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活动赋能“大思政课”的生发逻辑、核心要旨及实践进路
2024-06-11高攀王黎明
高攀 王黎明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广东广州 510545)
引言:
当前,高校“大思政课”建设如火如荼,其外部环境和内部生态发生根本性转变的同时,亦面临思政课开齐开好、社会资源整合调动的意识和能力还有待加强等现实困境。鉴于此,以党和国家重大活动的思政育人元素赋能“大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迎接时代大考、回应时代之问的现实之需和关键之要。
一、关于党和国家重大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的概述
(一)党和国家重大活动的界定与特质
党和国家重大活动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组织举办的,对党和国家、行业、地方具有重大意义或者重要国际影响的会议、会展、赛事、纪念、庆典等大型活动。一般而言,重大活动具有四个方面的指征:一是群众关注度高,如2022 年北京冬奥会、港澳回归周年纪念等举办之时能引发全社会的参与和关注的活动,其参与的主体不分年龄、性别、民族、地域,具有全国性、整体性的意义;二是举办规模宏大,如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 周年、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每年除夕举办春节联欢晚会等各式各类活动;三是对国家和民族影响意义深远,如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周年纪念大会、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等具有鲜明主题和广泛影响力的活动;四是在新时代具有特殊意义,如逢五逢十的国庆大阅兵、庆祝改革开放40 周年大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等铭刻着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记忆,在关键历史节点凝聚社会共识、团结奋进力量的活动。党和国家重大活动的上述指征将为高校“大思政课”的实现注入崭新的驱动力。
(二)党和国家重大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1.以仪式观摩来强化国家认同
党和国家重大活动设立了大量庄严肃穆、规格宏大的国家仪式。这些制度化、程式化的仪式活动均作为具有高度精神实质的有效载体,以及充满既抽象又具体的政治、文化与艺术工程,体现一个民族与国家的最高精神文化,其核心价值是塑造全民族的共同记忆。通过多渠道、高质量的呈现方式将抽象的国家仪式主题演绎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物质实体。如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能传导给全社会对英烈的尊崇态度,深化国人的民族认同和国家意识;逢五逢十的国庆阅兵仪式、举办国际重大体育赛事等活动能唤醒全社会的“共同体”意识,以强大的聚合力构建国家认同。
2.以习俗体验来增进道德教化
党和国家重大活动运用大量通俗化的标语、口号等直观的感官体验、接地气的艺术作品传递的视听体验,将强烈的国家记忆结合相关的民间风俗举办,两者相互借力,将国家记忆弥散融入日常生活中,使之成为更加世俗化、普及化的国家话语。正如涂尔干用“集体欢腾”来表达人们在重大活动中的强烈感情。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从琐碎的日常生活中超脱出来,感受自我的本真状态,上升为带有集体印记的生命,获得了作为共同体成员存在的情感记忆[2]。不同于单项话语输出,这种习俗体验的道德教化效果深入人心。
3.以活动参与来提升教育实效
党和国家重大活动作为国家意志外化的呈现形式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的重要载体,具有时段集中、主题鲜明、影响广泛、感染力强的特点。其中,范围广阔的活动类型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扩大其影响力与辐射面;内涵丰富的活动仪式能有效激发青年学生的兴奋点,将内化于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升华至外化于行,实现知与行的统一;表征多元的活动符号将理论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实物化,提高受众的兴趣和参与程度;兼具周期性和继承性的活动特质能周而复始地提供持续发生的条件,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外部“大环境”,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渗透性与持久性。
二、党和国家重大活动赋能高校“大思政课”的生发逻辑
(一)前提依据:以“大思政课”战略部署为主导的顶层设计
2022 年7 月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将思政课建设、日常思想政治工作、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整体推进。党和国家重大活动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贯彻落实“大思政课”战略部署的必然结果,是践行渗透式、浸润式教育理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三性一力”的有效手段。“大思政课”之大在于其统筹把握“两个大局”的大格局、用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改革创新的大视野、协同全员全过程全社会的大资源[3]。而党和国家重大活动正是以深刻统筹“两个大局”作为谋划工作的客观依据和决策基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意蕴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进行深入挖掘,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的有效载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主渠道教学、高效利用社会大课堂、搭建大资源平台、构建大师资体系的应有之义。
