程是由各个研究方向的老师接力讲解自己研究领域的知识,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其对专业研究的认识,又能让学生找到或者更加坚定自己的研究方向,拓宽研究思路;而对于其他部分公共课和选修课,也可以尝试该模式下的课程进行教育教学。

2.2 坚持阅读高水平文献,撰写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

阅读某一课题在世界上发表的关于最新研究成果的文献有助于研究生了解该课题在世界上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及未来趋势,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将阅读到的文献成果转化为个人专业知识的能力和能够完善实验操作技能步骤的实力,并指导自己完成相关课题的深入研究。对于科学研究整个过程来说,科研成果的确立、方案的制定与取舍、研究难点的攻关、鉴定与总结,文献从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高水平文献[1]。

2.3 积极参加各类会议,掌握相关课题国际最新研究成果

参加会议可以有效地促进研究生进一步的学习和成长,锻炼其学术语言的表达和快速应对被提问的能力。课题组定期召开研究讨论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循环汇报、分享、研讨,每次汇报人数不宜过多,一般以3~5人为宜,注重组会的质量而非数量。每位研究生应该以积极热情的态度准备、参与、汇报和分享自己在前一段时间的科研成果及下一步研究计划或者阅读的优秀文献。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研究计划,先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者看法,再充分与导师和同学进行讨论,会议完成后及时进行分析总结,整理思路,从而优化科研进展,撰写和发表出高水平学术研究论文。积极参加各类会议不仅有利于科研进展的完善,更能够获取到其他更有价值的学术资料,扩展自身知识储备范畴,对于获得的资料进行深加工并融入自己的思想,这将有利于以后实验更好的开展,而在会议中的交流讨论,还能激发学生自身的思考,甚至发挥自身的优势,有助于其对实验进行创新性实践。

研究生在导师的带领下,抓住机会积极参加国内外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会议,高效掌握学术前言动态,并对其做出英文poster和英文口头学术报告。有效学习国际先进知识,掌握相关课题国际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重要信息进行记录、分析和总结,学以致用,以期提高自身的科研专业素质和实验设计能力,具备国际科研竞争力,同时也可以扩展自身相关专业的学术人际关系,有利于后期的专业学术交流和未来前景发展[2-3]。

3 结语

新时代的发展背景对于高级人才所具备的知识储备、综合素质及创新创造等能力的复合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生作为国家培养的高级人才,对其培养标准也更加全面化和细致化。学校应该思考“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本着以实践创新为导向的原则,本文进行了基于新时代“双一流”背景下,对化学类研究生培养的创新性研究,思考当前我校研究生实际培养过程中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旨在有效提高新时代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研究水平,增强发掘探索、独立自主、自信自强的能力,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级人才。

猜你喜欢

双一流导师研究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V eraW an g
导师榜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爱情导师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