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城市建设思想的方法要义

2024-06-12薛小平

大连干部学刊 2024年4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方法建设

薛小平

( 西南民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城市建设,着力建设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回应人民关切的城市,形成了意蕴丰富、影响深远的中国共产党城市建设思想。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中国城镇化率由1949年的7.3%跃升至66.16%[1],在“生产—生活—生态”统筹融合中创造了城市高品质生活,彰显出城市建设的“中国特色”和“世界意义”双重价值。中国城市建设何以创造历史性成就?其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城市建设有一套应对系列问题的“想法”和直指具体问题的“做法”,这恰恰是中国共产党城市建设思想所蕴藏的方法体现。

一、中国共产党城市建设思想方法的哲学基础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总钥匙”,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城市建设思想方法的哲学基础,这为中国共产党理解和把握城市建设的“元问题”确立了科学的思维方式。当然,这一思想的哲学基础并非无源水、无本木,有其内在的历史逻辑,需要进行思想史的寻根溯源和简要梳理。

(一) 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城市问题的总体性批判

身处特定资本主义时代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西欧多处城市的辗转生活中开启了对城市批判的“思想之行”,其批判的逻辑机理及价值取向有其坚实的理论基石。他们不是就城市社会或城市生活这一事而论事,而是将其置于整个生产方式的历史进程中来解剖分析,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和城市批判研究的联姻。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城市与资本积累、产业革命、政治变革及日常生活四个方面的逻辑展开和批判,从根本上扬弃了主宰现代城市生活的资本逻辑,复归了人作为城市价值轴心,超越了资本主义城市现代性[2]。这其实是一种在人类社会发展演进的总体视野中理解把握城市的世界观立意和方法论变革,为后世者洞察城市问题、深入探究城市的本质及其发展演变、展望城市的未来前景提供一种极具价值的思想线索和重要启示。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变迁,加之技术、信息、数据等新兴要素的嵌入,更是加速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城市问题也就相继而生,人们从诸多不同特定学科局部性地去描述、分析城市经验世界和城市社会现象,呈现贡献的同时也暴露局限,少有研究者像马克思恩格斯那样从总体上去理解和把握当代城市化的社会现实,缺失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究其原因,就在于他们“不能以实践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理解城市而无法发展出一种总体性的城市理论”[3],“实践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其实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二) 赓续于中国共产党以科学世界观方法论推进城市建设

中国共产党城市建设思想方法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辩证统一,贯通了唯物论、矛盾论、实践论、认识论及价值论的内在关联,这就为认识城市建设及城市建设实践提供了科学的原理导向和方法指引。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城市建设中始终坚持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这个基本原理,注重从中国城市建设的客观实际出发认识城市建设的现实、规划城市建设的未来、制定城市建设的政策,根据具体的城市建设实际来调整相应的政策方针。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城市建设中始终坚持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城市建设现实局面的突破口,不断强化城市建设的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城市建设进程中遇到的各类矛盾。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城市建设中始终坚持实践第一的基本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同时高度重视城市建设的理论工作,强调城市建设理论必须同城市建设实践相统一,通过创新城市建设理论,逐渐揭示城市建设的规律,积极发挥对城市建设实践的引领导航作用,坚持城市建设理论指导和城市建设实践探索辩证统一,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彰显出中国共产党领导城市建设的认识智慧和实践智慧。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城市建设中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观点,紧紧依靠人民推进城市建设,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城市建设的根本立场和价值定位,特别是提出和践行“人民城市”,强调“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城市建设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4]35-37,这其实是把中国城市建设和社会主义制度内在的本质联系彰显出来了,社会主义为中国城市建设的发展进路标注了价值导引,中国城市建设为社会主义的未来走向赋予了鲜活内容。

二、中国共产党城市建设思想的一般工作方法

中国共产党城市建设思想有其科学的理论基石,这为中国共产党认识和解决“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这一城市建设“总问题”提供了可能性,这就需要一般工作方法的出场。总体来说,它主要体现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问题导向、群众工作、调查研究等方法。

