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类比语言的类型、特征与功能

2024-06-11卢芸蓉郭心怡

现代语文 2024年3期
关键词:类型特征功能

卢芸蓉 郭心怡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类推逻辑视阈下的类比语言研究”(2022SJYB0355)

作者简介:1.卢芸蓉,女,哲学博士,南京审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郭心怡,女,南京审计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摘  要:在认知语言学和类推逻辑的理论背景下,对类比语言现象的类型、特征和功能进行探讨。类比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语言机制,它在语言中是无处不在的。根据本体与比体之间的关系,可以将类比语言划分为三种类型:语义类比、语形类比、结构类比。类比语言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规模性、开放性、语用性、社会性。在功能上,类比语言主要体现出修辞功能、认知功能、论证功能。

关键词:类比语言;类型;特征;功能

一、引言

类比(analogy),亦称“类比推理”“类推”,它是逻辑学中一种基本的推理形式,其通俗的定义为:两类(个)事物在性质、功能、结构和关系等属性上相同或相似,并且其中一类(个)事物具有某些属性,从而推出另一类(个)事物也具有某些属性的推理。正如《语言学中的逻辑》一书中所揭示的,语言与逻辑是有内在联系的[1](P3)。在人类语言中,产生了大量的运用类比的语言现象,我们统称为类比语言现象。类比语言现象中最主要的成分是类比形式,索绪尔指出:“类比形式就是以一个或几个其他形式为模型,按照一定的规则构成的形式。”[2](P226)比如,在“学霸”一词基础上类推出“学神”“学渣”等,其中,“学霸”就是本体,“学神”“学渣”就是比体(类比形式),从“学霸”到“学神”“学渣”的过程就是类比,所运用的规则就是类比机制。本文的主要任务是系统研究语言中所普遍存在的类比语言现象的类型、特征、功能、机制以及在不同语言单位和不同语体环境中的应用情况。我们认为,类比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级语言单位和各个语言层面,就比体(类比形式)与本体的关系而言,也有典型性的差异。

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类比语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音[3]、文字[4]、词汇[5]、[6]、语法[7]、语篇[8]等方面。同时,就研究的倾向性来看,也存在着研究不均衡、系统性不够等问题,具体来说有以下特点:

第一,重现象描写,轻理论解释。学界非常重视类比现象的语用描写,相对轻视类比的理论解释[9]。值得注意的是,语言中的类比主要套用逻辑学中的类比,因此,很多学者都使用类推这个概念,但用法并不相同,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目前,仍不能很好地解决关于类比及类推的两个问题:一是语言学中的类比、类推与逻辑学中的类比、类推有何不同?又有何共性?二是类比形式是不是各级语言单位普遍存在的形式?类推是不是语言发展变化的普遍机制?

第二,重类比构词,轻其他类比。无论是汉语还是其他语言,语言学中的类比研究都是以类比构词研究为主。如阐述语言带有词缀、类词缀的新词群[10],分析反义类比构词[6]。相较而言,语篇类比、语音类比、文字类比的研究则极为少见。

第三,重个案研究,轻体系建构。如学界普遍认为一些语言形式在形成过程中存在着类推机制的作用,但很少有人专门以类比、类推作为讨论的对象或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从而缺乏对类比问题的系统研究,这就使得人们对类比知识的运用比较零散。

第四,重应用研究,轻本体研究。无论是对字、词还是语法、语篇以及修辞中类比形式的研究,还是在对语言形式形成、发展或变化中类推功能的研究,更多的是属于应用范畴的研究。如Remez对言语的产生和认知进行类比與非类比研究[11],González则探讨了数学老师在介绍数学概念时能运用怎样的语言资源来建立类比[12]等,这与类比在人们的语言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有关。但总体而言,语言学界特别是汉语学界对类比本体的研究较为少见。

基于上述原因,本文在认知语言学和类推逻辑的理论背景下,深入探讨类比语言现象,系统展示类比语言的全貌,并全面阐述其理论价值。

二、类比语言及其机制

谈到类比,人们会很自然地将它与另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机制——隐喻联系起来。两者之间既有密切联系,也有一定差异。其共性在于都是将不同事物予以联系,差异在于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方式。隐喻倾向于在不同事物间建立联系,类比无此限制;隐喻只需要抓住不同事物间的某一个相似处即可,而类比需要不同事物间具有更多对应的元素。

