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的家庭教育焦虑
2024-06-10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致力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業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自此开启“双减”时代。2022年3月2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全国“双减”成效调查报告》显示:校长、教师、家长和学生赞同“双减”政策的比例分别是96.8%、92.8%、90.5%和96.0%。2022年7月25日中国教育报发文向大众交出“双减”一周年的工作成绩单,指出90%的学生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越来越多的孩子不再在课外补习班间穿梭,拥有真正多彩的暑假生活。
尽管多个报告都显现出“双减”政策颇有成效,但据一些媒体报道,“双减”后家教需求猛增。相关调研显示,87%的家长称不会因为“双减”政策放弃校外补习,37%的家长则会选择以一对一或小班化家教替代校外培训班。“双减”后的暑假,小学生对大学生家教的需求量相比往年有显著提高。在“双减”背景下,家长们为什么还会为孩子选择校外补习?
减负是一个系统工程,高度依赖于健康、多元的社会生态。只有从社会分配体系入手,持续缩小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差异、体制内外的差异、不同区域发展的差异、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异,辅之以加大力度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着力提升职业学校的吸引力,面对“普职分流”时家长才敢松一口气。增强家长对孩子未来多元发展空间的信心,是减轻家长心理负担和学生学业压力的关键所在。当过度努力的收益减小,孩子多元发展空间变得可见,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完善,家长也就慢慢放下与“普职分流”相伴的沉重心理负担,尊重孩子的自身潜力和兴趣,实现“心口相一”。这样,“双减”所要达成的愿景才可能真正实现。
“心口不一:‘双减背景下一个城市中等生家庭的教育选择”
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1月 作者:关阳 程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