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思政课”视域下“时代新人”培育路径研究

2024-06-12王富强张家彩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大思政课政课大思

王富强,张家彩

(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300401)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广大青年要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四个标准从想不想、敢不敢、能不能等角度揭示了时代新人的标准,为“大思政课”背景下时代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指引。“大思政课”是时代新人培育的重要途径,在“大思政课”视域下深刻理解时代新人的科学内涵及其培养的内在逻辑,深入挖掘时代新人培育的创新路径,对于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十分重要。

一、“时代新人”的科学内涵

(一)“时代新人”的提出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1949):培育无产阶级革命新人。这一时期,面对内忧外患,中国共产党致力于组织动员青年投身革命之中,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中国要有一大批这样的先锋分子,中国革命的任务就能够顺利的解决。”[1]正是这些拥有坚定革命理想的无产阶级革命新人,在国家危难之际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增强了革命斗志,从而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培育社会主义新人。在国家经济恢复发展的过程中,培养出大量合乎国家建设所需的人才并快速提高劳动人民的文化程度,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四个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2]的新人培育方针。其后,“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共产主义的新人”和“全面发展的新人”等成为这一时期人才培育的重要目标。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与拓展时期(1978—2012):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和国家将现代化建设与人才培育紧密联系在一起,确保教育事业发展与国家发展相适应。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3]的“四有”新人思想。在国家快速发展的进程中,逐步发展完善成“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4]。把“培养什么人”的认识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为培育新人提供了有效载体和扎实举措。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012年以来):培育时代新人。站在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征程上,我们党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要求,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被正式提出。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5]“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等有关时代新人的论述相继出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青年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时代新人”命题是随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也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与时俱进的。

(二)“时代新人”的基本特质

1.有理想是时代新人的首要标准。对于理想信念,必先知之而后信之,信之而后行之。有理想的时代新人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新人。有理想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对青年发出的时代召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实践证明,唯有以科学的理论做指导,才能在实践中取得成功;也只有将正确的理论入脑入心入行,才能使时代新人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之中,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实现人生价值。

有理想的时代新人是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新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人类解放。当今世界,全球化发展迅速,任何国家、任何人都不能独善其身,唯有置身于世界发展洪流之中求发展,秉持共产主义理想,将自身发展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为人类谋利益、做贡献,方能行稳致远。

2.敢担当是时代新人的使命要求。理想是行动的向导,敢担当是时代新人敢不敢担当责任、能不能实现理想的关键一环,更是时代对新人的要求。

时代新人是身负历史使命的新人。担当责任是中国青年的传统,在国家发展的各个时期,青年人都是使命担当的重要主体。“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6]时代新人要在正确认识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民作为历史创造者的主动性。青年的精神风貌、文化素养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时代新人更是知行结合的统一体,是践行社会责任与民族复兴大任的统一体。

时代新人是与时代同向同行的新人。青年要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要面向未来,正确审视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具有创新发展意识。要面向世界,坚持正确的义利观,传承中国精神,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3.能吃苦是时代新人必备的坚毅品格。“吃苦”可以磨练顽强的意志,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吃苦”并不仅仅是要求青年过节衣缩食的苦日子,更为重要的是锻炼青年能够应对挫折、走出低谷、升华灵魂的意志品质。我们党成立100多年来,带领中国青年经历革命、疫情等多种“大考”,从未被困难压垮,交出了一份份令人民满意的“中国答卷”。主动选择吃苦也就意味着选择了收获,把艰难困苦作为自己的机遇,磨练顽强的意志品质,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奋勇前进,在新时代的伟大斗争中创造新业绩、赢得新胜利。

“吃苦”能够练就过硬本领,增强做中国人的底气。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我国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破解“卡脖子”难题,在世界民族之林站稳脚跟,需要有本领过硬的时代新人,主动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的一线、项目攻关的前沿,经受锻炼、增长才干,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增添力量。

4.肯奋斗是时代新人秉持的光荣传统。艰苦奋斗是党的优良作风,也是一种优良传统。百年来,党以敢闯敢干的勇气和自我革命的担当,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和发展。新一代青年要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并将其延续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