(一)类比与隐喻

要了解类比,首先需要了解类比与隐喻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有无共性?两者的差异又是什么?隐喻是指概念从一个认知域(源域)向另一个认知域(目标域)的投射,如“桌腿”就是人体(源域)=>物体(目标域)的投射。最常见的隐喻是用具体、简单的概念隐喻抽象、复杂的概念,两个概念能建立联系主要是因为二者的相似性,一般是通过联想机制来实现的。

实际上,类比也是在两个不同概念之间建立起联系的,类比、隐喻都是一种间接的表达方式,这是它们的共性。两者的不同也很明显,隐喻强调两个概念之间的相似性,而构成类比关系的概念间则是具有相似性或相关性的统一,凸显出来就是对应性与推导性,即两个概念的组成或特征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而这种相关性又是通过推导产生的。

斯坦哈特认为,隐喻背后的深层逻辑就是类

比[13](P6),这是非常有道理的。所谓“象似的基础”,其实就是对象之间具有对应性和可比性,反过来也是成立的,本体、比体之间也是具有相似性的,最起码具有结构像似。

在类比语言的要素中,根据本体与比体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以下情形:有一对一的例式,也有一对多的类式;类比形式有比较固定的用法,也有临时性的修辞结构。从性质上说,类比语言是一种原型范畴,不同的类比语言体现出一定的典型度差异,不同典型度的类比语言形式之间又具有连绵性。判断类比语言典型度主要有三个参项:结构是否一致、对应成分是否同质、用法是否定型。从规则运用的角度来看,主要包括两种类型:典型的和非典型,三者兼备就是典型的,只具其一或其二者则是不太典型的用法。

(二)类比语言的工作机制

类比语言的形成既有认知原因,也有心理原因,还有语言本身的原因。从认知上看,世界万物具有机理上的共性,相似或相关,对应或对称,在不同事物之间都能建立起认识上的联系。在心理层面,当人们认识新事物或向其他人介绍新事物时,总是会与相关的、熟悉的对象产生联系,这也是《周易·系辞下》所说的“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进而采用类比形式,这不仅有利于说话者的表达,也利于对方的接受和理解。

类比语言的工作机制是在两个不同的概念之间构成对应关系,并在相似性与相关性的共同作用下推理而成。学校有“校花”,村庄里就有“村花”,因为学校和村庄都是由人组成的群体,学校这个群体里有“校花”,村庄这个群体就可以相应地有“村花”,还可以进一步推演出“系花”“班花”“团花”等。

类比语言的意义理解相对简单,主要是默认与基式意义的关联性和一致性,如“校草”的意思会对应于“校花”,都是指某个学校里面长相最为出众的女生和男生。当然,有时也会浮现出一些其他意思,这时就要置于具体语境中去理解,如“校草”在某种场合下就会带有明显的调侃意味。

三、类比语言的类型与特征

这里首先把类比语言放在同一个概念框架里进行讨论,不难发现,其内部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类型。其次,类比语言在整体上也呈现出一些典型特征,包括语言本身层面、用法层面等。

(一)类比语言的类型

我们根据本体与比体之间的关系,将类比语言划分为三种类型:语义类比、语形类比、结构类比。

所谓“语义类比”,是指本体与比体构成语义上的对应关系和推导。有时两者是反义关系,如“冷饮”→“热饮”,“新闻”→“旧闻”。也就是说,有“冷饮”就应该有“热饮”,它们是基于饮料具有温度的差异;有“新闻”就应该有“旧闻”,它们是基于消息具有新鲜度的差异。有时两者是相关义关系,如“的士”→“的哥”→“的姐”,在“的士”的基础上,首先产生“的哥”这一词语,与之意义相关的“的姐” “的嫂”这样的类比说法,也就水到渠成。这在修辞学上称为“仿词”,其内在机制实际上就是类比。

