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学课堂视域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分析
2024-06-10孙新峰
孙新峰
摘 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对新课改发展趋势的合理预测,“立学课堂”这一概念被首次提出。对于广大教育者来说,加强对立学课堂的打造,不仅有助于落实教学主体要求,还能促进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显著提升,从而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本文主要从初中历史教学入手,针对立学课堂视域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进行了详细阐述,旨在更好地顺应新课改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立学课堂;初中历史;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4)03-0152-03
所谓“立学课堂”实际就是“在学中立”的意思,“立”体现了目标和结果,“学”体现了过程与方法,打造“立学课堂”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原则下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从而将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充分体现出来。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必须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更加多元化、创新性的教学策略,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历史教学当中,促使学生能够在历史学习活动当中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从而满足其全面发展的实际需要。
一、立学课堂的本质内涵
“立学课堂”这一概念是在新课改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提出来的。“立学课堂”指的是让学生“立”在“学”中央,学生应处在学习活动的中心,从而彰显出“主人翁”的姿态。本质上说立学课堂的构建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由被动学习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由“学会”转向“会学”,随着课堂角色与教学目标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效能也随之提升,最终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基本特点来看,立学课堂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主体性和实践性。首先,立学课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这就要求广大教育者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从而深入挖掘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1]。其次,立学课堂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广大教育者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切实满足学生的自主性与个性化发展需要,对师生的课堂角色进行准确定位。最后,立学课堂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均衡发展。广大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既要注重对理论知识的深入分析,同时也要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以此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内化,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提升创造有利的条件。总之,立学课堂顺应了新课改的发展趋势,强调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广大教育者只有加强对立学课堂的构建与完善,才能更好地落实教学主体要求和有效性教学的基本要求。
二、立学课堂视域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策略
(一)渗透道德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
通过上述内容我们不难看出,立学课堂视域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的,这就要求广大历史教师必须加强对道德价值观的有效渗透,深入挖掘历史教学资源中的德育素材,通过能够体现传统美德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从而增强初中历史教学对立德树人的服务效能。
1.选择体现传统美德的历史事件或人物
要想強调道德价值,选择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尤为关键。为此,历史教师需要精心挑选那些能展示勇气、正直、同情心和毅力等美德的例子。比如,通过研究马丁·路德·金为代表的非暴力抵抗运动事件,能够突出道德勇气的力量和道德领导的重要性,在正确道德观的引导下,学生能够不断规范自身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意识,从而实现良性发展。
2.强调行为后果,促进学生道德反思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道德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策略就是加强对行为后果的分析,从而促进道德反思。这就要求广大历史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对历史上的决策结果进行深入分析,促使学生认识到道德行为的重要性,并将这些教训应用于自己的生活当中,从而避免不良后果的产生[2]。例如,在教学《繁荣一时的隋朝》时,针对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分析,教师可以从隋炀帝“兴建东京”这一历史事件入手,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骄奢淫逸对国家灭亡的重要影响,随之引出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行为的弊端,促使学生能够对不良行为的后果进行反思,从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加强历史分析,推动品格教育的实施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通过历史分析来推动品格教育,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和伦理观。
1.鼓励学生分析历史人物的动机和行为
品格教育的核心环节是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历史人物的动机和行为,这一过程超越了学生对历史事件表层的理解,转而深入到人类行为和决策的更深层次当中。学生通过分析历史人物的行为动因,能够深入了解不同视角的道德观念,这种分析过程有助于强化他们的推理能力和认知能力,从而让学生切实做到明辨是非。
2.讨论历史事件对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影响
在品格教育中,探讨历史事件对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影响非常关键,这种探讨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行动和决策的正面及反面后果。例如,研究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变革或战争时期人们的坚韧生存故事,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人类经历的丰富性和发展变化的动态性,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3.将历史教训与当代道德挑战相联系
将历史教训与当代道德挑战相联系在品格教育中至关重要。通过将历史事件与当下的问题相结合,学生能够将对历史的理解应用到现实的道德难题中,这种联系使得历史学习不仅更具吸引力,而且更富有意义[3]。例如,在教学《科举制的创立》时,历史教师可以将“任人唯贤”的人才选拔制度与“任人唯亲”的人才路线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将历史中“任人唯贤”和“任人唯亲”的实际案例列举出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当代人才选拔制度的问题与不足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这样不仅能够强化历史知识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而且还能强化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文化修养,这对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优化是极为有利的。
(三)实施差异化教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在打造立学课堂的过程中,广大历史教师必须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切实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这样才能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科学性。为此,广大历史教师需要注重差异化教学的实施。
1.了解学生个体化需求
