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球虫病的防治措施
2024-06-10张洪艳
张洪艳
昌图县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昌图 112599
0 引言
鸡球虫病是一种常见的禽类疾病,由一种或多种球虫引起的急性流行性寄生虫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鸡球虫寄生在鸡的肠道中,导致严重的肠道损伤和营养吸收障碍,对鸡的生长发育和健康产生严重影响,严重时可能导致病鸡死亡。随着养鸡业的快速发展,鸡球虫病发病率高,且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但可通过深入分析鸡球虫的分类、流行病学、发病机理、诊断方法及实施有效的防治措施,用科学的防控手段减少或消除鸡球虫病带来的负面影响。本文总结归纳当前关于鸡球虫的种类、流行动态及其感染的易感动物,明确传播途径与传染源的基本情况,通过对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的描述,细化诊断方法,并分析发病原因,进而提出具体的治疗方案和预防策略。本研究旨在为鸡养殖户提供系统的知识框架和操作指南,帮助其更好地认识并应对鸡球虫病。以期降低鸡球虫病的发病率,提高家禽的生产性能和产品质量,促进家禽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 病原
鸡球虫是一种寄生性原虫,通常寄生于鸡的肠道内,导致鸡的免疫力下降,从而容易感染其他疾病。这类微生物属于波形目下的球虫科,主要包括艾美尔球虫属成员。鸡球虫根据其感染肠道不同部位,可分为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球虫会导致不同程度的症状和损害[1]。其中,最常见的几种鸡球虫包括艾美耳球虫感染盲肠,造成出血性盲肠炎;麦克氏球虫和米特氏球虫则侵害中肠;克莱茵氏球虫通常影响上肠道。该病原具有宿主特异性,意味着特定的球虫物种通常只感染一种鸡。它们通过耐受环境的卵囊形式存在于污染的土壤、食物或水中,当健康的鸡摄入这些含有球虫的卵囊后,卵囊在鸡的肠道内孵化,释放出寄生虫,导致鸡体感染和病变。
2 流行病学
2.1 易感动物
鸡球虫感染主要影响禽类,不同品种、年龄的鸡均有易感性,其中15~50日龄的鸡更容易感染。10日龄内的雏鸡由于受到母源抗体的保护,很少发病[2];成年鸡也会感染,但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多为带虫者。成年鸡与幼鸡混养会加剧球虫病的传播。
2.2 传播途径
鸡球虫主要通过以下方式传播。①环境接触是主要传播途径。鸡通过摄入含有球虫卵囊的食物或水源而感染。球虫的卵囊在环境中具有较强的抵抗力,能在土壤、器械或笼具中存活较长时间。②鸡群间接传播。如健康鸡与携带球虫的鸡混群,或者新引入的感染鸡未经隔离观察便加入原有鸡群,会导致疾病的扩散。此外,昆虫如苍蝇等也可能成为机械性传播媒介。
2.3 传染源
鸡球虫病的传播主要源自被感染鸡只排泄的带有球虫的粪便。环境中的球虫卵囊会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成熟,变成具有传染性的裂殖体,从而污染饲料或水源,健康鸡吞食后感染[3]。此外,球虫还可以在鸡舍内的用具、设备和运输车具等表面存活,增加了横向传播的机会。
2.4 流行特点
鸡球虫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因为天气湿热对球虫的生存和传播都十分有利,在夏秋季节高温多湿的环境中易暴发。温暖的天气可以加速球虫卵囊的成熟过程,使得感染周期缩短,增加了疾病传播的风险。此外,鸡球虫病还和养殖场的卫生条件密切相关。如果粪便未得到合理处理,很容易成为球虫的孳生地,加快传染速度。