所谓“语形类比”,是指本体与比体基于外在形式关系而进行的推理。其中,有的是基于性状的对应,如“飞碟”→“影碟”,它们是基于“碟”外形的对应情况。有的是基于色彩的对应,如“黑名单”→“白名单”“灰名单”,同时,这里还涉及比喻义。有的则是基于数字对应而进行的推理,如“双赢”→“单赢” “三赢”“多赢”。

所谓“结构类比”,是指本体与比体之间基于抽象结构的推理。有些非范畴化结构,如“V不及物+O”“VO结构+N”“非常+NP”等,一旦出现个例用法,就有可能在此基础上产生类比用法。如产生了“非常女人”的说法,“非常男人”也就合乎语法了;产生了“吃大碗”的说法,“吃小碗”也就能被接受了;产生了“被就业”的说法,“被中产”也就能够理解了。这些用例都是基于结构的类比。

(二)类比语言的特征

类比语言本身的特征,以基本词类及其构成的句法成分为主。其中,有些是属于名词性的,如“快餐”→“慢餐”;有些是属于动词性的,如“遛狗”→“遛娃”;有些则是属于形容词性的,如“十分得意”→“九分得意”等。

这里着重分析的是类比语言的用法特征,它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规模性、开放性、语用性、社会性。

第一,规模性。如“学霸”→“学魔、学神、学灵、学皇、学宗、学尊、学圣、学帝、学仙、学痞、学民、学糕、学渣、学灰、学残、学沫、学水、学无力”等,可见,这些词语的类比形式构成了一个语族。反过来说,语族中很多词语的形成都是依据类比推理而来的。

第二,开放性,其实也是创造性。在某种意义上说,类比就是一种语言创新、发展的规则,在任何一个语言单位的基础上,都有可能创造出一个类比形式。值得注意的是,流行文化也能推动语言包括类比语言的发展,如冯小刚电影《非诚勿扰2》中的《见与不见》: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相爱。寂静,欢喜。

这段话感动了很多观众,人们争相模仿,产生了众多的版本,如“考试版”:

你学,或者不学习,考试就在那里,不早不晚。

你背,或者不背题,范围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你愿,或者不愿意,分数就在那里,不多不少。

你挂,或者不挂科,命运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上我的自习,或者,让题住进我脑袋里。

默然,复习。寂静,背题。

第三,语用性。类比语言的出现都是基于应用的,至少一开始是基于应用的,语用性特征十分明显。如很多语义仿词的用法,都体现出鲜明的语用属性,其中,有些会逐渐变成语法性的词语,如“后进”“科盲”“激流勇进”,分别是仿照“先进”“文盲”“急流勇退”造的新词,已得到人们的广泛承认,进入了一般词汇。相反,大众不太接受的表达,一般只在特定语境中使用,则不能进入常规用法。如“希望大家积极支持文字改革工作,促进这一工作而不要‘促退这一工作”,其中的“促退”是类比“促进”而拟仿的词,因为未被普遍接受,所以没有进入一般词汇。换言之,它只是修辞上的仿词。

第四,社會性。类比语言与生造词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它的社会性,它能被社会大众广泛接受,与社会发展的趋向和形势保持一致,同时,也符合大众文化与大众心理。如“全职太太”→“全职儿女”,“全职儿女”这一说法的产生,与一些大学生毕业后因各种缘由而不急于参加工作的社会现实是密切相关的。

四、类比语言的普遍性

类比语言是广泛存在于语言各个层面的,因此,普遍性也是类比语言的用法特征。这里主要从不同的语言单位和不同的语体类型来分析这一问题。

(一)在不同语言单位中的运用

类比在构词中的运用,主要是出现了一些新词缀、类词缀,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新词、新词族。我们在前文中已举过一些例子,此不赘述。

类比在句法结构中的运用,主要有前文中所提到的语法结构的演变。除此之外,也包括一些新的语法现象的产生、发展。比如,最近刚出现的一个用法——零食“公摊面积”;再如,“中国威尼斯”“美国杨毅”等类比形式。

类比在更大的语言单位——篇章中也有所体现,如网络流行体就是类比语言在篇章层面的运用,像曾经流行一时的马伊琍体、群言体、甄嬛体、陈欧体等。下面,首先看陈欧为某一化妆品所创作的广告词:

你只闻到我的香水,却没看到我的汗水。

你有你的规则,我有我的选择。

你否定我的现在,我决定我的未来。

你嘲笑我一无所有不配去爱,我可怜你总是等待。

你可以轻视我们的年轻,我们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

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

但,那又怎样?

