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言品味中提升学生素养
2024-06-11冷菲
冷菲
语言是有味道的,是作者表达情感的载体、传递情感的媒介。语文学科教学的关键在于对语言的品味与感悟,以及挖掘语言背后的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加强对品味语言的教学方法研究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犹如一把钥匙,帮助学生开启赏析语言、提升素养的大门。
品味语言,“读”占鳌头。放声朗读是形成良好语感素养的敲门砖。同音乐一样,语言用声音传递思维,也可以表情达意。通过反复放声朗读,可以在熟练语言的基础上,分辨语言的褒贬,识得语言的优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轻重音、速度节奏和肢体表情等朗读技巧上去引导学生。把熟读每篇例文作为阅读教学品味语言的基本要求,让学生读得通顺流利、朗朗上口。语文学科的朗读训练可以从三方面推进。一是初读,整体感知。大声通读全文,扫清生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二是细读,重点突破。抓住文章重点句段,深度思考,有感情地朗读。三是精读,难点升华。深入挖掘文章中心思想,通篇品评,搭配音乐等感受语言之美。
品味语言,“问”中推敲。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抓住有效契机进行提问,对高质量地品味语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有效的思考中品味语言,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
一是聚焦文章重点发问。文章的每个段落分量不同。教师在备课时要善于发现作者行文的重点,充分把握挖掘文本重要语段之间的联系,研磨出重点问题串起全部重点语段的教学,引导学生细读品味语言。
二是突破文章的难点发问。不同的语境,语言会呈现出不同的意味,既有言内之意,也有隐含较深的言外之意。语言较深层的意味往往包含着作者当时背景下的思想感情、写作目的、写作动因,需要结合资料设置难点问题,提升学生的精读品味,达到更深层次的阅读体验。
品味语言,“比”中揣摩。比较揣摩是品味语言最常用的办法。正如贾岛推敲的典故一样,语文学科就是要带领学生对语言进行比较和揣摩,才能感知语言的精妙,领悟用语用词的准确,形成准确精妙地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科素养。
一是揣摩不同文体语言的精当。教学文学作品时,可以根据文体的不同,找准比较揣摩的关键点。如记叙性语言,关键在于对生动形象描述性语言的体味;说明性语言,关键在于对科学生动说明性语言的体味;议论性语言,关键在于对论点论据逻辑性语言的体味;诗歌语言,关键在于对意味深远凝练性语言的体味……品味语言关键要从品味不同文体的语言特点入手,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
二是揣摩标点符号的妙用。标点符号与语言文字同样重要,甚至有时还在其上。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比较揣摩标点符号同体味文字一样重要。比起一般性语句,关键标点符号有时隐含作者特别的用意和思想感情,只有带领学生细细琢磨体会关键标点符号的妙用,才能品味到文本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
三是揣摩不同表达的效果。从表达的角度揣摩语言,也是品读语言的一个重要方面。作者要表达出真情实感,不会只依靠遣词造句,还有各种各样的表达方法,比如比喻、拟人、反问等修辞方法,每一种方法背后都有其不同的表达效果以及要表达的情感。所以,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揣摩,有助于学生更有深度地朗读。
著名特级教师陈钟梁先生说:“语文课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语言的深处。”如果教师不能仔细思考和积累这些品读语言的方法,那么所教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就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粗浅的阶段。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一个很現实的任务就是为培养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语感打好基础,提升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让孩子们发现语言文字的美,并且享受这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