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乡村振兴?迈向共同富裕
2024-06-11张迈月甄雪宁冯楠孙一洲
张迈月 甄雪宁 冯楠 孙一洲
摘要:共同富裕不仅是社会主义的内在本质要求,还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文章以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山前村为例,深入探讨乡村振兴战略在推动共同富裕方面的实践路径,以期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参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山前村是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南城街道下辖的一个村庄,位于台州市黄岩区城郊以南。2022年,山前村村民人均年收入6.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超3 500万元,村集体资产达7亿元。山前村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浙江省美丽宜居示范村等荣誉。
共同富裕目标下山前村的主要做法
山前村的发展经验可概括为“车到山前必有路,引路全靠党支部”。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山前村形成了“三个前”的发展秘诀。
坚持组织建设,群众利益想在前
山前村通过三大举措确保群众利益得到保障,首先,通过农房改造改善居住条件。山前村因为地势低,一下雨就内涝,到处是“水窟塘”。2009年,山前村进行了农房改造,争取了608间农转用土地指标,张胜荣带领村里20名党员为集体贷款650万元用于宅基地改造,改造后的宅基地以每间9万元的价格由村民根据家庭人口数认购。其次,建立小微园区,发展集体经济。2011年,山前村一次性引进三家汽车4S店,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8年,山前村启动小微企业园建设项目,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最后,通过微网格管理实现民情直达。山前村从2018年开始就把“支部建在网格上”,让党员参与治村管理,通过党员联系户机制实现了村民诉求收集和矛盾隐患排查。
坚持民主决策,大事小事议在前
山前村通过建立议事平台、加强监督和畅通监督渠道等措施,确保决策过程的透明化和民主化,有效提高了村级治理的效率和质量。首先,搭建议事平台。建设山前民主协商议事中心,定期召开议事会、询问会,组织村民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建成村民议事廊,为群众提供聊天的场所,打造共商、共治、共建的治理新局面。其次,加强监督。选优配强村监会和村级监察工作联络站的人员队伍,通过列席会议、专题质询、事后审核,把监督嵌入基层治理各环节,实现村级事务全程监督,发现问题即知即改。最后,畅通监督渠道。加强数字赋能,通过“三务”线上公开、实时反馈,拓宽群众参与监督的渠道;在村民家中的电视上接入阳光村务,让村民在家里就能查看“三务”情况。
坚持赓续传承,红色根脉守在前
山前村通过加强红色阵地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不仅保护和传承了红色文化,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首先,加强红色阵地建设。山前村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黄岩县委机关迁移的第三站,山前陈列馆被评为台州市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炼土屿张氏祖训精华,打造家训长廊,讲好乡贤故事。山前村的文化礼堂包括文昌阁讲堂、红色记忆馆、土屿记忆室等,每到年底以及元宵佳节,还会组织“村晚”、元宵晚会等大型活动,以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
共同富裕目标下山前村的治理成效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全力打造山前经济发展新高地
山前村围绕“实现村民共富”的目标,通过农房改造等措施,使村民住进了花园式的“别墅”;通过建设山前小微园区,解决了本地村民的就业问题,很多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在规范小微企业经营、带动就业、改善民生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实现了共同富裕。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筑精神家园
山前村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黄岩县委机关迁移的第三站,是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的基地。山前村在满足村民物质文化需求的基础上全力保障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足,通过设立文化礼堂、举办大型弘扬优秀文化“村晚”活动等方式,传承山前文化,共筑山前村精神家园。
追求绿色时尚,促进文旅融合,走向绿色文明
十几年来,山前村村“两委”着力开展道路修整、绿化美化、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整合各类生态旅游资源,促进文旅融合发展。通过以上措施,山前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山前村以“零碳村”为目标,建立了“垃圾分类+资源回收”两网融合体系,在村内撤桶并点,采用人工回收、智能回收、流动回收“三合一”模式,实现全品类资源回收。
关心教育,关心下一代,创建书香村舍
暑假期间,山前村文化礼堂陆续开展“红动永宁”共享计划、“春泥计划”等系列活动,丰富学生的暑期生活。同时,针对学生放学和家长下班时间不一样的问题,由村里出资解决学龄儿童的托管问题,由退休老师在文昌阁书院指导孩子的功课,教孩子唱歌、跳舞、写字,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山前村贴心的教育指导和便民服务,为村里的下一代提供了堅实的保障。
用心做好细节,以诚赢得村民微笑
山前村积极打造微课堂、艺术排练厅等丰富的文化活动平台,将其深刻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中。根据村民的需求,山前村做足“礼堂+”文章。针对村内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持续推行“一老一小”关爱服务进礼堂,打造活动室、阅览室、老年食堂等基本设施,提供医疗护理、失能人员生活服务等一对一帮扶,让村民享受到暖心的便民服务,切实感受到实惠与便利。山前村村“两委”以村民的美好生活为导向,用细致的服务满足村民的需求。
