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数据治理的挑战、问题与对策

2024-06-11祝新宇

教育家 2024年18期
关键词:数据管理转型数字化

祝新宇

继党的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首次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提出后,2022年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数据要素治理的战略性意义。对于教育而言,有效的数据治理对实现学校教育的系统性重塑、助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助推教育强国建设等方面具有革命性意义。

數据难以激活:中小学数据治理面临的多重挑战

在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后,我国已建成了学校、教师、学生三大基础数据库并加速推动教育数字化大数据中心规划建设,为教育数据要素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对数据的快速增长,广大中小学如何以有效治理激活数据价值?当前,学校实践仍面临诸多挑战。

第一重挑战是如何让数据“活”起来。尽管我国的教育数据建设进展迅速,但由于我国有近3亿学生和50多万所中小学的巨大教育体量,且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的差异客观存在,因而对于一些数字化转型水平较低的学校而言,获取并调用有限的数据以赋能教育改革发展是一项艰巨的挑战。有的学校虽然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沉淀了一些数据,但如何通过高水平治理实现数据的流转调用,避免大量数据在系统中沉睡,也是摆在学校面前的一道难题。

第二重挑战是如何让数据“用”起来。在中小学的数据治理实践中,往往存在数据难以有效使用的尴尬。一种情况是学校可以获得一些数据,但数据质量不高,或只有少量的可用数据。也有一种情况是学校可以得到大量的数据,却无法辨别或提取出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有用的数据。还有一种情况是学校可以获得一些高质量数据,但如何科学分析这些数据学校却力有不逮。

第三重挑战是如何让数据“跑”起来。如何做好数据管控是中小学数据治理中的瓶颈性难题。一是数据资产认定难。有的学校虽然非常重视数据建设,但面对大量多源、多类型的数据,学校往往不知道如何对数据的权责利进行界定。二是数据流疏通难。“数畅其流”是数据动起来、用起来的前提条件,但一些学校对如何面向不同教育活动需求,打通来自不同信息系统的数据流,缺乏必要的技术能力与经验,导致数据“淤积”。三是数据安全管理难。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推进,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各类数据量势必不断累积。面对愈加庞大的数据安全需求,学校的数据运行压力也会大大增加。

多层面的失调:中小学数据治理存在的核心问题

目前中小学数据治理面临的多重挑战,其背后的核心问题是数据治理与教育发展多层面的失调。

首先是数据产出与教育需求间的失调。学校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探索与实际教育需求脱节是中小学数据治理失调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学校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认识与规划设计片面强调技术因素的重要性,而忽视了教育的主体性地位,使得技术应用并未从教育实际需求出发,进而产出与教育需求不匹配的数据。也有一些学校过于强调技术的辅助性地位,对技术应用较为谨慎,导致数字化转型受限,数据产出难以满足教育需求。数据产出与教育需求间的失调反映出中小学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系统性尚缺乏深刻的认识与把握。

其次是数据素养与教育转型间的失调。中小学数据使用情况欠佳,从深处折射出教育工作者的数据素养没有跟上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步伐。一是数据认知素养不足。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教育工作者对数据要素的本质认识不够清晰,往往会将数字与数据画上等号,对数据要素的形式、类型、作用、价值等具体内容缺乏清晰认知,数据意识较为薄弱。二是数据分析处理素养不足。从能力层面看,教师在数据结果分析与解读、利用数据支持教学决策和改善教学、多途径应用数据实现数据价值最大化方面的能力相对薄弱;从技能层面看,教师的数据分析工具使用能力普遍较差,缺乏更为客观和科学的数据分析能力。当前,关于教师数字素养的各类培训多侧重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缺乏针对性。三是数据管理素养不足。数据管理素养是发挥数据要素价值的重要保障。相关调查显示,中小学教师队伍对数据治理有关的应用管理平台、工具以及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的基本流程缺乏认识。数据素养与数据转型间的失调,反映出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培养体系仍有较大完善空间。

