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中的两道例习题解法对比及问题探究
2024-06-11侯怀有王志华
侯怀有 王志华
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和深化,也应当为学生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提供平台[1].大量的习题是在典型例题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变式演变而成的,属于数学通性通法的解题策略也不多,大部分属于一题一用的解题技巧.因此,如果能够优化教科书习题的设计,聚焦核心的数学概念和通性通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核心数学内容的理解,积累重要的数学活动经验和理解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而且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本文对两道例习题的解法进行对比,引出对φ的范围以及求解φ值的方法两个问题进行探究,寻找求解φ值的通性通法.
一、问题提出
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必修第三册(人教A版)第245页例1:如图1,某地一天从6~14时的温度变化曲线近似满足函数y=Asin(ωx+φ)+b.
(1)求这一天6~14时的最大温差;
(2)写出这段曲线的函数解析式.
教科书给出的解答:(1)由图1可知,这段时间的最大溫差是20℃.
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必修第三册(人教B版)第68页第8题:如图2,某地一天从6时到14时的温度变化曲线近似满足函数y=Asin(ωx+φ)+b,其中A>0,且函数在6时与14时分别取得最小值(最低温度)和最大值(最高温度).
(1)求这段时间的最大温差;
(2)写出这段曲线的函数解析式.
教师教学用书给出的解答:(1)由题中图2可知,这段时间的最大温差是30-10=20(℃).
二、问题探究
1.φ有没有取值范围
φ有没有取值范围?φ的取值范围是什么呢?笔者查阅了普通高中教科书(人教A版)和普通高中教科书(人教B版),以及相应的教师教学用书,对于φ的取值范围都没有明确规定,深感失望.笔者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对教材中求解析式的习题进行统计,如表1所示,来寻找φ取值范围的蛛丝马迹.
由表可知,人教A版、人教B版、北师大版和苏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涉及求解析式的问题共18题,给出取值范围有7题,约占38.9%,都是根据函数的图像求函数的解析式;没有给出范围的有10题,约
由于例1和习题第8题没有给出取值范围,得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正确结果.在给出范围且区间长度为2π的习题中,都会产生增根,原因在于在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在一个周期内一般总有两个解.只有在有限的范围才能得出一个解.
2.求φ值有没有通性通法
对于φ值的求法,有多种杂志都刊载了这方面的文章.如文[2]中,逆用“五点法”确定初相φ的值;文[4]中,给出了单调性法、最值点法和五点法求φ的值;文[5]中,介绍了最值法、五点法、单调性法和平移法;文[6]中,指出非最值点+单调性、最值点法和五点作图法是正确求解初相φ的必由之路.归纳起来,求φ值的主要方法有四种:非最值点+单调性、最值点法、五点作图法和平移法.其中,单调性法(非最值点+单调性)、最值点法、平移法与五点作图法有内在的联系,非最值点和最值点都是五点中的某个点,而平移法需要先判定起始点.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五点作图法学生最容易接受,解题过程比单调性法、最值点法简便,且答案唯一,准确率较高,比平移法思路更清晰.因此,我们认为,解决求解正(余)弦型函数解析式或相关的问题,五点作图法最简便,可谓是通性通法.
我们通常用“五点法”作函数y=Asin(ωx+φ)或y=cos(ωx+φ)(A>0,ω>0,0<|φ|<π)在一个周期上的图像.
逆用“五点法”的关键是辨清起始点,即点P1,起始点清楚了,问题中已知点对应五点中的第几点便一目了然.这是一个难点,要向学生讲清楚,学生要深刻体会,真正理解.
正弦型函数图像的起始点就是与x轴的交点,位于y左侧或右侧,距离y轴最近且处于单调上升曲线中的点.从起始点向右,依次是第二个点(最大值点),第三个点,第四个点(最小值点),第五个点.
余弦型函数图像的起始点就是最大值点,位于y左侧或右侧,距离y轴最近的点.从起始点向右,依次是第二个点,第三个点(最小值),第四个点,第五个点(最大值点).
弄清楚已知点对应五点中的第几点后,将该点的横坐标代入ωx+φ,解方程即可求出φ的值.
下面列举数列予以说明.
由此可见,逆用“五点作图法”可以作为求解函数解析式以及相关问题的通性通法,既避免了代入平衡点产生增根的弊端,又简化了代入最值点的解题过程,还克服了平移法中平移方向左、右不清和平移量不准确的错误.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优化精选习题,提高练习的有效性,掌握核心概念和通性通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直观形象、数学建模等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20修订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93.
[2]翟洪亮,杜惠平.逆用“五点法”确定初相φ的值[J].数学通讯,2023(4):37-41.
[3]汪继波.初相角有没有取值范围[J].中学数学杂志,2013(7):63-64.
[4]郭守虎.消除求初相φ的误区[J].高中数学教与学,2018(8):12-13.
[5]张惠.例谈函数y=Asin(ωx+φ)的初相的确定[J].中学数学,2021年1月.
[6]秦文波.求解初相φ的错解辨析和模型建构[J].中学生理科应试,2023(2):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