(二)价值引领:以高校“大思政课”内在需求为驱动的中层逻辑
新时代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着力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的实现[4]。相应地,高校“大思政课”具备较强的内生力量,其主体内容是教育者根据社会需求及大学生的思想实际,选择设计后以有目标、有部署的方式传递富有价值导向的思想政治信息。而党和国家重大活动作为一种典型的政治资源、文化资源和教育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高度耦合。党和国家重大活动中蕴含丰富的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教育元素可增强大学生对党的领导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5];以党和国家重大活动作为主题可开展三观教育及集体主义、责任担当教育;党和国家重大活动作为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参照,可引导大学生将人生规划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实现科学发展、成才报国。
(三)质效保证:以实现重大活动增值赋能为目标的深层逻辑
育人质效是党和国家重大活动赋能高校“大思政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施过程中必须牢固确立党和国家重大活动的地位,体现其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作用向度。一是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以充满趣味性的教育过程、颇具广泛性的教育资源和内隐性的教育策略[6],旗帜鲜明地让大学生专注且主动地参与思想政治主题教育活动,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最佳教育效果。二是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相统一。主题活动是教育内容的外化形式,高校以党和国家重要活动为主题,开展诸如学术沙龙、事迹宣讲、主题班会、艺术展演等活动,将原本抽象的信仰、价值、情感和精神转化为感性的、客观的存在,变得可视、可触、可听。三是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相统一。大学生转变为教育主体,以自我教育的方式参与党和国家重要活动,该过程往往呈现出教育主体和客体边界不明晰、主客体身份可灵活双向互动进而实现主客体统一。
三、党和国家重大活动赋能高校“大思政课”的核心要旨
“大思政课”的关键焦点在于“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1],党和国家重大活动在高校“大思政课”建设过程中,不仅能开辟育人渠道、整合育人资源、联通育人时空,还能打破校内与校际、地区与行业、学科与学段之间共享互通的壁垒,形成跨时空、跨地域、跨学界的育人共同体,使得育人活动主体更多、育人内容涵盖范围更广,育人空间更为立体和全面。
(一)主体协同:党和国家重大活动赋能高校“大思政课”的起点
党和国家重大活动推动高校“大思政课”的主体构成由“少”到“多”扩展。“大思政课”是由多个教育主体共同参与的思政共同体,具有主体“全面性”的特征。虽然不同的主体间均具有独立的身份、类别与功能,但通过党和国家重大活动的开展,教育主体间因都成为党和国家重大活动的亲历者、参与者、推动者、奉献者而形成高校“大思政课”育人主体间同频共振的强大合力。同时,教育主体都参与到党和国家重大活动之中并成为“利益相关者”,在各自的角色作为与使命担当中凝聚并传递正能量“爆棚”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深度挖掘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并成为最优质、最生动、最鲜活的素材贡献者,进而有效提高案例收集和处理效率,实现育人主体间同向聚合的强大效力。
(二)内容协同:党和国家重大活动赋能高校“大思政课”的靶点
党和国家重大活动赋能高校“大思政课”的内涵由“线”到“面”延伸。“大思政课”旨在建立一种理想的教学生态,使得现实情况、实践经验与理论教学能够有效地互融互促。而党和国家重大活动所形成的优质、丰富的教学资源直接决定“大思政课”建设的厚度,主要涵括:一是能深化大学生历史认知的鉴往知来型活动,重在发挥历史、传统与文化的资政育人功能,强化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历史认知及对自身的使命认同;二是能激发大学生的家国情怀的情景营造型活动,通过打造重大活动的仪式感来周期性地对大学生群体更新其集体主义及爱国主义意识与情感,强化其情感共鸣与情感认同;三是能促进大学生实现知行合一的实践巩固类活动,大学生以参与者的身份接受重大活动组织者传递的活动目标,通过任务导向接纳活动所传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内化-外化”螺旋深化的过程中实现知、情、行的转化与统一。
(三)空间协同:党和国家重大活动赋能高校“大思政课”的支点
党和国家重大活动赋能高校“大思政课”的空间由“点”到“体”转变。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7],这就意味着高校“大思政课”应突破校园空间的局限不断向外拓展。实现学校物理空间、社会生活空间、虚实二维空间的同频、同向、同行是在党和国家重大活动赋能下拓展“大思政课”空间的关键之要。一是实现高校物理空间协同,高校通过组织各级各类具有强大渗透力的学习形式与实践活动,将党和国家重大活动作为教学资源泛在化、全时化呈现于思政课程及课程思政中。二是实现社会空间协同,社会各界组织对党和国家重大活动信息资源进行展示和开发,通过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到党和国家重大活动的社会记忆建构中来,提升大学生感知国家历史面貌、增强凝聚力、塑造文化认同。三是实现“网络-现实”虚实空间协同,一方面党和国家重大活动由线下教育活动上传转化为线上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有益补充,另一方面大学生参与党和国家重大活动的网络足迹和数据痕迹为线下教育提供互动、互补、互促的信息依据。