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

我是陈欧,我为自己代言。

该广告播出之后,迅速走红网络,模仿热潮一路高涨,被称为“陈欧体”,产生了很多类比形式。这些新的形式与原作之间具有很强的对比性和对应性,例如:

你只看见我的死亡,却没看见我的助攻。

你有你的史诗,我有我的经典。

你否定我的努力,我决定我的战绩。

你嘲笑我排位分低不配排位,我可憐你只会排位。

你可以轻视我们的战术,我们会证明这是谁的联盟。

超神,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超鬼的队友。

但,那又怎样?

哪怕队友再坑,也要努力前进。

我是LOLER,我为自己代言。

(二)在不同语体类型中的运用

在不同语境中,类比语言的使用也非常频繁,而具有强烈目的性的使用,主要集中在两类语体中:

一是在论辩性的语言环境中使用,包括各类论说文,面对面的辩论中也会广泛使用类比形式,比如,就“跳槽是否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这个话题而展开论辩:

甲:一个人投入到陌生的工作环境中,不可能完全发挥自身的作用。正如淮南的柑橘移植到淮北以后,结出的果子又小又苦,显而易见,水土不服嘛!跳槽与此同理。

乙:就算淮南的柑橘移植到淮北以后,因为水土不服结出的果子又小又苦。然而,如果移植到其他环境,比如与淮南类似或者更好的地方呢?结出的果子不就会又大又甜吗?植物挪到适合它生长的地方才会长得更好,人才也是如此。

在围绕主题进行辩论时,双方选手都使用了类比语言。

二是在一些新闻标题、广告语、网络平台等传媒性语言中广泛使用,如上文提到的陈欧体就是作为广告语出现的。再如,2014年3月,马伊琍曾在微博发表婚姻感慨:“恋爱虽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于是各种版本的“马伊琍体”纷至沓来。例如:

白领:生存容易,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

领导:失业虽易,就业不易,且行且珍惜。

IT男:线上虽易,线下不易,且行且珍惜。

情感专家:选择虽易,坚持不易,且行且珍惜。

认知语言学家温格瑞尔、施密特曾指出,语言中隐喻是无处不在的[14](P125)。其实,我们也可以说,语言中类比是无处不在的。隐喻、类比都是人类基本的思维模式,是语言生产的重要机制,对人类的语言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五、类比语言的功能

总的来看,类比语言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既有思维层面的认知功能,也有语言表达层面的修辞功能和论证功能。

(一)认知功能

类比语言的认知功能主要体现在认识新事物、新现象方面,它能够建立起新、旧事物/概念间的内在联系。例如:

(1)其实,择劣也是一种“淘汰”,只是方向相反,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开倒车就是了。

(2)不堪医药费用猛涨,“大锅药”快揭不开锅了。

(3)小众文化的热心者,除了一些在社交中失败或社交场上充满了劳累退下来的人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天生喜欢独居并独乐的。

例(1)中的“择劣”,意思是选择不好的、品质低劣的,它是类比“择优”而来。例(2)中的“大锅药”,是指公费医疗,它是类比“大锅饭”而来。例(3)中的“小众文化”,是指数量相对较小的人群或受众,它是类比“大众文化”而来。

(二)修辞功能

与类比有关的辞格有很多种,如比喻、比拟、仿词、仿篇等。这些类比语言形式的广泛使用,极大地增强了语言的表达功能。在广告语中,类比语言的使用就能增加新鲜感和趣味性。例如:

(4)日本有本田,中国有港田。

(5)粤有深圳“锦绣中华”,蜀有蓉城“巴蜀古迹”。

(6)飞科剃须刀,剃须刀中的F1!

(7)波导手机,手机中的战斗机!