山前村的实践表明,通过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追求绿色时尚和关心教育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实现物质与精神的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目标下山前村的推广经验
山前村的成功经验为其他乡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包括发挥组织建设作用、实现决策透明化和民主化、引导资金流入和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
发挥组织建设作用,抓好村级班子建设
要加强村“两委”干部队伍建设。一方面,在人员选择上应综合考虑,重点选择企业家、青年大学生等有思想、有志气、有办法、有资产、有威望的人;另一方面,要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切实为村集体引路谋发展、求共富。村“两委”工作人员要相互配合,在党员与群众紧密联系的基础上,由下至上切实解决好村内各项事务。
要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广大党员要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有经验有方法的党员要发挥好“导师”作用,可以定期组织党员活动,将好的、有用的管理治理经验传授给青年党员;也可以几个村党支部共商共策、共求发展,实现“抱团式”村集体经济发展。
决策制度透明化、民主化,实现“阳光”村务
在山前村,群众党员建议、党小组提议、村委会商议等议事决策流程公开化、规范化。同时,配备监督力量全程监督村务,并以数字赋能的形式畅通群众监督渠道,满足村民获取村委会议事信息的需求,以人性化的方式让村民更好参与到村集体的建设中来。
网格化的治理模式可以做到民情直达,党员联系户让党员真正融入村民的生活,了解村民的诉求,并将村民的诉求反馈给上级,在逐一切实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精细化地排查了矛盾隐患。
党员干部引资金,村民生活有保障
要思考村内有哪些需要资金的地方。可以依靠贷款、社会企业家捐款、政府拨款等方式,夯实好乡村发展的资金基础。
要因地制宜,利用好村内资源,发展农村小微企业,利用好一切可以发展经济的资源,不断吸引资金流入,建设好村集体经济。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可以解决村民的就业问题,实现村民“家门口就业”的愿望,真正为民谋福利。
帮助村民解决就业问题对实现共同富裕至关重要。对内建设好村集体经济,对外吸引人才返乡创业,推动村与村之间实现资源互补,从而保障好村民的“饭碗”。
凝聚文化力量,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第一,挖掘地域特色,盘活文化资源。要重视对乡土文化的深入挖掘,传承和弘扬优秀乡土文化。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的乡村应该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整合当地的文化资源,通过建设文化设施和场所,例如村史馆、博物馆、文化广场等,将当地文化充分展示出来,让古老的文化焕发生机;还可以通过搭建文化平台,用文化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发挥文化的力量。山前村充分发挥自身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利用山前陈列馆、县委机关旧址纪念馆、乡村文化礼堂等文化阵地,传承和发展地方红色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第二,发展乡风文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文化基础与持久动力。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地制宜推进移风易俗,推動形成淳朴民风和良好家风。开展文明乡风建设活动,倡导勤劳、诚信、友善等良好品质,推广文明乡风和良好家风,营造文明和谐的农村社会氛围。山前村提炼土屿张氏祖训精华,打造家训长廊,以清正家风引领清朗民风,讲好乡贤故事,传承“忠、孝、礼、义”土屿遗风,着力营造崇尚廉洁、风清气正的氛围。
第三,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有历史名人、文化大家、美丽生态的乡村可以通过“旅游+”的形式,带动乡村更好致富。通过弘扬当地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文化产业等方式,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举办乡村文化节、农耕体验等活动,提升乡村文化的吸引力;挖掘和保护本地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民间文化,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景观和旅游产品。山前村深入挖掘并整合乡村旅游资源,发展特色旅游产业,有效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共同富裕目标下的乡村振兴开启了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推动了城乡共同富裕。
新时代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乡村全面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必须破解的难题。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对实现乡村振兴具有先导性和推动作用。因此,新时代应当遵循以乡村文化振兴赋能乡村振兴的逻辑,积极发展乡村文化,用乡村文化的发展描绘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023年度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共同富裕目标下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研究”(课题编号为202313843011Y)。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