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39年《抗日模范根据地晋察冀边区》出版前后

2024-06-11谢忠厚

百年潮 2024年4期
关键词:晋察冀边区敌后聂荣臻

谢忠厚

初到晋察冀边区的聂荣臻

聶荣臻著《抗日模范根据地晋察冀边区》一书,于1939年5月1日,由八路军军政杂志社在延安、重庆两地出版。全书近10万字。毛泽东题写书名并作序,朱德、王稼祥也作序。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公开出版的第一部关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专著,对敌后抗战和全国持久抗战的坚持与发展,影响极大,意义深远。

开辟和发展晋察冀边区

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后,八路军一一五师主力南下,聂荣臻率一部兵力和军政人员奉命留驻五台山区,在晋、察、冀三省边境地区,开创敌后第一块抗日根据地。10月26日,毛泽东批准朱德、彭德怀、任弼时《关于冀察晋绥军事部署的报告》,其中规定:平绥铁路以南、同蒲铁路以东、正太铁路以北、平汉铁路以西为晋察冀军区,以聂荣臻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0月27日,晋察冀军区成立。随即分兵挺进敌后,放手发动群众,扩大武装,大刀阔斧地展开创建根据地的工作。

此前,杨成武率领独立团,向冀察边界发展,先后克复涞源、广灵、灵丘、蔚县、阳原、浑源、易县等城,到10月底,部队发展到7000人,打开了边区北部地区的局面。赵尔陆率军政工作团和总部特务团,与原五台县县长、共产党员宋劭文联系,以五台、定襄为中心,向代县、繁峙、崞县、忻县等地发展,打开了边区西部地区的局面。王平率地方党政工作团和第一一五师骑兵营(营长刘云彪),以阜平为中心,向冀西曲阳、行唐、完县、唐县等地发展,打开了边区东部地区的局面。刘道生、周建屏领导工作团及武装小分队,在滹沱河以南、正太路以北的平山、盂县地区发展,迅速打开了边区南部地区的局面。

聂荣臻与晋察冀军区部分领导人合影。前排右起:聂荣臻、唐延杰;后排右起:吕正操、程子华、朱良才

11月7日,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正式宣告成立,聂荣臻为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唐延杰为军区参谋长,舒同为政治部主任,查国祯为供给部长,叶青山为卫生部长。11月13—16日,晋察冀军区成立第一至四军分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杨成武,政治委员邓华。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赵尔陆。第三军分区:司令员陈漫远,政治委员王平。第四军分区:司令员周建屏,政治委员刘道生。11月底,中共晋察冀省委由黄敬任书记,赵振声(李葆华)改任组织部长,刘秀峰改任宣传部长,各地特委和县以下组织先后建立起来。至此,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初步形成,辖4个军分区、36个县。

日军为保障其主要交通线的安全,调集2万多兵力,于11月24日开始,从平绥、同蒲、平汉、正太四条铁路沿线出动,对边区进行围攻。各军分区游击队对敌展开广泛的伏击、侧击、夜袭,主力部队和有基础的游击团队部署于机动位置,相机歼敌。至12月21日,毙伤日军1987人,取得了反围攻战役的胜利。

与此同时,中共保属省委及孟庆山领导的河北游击军和吕正操率领的人民自卫军互相配合,迅速打开了冀中的抗日局面。10月30日,攻占高阳城,在冀中震动很大。12月12日,吕正操、孙志远奉晋察冀军区命令,率人民自卫军主力和晋察冀抗日义勇军第八支队,开赴平汉路西晋察冀军区进行整训。至年底,吕正操部人民自卫军发展达6000人以上,成为共产党

领导的一支重要军队;保属省委及孟庆山领导的河北游击军发展至六七万人;先后建立深泽、安国、安平、博野、蠡县、高阳、安新、任丘、河间等17个县抗日政府,冀中区平原抗日根据地初具规模。

早在军区宣布成立的第二天,即11月8日,聂荣臻即向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及周恩来报告,请示建立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11月18日,聂荣臻率领军区领导机关从山西五台移至河北阜平,随即根据周恩来、刘少奇11月16日批复的指示精神,于12月5日,在阜平成立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筹备处。1938年1月10日至15日,在阜平县城召开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了边区行政委员会,宋劭文、胡仁奎为正、副主任委员,并制定通过了政治、军事、财政、经济、文化、群运等各方面的方针、政策。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第一个边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权。

1937年11月,聂荣臻率部到达阜平

1938年4月,晋察冀边区第一次党代表大会召开,确定了“巩固与扩大边区”、配合国民党正面作战的方针。在此前后,3月萧克率部开辟平西,5月宋时轮、邓华率四纵队挺进冀东,7月发动冀东人民抗日大起义。同时,冀中区召开第一次党代表大会,鲁本为冀中区党委书记,张君改任副书记;吕正操兼任冀中政治公署主任,李耕涛改任副主任;人民自卫军与河北游击军合编为冀中军区兼第三纵队,吕正操为司令员,孟庆山为副司令员。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很快发展达40余县,与平汉路西连成一片。

