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科学防治
2024-06-10周环
周 环
灯塔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 灯塔 111300
0 引言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是猪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上呼吸道传染病[1],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又可称为“歪鼻子病”,可根据临床表现形式分为非进行性萎缩性鼻炎和进行性萎缩性鼻炎。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是严重危害集约化养猪场生产和发展的重要传染性疾病之一。该病所造成的危害主要体现在生产成本的持续上升,其可导致猪群的整体抵抗能力显著下降,甚至出现严重的免疫抑制,严重阻碍猪群生长发育,使得饲料报酬比降低、料肉比增大、投入成本升高,进而增加生猪淘汰率,并常因继发感染引起脑膜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多种疾病,给生猪养殖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1 病原简介
1.1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球状杆菌,呈散在或成对排列,偶见短链。其不能产生芽孢,可利用周身鞭毛进行运动,多具有两极着色的特点,为需氧性细菌,最适宜生长温度为35~37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根据不同毒力、生长特性和抗原性可分为Ⅰ相菌、Ⅱ相菌、Ⅲ相菌,其中Ⅰ相菌病原性较强,具有红细胞凝集性,Ⅱ相菌和Ⅲ相菌均无荚膜和菌毛,毒力较弱。该菌可在葡萄糖中性红琼脂平板生长出呈烟灰色透明的中等大小菌落;在血平板上生长出具有β溶血环的菌落;在肉汤培养基中培养可使培养基轻度均匀浑浊并散发腐霉气味,不形成菌膜。该菌对环境抵抗力不强,一般消毒剂均可将其杀灭。
1.2 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
多杀性巴氏杆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球状或短杆状菌,其不能产生芽孢,但无鞭毛不能进行运动,也多具有两极着色的特点,为兼性厌氧性细菌,最适合生长的温度为37 ℃。根据脂多糖抗原分类,可分为A、B、D、E和F这5个荚膜血清型,引起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主要是能够产生具有较强毒力的皮肤坏死毒素的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D型占主要比例,A型占据少数比例,且不同型毒株的毒素有抗原交叉性,其抗毒素也有交叉保护性。该菌在葡萄糖中性红琼脂平板与血平板上形成的菌落、肉汤培养基中培养特性与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相同。该菌环境抵抗力较弱,对高温高湿敏感,在干燥空气中不易存活。
2 流行特点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无明显季节流行性,但主要发生在温差较大的春秋季节,多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近年来该病在我国发病率日益增高,在某些大型集约化猪场中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阳性率达40%以上[2]。各日龄和品种的猪均具有易感性,但仔猪的易感性最高,发病率一般随日龄的增长而下降,病原排出体外后主要以空气中的气溶胶、飞沫等为载体经呼吸道感染健康猪。此外,其余家畜、家禽、犬、猫、鼠以及工作人员也能够携带病原菌进行传播。养殖环境及应激因素也可促进该病的发生,例如圈舍潮湿阴凉、养殖密度过大、不同日龄猪混群饲养、空气污浊、通风不良等,饲料中蛋白质、维生素或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缺乏或单一等也可促进该病的发生。嗜血杆菌、绿脓杆菌、放线菌等病原也可诱发猪传染性萎缩病的发生。
3 临床症状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临床症状根据不同病情发展阶段出现不同症状,早期临床症状多见于3~6周龄仔猪。感染仔猪食欲下降,打喷嚏,咳嗽,呼吸困难,流鼻涕,鼻液先为透明黏液样,继之为浆液、黏液脓性物或者掺杂血液。由于鼻炎导致鼻泪管堵塞,病猪眼角不断流泪,眼结膜发炎,眼眶下部皮肤上形成泪痕湿润区,呈弯月形泪斑,泪液与空气中尘埃混合而形成黑色污染物,此症状为临床主要特征之一。病猪常因鼻黏膜受到炎症刺激而站立不安,使用鼻盘摩擦墙面、食槽、地面,张口呼吸,前肢搔抓鼻部,摇头拱地等,严重者可见2个鼻孔出血不止。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病猪感染2~3个月后,在炎症刺激下,多数病猪的鼻梁和面部因鼻甲骨和梁骨开始萎缩而变形,此为该病的特征性临床症状。但部分病猪并不出现鼻甲骨萎缩现象,而是在鼻炎症状发生几周后,临床症状逐渐消失(鼻甲骨萎缩与猪感染时的日龄、是否发生重复感染以及其他应激因素有密切关系)。当病猪鼻腔两侧的损害大致相等时,鼻端上翘、鼻腔变短变窄、鼻盘后方的皮肤粗糙且形成较深的褶皱,俗称“短鼻”,当病猪鼻腔一侧的损害严重时,鼻甲骨病变由腹侧向背侧延伸,两眼之间的宽度变小,两边鼻孔大小不一,鼻端向病侧倒歪,俗称“歪鼻”。由于成年猪骨骼的生长发育已经成熟,因此,其感染时只发生不同程度的鼻甲骨萎缩病变,而面部一般不发生歪斜现象。
