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器之乡”——山西平定
2024-06-11和羽楠
和羽楠
在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民间一直流传着两则关于平定砂器的故事。一则故事是关于西汉名将韩信的,传说西汉名将韩信在一次兵败后,率兵暂时躲藏于平定,当地的老百姓用砂锅煮饭、做菜、煎药招待他们,军队在平定休整数日后重新回到战场,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韩信及其部将、军士认为此次大战告捷一定是平定砂锅带给了他们好运气,于是便把砂锅带回了京城长安,由此平定砂器驰名于世。另一则故事是关于康熙皇帝的,当时康熙皇帝久病不愈,太医终日愁容满面,后来特意调换了煎药的器皿,专门使用平定砂壶为他煎药,康熙皇帝很快就康复了。得知此次疗愈关键在于平定砂壶后,康熙皇帝龙颜大悦,在砂壶上御题了一个“龙”字,此后平定小西庄的“龙”字砂壶名声大噪。
平定素有“砂器之乡”的美誉,平定砂器烧造历史悠久,早在秦代就有生产。1972年,平定县东关古窑层塌土中出土了砂器碎片,经专家精心修复,这些碎片被还原成了两件砂器:一件是圆形三足砂灯(砂灯圆盘直径13.8cm、足高1.5cm、通高3cm);另一件是古代祭祀用的圆形砂鼎(鼎口直径12cm、足高4cm、通高15cm)。将这两件砂器与《考古与文物》所刊载的秦代陶灯和陶鼎的标准图案进行对比发现,平定砂灯、砂鼎与秦代陶灯、陶鼎的造型和规制几乎一样,仅仅尺寸大小略有差异,再结合砂灯和砂鼎烧制工艺等方面的佐证,可以初步推断,这两件平定砂器属于秦代生产的砂货产品。
早在唐代时,平定砂器就已成为平定手工业与商业的大宗。盛唐时期,平定砂器与江苏宜兴的紫砂、广东的砂煲齐名,史称“三鼎甲”。宋代,平定砂器得到廣泛应用。
明代文献《天工开物·陶埏篇》记载:“凡白土曰垩土,为陶家精美器用。中国出惟五六处,北则真定定州、平凉华亭、太原平定、开封禹州,南则泉郡德化、徽郡婺源、祁门。”乾隆版《平定州志·物产》记载:“砂产州北山中。砂色白,俗称干子。村民陶为器皿,货之他方。京师呼为砂吊子者,即州产也。”平定北庄村现存一块乾隆二十一年(1756)的石碑,碑文明确记载着当地百姓“以耕陶为业”。可见,平定乃是明清时代中国北方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比较著名的陶器窑口之一。
20世纪60年代,由歌唱家郭兰英演唱的山西民歌《夸土产》唱响大江南北,其中有“平定的砂锅亮晶晶……”,平定砂器美名远扬。
平定生产砂器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制作平定砂器的主要原材料为当地天然无污染优质黏土——坩土,用它烧制出来的砂器“土色土香”,有着良好的口碑。平定县县城周围还有丰富的铝矾土和白土资源,色纯,杂质少,绵软,可塑性强,十分适合用来制作砂器。另外,平定还有运输方便、价格低廉、适宜烧制砂货的无烟煤,也为砂器制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平定人民充分利用这些物质条件和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工艺技巧,经过选土、调泥、成型、上釉、晾干、窑烧、烟熏等多种工序,生产出来各种无砂眼、无裂纹、不夹生、不变形、质量上乘的砂货。平定砂器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从选料到成品熏釉,各道工序都有独特的技巧。因此,烧制平定砂器十分辛苦,平定民间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一坩二压三筛土,四踩五捏六入炉。七煽八杈九熏烤,十分质量十分苦。”
“一坩”是精选采挖黏土(坩子),黏土要选用距离煤层20m处的青坩、铝矾土和15m处的黏坩,将其运回露天场地进行风化,随后沉淀一年及以上。“二压”是粉碎坩子块粒,俗称“偎土”,将坩子摊在坚硬的石板上用石磙碾压,形状独特的圆型石磙在许多村庄内的荒草丛中都能见到。“三筛土”是去掉杂质石渣,将粉碎后的精料集中起来备用。“四踩”是加水揉和,再光脚踩泥,以增强泥的黏性和韧性,踩得越久越好。“五捏”是捏泥坯,因烧制器形不同而有不同的操作方式,常用的有转盘和不同形状的模子。“六入炉”即把经过干燥处理的锅坯放入窑炉煅烧,其中最讲究的是燃料的层次和砂碟上面泥坯的位置,俗称“装火”,关键是要火候均匀。“七煽”是点火后向炉内鼓风,俗称“煽拜”,以前是靠人工煽风助燃,砂匠面对高温,头戴草帽,脸蒙布单,十分辛苦。炉内温度保持在1 200至1 300度,约一个小时后,等富有经验的砂匠“火头”掀起笼锅看过砂货色相之后,再决定停火与否。“八杈九熏烤”是用铁制杈棍将烧好的锅坯夹入预先做好的炝眼宣窝里熏烤,动作要利索、准确。熏烤半小时左右,亮晶晶的砂器就可以出笼了。
平定砂器的品种繁多,有砂锅、砂罐、砂壶、砂坛、砂盆、砂笼、砂瓢、砂勺等近百种,常见的有锅、碗、瓢、盆、坛、罐、茶壶、火锅、油灯、花盆以及工艺摆设,用途不一,形态各异。但最令平定人自豪的还是木炭砂锅,这种砂锅由火筒、火锅、底座、锅盖四部分组成,烧煮出来的食物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食材的原味。
据《平定县志》记载,平定砂器“烧饭不变色,煎药不变性,炖肉不变味”,同时,平定砂器还具有造型优美、壁薄体轻、内外光洁、皮薄均匀、耐酸耐碱、轻巧耐用、耐热、价格低廉的特点。此外,平定砂器可以直接在明火上烧煮,受到当地人喜爱,人们也越来越认同它优良的物质性能和独特质感。
随着现代人生活环境和审美观念的不断变化,多数人认为传统砂器的外观过于“土气”,难登大雅之堂,难以满足其对新的生活方式的需求。所以,在一段时期内,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平定砂器衰落得很快,几乎到了停工停产的地步。但近年来,人们似乎重新发现了这一“藏在民间久未识”的民族文化瑰宝,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平定砂器重新受到人们的关注。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了这项传统技艺,平定砂器传承的火苗势必会燃成熊熊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