差异化教学的起点是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学习风格,这样才能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比如,有的学生可能在视觉学习方面表现出色,而其他学生可能更倾向于听觉或实践操作的学习方式。历史教师通过识别这些差异,可以调整他们的教学策略,从而更好地满足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4]。
2.调整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学习者
在明确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学习风格后,教师应根据相关信息调整教学方法,将多元化、层次性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机整合,促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对学生进行合理评价
在差异化教学中,教学评价也是关键环节之一。这就要求广大历史教师必须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科学性评价,结合学生的学习目标进行差异化评价,促使学生都能受到鼓励和激励,争取在提高学生自我认知水平的同时,也能增强他们学习历史的自信心,从而挖掘学生的巨大潜力。例如,在教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将其分为A、B、C三层。针对C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重点引导他们梳理历史事件,从而掌握历史发展脉络;针对B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重点引导他们分析历史事件的影响和根本原因,从而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针对A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我国的发展变化进行分析总结,通过对历史发展与时代进步的分析获得正确的结论,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差异化教学模式当中,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针对性、有效性的教学指导,而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要以正向、积极评价为主,这样才能强化他们自主学习的动力。
(四)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
除了差异化教学以外,合作学习也是重要的教学模式。因此,在打造立学课堂的过程中,广大历史教师还应该引入合作学习模式,通过合作的方式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为其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机会。
首先,历史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异质分组,将不同技能水平、经验和观点的学生集合在一起,通过异质分组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5]。其次,在合作学习中,为每个小组成员分配明确的角色和责任对于确保他们积极参与和提高合作质量极为重要。历史教师为小组内每位成员指定具体角色,这样的角色分配有助于组织小组工作,并确保每位成员都能平等参与与此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轮流承担不同的角色,这种轮换方式使学生能体验并发展多种技能,并防止个别学生在特定角色中长期占主导地位而影响团队合作和个人能力发展等情况。最后,教师还应不断创新合作形式,促使学生能够通过多样性的合作方式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从而为强化学生的学习效能创造良好的条件。例如,在教学《灿烂的宋元文化》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合作的形式进行课堂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对宋元文化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从而构建体统的知识体系。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合作探究任务: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宋元文化的其他资源进行搜集整理,并通过多样性的文化活动增强学习效果,譬如诗歌朗诵、经典诵读、艺术表演等形式,这样不仅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文化素养,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从而实现合作效益的最大化。
(五)实施生活化教学,鼓励学生深入探究
此外,在构建立学课堂的过程中,生活化教学的開展与实施同样重要。这就要求广大历史教师必须要加强对生活化教学的重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鼓励学生深入探究,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组织实地考察或邀请嘉宾演讲
实地考察和嘉宾演讲是提供体验式学习机会的极好方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前往历史遗迹、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促使学生能够更深入的了解历史知识的内涵,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感。与此同时,可以邀请各行各业的专家开展讲座、演讲,让学生深入了解课堂知识如何在不同职业领域中得到应用,这些活动不仅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还有助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
2.设计角色扮演和模拟活动
通过创造模拟现实生活的场景,学生可以将历史知识和经验教训渗透到实际生活当中,不仅有助于学生历史思维的形成,而且还能强化学生的生活技能,从而促进其适应性发展。
3.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
要想实现历史教学空间的拓展延伸,广大历史教师还需要将教学活动延伸至实际生活当中,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来帮助他们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历史教学形式,而且还能强化他们的历史核心素养,这对实现立学课堂的根本目标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在教学《红军不怕远征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传承红色基因”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通过参观红色基地来深化学生对红色精神的认知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社区宣传活动实现红色精神的广泛传播,从而拓展红色精神的传承路径。随着历史教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展开,学生不仅能够深入了解红军长征的意义和艰难,还能准确掌握革命精神的本质内涵并将其渗透到实际生活当中,从而不断规范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意识。此外,生活化教学的开展与实施也能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思维,这样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而且还能强化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打造初中历史立学课堂,广大教师必须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要渗透德育教育,这样才能增强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从而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广大历史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中渗透道德价值观与品格教育,以此挖掘历史资源的德育价值。与此同时,广大教师还应该注重差异化教学的实施,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促使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历史知识的探究过程当中,从而增强其学习体验感。此外,历史教师还应该认识到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的方式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责任编辑:张玲玲)
参考文献
[1]朱翔宇.初中历史“让学课堂”模式的构建策略[J].中学课程资源,2019,14(07):12-13.
[2]戴娟.立德树人目标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J].吉林教育,2023,14(01):27-29.
[3]杜玮.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初中历史微主题教学实践研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1,10(05):119-121.
[4]殷国兰.浅析“立学课堂”下“以史育德”的实施——以《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为例[J].新课程导学,2022,12(11):28-30.
[5]陈丽丽.初中历史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的途径探究[J].教育界,2023,15(28):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