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视作品中照明艺术的运用
2024-06-11吴楚楚
吴楚楚
[摘 要] 影视照明是指在影视制作中利用灯光照明技术塑造场景、人物和氛围,以达到艺术效果和剧情需要的过程。这种照明技术不仅涉及灯光的选择、布置和调控,还需要与摄影机、场景和人物等元素密切配合。在影视作品中,照明已成为一种艺术语言,照明艺术的使用在营造氛围、塑造人物、表达情感和推动剧情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陈凯歌导演的电影为例,分析照明艺术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特点以及运用。
[关 键 词] 影视照明;灯光;影视作品
在影视作品中,照明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元素。影视照明是一种运用自然光和人造光线来塑造角色形态的手段,它不仅是影视画面空间艺术造型的照明手段,也是展示影视剧、大型文艺晚会以及各种电视节目的视觉心理和照明语言的手段。照明是表达情绪、营造画面气氛的重要手段,它作为摄影艺术的组成部分,也是影视表达的重要工具。通过控制光的强度、方向、受光面积,导演能够传达出不同场景的气氛和情绪,也能够创造出更多人物形象和戏剧效果。
本文将以陈凯歌导演的影视作品为例,分析照明艺术的作用、特点以及对光线的处理和照明艺术的运用。
一、光线在影视艺术中的作用
光线是影视画面造型语言的重要元素,是塑造和改变有形物体和人物的核心。光线可以促使被摄体形态在感光介质上留下影像,影视摄影对于光线的处理需要围绕叙事和任务,同时又紧紧依托于场景环境,从视觉画面效果上进行辅助叙事。光线是灵魂,运动是生命,光线之所以能成为电影的灵魂,主要原因在于光线造型的手段。光线是产生一切视觉活动的基石,人们若是想要清楚地看到一个物体,就必须在一定的光线条件下才有可能得以实现。[1]
(一)光影的艺术表现作用
1.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一切叙事艺术的中心都是人,人物形象也是影视作品的核心。光线能够决定人物的灵魂,光线除了能满足基本的显像要求,更多的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更深入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光线不仅可以刻画出人物独特的气质、性格和心理,还能表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矛盾与冲突,这些因素也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对人物造型方面,使用主光、副光、背光、轮廓光等基本造型光可以勾勒出画面中被摄对象的轮廓感以及立体感,展现其外在形象特征,并通过改变主光与副光之间的光比展现出不同人物的精神气质和心理状态。在摄影用光技术中,“伦勃朗式用光”是经典的用光方式之一,它是利用聚光灯来形成画面的高明暗反差,展现出强烈的戏剧性,在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以及矛盾冲突等方面发挥了重大意义。[2]
在电影《黄土地》中,表现少女翠巧时运用柔和的自然光,采用散射光照明,影调淡雅,显示少女甜美的一面。在电影《霸王别姬》中,小石头边给小豆子包扎伤口,边告诫小豆子把自己当成个女的时,二人在窗边的炕上,橘黄色的光线透过两人身后纸糊的窗投射到他们的侧身,形成两人同框的剪影效果。在这种剪影下,观众无法看到演员的面部情绪和表情,甚至无法分辨两人的性别,只能看到一大一小的两个人,头对着头紧紧挨在一起,结合暧昧的暖光,能够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使他俩看起来就像一对心心相印、相互偎依的夫妻。剪影给观众带来一定的心理错觉,也为下文蝶衣迷恋小楼埋下了伏笔。
2.营造烘托画面氛围
在不同的光线照明下可形成不同的气氛,并使气氛更具有感染力,运用光线能够在影视作品中营造出期望的气氛,可能是恐怖,也可能是温暖,让观众产生联想。在影片《末代皇帝》中,为了更生动地展现溥仪的真实生活和内心世界,在溥仪出场的时候几乎都用了自然光,并结合了侧光、逆光或者侧逆光,他的脸部总是被光线的明暗分成两面,这是为了暗示溥仪被束缚不自由的状态,暗调的阴影营造了压抑和阴暗的感受,不仅给人压抑难以喘息之感,还似乎预示着他后来可能遭受的悲剧性命运。[3]
