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自信:全过程人民民主历史逻辑及基本经验
2024-06-11姚惠聪
姚惠聪
(南开大学 天津 300035)
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制度是一个国家的安身立命之本,制度优势是最大的优势,制度的竞争是国家间最大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民主政治逐渐成熟发展。2021 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民主政治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分析中国共产党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发展及基本经验,能更好树立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心,对今后中国民主制度建设提供参考。
一、历史发展:十八大以前中国共产党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探索民主出路
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已明确认识到无产阶级掌握政权的重要性,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启蒙阶段。党的一大上就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并认为应该通过选举制度实行民主政治[1]88-98,党的第三次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纲草案》,指出中央和地方的重要工作人员要经过民主选举,并要求保障人民的集会、结社、言论、出版的自由权利[2]248-255。党的第四次代表大会指出了民族革命运动必须由无产阶级来领导,才能取得胜利[3]215-225。可见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已经认识到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性及必要性。1931 年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召开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选举细则》,为中华苏维埃的选举运动提供了制度保障和行动准则。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苏维埃领域内的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和他们的家属”均是苏维埃共和国的公民,并规定年满十六周岁以上的公民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4]649,以此保障了工人和农民的政治权利。并在1931-1934 年间举行了三次民主选举,农民首次作为参与主体进行选举实践,实现了由民选产生苏维埃的政府官员。
随着形势的变化,1935 年的瓦窑堡会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为此,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实行了彻底的普选制度。1939 年边区颁布了《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并规定:“选举是普遍、直接、平等、不记名投票的选举,凡居住在陕甘宁边区区域的人民,在选举之日,年满18 岁的,无男女、宗教、民族、财产、文化的区别,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5]160。1941 年边区提出了“民主政治,选举第一”,作为政权建设的重要原则。边区还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了“三三制”政权,不仅团结了边区人民,还有助于建立统一战线。因此,陕甘宁边区成为全国根据地抗日民主的模范。
为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推动全国政治民主化进程,1946 年4 月23 日,在延安召开了边区第三届参议会第一次会议,提出了建设“模范自治省区”的口号。正当共产党积极落实边区民主时,国民党发动内战,基于这种情况,中国共产党决定将抗日民主政府转向人民民主政府,参议会逐步向人民代表会议制过渡。在解放战争取得全面胜利之际,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中国政权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所建立的政府“是人民自己的政府”“使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6]1453-1476。
综上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始终围绕民主政治建设作为重要政治任务,通过民主选举产生民主政府,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初步探索。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发展民主政治
新中国的成立,为发展民主政治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新中国是代表无产阶级的,新中国的政府是由民选产生的政府,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过程中,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对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探索,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发展民主政治的首要前提和保障。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同纲领》,纲领明确了我们国家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体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共同纲领》通过规定了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从国家制度层面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权利。
建国初期,由于大陆尚没有完全解放,社会秩序还不稳定,不具备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因此,中央决定对新解放的城市进行军事管制,并决定在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由人民代表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为最高权力机关,拥有立法权和行政权。各党派各阶级团体通过人民政协参与政治。1953 年,全国开始从自乡至省的民主选举,共选出1226 名全国人民代表,使广大人民群众拥有了民主权利。1954 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民主选举提供制度平台。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制度的政体,充分展现了中国特色。
建国后,我国政治建设在大方针上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全党建立了完备的民主制度体系,但在具体发展过程中,传统的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体制僵化等问题,导致“左”倾错误的发生,民主建设陷入困境。总的来说,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体系、经济基础、法律保障不断完善,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深化民主政治
改革开放后,国际大局势决定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民主政治的发展有三个特点。首先,不断加强集体领导,并加强法制建设。邓小平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认识到要实现四个现代化与“大鸣大放、大字报”之间的矛盾,积极构建法治社会。在1979 年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等七个法律和1982 年颁布的《宪法》,开启了“法治民主”的建设道路。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加强民主建设与法制建设之间的关系,提出“依法治国”实施方略。江泽民强调: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必须要将民主与法制相结合[7]111。进入21 世纪,胡锦涛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首先要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在社会主义道路指引下,大力发扬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并不断完善法律体系,以健全的法律体系保障人民民主。
其次,面对国内社会存在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邓小平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强调资本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区别,并指出,“中国所需要的民主必须是社会主义的民主”[8]221。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抵御了苏联解体、南斯拉夫分裂、东欧剧变带来的巨大政治冲击,坚定了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新世纪,胡锦涛指出: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和政治体制,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在借鉴国外政治文明成果基础上,要结合本国的经济发展、历史因素、文化背景等多重因素,但最重要的是不能放弃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9]73-74。
第三,不断强调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同频共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好、完善好、发展好。同时,要认识到人民政协对社会主义事业所做的突出贡献,人民政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发扬人民民主与协调各党派之间的重要作用。邓小平十分重视人民政协的发展,并指出在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人民政协发挥着协调各方、联系群众的重要作用[10]187。江泽民强调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时要加强同各民主党派的合作共事,不断完善基层民主建设[11]30.554。新世纪,胡锦涛强调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协制度的建设,同时,也提出要加强基层民主建设,要求人民自己管理自己的国家事务,培养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