日军为维护华北占领区的“治安”,在武汉会战结束前,开始回师华北,于1938年9月20日起“北围五台”。聂荣臻根据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的指示,领导边区军民,机动灵活地展开反“扫荡”战役。第一二〇师在北线,一二九师在南线,冀中八路军在东线,积极配合打击日军。经过48天浴血奋战,至11月7日,边区首次反“扫荡”战役获得胜利,歼敌5330余人,军区主力部队伤亡1200人,日军占领了五台、涞源、灵丘、唐县、完县、曲阳等六座县城。

《抗日模范根据地晋察冀边区》的出版

毛泽东一直心系晋察冀,在六届六中全会期间听到彭真汇报后,要聂荣臻给中央写一个情况总结。六届六中全会主席团致电聂荣臻与中共晋察冀省委,赞誉“边区党委所执行的坚定的统一战线的方针……依靠全党全军的努力,已经创造晋察冀边区成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这些都在华北抗战中已经和将要尽其极重大的战略作用,而且你们的经验将成为全党全国在抗战中最有价值的指南”。“长久保持晋察冀边区是最进步的模范的抗日根据地,作为将来进攻日寇的最好的前进阵地。”因此,聂荣臻于1938年11月初,在平山县蛟潭庄,写了“一年来的边区斗争情况向中共中央的报告”。

聂荣臻的报告近4万字,毛泽东看后,认为写得很细、很重要,要聂荣臻再补充修改,准备出书。聂荣臻随即认真进行了补充和修改,还增加了若干幅图片,1939年1月初完稿。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看了聂荣臻补充、修改后的报告,决定作为“抗日战争丛书之四”单独成书出版。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分别作序。3月18日,毛泽东亲自为聂荣臻专著题写书名,并致信聂荣臻,信中说:“荣臻同志:你著的书及送我的一本照片,还有你的信,均收到。这些都是十分宝贵的东西。书准备在延安、重庆出版,我与王主任(即王稼祥—编者注)各作一序,照片正传观各同志。望努力奋斗,加深研究。写出更多的新作品。”同一天,毛泽东还致电八路军前方总部和第一一五、第一二〇、第一二九师等单位,说“这本书对外对内意义甚大”。

1939年5月1日,《抗日模范根据地晋察冀边区》一书由八路军军政杂志社在延安和重庆同时正式出版发行,成为抗日战争时期第一本系统介绍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坚持敌后抗战的专著。

毛泽东亲笔题写的书名“抗日模范根据地晋冀察边区”(由于当时对根据地没有统一的称呼,因此该书出版时的书名与毛泽东亲笔题写的书名略有不同)

聂荣臻(左)与五台县县长宋劭文(右)交谈

聂荣臻在专著自序中,说明“这本小册子,以真实的然而是草率简略的面目而出现”,“当做一年来斗争的初步报道”。申明:“仅以本书献给边区一年来英勇奋斗的各级指战员和政治工作者的同志,同时更以此致敬于一年来为民族解放事业而流血牺牲的英雄,以表永恒的纪念。”

专著第一部分“在战斗中生长的晋察冀边区”,叙述了边区在困难中开辟和发展起来的历程。经过一年多的艰苦斗争,边区抗日根据地巩固扩大,并有8000个乡村,民主选举产生了乡、村政权。同时,实行抗日民主,镇压汉奸,二五减租与一分减息,合理负担,发行边币,打击伪币等政策,初步改善了边区人民的经济生活,提高了边区人民的政治觉悟和农村生产力。先后成立各级农民、工人、妇女和青年抗日救国会,仅农民抗日救国会会员就达75万人以上。经过一年多的奋斗,八路军在敌人的远后方,建立了“包括三省72县,10万平方公里,1200余万人口的晋察冀边区”,“成为敌人心腹大患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根据地”。

专著第二部分“一年来我们在敌后战斗的收获”,总结边区根据地开辟和建立以来的残酷斗争过程和英勇战斗与光荣事迹。一年来,边区根据地在开辟、创建的过程中,无日不在和敌人作战。逐次列举出战斗日期及其收获。据各部队正式报告,同敌人进行大小战斗434次,毙伤日伪军达13997名,俘汉奸及日伪军1029名,伪军反正3807名。缴获各种枪3031支,大炮15门,大批军用物资。边区根据地“在华北的存在,在牵制敌人,变敌人的后方为前线,配合主力作战上,已经起了而且还继续起着战略上的作用”,“成为各方抗日力量团聚中心”,“成为华北军事上一个最重要的枢纽和收复华北及东北的前进阵地”。