四、党和国家重大活动赋能高校“大思政课”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8]。我国高校以党和国家重大活动为契机和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但仍处于“自发”阶段,即为任务性导向所支配,缺乏行动自觉、目标规划及有机整合与联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育行政部门缺乏对党和国家重大活动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统筹规划,以致高校无常态化机制可循,进而落地较为随意;二是考核监督及评价反馈机制不完善导致党和国家重大活动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量化评价和总结反馈而无法推广先进做法与经验,造成教育实效的失真和淡化,甚至有形式主义之趋势;三是高校各职能部门各自为政,尚未找准党和国家重大活动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和突破口并形成耦合机制,导致资源分散隔离,二者的核心功能抽剥疏散,未形成共性和合力。因此,党和国家重大活动在高校的“大思政课”建设中的赋能提效仍有巨大空间,高校应着重从内容主题凝练、形式路径创新、实践活动增效三重维度提升教育的实效性与长效性。
(一)内容维度:实践前注重统筹规划,充分挖掘资源
党和国家重大活动主题的广泛性与深刻性引致其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丰富性与层次性,高校应系统规划党和国家重大活动融入“大思政课”的教育内容,依据党和国家重大活动的类型与性质,充分挖掘其主题鲜明、目标明确的内容要素和时代内涵,将其感染力与亲和力向纵深挖掘,防止一味追求形式或选择未能与时代同频共振的主题内容而被贴上形式化、浅表化的负面标签,致使教育实效大打折扣的现象。高校需匠心打造党和国家重大活动融入“大思政课”的物质载体和仪式空间,注重场地的布局和氛围的营造,通过筛选、重构、组合党和国家重大活动的图像、语音及行为符号,以育人情景的共情力将不可直接感知的信仰、精神、价值观通过空间活化为可见、可听、可触摸、可内化于心的核心价值和象征意义。高校充分利用其学术平台、科普基地等载体将党和国家重大活动的焦点资源进行梳理与整合,开展相关学科领域的学术会议和宣讲报告会,通过学理探讨推动党和国家重大活动相关文本研究,充分挖掘其所蕴含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价值,提升活动主题的深度聚焦效果,把准历史逻辑,赓续价值谱系,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
(二)形式维度:实践中遵循教育规律,有序规范推进
党和国家重大活动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与客体间的有效载体,其开展与转化形式直接决定育人成效。这就要求高校:一是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把握教育主客体间的双向互动作用及教育过程的螺旋式上升特点,以高校学生群体的认知水平、思维特点、行为习惯等为出发点,为其量身定制乐于接受、易于吸收、便于参与的活动方案;二是创设有针对性的教育形式为达成构建历史、集体记忆共识提供途径,以党和国家各类重大活动的主题设定、性质定位、内涵本质的差异性为考量基础,创设与之情感基调和活动氛围相匹配的资料与形式,如庆祝成都圆满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主基调应以欢庆为主,突出以体育传递友谊,以交流共筑和平的活动氛围,而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 周年活动应营造庄严肃穆的沉重情境,以集体默哀等形式突显对历史的敬畏感;三是强化活动传播效果,扩大教育辐射力和影响力,以实践教学主渠道和网络媒体主阵地的双重影响力为驱动,以更迅捷的传播速度、更海量的信息承载、更广泛的传导范围形成党和国家重大活动的立体式、全方位、深层次的宣传效应,进而牢牢抓住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契机。
(三)效果维度:实践后跟进活动后续,巩固教育效果
党和国家重大活动赋能高校“大思政课”不仅需要教育主体对育人实施方案的科学筹划、实施流程的具体操演,还需跟进教学及实践活动后续,对其效果进行多渠道、全方位的反馈与评价,持续巩固教育效果以期实现长效性。高校需建立党和国家重大活动融入“大思政课”耦合协同机制,形成思政育人共同体来推动其常规化运作。在此基础上,活动组织者可采用座谈会、问卷调研、实地访谈等方式及时掌握学生作为直接或间接参与者的情感、态度、认知与行为等变化的同时,注重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的阶段性动态变化,如高校在重大主题活动直播过程中,可适时设置相关话题引导学生参与弹幕留言与讨论,其点击率、播放量、话题参与度均可作为反馈与评价的量化数据,为优化活动质量提供有益参考。再者,高校可将具有重要意义的主题活动编入校本教材,鼓励师生积极创作以党和国家重大活动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并将其纳入校园文化发展战略的高度去规划和落实,让学生在重大活动中生成的正向情感得以反复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得以持续巩固。
五、结束语
综上,高校需进一步充分认识到党和国家重大活动是高校“大思政课”的鲜活素材,善于将此作为凝心聚力、统一思想的良好契机,主动作为,充分挖掘党和国家重大活动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探索建立党和国家重大活动思政元素融入高校“大思政课”的实践路径,紧扣育人目标,把握好思政课的课程之大、时代之大和实践之大,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