综上所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呈规律性发展,民主政治制度日趋成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阶段。
二、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民主政治的价值体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政治建设迈向更高水平,民主政治拥有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路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提出始于2019 年,习近平考察上海虹桥街道时指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2021 年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思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12]3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
首先,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种高质量的民主模式。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八个能否”指标和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中,指出“四个要看,四个更要看”指标来深化民主制度评价标准。其次,在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完整的制度体系和明晰的实践路径。民主政治在经历了百年探索中不断发展完善,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同时依法治国使人民民主有了法律保障。现阶段,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共同发展,互为补充,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充分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全过程人民民主还有清晰的实践路径,人民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到民主监督的过程中,是全链条、全方位的民主,人民有权管理自己的国家,使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环节都能体现人民意愿。
(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价值内涵
人民至上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13]286。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的范畴有了新的延展,人民覆盖面扩大,民主覆盖面也在扩大。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新时代,在促进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方面,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历史性胜利。当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一方面要持续完善民主制度体系建设,另一方面要继续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急人民之所急,盼人民之所盼,解决好大多数人民的利益。
总体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提出,是对党民主政治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民主政治进入历史发展新阶段。
三、当代价值:中国共产党百年民主政治探索的经验启示
(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回望党百年民主政治建设历程,没有中国共产党这个领导核心,人民民主不会实现,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不会实现。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14]9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的核心要义。习近平指出:“人民是党执政最大的底气,也是党执政最深厚的根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新时代,继续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地位,不断完善选举民主、协商民主与基层自治民主,拓宽民意渠道,让人民群众的呼声可以得到有效回应,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对于保障人民主体地位的举措。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某些人民利益的代表者,掌握手中的权利,滋生了权利的腐败,尤其是发生了拉票贿选的事例,所以需要法治来制约和监督权利。新时代,法律体系不断健全,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成熟。因此,依法治国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各级党组织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对权利进行制约。
(二)坚持制度自信,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
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拉开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序幕,无数仁人志士开始探索中国的出路,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的探索实践,都以失败告终,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先进人士认识到西方政治制度“嫁接”到中国本土,不适应中国国情,必定“水土不服”,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启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政治道路。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针对盲目照搬苏联模式对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理论和思想路线造成的严重混乱情况,开展整风运动,以整顿党内风气,完善陕甘宁边区的民主建设。改革开放后,党内存在资产阶级自由化,西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的阴谋,共产党人坚定社会主义道路,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方向。历史证明,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要根植于本国的土壤,习近平指出:国家政治制度要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我们需要借鉴国外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能放弃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15]285-286。
坚持制度自信,首要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是适应我国国情的政治制度,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政治制度,是时代的选择、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在这一制度体制下,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创造了“经济高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建设、生态文明的构建都离不开政治制度这个大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一个国家的各种制度中,政治制度处于重要环节。因此,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首先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心、决心。”[16]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以增进人民福祉为根本目的
民主与民生是一对相互促进、相互成就的关系,民主制度的实施是为了人民生活的改善,古今中外,民主制度高度发达的国家,民生问题也解决得越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就开始了政治的现代化追求,新中国的成立,建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实现了人民民主专政,保障了人民的权利。改革开放后,人民收入直线上升,生活水平迈上更广告台阶。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民主政治已发展成熟,2021年在“中外学者谈民主”高端座谈会上,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指出:“民主要有烟火气”[17],落实到具体实践上,即是否改善民生,民生的改善除了政治和经济维度外,还有精神层面、非物质方面的改善。正是由于我们坚持了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情况下,发挥共产党员的带头作用,并紧紧依靠人民取得了抗击疫情的全面胜利,彰显了我们国家强大的民主优势,我们抗击疫情的成果,使我们在国际上有了话语权。2021 年我们按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的巨大任务,所有贫困县全部摘帽,摆脱了绝对贫困的生活现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重大贡献。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式民主在中国行得通,很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