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历史文化的博物馆展览文创产品开发现状与设计研究

2024-06-11庞博

南方论刊 2024年4期
关键词:展品文创文物

庞博

(故宫博物院 北京 100009)

伴随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物质生活的满足已不再是人们追求的唯一选项,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日益迫切。前往博物馆去观看展览、感知历史、探求文化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因此依据展览开发文创产品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一、展览文创产品开发的意义

博物馆是人类保存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场所,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根据历史设计展览,展览又来帮助观众重构历史记忆、理解过去生活的重要手段。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强烈需求,博物馆除常设展览外,还经常举办主题性的临时展览。为配合展推出的文创产品也应运而生,成为诠释展览内容的一种新途径。文创产品的研发呈现出活跃景象,有时其影响力丝毫不亚于展览本身。

博物馆展览一般以常设展览和临时展览两类为主,临展主要分为原创展览、引进展览、合作展览三种形式。

临时展览在内容设计、展陈形式、陈列结构等方面更为灵活,增强博物馆对观众的吸引力,充分调动观众参观的积极性,更好地满足了观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文化需求,弥补了常设展览的局限性。展览文创产品的研发有利于提升博物馆的社会效益。如故宫博物院的《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中华世纪坛的《遇见古埃及黄金木乃伊》等专题文化得到专业人士和广大观众的好评,与此相应的文创产品不仅在展览期间受到极大欢迎,且在展览后也是热销的产品元素。

博物馆是文化的“存储器”,是历史的“保温箱”,作为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机构,不仅其馆藏的文物向观众诉说着历史,其文创产品亦积淀着历史记忆、凝聚着民族认同、展现着艺术魅力、释放着文化情感、传递着中国精神。

博物馆展览展出的文物专题性很强,观众在参观过程中虽然知晓主题,但受到文化水平和专业能力的限制,只有一小部分观众可以读懂展品,多数观众仅停留在“走马观花”的层面。文创产品的创意元素来源于展品,形式多样,可以生动灵活地体现展览内容,更易被大众理解和接受,并融入日常生活中。文创产品还可以“激活”这些长期沉睡的文物,让传统文化资源焕发生命力、发挥新作用,“是持续吸引公众走进博物馆的重要途径,具有博物馆服务社会发展和社会公众行业特征”,真正发挥博物馆守护历史、传承文明、弘扬文化的职能。使观众能够思通千载、视通万里,激发“以文化人”的精神力量,丰富人民美好生活,为新征程推进文化自信、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文创产品不仅可以提升博物馆的社会效益,还可以提高博物馆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的提升是博物馆实现更好服务的有效手段,博物馆的展览一般不产生收费,开发好展览的文化创意产品,加之有效的推广营销,一般可以获得一定的收入来反哺博物馆文化事业的提升。

对博物馆的整体游览体验或者对某些文物的特殊感受可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进而产生消费行为。同时,借助现代的网络信息技术,大众不需要来博物馆参观,通过自身的直观感受或者其他信息渠道的信息,也可以完成文创产品的消费。文创产品无形中拉近了文物与社会大众的距离,使展览及文物所包含的文化要素更易被观众所理解。

二、展览文创产品现有开发方式

展览文创产品的创意元素全部来源于展品,彰显展览的历史故事与文化内涵,是此种文创产品区别于其他文创产品的主要特征。目前,展览文创产品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以展品图形元素为主的文创产品。

使用展品图形元素的文创产品一类是提取展品中的图像信息直接应用于文创产品中,这是在展览文创产品开发过程中最普遍的设计方式。如故宫博物院《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中直接截取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的部分画作印制在不同的材质上就成为了装饰画、折扇、随行杯、丝巾、手提袋等一件件文创产品。这种方式直接将展品与产品联系在一起,使观众瞬间即可了解产品的创意来源,进而选购。但这样的方式一般多用于知名度高的展品。如果选材来源于社会大众不熟悉的展品或图形,则很难激发观众的购买欲望。

