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美术情境教学探究
2024-06-12葛红超江苏省宿迁市泗阳致远中学
葛红超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致远中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初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体验、感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化修养和创新能力。情境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把美术学习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参与热情,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情境教学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造能力。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美术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的意义,探讨了如何在核心素养下实施情境教学。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呈现在学生面前,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技术,让学生看到真实的美术作品,从而感受到艺术作品的魅力。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机会和条件,让学生用眼睛观察、用耳朵聆听、用心灵感受。通过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体验美术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
例如,在学习“设计与装饰”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一些精美的海报和广告图片等。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这些图片或者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一些设计与装饰的知识。当学生对这些作品产生兴趣后,教师可以让他们自己动手设计海报或广告。对于一些没有美术基础的学生来说,设计海报或广告比较困难,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他们呈现一些海报、广告等设计作品,让学生从这些作品中找到创作灵感。在讲解平面构成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和要素,让学生观察这些元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设计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当学生了解这些作品后会对自己设计的作品进行反思,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学习到关于平面构成知识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等,进一步加深对平面构成知识的理解和认识。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借助绘画技巧,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初中生对色彩、构图等知识都比较感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借助绘画技巧,通过形象的演示和生动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绘画技巧,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例如,在讲“画中之景”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画中之景”制作成动画,通过观察、感受和想象将“画中之景”呈现在学生眼前。在动画播放后,教师让学生思考:在这幅画中最吸引人的是什么?学生展开讨论,有人认为是色彩的绚丽、有人认为是画面的意境……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的物体和景物。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对“画中之景”的感受与大家分享。通过讲解,学生对“画中之景”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色彩在画面上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丰富情感体验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让学生体会到美术作品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能对美术作品有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例如,在讲“花卉写生”一课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到附近的公园、学校和小区观察花卉的形态,并将其画下来。在学习花卉写生时,学生往往会将花朵画得非常完美,但在实际生活中可能不会发现这种花的存在。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所见画下来,并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实际感受进行修改,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还能培养他们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能力。
(二)组织学生欣赏作品,培养审美能力
初中生正处于审美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充分利用美术课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例如,在讲“大自然中的色彩”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种类的植物、不同颜色的水果、不同形状的石头等。在欣赏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观察画面中物体颜色、形状和大小等特征,并引导学生体会、感受大自然中的各种色彩,在此基础上分析物体色彩的成因。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来表现主题?通过交流讨论,学生了解了“色彩与情感”这一知识点。再如,在讲“抽象与具象”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欣赏《蒙娜丽莎》这幅名画,并让学生从艺术角度分析这幅画。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颜色、形状和画法来画蒙娜丽莎。又如,在讲“用色彩表现人物”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欣赏莫奈、凡·高和毕加索等画家的作品。通过欣赏作品,学生能了解到不同画家对色彩有着不同的运用方法。
(三)进行艺术实践,提高表现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通过实践提高自己的表现能力。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绘画练习,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学到很多美术知识,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并锻炼自己的绘画能力。
当教师播放图片后,学生开始讨论:“为什么这棵树这么好看?”“在这棵树上有什么?”“树木之间有什么联系?”……在交流中学生发现树木与周围环境结合得非常紧密。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树木在周围环境中的变化,让学生明白树木与周围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
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学生可以学习到美术知识和技能,提升美术素养。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抓住契机,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体验美术作品带来的情感。同时,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条件、搭建平台,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成功感和幸福感,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三、通过作品赏析,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积极开展各种教学活动,让学生对作品进行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例如,在讲“色彩”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优秀作品,引导学生欣赏。首先利用课件播放《千里江山图》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精妙之处;然后让学生欣赏《清明上河图》中的景物图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最后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清明上河图》的局部图片,让学生对画面中的内容进行赏析。通过赏析作品,学生可以了解到古代绘画艺术的精妙之处,感受不同视角下所呈现出的不同景象。教师要指导学生将作品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把自己所看到、体验到的感受、理解与他人交流和分享。在欣赏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审美鉴赏过程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好美术教学情境,使学生对美术作品产生兴趣
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问:“能说说它们的颜色吗?”学生会很积极地回答:“红色、黄色、绿色……”当学生回答出这些色彩时,教师可以问:“你们都见过哪些色彩鲜艳的图片呢?”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比如在讲“动物”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动物的视频,让学生对动物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教师还可以提问:“你们都见过哪些动物呢?”让学生思考如何回答这些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
(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利用视觉和听觉感受美术作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
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感受、分析和理解作品。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例如,在讲“版画”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看一些版画作品,让学生对版画的技法和表现形式有一定的了解和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优秀版画作品,如莫奈的《睡莲》、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等,让学生在欣赏中了解不同地域文化下的艺术特点。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美术作品中的意境。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观看一些优秀的中国画作品,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独特之处,进而让学生把中国画和世界其他绘画形式进行比较,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疑问,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讲“色彩”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在美术课堂上,我们经常会听到老师说要‘看、听、摸、闻’,你觉得这几个字具体应该怎么理解?”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来体验色彩的效果和作用。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相互交流看法。通过交流和讨论,让学生对不同色彩的效果和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在“色彩”这一课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布置这样一项作业:将自己的美术作品拿出来展示给同学们看一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反思。通过这个作业,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水平。
四、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艺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学是美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观察生活中获得对美的感悟,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例如,在讲“家乡美景”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欣赏各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再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名山大川、名胜古迹等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家乡美景的热爱之情,进而引导学生对家乡美景进行全面的观察、分析和评价。再如,在讲“中国古代建筑”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欣赏《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等传世名画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再通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赏析这些名画,并对绘画艺术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名画的意境和艺术特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更多欣赏名画的机会,使他们在欣赏过程中形成丰富的审美经验。
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熟悉或感兴趣的事物中寻找素材来丰富自己对生活的认知和体验。例如,在欣赏《我爱家乡》这幅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我国各地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传统建筑等。如在欣赏云南大理白族民居建筑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云南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特点、建筑风格。在欣赏完这些白族民居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白族民居建筑的艺术特色。如从建筑造型角度出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大理白族民居建筑中不同类型和风格的斗拱、柱头、檐下装饰;从装饰手法出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云南大理白族民居建筑中不同类型和风格装饰特点。通过不同角度和不同内容的分析,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云南大理白族民居建筑艺术特色。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评价美、创造美的过程中,不仅能提高师生对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还能帮助他们丰富自己的艺术素养和文化修养。
初中美术教学中,通过情境教学可以创设生动形象、有感染力的情境,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和启发每一位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都能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和美,增强他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他们对生活美、艺术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总之,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审美需求、文化理解等方面入手,根据学科核心素养设计教学情境。在情境中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让学生在丰富的美术体验中感悟美术艺术,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