除此之外,通过巧妙地处理光线,我们可以创造出各种色调的光线,这有助于塑造不同的人物情感和时空背景,从而为电影营造出独特的叙事环境,使其更好地满足特定场景下的人物塑造需求和时代背景。在电影《霸王别姬》中,导演巧妙地融合了时代背景与观众情感,针对不同的历史时期和角色心境,选用了各种独特的光线和色调。
影片倒叙故事的开始是程蝶衣的母亲带他进戏班子,整个画面都是黑白为主的色调,营造出压抑沉闷的氛围,这黑白的色调也为他悲剧性的命运埋下伏笔。接着小豆子慢慢适应了戏园子里的生活,画面的整体色调从黑白变成阳光普照。导演将原本处在阳光普照背景下的整个戏园,设计成一个看似开放、实则密闭的空间:练功棚背景是阳光明媚的空旷庭院,而少年练功的棚子却处在被各种遮挡的阴影里,偶尔有强烈的阳光透过缝隙斜射到棚内,棚内烟雾缭绕。这种强烈对比与氛围营造真实还原了那个时代练功棚的环境,给人带来一种亦真亦假的缥缈与模糊,且与片尾程蝶衣对于记忆的自嘲与戏谑而自刎相呼应。
3.表情达意的手段
光线不仅直接构成画面造型,而且具有表意功能,使得影视作品能够更好地表情达意,彰显电影的诗意感。照明设计更注重情绪的传达,将细腻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影片《妖猫傳》中美轮美奂的盛景,让观众忍不住赞叹此部影片在视觉效果上的完美,电影中主角人物也是在这奇幻背景下熠熠生辉,而这都离不开影片的魔幻光影,把每个场景以及情感氛围渲染得极其到位。
(二)光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
1.曝光作用
光在影视摄影中的最原始作用是曝光作用,没有光就无法拍摄到影像。通过照明使电影的底片获得准确的曝光量,确保在冲洗之后得到正常的底片密度,从而增强胶片的感光效果。电视摄像则是用摄像机的CCD把对象形色结构的光影图像变为可以转换为屏幕视像的电信号。两者都有容纳景物亮度范围的极限量——宽容度,两者都必须在足够光亮的照明条件下才能结成影像。
2.造型作用
光是摄影师造型的重要手段。在影视中观众只有通过视觉来判断从而想象原来物体的形态、色彩和质地等。摄影的造型任务和其他造型艺术一样,就是要表现对象的形、质、色、动、空间与时间。和其他艺术不同的是:影视造型不仅仅用线条和色彩,还要利用光线,光线在影视中的造型作用为影视所独有。影视还要表现在一定光线照明条件下的对象运动占有的空间和时间。[4]
二、影视照明的特点
(一)照明具有实效性和纪实性
影视照明具有实效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照明的设计和布光,要快速、准确地设置和调整,以保证摄像机对照度的要求,捕捉演员的情感变化,并营造场景的氛围。
此外,影视照明还具有纪实性,在拍摄过程中不仅要提供足够的光线,还要尽可能地保持真实的光线和色彩。在影视照明中有时候会追求自然光线的效果,或是采用模拟自然光等方式来实现,这样可以使观众在观看影片时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场景的气氛和情感。
(二)照明具有可塑性和体现性
影视照明的可塑性是指照明设备在拍摄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和需求进行灵活地调整和改变。在影视拍摄中,不同的场景和情感氛围需要不同的灯光效果和光线角度。因此,照明设备需要具备高度的可塑性,以便根据拍摄需求进行灵活地调整和改变。照明设备的可塑性包括多个方面,例如灯光的亮度、色温、颜色、角度、分布等都可以进行灵活的调整和改变。这些调整和改变可以使照明设备更加符合场景的需求,进而提供更加自然、生动的光线效果。
此外,在影视照明设置中要注重对剧情、主题、情节、思想等外在形式的体现。影视照明通过不同的光影效果和色彩渲染,能够让观众更深入地理解剧情。在合理的照明布置下,可以突出人物的形象,在光线的作用下使人物更生动、立体,还能够增强画面的表现力,引导观众的视线。
(三)影视照明的光比较小
光比是照明环境下被摄物暗面与亮面的受光比例,光比小意味着亮面和暗面的受光量差别不大,画面照明平均,层次丰富,立体感弱,反差小。这种照明效果可以让画面更加柔和,也可以更好地展现出被摄体的细节和纹理,让画面更加细腻、丰富。
三、影视作品中对光线的处理以及照明艺术的运用
影视作品中的照明艺术是一种重要的视觉语言,它可以通过光影的变化来传达信息、表达情感、塑造人物和推动剧情。在影视照明中,常见的灯光类型包括主光、补光、轮廓光、背景光等。主光通常用于照亮主要场景或人物,补光则用于补充主光的阴影部分,轮廓光则用于勾画人物或物体的轮廓,而背景光则用于照亮背景以营造氛围,对于这些光的恰当运用是极为重要的。