不懈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革命传统。100多年前,中国青年登上历史舞台,点燃民族复兴的火种,先进青年在五四运动中为拯救万民于水火,掀起了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百年征程上,矢志奋斗的中国青年为人民江山渲染上最壮丽的底色。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青年经历了疫情、地震、奥运等重要时刻,在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彰显出了时代新人的责任与担当。

艰苦奋斗可以扬起人生理想的风帆。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实干奋斗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而理想信念是否坚定,需要在实践中经受检验。唯有在实践中感悟真理,夯实理想之基,才能真正成为拥有坚定理想信念的时代新人。

二、“大思政课”视域下“时代新人”培育的价值意蕴

(一)强信念:筑牢信仰之基,为时代新人的培育凝心铸魂

理想信念犹如精神之“钙”,钙足而骨强,时代新人只有信念如磐,方能意志如铁。只有骨头坚硬,才扛得了重担,打得了硬仗,经得住磨难。

在多个历史时期,我们党不断审视自身发展历程,强调理想信念在党的发展壮大中占据重要地位。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时代新人最为重要、最为关键的品质,唯有理想信念坚定,才能发展成为合格的时代新人。“大思政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课程内容聚焦立德树人,涵盖马克思主义理论、“五史”教育以及各类课程思政中的育人元素,将意识形态的理想内核与感性话语相结合,以符合时代特色和学生主体特色的话语表达,使理想信念教育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为培育时代新人理想信念提供基石。“大思政课”传授时代新人科学的思想理论,帮助其树立正确、崇高的理想信念,引领时代新人坚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信心和决心。

(二)担大任:勇担强国之责,为时代新人的培育深根固柢

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新人的使命担当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因此要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科学的认知,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大思政课”正是对时代新人担大任的积极回应,秉持育人初心,融通大中小学“上下一条线”,使思政课教育横纵两向、立体联动,形成动态延伸、系统完备、运行高效的价值观培育体系。在此过程中,帮助时代新人不断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科学认知,使爱国主义情怀深根固柢。

(三)承根基: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精华,为时代新人的培育启心润智

“大思政课”是在思政课基础上的深化和拓展,“大思政课”建设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将时代新人的培育置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汲取智慧,启心润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时代新人了解本民族历史、增强文化认同的重要窗口。每一段历史都是一本优秀的“教科书”,每一段历史所继承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是“大思政课”内容的优质来源。“大思政课”以恢弘史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人、影响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爱、诚信、正义等思想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为时代新人的培育注入新活力以及源源不断的滋养,能够提升学生知往鉴今的能力,为时代新人的培育启心润智。

(四)铸本领:砥砺奋进之心,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

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仅涉及新时代青年的成长成才,更关乎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大思政课”帮助时代新人练就过硬本领,树立能吃苦、肯奋斗、敢担当的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增强时代新人做中国人的底气。

深入实施人才强国发展战略,培育一批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首先要培育其能吃苦的优良品质,“大思政课”提供的平台让时代新人在学习实践中练就过硬本领,多读书、好读书,勤于实践、善于实践,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从实践中汲取经验,不断进步。

三、“大思政课”视域下“时代新人”培育的实现路径

(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强化组织机制保障

完善的组织机制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大前提,强化组织机制建设,才能保障社会主义育人方向不动摇,保障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不动摇。

1.坚持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是培育时代新人的根本保证。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不断增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为时代新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打下坚实基础。在党的领导下,统筹协调各职能部门,在顶层设计和资源调配等方面给予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适当倾斜,为时代新人培育提供更多政策资源。

2.强化思政课建设的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各学段教育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因此,思政课要吻合各学段学生的需求,增强学段意识和衔接观念。第一,教学内容整体衔接。高校可与中小学共建一批一体化思政基地,建立大中小学一体化集体备课、教研交流等常态化制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第二,整体设计课程体系。现阶段大中小学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思政课课程及教学体系,要在原基础上实现党的创新理论进课堂,推进课程培育纵向衔接,强化时代新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认同。