3 发病原因
①养殖环境的污染。鸡舍中的粪便、饮水、食槽等没有得到及时清理,就会成为球虫孢子的温床,鸡通过摄入或接触受污染的物品而感染。②养殖密度过大。鸡群拥挤的生活环境容易造成疾病的传播。在拥挤的环境中,球虫的传播率显著增加,鸡互相接触频繁,增加了感染的机会。③抵抗力下降。当鸡由于其他疾病或者营养不良等原因导致免疫力下降时,更易感染球虫,身体虚弱的鸡只无法有效抵抗球虫的侵袭。④管理不当。例如疫苗接种不规范、饲料转换过快等都可能导致鸡免疫力下降,从而促进了球虫病的发生。⑤温湿度不适宜。如果鸡舍内的温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鸡只健康,同时也可能助长球虫的繁殖和传播。
4 临床症状
感染初期,病鸡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羽毛蓬松、体质量下降或生长停滞。发病中期,病鸡排泄物中出现不同程度的血便,这是由于球虫对肠壁细胞的侵袭和破坏造成的出血。部分鸡会因消化吸收障碍而出现严重腹泻,粪便颜色呈黄色或灰白色,黏液上有血液,粪便中可能包含没消化食物残渣。此外,快速的脱水和电解质失衡会加剧疾病程度,导致鸡的活动能力降低,表现出明显的萎靡不振。部分重症鸡表现出神经症状,如抽搐或不协调的运动。呈现慢性感染的鸡会发展成贫血,羽毛失色,消瘦,难以抵御其他常规疾病[4]。
5 剖检变化
剖检可见病死鸡肠道充血、增厚与出血性损害;盲肠两侧充血、积液以及血栓形成;肠壁肿胀、溢出半透明的凝胶状物质,同时伴随黏膜内出血点;小肠上段黏膜面形成白色、条状或粒状的病变。
6 诊断
6.1 临床诊断
在疑似球虫感染的鸡群中,观察鸡只粪便中是否含有球虫卵囊是一种常用的初步临床诊断方法。实地检查是诊断的关键,这包括了收集并分析鸡只的粪便样本。此外,一旦疑似鸡表现出相关症状,应立即安排其与鸡群隔离并进行临床解剖,通过肉眼观察是否有肠道水肿、出血或者其他消化系统异常的症状。
6.2 实验室诊断
收集疑似感染鸡的粪便样本,并通过离心浓集与染色等处理后,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鉴别卵囊的形态特征。观察球虫时,需要使用透明的载玻片和盖玻片,将样品放在载玻片上,加入一定量的显微镜盐水或其他适当的液体,然后用盖玻片覆盖样品。在显微镜下,球虫呈现出圆形或椭圆形,通常具有1个或多个鞭毛,可以通过鞭毛的运动来移动。球虫的大小通常在10~100 μm。最终发现球虫形态结构特征相符,即可确诊。
7 预防措施
7.1 清洁和消毒
清除鸡舍内潜在的污染源至关重要。①定期清扫鸡舍内残留的粪便及饲料槽和水槽内的饲料残渣,清洁过程中,可使用适宜的机械工具,如压力水枪和刷子等,彻底清除所有污染源。②及时更换受污染垫料,并保持垫料干燥,以预防球虫卵囊的滋生。③精准消毒是抑制球虫的关键,合理选择和使用消毒剂。对于牢固表面如金属或塑料,可以使用氨基甲酸乙酯、甲醛或氯的衍生物等消毒剂,在使用消毒剂之前,应确保表面充分清洁,无有机物残余,以避免减弱消毒效果。鸡舍内墙面、地板以及家禽接触的任何设备,都需要彻底消毒,消毒剂可以使用石灰粉或漂白粉,对消灭球虫卵囊效果较好;外部环境同样需要被纳入消毒计划,尤其是进出口处和附近地面,可以在这些区域撒布石灰使其酸碱值变化,不利于球虫卵囊存活。水体可使用二氧化氯或漂白粉消毒,消毒剂按照商家提供的比例稀释,确保达到预期效果的同时确保使用安全。
7.2 优化环境及避免应激
优化饲养环境是预防球虫传播的关键,鸡只的饲养密度通常控制在10~15只/m2,以避免过度拥挤导致的免疫抑制[5]。通风良好的鸡舍环境有助于降低湿度,延缓球虫卵囊的发育速度,从而减少球虫的感染机会。此外,合理应对应激刺激,如避免环境温度波动过大、疫苗接种不当等,防止应激刺激引起群体免疫力下降。