(一)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城市建设本身就是一项极具错综复杂性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及工作,这就需要对城市建设有一个全方位的科学认识,其前提就是深刻全面的基本了解和起码判断,这就必须要实事求是地认识城市建设,特别是要从基本国情认识和判断维度去理解和把握中国城市建设所处的实际。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从城市建设的“时”和“空”双重维度去全面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比如,中国共产党就城市规划建设问题综合考虑到了城市功能、城市布局、住房建设、公共设施建设、城市风貌塑造等方方面面,处理好了人与物、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主观与客观等关系问题,体现了自然规律客观性、技术规律效用性、社会规律合理性的协调。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依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来制定和实施城市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城市建设需要统筹考虑各个环节、各个部分和各个区域进行“量体裁衣”,因地制宜、区别对待。不同城市区域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具体的工作落实方法不相同,同一城市区域在不同时间阶段的实际情况可能也不一样,所制定方针政策也需要适时调整。再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科学认识和推动城市建设,不单单是局限于事实判断的层面,还基于有鲜明立场的价值判断,实现了二者的融合统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中心,基于不同时期的具体实际着力解决城市中的就业、教育、医疗、居住、生态等关乎民生的系列问题。

(二) 坚持问题导向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城市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一以贯之地树立明确的问题意识,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这一工作方法,抓住问题、破解问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城市建设的基本方法要领所在。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去研析和解决城市建设的问题。城市建设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艰巨性、复杂性事业,中国共产党既在整体全局的视野中去分析城市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同时在解决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时时刻刻将其置于工作全局中去考量,这其实是关注和把握事物本质的而不是表象的、整体的而不是部分的、长远的而不是暂时的联系,坚决拒斥城市建设“碎片化”“部门化”“应急化”的工作现象。比如,改革开放初期,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着力搞好经济建设,城市建设也面临着新的问题,这就需要新的方法策略“去解决现行制度的改革和新制度的建立问题”[5],通过松动户籍制度、实施“农转非”指标的措施、出台保障农民进城的政策,推动了城乡之间人员相对自由流动,这就是直接面向当时城市建设出现的新问题制定设计方案,推进了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把是否有效解决问题作为顺利推进城市建设的重要根据。坚持问题导向不单单是去发现问题、锁定问题,更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质言之,是带着目标导向去破解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着力改造和建设城市,不断追求城市品质的提升,以满足人民对城市空间场域下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通过科学规划城市空间片区和功能分布,持续夯实和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优化城市市容环境和公共秩序等一系列举措,来解决城市建设问题,取得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镇化建设和城市发展等重大历史成就,不断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说明城市建设不仅仅是在城市规模数量扩充上有持续性提高,更在城市发展的质量体现上有阶段性跃升。

(三) 坚持群众工作方法

中国共产党城市建设的根本目标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追求,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中国共产党这一先进政党组织的领导力量,也需要群众作为城市建设的主体力量。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坚持在与群众相结合、沟通中推进城市建设,把群众工作同城市建设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工作融合起来。“城市建设是人民的事情,应该交给大家来办”,因此,“可行的办法,就是千方百计地动员群众,实行人民城市人民建”[6]。这就充分彰显了人民群众在城市建设中的主体性地位,激发人民群众参与城市建设的积极性、创新性。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根据城市建设的新的具体形势不断创新群众路线工作方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注重党的领导方式创新的同时,也兼顾到不同群众主体的多元化问题诉求和利益要求,着力探索化解城市建设中矛盾纠纷的方式方法。由此可见,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动员有效的社会力量参与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统合治理能力是增强城市韧性的关键环节。

(四)坚持调查研究方法

城市建设涉及方方面面的领域、内容,要全面系统精准地把握城市建设的具体实际,必须要进行详尽精准的调查研究,而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开展一切工作、解决各类复杂问题的重要法宝和独特优势,中国共产党具有调查研究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因此党领导城市建设自觉运用了典型调查、个案调查等方法。毛泽东于1953年2月中旬亲自前往石家庄、邢台、郑州、武汉、九江、南京、天津等地考察,专门了解和调查各个城市的手工业和工商业发展情况[7]。作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第二个“宣言书”,1992年的南方谈话正是邓小平亲自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城市视察和调查研究的结果,通过系统思考和深入研究关系中国改革开放一系列重大问题,历史性地推动了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多次提出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强调了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逐步了解和掌握了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形成了富有价值、切实可行的调研成果,为解决城市建设的一系列难题打开了突破口。

三、中国共产党城市建设思想的具体工作方法

城市建设是一项包罗万象的具体性事业,既有一个总揽全局的“总问题”,也有分布于不同领域的“子问题”,这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运用多种多样的“办法路子”去加以分析和解决,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城市建设思想的具体工作方法的出场逻辑。这类方法是基于理论思维指导、一般工作方法运用,针对城市建设的具体问题采取的一系列解决办法,侧重于具体操作和技术运用方面。