使用展品图形元素的另一类文创产品则是将展品中的图形元素提炼出来进行再设计,这也是文创产品开发中常用的设计方式。近年在文创领域成果斐然的三星堆博物馆推出的川蜀小摊民俗系列盲盒以藏品青铜人头像、青铜大鸟头、青铜神树为原型,在融合变脸、茶艺、蜀绣、长牌等川蜀元素的基础上进行了拟人化处理,不仅将巴蜀文化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出来,还将三星堆文物的神秘以现代方式加以呈现。

参照文献[7], 它的耗散另行在ξh=π处设置r=10加以限定. 改进B最终的系数为al= {-0.032 803, 0.225 61, -0.885 98, 0.110 61, 0.720 07, -0.159 24, 0.021 742}, 如图1所示, 该改进关于色散获得相当大的改善并在整个波数范围满足r≤10. 通过以上改进, 可在较短的距离内从主波面中消除原始的7点6阶中心格式的伪波, 见图2.

(二)以感官体验为主的文创产品。

“人在艺术上表现基本原理与基本规律的时候不用大众无法了解而只有专家懂得的枯燥定义,而是用感受的方式,不但诉之于理智,而且诉之于最普通人的感官与感情。”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构成了人们的感官体验。视觉与味觉则是文创产品开发中最常出现的感官体验方式。视觉体验不再赘述,文创产品的萌化造型、雅致外观乃至多媒体化、数字化的沉浸式体验均是吸引消费者的艺术、科技手段。味觉体验留给人的印象远高于视觉体验。例如,陕西历史博物馆在2021 年5 月18日博物馆日推出的“灵兽系列文物雪糕”是以“陕西古代文明”展览展品金怪兽,错金杜虎符,“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中的展品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镶金兽首玛瑙杯为原型设计的金怪兽雪糕、杜虎符雪糕、舞马衔杯雪糕、兽首玛瑙雪糕,该系列雪糕以食品的形式一个个地将文物的风采展现得活灵活现4 个款式4 种口味,以味觉体验增强了观众的展品的记忆。

除此之外,触觉体验成为近年来文创开发的一大路径。比如河南博物院的“失传的宝物”系列考古盲盒一经推出就受到国内外市场的热捧。盲盒尽可能地还原文物挖掘工作的体验感,产品中包含了考古钻探神器洛阳铲(微缩版)、专用小刷子,当人们拿起精巧的洛阳铲,小心翼翼地剥土,随着土壤一点点脱落,轻轻扫去上面的浮尘,最终获得宝物的时候可以。河南博物院将考古中的触觉体验与时下流行的盲盒概念结合起来,

(三)古今功能转化为理念的文创产品。

实用性是文创产品不可或缺的属性,很多展品的功能在当代已不具备使用价值,因此文物与展品之间除了对“形”进行再设计,还需要实现功能的转换。以苏州博物馆为例,其镇馆之宝——秘色瓷莲花碗发现于虎丘塔天宫中,似一朵盛开的莲花,通体施以青釉,“如冰似玉,无水似水”,乃越窑青瓷中的精品,原作供奉之用。设计师给产品另附新意,制作青瓷莲花杯,在调整原有器型的基础上,增添杯把以及黑胡桃木底托,产品不仅将莲花碗原有的高雅出尘表现得淋漓尽致,彰显出吴越文化的特质,亦符合当代审美,更适合现代人使用,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吸引了大众的目光。

文创产品古今功能的转变还可以通过非遗体现出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以苏州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宋锦与蜀绣为例。宋锦,作为中国传统的丝制工艺品之一,色泽华丽,图案精致,质地坚柔,有“锦绣之冠”的美称。苏绣,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与湘绣、粤绣、蜀绣,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绣。苏州博物馆将利用这些技艺开发了《绣逸书》刺绣系列首饰、蝴蝶麦穗宋锦书签等适用于日常使用的文创产品。这些产品使人们可以直接感知宋锦的质感、苏绣的技法,激发社会大众探索该领域的兴趣,有利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推广。

三、展览文创产品开发的局限

(一)展览策划与产品设计结合不到位

每一件展品都包含着许许多多的故事,展览好比一座桥,将历史与现实连接在一起。博物馆文创产品则是桥上的路,将故事与观众情感连接在一起。

博物馆展览文创产品开发的首要目的是展览阐释,帮助观众了解展览,感知展品。因此,只有设计师高度参与策展、了解展品的审美价值、收藏意义,并根据展览安排提前进行研发和生产,才能使创造出的产品与展陈内容相适应,讲出好的“故事”。但展览策划过程往往缺乏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人员的参与,策展宗旨和思想未能完整地传递到设计环节,使得开发的文创产品不能充分体现展览和展品的特色,也未能很好地传递和延续展览中蕴含的历史知识、人文情怀,甚至与展览内容脱节。