7.3 注重饲料营养均衡
在营养管理上,需要确保鸡营养均衡充足,满足其生长需求。营养不良或不平衡会加剧鸡对疾病的易感性。养殖户应注重日粮结构的调整,为鸡群打造营养丰富的日粮结构,在饲料中添加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各种微量元素等。同时,还可添加一些特定的饲料添加剂,如益生菌、酵母细胞壁、有机酸等,可提升鸡只肠道健康,制造抑制球虫生长的肠道环境。
7.4 及时进行疫苗接种
养鸡场易感鸡群接种疫苗对于降低球虫病发生率的效果显著,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为保障免疫效果,养殖场应合理安排疫苗接种计划,如早、中、晚联合应用疫苗。常见的鸡球虫疫苗接种方法包括喷雾、喷料、饮水以及滴口法等,应根据养殖规模大小选择适合的方法。在养殖规模较大的鸡场,喷料和饮水法最为适宜;养殖规模中型或较小的鸡场,滴口法更为合适。应在雏鸡出生后1~3 d进行接种疫苗,并密切观察接种后的状况,若出现较为严重的免疫反应,应立即采取抗球虫药物治疗。
7.5 未发病鸡群的预防
在该病显著流行期,可提前给鸡群饲喂具有预防作用的药物,如地克珠利、氯羟吡啶等,以预防鸡球虫病的发生。在此期间,需要每天仔细观察鸡排出的粪便颜色,一旦发现异常状况,如便血等,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及时使用相应的抗球虫药物进行防治。
8 治疗
8.1 治疗措施
采用抗球虫药物地克珠利按0.5~1.0 mg/L混入饮用水,现用现配,供病鸡自由饮用,连用3~5 d;或使用氯羟吡啶250~300 mg/kg拌料,供病鸡自由采食,连喂7~10 d,须注意避免在肉鸡上市前7 d内使用该药,产蛋鸡禁用。还可在球虫病暴发时使用磺胺氯达嗪钠治疗,按0.3g/L混入饮用水,连用3 d,最多不得超过5 d,产蛋鸡以及16周龄以上鸡群禁用。此外,呋喃唑酮(如硝基嘧啶)作为兽医常用的药物,对于预防和控制鸡球虫病也具有较好效果,可利用200~250 mg/kg拌料供病鸡自由采食,连喂3~4 d,之后停药2周,以观察耐药性发展情况。
8.2 用药注意事项
在用药时,需要注意不同地区对于药物使用存在管理差异,须依照当地畜牧业和药品监管部门的规定执行。为避免药物残留,抗球虫药物的使用应严格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确保上市的肉蛋产品均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药物使用时应关注家禽的体质量、年龄和整体健康状况,针对不同类别的家禽和不同种类的球虫进行个体化针对性治疗。此外,药物管理人员应掌握药物使用的细节,包括但不限于药品名称、化学构成、剂型、推荐剂量、使用天数和禁药期,并确保这些信息记录完整准确。同时,还应重视药物的存放条件和保质期,对各药品的兼容性和交互作用有足够的认知。
9 结束语
鸡球虫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寄生虫,给鸡养殖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影响。了解鸡球虫的生物学特点及其与宿主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至关重要。科学的饲养管理措施、规范的消毒程序以及合理应用药物可以显著减轻鸡球虫造成的影响。将这些策略有效整合进鸡养殖管理中,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够降低因球虫病导致的经济损失,对确保畜禽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