专著第三部分“日寇的新围攻和我们反围攻的斗争”,详细介绍边区军民粉碎日军第一次“扫荡”的英勇斗争情况。日军认为“五台山地带”“为共产军实行赤化工作之根源”。因此,将“北围五台”与“中攻武汉”“南取广州”同时并重,集中3万人以上兵力,1938年9月20日起,由同蒲、平绥、平汉铁路各点出去,分进合击,对边区进行围攻、“扫荡”,企图合围边区领导机关与主力部队于五台、阜平地区,摧毁根据地。用大量篇幅及图片,说明这次反“扫荡”战役所经历的四个阶段,具体列举出边区部队和民众的英勇战斗和英雄事迹。至11月7日,日伪军已伤亡5000余人,被迫从阜平撤退,日军的“扫荡”失败,但边区军民仍在战斗中。

五台山

专著第四部分“边区抗战的经验对于全国抗战的教训”,总结一年来取得胜利的六条经验:高举民族自卫战争的旗帜,紧握统一战线的武器,正确运用游击战术,不断打击敌人,艰苦奋斗英勇牺牲精神,边区军政民高度的亲密合作。还指出敌军的弱点主要有:作战依赖交通线,交通线被破坏立即陷入危殆,最怕我军夜袭,遭受打击第二天必进兵报复,在山地敌军机动遭受极大困难。在冀中平原地区,敌军机械化虽能发挥其威力,但由于有广大群众的掩护,改造平原地形,我们的部队仍能随时打击敌人,获得不断胜利。报告将处在敌人的远后方的晋察冀边区的条件,与华中、华南及其他地方进行比较,认为:在这些地方克服一切困难,获得许多胜利,是“毫无问题的”。

《抗日模范根据地晋察冀边区》出版的意义

聂荣臻专著出版,重大意义集中地体现在毛泽东和朱德、王稼祥所作的序之中。毛泽东在序中赞誉:“晋察冀边区是华北抗战的堡垒。”指出:“聂荣臻同志的这个小册子,有凭有据地述说了该区一年半如何实行三民主义与如何坚持游击战争的经验,不但足以击破汉奸及其应声虫们的胡说,而且足以为各地如何实行三民主义,如何唤起民众以密切配合抗战的模范。”朱德在序中说:“聂荣臻同志此书之作,以忠实的报道,以亲自的经历,来阐明晋察冀边区的创造、发展与巩固,来叙述一年多以来边区艰苦奋斗的经过,来介绍边区斗争的经验教训,来检讨边区工作的优点与缺点。其目的在于向全国军民与全世界人士面前宣告:‘我们要胜利,我们一定能胜利。”他指出:“晋察冀边区的创造、巩固与发展,对于我国的抗战,有着重大而深切的意义:首先它给全国军民以坚持敌后抗战之信心与模范的榜样;同时它给日寇以无穷的打击与深痛的隐忧;再有,它给汉奸伪组织予以无情的扑灭与摧毁,使丧心病狂之败类不无顾忌,使敌后伪政权难以组成,及无法巩固其统治;还有,它也给全世界先进人士以正确的启示,在国际人士面前宣告:中华民族是不可侮的,因而增强了我国之外援。凡此种种,它起着在今天配合全国军民之英勇战斗,去停止敌之进攻;在将来配合全国主力之出击,成为反攻敌人之最前线有力阵地之伟大作用。”王稼祥在序言中指出:“晉察冀边区已经成为在敌后方的一个抗日模范根据地了,聂荣臻同志的这本小册子叙述了这个模范根据地的产生、发展、巩固,及其与日寇的艰苦卓绝的奋斗。”“晋察冀边区的这些经验,应当成为全国抗战—特别是敌后抗战的借镜。”

专著的问世,击穿了所谓“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谎言,大大增强了民众对中国抗战胜利前途的信心和希望,一批又一批抗日民主人士与爱国青年冲破重重阻力,来到晋察冀边区,投身边区抗战与建设的火热斗争中。各抗日根据地党政军领导机关和广大干部,也将晋察冀边区作为样板和借镜,结合本地抗战的实际,把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与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及政策结合起来,广泛地发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大小小的根据地如雨后春笋般很快地开辟、建立起来,对于形成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敌后抗战和全国持久抗战的坚强堡垒,对日反攻的前进阵地,发挥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责任编辑 杨琳)

猜你喜欢

晋察冀边区敌后聂荣臻
白求恩给聂荣臻的最后一封信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女性婚姻问题的考察
彭真的《关于晋察冀边区党的工作和具体政策报告》
华北敌后国民党军的游击战及其失败
简论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兵役制度
聂荣臻的军事秘书谈聂荣臻
奋勇战敌后 担当主力军——人民军队在抗日战争中
论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坚持中原敌后抗战的李先念
聂荣臻元帅的丰功伟绩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