最后是数据管理与教育管理间的失调。一是学校数据管理与学校制度建设缺乏紧密衔接。尽管中小学逐渐开始重视数据要素的建设,但在制度管理上往往是项目制、任务式,没有形成系统性的专门规章制度并将之纳入学校整体的制度体系,导致数据管理处于分散游离状态。二是学校数据管理与学校组织建设缺乏紧密衔接。随着学校数据量和数据应用需求的增加,数据的日常管理与分析工作也日益复杂,但当前许多学校的数字化转型仍依托传统组织架构展开,尚未随形势变化而建立起相应的数据管理专门机构与机制。三是学校数据管理与学校安全要求缺乏紧密衔接。当前,大多数学校往往只关注有形的安全,而忽视数据作为一种无形资产的安全,使数据安全成为管理“盲区”。数据管理与教育管理间的失调不仅是管理者对数字化转型认识与数据素养水平不足的反映,也是学校现代化治理能力不足的体现。

全流程联动发展:中小学实现有效数据治理的策略

数据存在于学校内外教育教学活动的全流程,其治理是一个涉及多方参与主体、多个教育因素平衡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小学要达成有效的数据治理,需以实现数据要素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主动推进与数据全生命周期相关的各关键因素的联动发展。

体系推进:推动学校数字化转型的一体化发展

中小学的数据治理是学校数字化转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发展规划或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专项规划中,必须针对“数治失调”的问题,结合国家和区域的教育数字化发展要求,进行学校数据治理的顶层设计,明确学校数据治理的发展目标、思路、原则及框架,与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形成有机衔接。学校还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研制数据治理的专项计划,以更好地在实践层面与教育数字化转型对接。

底座支持:打造高质量的校本数据供应链

高质量的数据供应是中小学实现有效数据治理的核心内容。学校需要参照国家、区域的教育数据管理办法及数据供应链建设要求,在本校范围内构建数据来源确定、数据规范采集、数据产权确定、数据质量保障、数据标准制定、数据目录清单梳理、数据共享与使用流程、数据平台运行规则等多个环节组成的数据供应链。通过打造全流程、规范化的校本数据供应链,为高质量数据的产生、获取与使用提供基础性支持。

能力先行:完善学校的数字素养培养内容

数据素养的全面提升是中小学实现有效数据治理的必要条件。一方面,数据素养的培养需要与既有的数字素养培养相结合,在数字素养培养过程中增加有关数据素养的内容,着力培养教职员工的数据意识、数据知识、数据思维、数据操作技能、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数据安全等一般性素养。另一方面,针对学校领导者,对其进行数据领导力的专项培养,重点开展数据规划设计、数据决策等方面的专门学习;针对教师,对其进行数据应用能力的专项培养,侧重教师对数据的处理、分析、挖掘、教学评估应用等方面的实操性培训。

组织变革:组建多元化的校本数据治理团队

无论是学校数字化转型、数据要素价值转化效能的提升,还是应对数据量增加导致的数据治理负担加大问题,都需要中小学因应数字化变革,组建相应的数据治理团队。学校应专门建立数据治理机构,由校长作为总负责人、分管校领导或首席信息官为执行负责人,组织起集教育科研、教学研究、教学设计、教育管理、数据挖掘、学习分析等于一体的专兼职混合的数据治理团队,参与承担学校数据发展规划设计、数据质量保障、数据处理与专业性分析、数据管理机制运行等工作。

制度保障:建立规范化的校本数据管理制度

规范化的校本数据管理制度包含六个方面:一是数据治理的经费投入制度,稳定的经费投入是数据治理可持续的重要物质基础;二是数据治理的标准制度,依托国家和区域的教育数据标准体系,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研制校本的数据标准管理办法,形成数据治理的技术与应用规范;三是数据治理的运行管理制度,主要围绕学校教育数据实际流转过程制定,确保数据顺畅流通有章可循;四是数据治理的安全规范制度,遵照国家、地方的各项相关安全法规,建立起学校数据安全的制度性屏障;五是数据治理的绩效评价制度,学校可以自主或委托第三方探索构建校本数据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不断优化数据治理;六是数据治理的文化制度,通过文化制度建设,将数据文化外化于行,凝聚学校的数据治理文化意识。

猜你喜欢

数据管理转型数字化
企业级BOM数据管理概要
定制化汽车制造的数据管理分析
海洋环境数据管理优化与实践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CTCS-2级报文数据管理需求分析和实现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