展览策划与产品设计结合不到位还会使设计人员对展览主题的把握有失精准,不仅导致文创产品之间缺乏关联性,难以形成设计体系,还会使观众的关注点不能放在有代表性的文物上,偏失了文化传播的重心。博物馆文创产品不同于其他的文创产品,文化属性与社会效益需首先考虑,若不能实现将文化“带回家”的使命,只能沦为一般的商品。

(二)展览宣传与文创产品推广衔接不足

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与博物馆建设的意义相同,均是为了保护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有益的知识和启迪思想未来。但展出期间,博物馆仅对策展背景、重要展品进行说明,很少介绍与展览配套的文创产品。展览文创产品仅介绍文化创意产品本身,但产品背后的文化要素未能有效传播出去,因此其文化价值无法获得充分诠释。展览宣传与文创产品推广结合不到位,未能实现有效互动,难以对观众形成较为强大的吸引力。可以说,展览的策划宣传和文创产品设计销售之间存在着脱节的现象。

(三)文创产品设计方式相对单一,细节处理略显粗糙

博物馆展览文创产品的设计研发的展品视觉元素的直译为主。这种方式虽然可以比较直接地将文创产品与展览文物联系在一起,直观地拉近观众与展览的距离。但若展品社会知名度较低,产品对观众的吸引力也会减少,无法起到有效阐释展览的作用。若将同一图像元素反复应用于不同的产品上以达到系列化的目的,比如将类似的展品元素转印在帆布包、马克杯、丝巾上,虽然会使产品种类丰富,内容却索然无味,无法激发观众的购买欲望。而且,一些文创产品的设计对文物纹样或是形态把握不足,线条的粗细、线段之间的节点往往处理得不够严谨变化组织无序,在细节展示方面表现得较为粗糙,失去展品原本的形态。这种情况的出现,大多源自于随展产品,尤其是临时展览文创产品开发中存在的“求快而失精”的问题。

四、展览文创产品开发设计办法

(一)抓准展览主题,明确设计方向

文创产品作为展览的扩展和延续,其第一要务是展览的阐释,不仅要将展览的文化内涵反映出来,还要从“衣食住行娱”等各方面着力进行开发,解构与重构展品的内核意义,找到展览陈列的文物和文化创意产品之间的古与今的连接点。因此,展览的主题性是文创产品开发过程中需要抓住的重点。展览往往陈列较多,这就意味着设计者要与策展人进行充分的交流与沟通,深挖展览亮点,以知名度较高的文物为重点,全面梳理可提取的设计元素,如图形、色彩,在尊重展品历史样态的基础上,综合观众的审美与需求,将提取的元素赋予其现代意义,并以多种形式的艺术处理手法融入文创产品设计中,使观众在观展过程中产生的情感共鸣得以延续。但是,在此过程中,产品设计决不能臆造、篡改历史文化信息。

(二)以观众需求为导向,找准消费定位

博物馆观众群体庞大而复杂,展览参观的目的或是旅游观光、或是兴趣所致、或是教育需求等等。观众对展览文创产品的消费欲望往往来源于展览的整体体验或是对某一文物的深刻印象。因此,博物馆展览文创产品可以说是观众心灵栖居与审美体验的载体,消费者的购买动机也并非简单的物质匮乏,主要受到社会因素与产品因素的影响。社会因素包含了消费者的教育背景、职业情况、个人喜好等等。比如,中老年人一般对历史和传统文化兴趣浓厚,甚至具备一定文物鉴赏力,不乏收藏爱好者,往往关注书画、陶瓷等传统工艺品。都市白领具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偏爱能够展现自我个性的文创产品,因此以时尚的流行元素,甚至将“定制”概念融入文创产品设计中更能激发这一消费群体的兴趣。