(一)对自然光线的运用
太阳和天光是自然光的主要来源,这些光的亮度很高,覆盖范围广泛且均匀,而且它们的色温也相对统一。随着时间和天气的变化,自然的光效也会有所不同。太阳在早晨和傍晚的位置相对较低,因此光线比较柔和;而到了中午,太阳的位置则相对较高,强度也更大,因此画面更加尖锐,明暗对比度也更高。晴天以直射光为主,阴天、雨雪天则以散射光为主。
在影片《黄土地》中大量运用了自然光线,由于黄土高原在刺目的阳光下呈现出接近白色的效果,考虑到充分体现泥土的沉稳本色及温暖的气氛,影片的光线处理以柔和为主。在外景多用早晨、傍晚的自然光效,向观众交代了时间的变化,内景用大量的散射光和柔光照明,更真实、生动地再现了黄土地人们的生活环境,这种自然光的运用使得影片更朴实。不同于柔和的光线,影片两处运用了跳跃光线,腰鼓、求雨使用的是刺目明亮的太阳光线,深刻地展现了翻身农民纵情的歌唱,象征着新生,生动表现了精神扭曲的农民悲怆的呐喊。
(二)对人工光线的运用
所谓的人工光主要是指通过灯光进行照明,而由于所选择的灯类型的差异,产生的色温也会有所不同。人工光源为创作提供了较大的自由度,可以对角色的形象和场景的氛围进行特殊的造型处理,以实现所期望的戏剧效果。影片《梅兰芳》中的“纸枷锁”戏,幼年梅兰芳在屋里读大伯留给自己的信时,光源是梅兰芳摆在桌上的煤油灯,这种灯光的光线无比柔和,让梅兰芳看起来显得更神圣。
影片前半部分的主要基调是金黄色,照明的光源主要有煤油灯、烛光、舞台上的大灯等,运用的是戏剧式光线,人物和场景看起来颇有梦幻唯美气质。而后半部分使用的光线多是冷光,基调主要是冷色调,特别是抗日拒演那场戏里,监狱的大灯照出一片惨白,使气氛比较阴郁,也能够深深触动观众的内心。
(三)利用光线构图
《霸王别姬》中逆光穿插于影片始终,营造了特定的情绪氛围,同时与光线的构图叠合更深程度地造成视觉的冲力。影片有多处使用了人工光模拟构造了一些具有寓示性的形状,揭示了深刻的主题。全片冷色调始然,无论是阳光还是白雪都采用逆光拍摄,并把色调调到偏艳偏暗,烘托出悲惨、压抑的氛围。
在电影中段,程蝶衣因为为日本人唱了一场戏而被关起来,此时菊仙走进牢房与蝶衣商讨法庭开罪之言。在这场商讨中,两个人各坐一边,画面中他们的全身正好被头顶两扇窗投射下的光罩住,其他都是灰暗的空间。整个画面像是被平均分成两部分,程蝶衣和菊仙像是画地为牢,被灰暗紧紧地禁锢,他们之间远远地隔着一片黑暗,像是永远的隔阂,不会有交集。这种光线构图具有隐喻意义,揭示出了两人关系的对立,他们都爱同一个男人、争夺着同一个男人,所以不可能妥协。[5]
(四)夸张的光效运用
影视作品中对于照明的夸张运用,在特定的时候能够带给观众更强烈的视觉效果和情感基调,在《霸王别姬》中,光效的夸张运用多次出现。影片通过对场地、场景及人物动作进行合理设置与安排来营造独特的氛围。在故事的开始部分,段小楼和程蝶衣步入体育馆时,一束明亮的蓝色光线从门口射入,营造出一种舞台光的视觉效果,在这一段,观众看到了一抹耀眼的蓝色。随着大门逐渐关闭,蓝色的光芒逐渐消散,然后从屏幕上方射出更加强烈的蓝光,随后整个画面被光线所充满。这种光效的产生与影片本身所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有著密切的关系,这种过度的光线效果为这部电影的戏剧风格和大写意印象主义风格设定了基调。
四、结束语
以陈凯歌导演的电影为例,探讨了影视作品中灯光的作用,照明艺术的运用能够塑造人物形象、营造环境氛围,并充分发挥其曝光作用和造型作用。影视从业者要从照明的特点着手,将照明艺术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展现得淋漓尽致。
以《黄土地》《霸王别姬》等影片为例,浅析了影视作品中对光线的处理以及照明艺术的运用,不断学习并把握好照明艺术是极为重要的。
参考文献:
[1]苗晓然.光线造型在电影创作中的实践应用及效果研究[D].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2023.
[2]林韬著.电影摄影应用美学[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
[3]臧金英.探析影视照明的价值和魅力[J].中国传媒科技,2012(24):239-240.
[4]陈想.浅析影视拍摄中的用光技巧[J].艺术科技,2016,29(9):126.
[5]卿诗蕊.电影《霸王别姬》中光线的作用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7,8(13):131.
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