(一) 城市建设的经济领域活动方法

这类方法主要是在城市建设的实践中为了解决城市经济问题及矛盾,实现城市经济发展目标所采取的手段和途径的总和。由于城市建设在不同的时期面临的经济形势不尽相同,经济矛盾的表现形式即经济问题也就不一样,这就需要相应的方法予以解决。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亟需恢复国民经济和建立强大的工业基础,这就必须充分发挥城市作为经济中心的重要功能,发展城市生产,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不再拘泥于“生产城市”的基本理念和实践模式,开启了城市多功能的建设方式,但并未忽视城市的经济功能,而是根据当时经济发展趋势予以调整优化,“发展横向经济联合,必须充分发挥城市的作用,把城市首先是大中城市建设成为多功能的、现代化的经济中心”[8]。此外,城市注重经济的对外开放,特别是沿海城市在对外交流过程中起着先锋带头作用,这为城市建设和国家经济全盘发展增添了强大动力。

(二) 城市建设的政治领域活动方法

城市是人们政治生活的重要场域,如何在城市场域下实现人民群众依法享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开展健康有序的政治生活,这是中国共产党城市建设的重要现实问题域。党中央于1954年颁布了《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从制度层面确定了我国城市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并在全国各个城市开始推行。随着历史的发展,城市社区成为中国城市政治生活运行结构的新单元,城市社区基层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全国各个城市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出了诸如上海“网格化管理”、沈阳“社区组织自治模式”、江汉“小政府、大社会”等各种城市社区基层民主建设模式。同时,中国共产党坚持用法治的理念与方式推动城市建设步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指导城市建设的规划者、建设者即政府和规划主管部门落实法治理念、完善法治程序,同时动员市民积极参与城市建设的推进过程,增强城市民众整体的法治意识。

(三) 城市建设的文化领域活动方法

作为城市的魂脉根脉,文化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驱力,是城市民众协调物质生活的重要砝码。中国共产党即使在财政经济比较困难的时候也重视城市的文化建设,尤其是城市历史文物的保护,通过保护建筑物、出土文物等留存了城市的历史记忆,城市生命也就更为精彩。周恩来曾提出要有前提性地保护传承城市的历史文物遗存,“保存古物和民族遗产,一定要跟国家建设的发展相结合,要从长远的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应该想一想如何保存、如何永远保存下去的问题”[9]。习近平总书记于2023年在上海考察时指出:“要注重传承城市文脉,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10]因此,中国共产党对待城市的历史文化有着一脉相承的保护理念,又根据时代发展具体实际采取不同的具体保护方法。

(四)城市建设的社会领域活动方法

城市往往是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的集聚场所,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有针对性地解决社会问题与矛盾,保障和改善城市民生,构建一个民众生产、生活井然有序的城市社会共同体。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通过横向维度组织化和纵向维度条块化的城市管理体制,彻底改变了旧中国无组织的失序状态,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历史性影响,“在中国现代历史上城市第一次被正当而有效地管理起来了”[11]。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共产党逐步增强了城市建设的自主性,不断改革完善城市管理体制,以适应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需要。在党的领导下,国家层面出台了诸如《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条例》《城市供水条例》《城市绿化条例》《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城市燃气安全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条例、办法、实施细则,有力地推动解决了城市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尤其是民生问题,不断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城市美好生活的需要。

(五)城市建设的生态领域活动方法

拥有优良的生态环境是人们追求美好城市生活不可缺少的要素,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采取不同的方法和途径着力改善和优化城市的生态环境。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以群众性运动的方式开展了爱国卫生运动,其重点放在城市中的学校、交通要道等地,城市的人居环境得到了大力整治,以北京龙须沟等为代表的城市环境整治案例在当时成为这场运动的示范。改革开放后,国家层面专门设置城乡环保机构,明确规定了“搞好城市和乡村的规划和建设,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为全国人民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12]的职责任务,并逐渐确定了城市环境保护的目标及举措。后来在全国范围开展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各类城市评比活动,如国家卫生城市评比、国家园林城市评比、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生态示范市评比等,这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建设的顺利推进,为实现人民群众追求城市美好生活提供了可靠保障。

在城市建设已经成为现代化建设重要引擎的新时代历史方位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彰显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是丰富发展中国共产党城市建设思想的重要议题,也是创新拓展中国共产党城市建设思想方法要义的迫切要求。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城市建设实践进程中“要更加讲究方式方法”[4]59,聚力探索以人类文明新形态为追求的城市建设实践路径及其内在规律,生动呈现了当代中国城市建设的丰富内涵和鲜明特征,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城市建设的发展图景,在不断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新征程上谱写城市建设新篇章。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方法建设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