产品因素则包括产品的设计创意、收藏价值,甚至是购物环境等等。观展的过程,实际上是观众培育文化认同感、酝酿消费动机的环节,与展览适配度较高的文创产品和购物环境会直接影响到观众的消费欲望。比如书画展览的文创商店在设计风格、产品陈列若贴近古代书房的式样,并处于展厅出口位置,那么造型古拙的文房用品也将会拥有一定的市场,这也符合文创商店是“博物馆最后一个展厅”的功能定位。

(三)凸显展览历史文化承载元素,强化产品知识性

囿于展览的空间、展品的形式,有时大众无法捕捉只有专家明了的枯燥定义和零散的历史文化信息,每个展览、每件展品背后丰富的文化内容就难以在一个展览中完全展现,这就给文创产品留下了发展空间。展览文创产品需要对展品所蕴含文化元素加以分析、整合,并以叙事的方式表达与传递出来,以期在社会大众赏玩时,能够实实在在地通过感知达到思辨,连接、综合展览中的多个知识点,将原本分散、凌乱的知识点综合为条理清晰的知识链,进而使文创产品传递的历史文化信息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展览文创产品的知识性不仅体现在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方面,还要符合当下社会的政治、道德、思想要求,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积极的文化导向职责。因此,在选定文创产品元素来源时,必须仔细梳理其历史渊源,挖掘其深层次的内涵,研判时下大众对该元素的认知,“在选择上要遵循以下原则:具有新意、特色鲜明、时代认可,能反映出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符合现代社会伦理道德,歌颂美好的内容”。比如,国家图书馆出品的鲁迅系列文创产品,选取或是鲁迅先生经典作品中的文字,或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名称,或是发表稿件的杂志名称,有时则采用鲁迅先生的亲笔字迹,开发钥匙扣、胸针、冰箱贴、帆布包等实用性文创产品,以期展现那个时代正直文人“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的气概,以及他们对民族生存的忧患、对旧制度的剖析、对社会改革的强烈愿望,唤起消费者内心深处的共鸣,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社会意识形态。

(四)提升互动体验,激发观众兴趣

实践证明,如果博物馆文创单纯依靠产品展示往往难以有效激发观众的兴趣,因此在展览文创开发过程中,有意识地植入多种形态、多种类型的体验板块,突破观展过程中观众单纯作为旁观者的局限,提升互动性,观众不仅能从视觉上了解展品的文化元素,还可以在体验的过程中达到情感认同。比如2018 年,故宫博物院推出的“清明上河图3.0”高科技互动数字展览,以AR、MR、3D 等数字化技术,使观众以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体验进入《清明上河图》的剧情空间,泛舟于河上,鱼儿跃出水面,岸边的喧闹人生,夜晚的漫天灯火,为人们提供了一次跨越千年的北宋汴梁之旅,使得碎片化、专业化的知识灌输为连贯、通俗易懂的文化体验,形象地再现人类过去的生活。

再比如,工艺师入驻展览现场演示与展览、文创相配套的工艺技术,观众参与制作的互动方式,也能够满足观众深层次的文化体验需求,增强他们对文创产品的喜爱与其蕴含的文化知识的认知。

五、结语

博物馆是典藏人文、自然遗产等的文化教育机构,以展览的形式实现其社会教育功能。但展览往往受到“以物为本”的限制,导致社会教育方式有时过于生硬和程序化。与展览相配的文创产品与观众的关系则更显亲近,不仅能够充分体现展品的外在魅力,还能以通俗的方式使观众获得知识理解与感情认同,使文化以有形或无形的方式传播出去,并通过日常的接触形成永恒的记忆。

文创产品可以是文物复制品、展品元素再创作品,也可以是虚拟类产品,但作为展览的延续,需要根据展览大纲确定的展览时间,充分挖掘展览主题和展品信息,综合观众的文化水平、理解能力和喜好等要素,在展览期间和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销售,以增强展览和文创产品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使展品背后的历史文化。

设计人员还必须意识到博物馆的展览文创产品是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渠道,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向世界的重要途径,是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手段。

猜你喜欢

展品文创文物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展品展示第2辑
陶溪川文创街区
文物的栖息之地
展品被盗了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文物的逝去
铧芯文创
文物超有料
CIM T2017部分展商主要展品预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