(二)聚焦教师关键主体,构建完备的培育体系

1.建设高水平专业化教师队伍。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是时代新人培育的重要支撑,因此必须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重要地位。首先,要优化专兼职结合队伍结构。各地要严格按照要求配齐配强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等思政队伍,提高专职思政课教师的比例,同时引育一批专业素质高、能力强的兼职教师,选聘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管理专家等加入思政课教师队伍,优化思政队伍结构。其次,提高队伍综合能力。完善教师队伍培训体系,实现思政课教师培训全覆盖,规范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岗前培训,支持思政骨干到各级宣传、教育等党政机关锻炼,并纳入评奖评优、职称评定的考核指标体系;高校要建立多维度综合教学评价工作体系,提高教学水平;鼓励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联合开展相关课题研究。

2.聚焦学生主体地位。“大思政课”要坚守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具有独立意识、敢担当、能奋斗的时代新人。其一,扎实开展日常思政。学校是青年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中小学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德育队伍,加强对学生身心以及思维判断能力的培养。要积极开展各类能够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实践活动,帮助青年人在发展中完善自己,成就自己。其二,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价值观养成的关键场所。家长要抓住机会,带领其投身实践,参与到公益活动、社区服务之中,培养时代新人的担当精神。

(三)创新课堂教学渠道,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发挥“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双课程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和发展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8]大中小学思政课要采取创新性教学方式,将生动鲜活的实践成就引入课堂。要从日常生活出发,善用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深入浅出地讲解课程中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实时更新课堂教学内容。通过打破各类课程之间的学科壁垒,深入挖掘各类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实现科学知识培养与价值观培养同向同行,真正做到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高校要积极为其他专业课教师搭建平台,鼓励进行课程思政相关课题研究。

2.建好第二课堂“补充课程”。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在有效整合校内外资源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优势。大中小学各部门要在第二课堂实施过程中通力合作,配备专业的第二课堂管理人员,同时为其发展提供场地、设备、师资等重要条件。大中小学各部门要从技术上给予支持,大力发展数字化教育,为学生搭建学习和社交平台,根据不同学段学生发展需求,开展不同层次的活动,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系统,更好更直观地将时代新人的纵向培育途径打通。

3.善用社会实践“大课堂”。社会实践大课程可以为时代新人的培育提供丰富资源。一是引育校外师资队伍。通过校企合作、校地对接等方式,将企业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与地方模范人物等引入校内,选聘其为导师。以“校内外导师+项目化运作”的方式,双向互通,既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针对性、专业性地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二是开展多样化实践教学。高校要落实并鼓励学生参与到“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各类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中,联动志愿服务、理论宣讲等,将实践课堂优秀成果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落实思政课实践教学学时学分,有条件的学校要开设专业课程,推动实践教学规范化、专业化。建好用好社会实践基地,与红色文化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明星村等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挖掘、开发、整理校外实践基地教学资源,为青年到基层锻炼、乡村支教等创建平台和渠道,为时代新人“吃苦”“奋斗”提供锻炼平台。

4.借力网络思政育人“新阵地”。第一,建立网络思政课资源库。要把“大思政课”建设摆在教育信息化的突出位置,逐步建立完善的思政课教学案例、重难点问题、素材、示范课程库,推动优质课程资源的推广共享,实现时代新人理论培养的互联互通。第二,推进智能技术进课堂。大中小学要不拘泥于传统教学模式,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运用专业化的技术手段和平台,使虚拟仿真技术真正服务于课堂,增强学生体验感,使思政课从内容到形式全部“活”起来,形成开放共享有效的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新体系。

猜你喜欢

大思政课政课大思
同心协力 共建共享 深入学习《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走进社会大课堂,善用“大思政课”
文化自信视域下思政课意识形态教育研究
正确把握善用“大思政课”的精神实质
“大思政课”的理论要义与实践导向
高校“大思政课”格局下舞蹈课堂与思政内容融合的思考与探究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引领下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探索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高校艺术生思政课教学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