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三座雕像引发的思考
2024-06-11唐山市第一中学王卫国
○ 唐山市第一中学 王卫国
2023 年11 月5 日,我有幸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北师大附中”)举办的全人格教育研讨会。此次会议的交流与研讨,使我对北师大附中多年来实施的全人格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参观校园时,学校里矗立的林砺儒、钱学森、赵世炎的三座雕像引发了我对教育深深的思考。
1.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全人格教育思想是林砺儒先生在担任北师大附中校长期间形成的。林砺儒提出,“教育是人格的成长”“一个完整的人格,定必包含动物的、人类的、公民的、职业的四种资格”。这四种资格完整地体现了人在教育发展中所应有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只有具备这些特征,人才能健康自由地发展。林砺儒先生带领学校教师落实全人格教育,推进“六三三”学制,把学校办成了国内一流的创新型中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开路先锋。
校长是一个学校前进方向的引领者,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为校长者,只有明悉肩上职责,自觉涵养教育家精神,才能带领团队走向卓越!
2.教师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他人。在钱学森纪念馆中,有一份钱老曾亲笔写下的珍贵文件,回忆起在他的一生中给予他深刻影响的人,共17位,其中有12 位是教师。可见,好老师能够成就学生美好的一生。
教育是示范、是引领、是激励,更是点燃。好老师是点亮民族希望的灯塔。在我们的求学生涯中,会遇到很多好老师,他们“学高为师”“行为世范”,成为我们成长路上高高飘扬的旗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强教必先强师。
3.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我在校园里看到赵世炎烈士的雕像时,就更加明悉了作为教育者的初心和使命。
2009 年9 月,中宣部等11 部门联合组织评选了100 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 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北师大附中两位校友赵世炎、钱学森入选“双百”人物。这是这所学校倡导实施的全人格教育的成果体现,也是这所红色学校注重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的缩影。钱学森、赵世炎两位校友的雕像,旨在让当代学子理解青年应为国家付出努力、作出贡献。在英雄人物的引领下,学子们当强志气、争骨气、筑底气,以青春之力谱写盛世华章!
校园雕像作为校园文化的载体,对师生产生着深刻的道德潜化与涵育作用。建设基于学校历史传统、基于时代发展要求的校园文化,使学校成为一个教育场,处处发挥育人作用,使青年学子成为传承学校精神、培树家国情怀、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奋斗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