可以看出,广告中的类比语言表达有个显著特点,就是“碰瓷”名牌,将产品与名牌类比,说明两者功能或性能接近,从而起到正面宣传产品的作用。

(三)论证功能

论证功能在口头上也就是说服功能,它的中间有一个正式度的坡度。论证功能、说服功能可以是针对某个观点或某种现象提出正面的支持观点或反面的驳斥观点。例如:

(7)我国芯片设计人才很少,水平也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但这些工程师收入很高。我们应该限制他们的薪水,还是鼓励给他们高薪?我相信很多人认为是后者,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芯片产业。怎么到了足球和篮球,就不一样了呢?就认为水平不高就不应该拿那么多钱?

例(7)中,作者将芯片设计人才与足球/篮球运动员都拿高薪进行类比,驳斥网络上对足球、篮球运动员拿高薪不满的观点。同时,它也反映出类比作为一种论证手段的不足,即不具有必然性。因为芯片设计人才与足球/篮球运动员既有可比性的一面,也有不可比的一面,如技术难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等因素都没考虑进去。

六、结语

上文根据汉语真实语料,阐述了语言现象中类比形式的类型、特征、功能等,我们的研究主要是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确定语言学中类比的形式标准和类推的运作机制。类比和类推在逻辑学中具有严格的形式限定,在语言具体使用中则具有开放性和多变性,但无论如何,确定其大致的形式标准都是很有必要的。我们以原型范畴理论为基础,将各种典型度的语言类比形式都放到一个框架内来讨论。

第二,确立类比、类推在语言学理论中的地位。类比、类推在当下的语言学理论中处于不太显著的地位,不像隐喻、转喻那样运用广泛。我们通过语言事实和理论推断证明,类比形式也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存在于语言文字的各级单位、各个层面,而类推是语言形成、发展、演化的最为重要的机制之一。

第三,拓宽类比在语言研究中的应用范围。本文分析了类比语言的主要功能,考察了不同语体中类比语言的表现方式,阐释了在当下网络语言中类推作用的规模效应等。这都证明了类比语言的应用非常广泛,理应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瑞典]詹斯·奥尔伍德,拉斯·冈纳尔·安德森,奥斯坦·达尔.语言学中的逻辑[M].王维贤,李先焜,蔡希杰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3]王玉鼎.论汉语词语的类推变化[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

[4]李國英.简论类推简化[J].语言文字应用,2004,(4).

[5]刘兰民.仿词造词法初探[J].广西社会科学,2005,(11).

[6]张博.反义类比构词中的语义不对应及其成因[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

[7]Fischer,O.On analogy as the motivation for grammaticalization[J].Studies in Language,2008,(2).

[8]朱军,自然,杜佳.虚拟与写实:网络群言体及其社会语用价值[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

[9]金立,赵佳花.逻辑学视域下的类比推理性质探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4).

[10]Arndt-Lappe,S.Analogy in sufx rivalry:the case of English -ity and -ness[J].English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2014,(3).

[11]Remez,R.E.Analogy and disanalogy in production and perception of speech[J].Language, Cognition and Neuroscience,2015,(3).

[12]González,G.The use of linguistic resources by mathematics teachers to create analogies[J].Linguistics and Education,2015,(1).

[13][美]E.C.斯坦哈特.隐喻的逻辑——可能世界中的类比[M].黄华新,徐慈华,等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14][德]费里德里希·温格瑞尔,汉斯-尤格·施密特.认知语言学导论(第二版)[M].彭利贞,许国萍,赵微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Type, Feature and Function of Analogical Language

Lu Yunrong1,2,Guo Xinyi2

(1.School of Marxism, Nanjing Audit University, Nanjing 211815;

2.School of Liberal Arts, Nanjing Audit University, Nanjing 211815,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ype, feature and function of analogical language phenomena in the context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It is considered that analogy is not only a linguistic phenomenon, but also a linguistic mechanism. For example, the deep logic of metaphor is also analogy, and analogy is universal in language. The main types of analogy language are semantic analogy, figurative analogy and structural analogy.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are scale, openness, pragmatics and sociality. In terms of function, analogical language mainly has rhetorical function, cognitive function and argumentation function.

Key words:analogical language;type;feature;function

猜你喜欢

类型特征功能
也谈诗的“功能”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抓住特征巧观察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C语言教学探讨
人名中不应该使用生僻字
利用野花组合营造花海景观的技术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