4 剖检特征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病理变化主要体现在鼻腔和肺脏。病症较轻的病猪鼻黏膜表现出苍白和水肿、鼻窦黏膜充血、黏性、脓性甚至干酪性渗出物增多;病症较重的病猪鼻甲骨萎缩、坏死,鼻甲骨上下卷曲及鼻中隔失去原有的形状,鼻腔空洞变大,一侧鼻腔被堵塞退化,鼻道的界限消失,变成一个鼻道,甚至整个鼻甲骨消失,形成空洞[3]。肺脏明显萎缩,部分表面呈肝样变,颜色灰暗呈暗红色;部分病猪喉部多见黏液、心肌增厚、心包膜纤维素性粘连,脾脏表面多边缘有梗死性病变及散在性点状出血。
5 预防措施
5.1 健康猪群接种疫苗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感染途径主要是由发病母猪与仔猪同栏,进而通过呼吸和飞沫传染给仔猪。疫苗免疫接种是预防该病最有效的方法,通过接种健康母猪,产生高效价的循环抗体和初乳抗体,可有效预防仔猪的早期感染,或者疫苗接种哺乳期的仔猪,可有效预防母源抗体消失后的感染。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及D型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灭活二联苗以及类毒素灭活苗为常用的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疫苗,均适用于成年母猪和仔猪。可于母猪产前5~6周和2~3周分别进行接种,使仔猪获得母源抗体,进而保护其在出生后几周内获得2种病原菌的抵抗力,同时也可给1~3周龄仔猪进行免疫接种,间隔2周进行加强免疫,对于公猪可每年免疫2次,每次间隔6个月。若养殖条件允许,可通过间接ELISA方法检测免疫猪机体产生的抗体水平,从而了解机体免疫能力以及疫苗接种的合格率,并考虑是否再次进行加强免疫。
5.2 重视环境卫生消毒
针对猪场入口,应设置适用进场车辆和人员的消毒机器,凡是进入猪场的车辆、人员及其它物品均必须进行严格消毒,外部人员和车辆未经允许不得进入生产区域,如果必须进入生产区域,则按照猪场内部饲养员和车辆的消毒程序进行严格消毒,方可进入规定区域。针对场内猪舍,工作人员进入养殖区时必须进行洗澡、消毒和更换工作服和工作靴,及时清理猪舍粪污,并定期进行无害化集中处理,保持猪舍环境干净卫生,并合理选择并使用过硫酸氢钾、烧碱、新洁尔灭等猪场常用消毒剂进行定期消毒,在疾病高发时期,可适当增加消毒频率,猪舍空栏时应预留足够空栏时间对其进行清洗、干燥、消毒、再干燥,并适当结合熏蒸消毒消灭病原菌。
5.3 加强饲养管理
①饲养模式应采取全进全出制度,不同用途、批次以及来源地的猪应分开饲养,并合理控制猪群饲养密度,防止拥挤,使其有足够的运动空间,并结合严格的消毒措施,保持猪舍良好的通风条件,同时控制猪舍处于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减少空气中病原菌、有害气体和尘埃的浓度以及各种应激因素的产生。②注重全价日粮的营养搭配,防止其营养成分缺乏或单一,适当在在饲料中或猪群保健计划中合理添加维生素A、D、E、K及B族维生素及各种微量元素。
5.4 药物预防
预防性投药可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根据养猪场所处地区该病的流行情况,在疾病高发时期,建议猪场采取药物防控措施,增强机体的病毒抵抗力。临床常使用金霉素预混剂(拌料100 g/t)、土霉素预混剂(拌料200 g/t)、酒石酸泰乐菌素可溶性粉(拌料100 g/t)、复方磺胺二甲嘧啶钠可溶性粉(饮水100 g/t)、恩诺沙星粉(拌料50 g/t)等药物,用药每周1次,连续用药4~5周,必要时可给2~3周龄仔猪肌注复方磺胺嘧啶钠注射液(按体质量20 mg/kg),每周用药1次,连续注射3周。
6 治疗措施
针对病猪应采取群体治疗和个体治疗相结合,群体治疗时选择药物拌料饲喂,若病症较重再结合个体治疗方案,进行肌内或静脉注射药物,在治疗时实施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案,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应根据具体情况变化,采取对应的治疗方案。临床实践表明,临床症状较为严重的病猪治疗难度极大,且基本无法正常采食和饮水,即使通过治疗后存活,其生长发育也严重受阻,饲料转化率降低,投入成本过大,因此建议直接淘汰症状表现严重或濒临死亡的病猪。
6.1 西药方案
针对早期出现临床症状的病猪,其采食和饮水行为均未受到较大的影响,可采用拌料或饮水的方式进行群体治疗,可使用酒石酸泰乐菌素磺胺二甲嘧啶可溶性粉(100 g/t)、金霉素预混剂(120 g/t)、2%氟苯尼考预混剂(2 000 g/t)进行拌料饲喂,建议用药1次/d,连续用药3~4周。针对临床症状处于中后期的病猪,其基本无法正常采食和饮水,建议采用药物肌内注射的方式进行个体治疗,并结合鼻腔冲洗法进行辅助治疗,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进而集中发挥作用,增强治疗效果。方案1:土霉素注射液可按照体质量20 mg/kg进行肌内注射,每周注射1~2次,连用2~3周。同时可配合氟苯尼考注射液可按照体质量20 mg/kg进行肌内注射,用药1次/d,每间隔1 d给药1次,一般连用3 d病症可得到缓解。方案2: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和黄芪多糖注射液分别可按照体质量0.2~0.4 mL/kg、0.1 mL/kg进行混合肌内注射,用药1次/d,连用3~5 d。同时可配合5%葡萄糖生理盐水1 000 mL和维生素C注射液4 mL进行静脉注射。鼻腔冲洗法可选择卢格氏液、0.1%高锰酸钾溶液、卡那霉素或1%~2%硼酸液,剂量均为3~5 mL,或将100万IU的链霉素一支混合5 mL注射水,将病猪双耳提起,利用注射器抽取药物,每个鼻孔各注射1次,用药2~3次/d,痊愈后停药。该方法操作较为复杂,可对猪产生较大应激,建议仅作为个体病例治疗方案。根据发病阶段情况不同,而采取对应的治疗措施,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6.2 中药方案
中药治疗可根据临床发病阶段情况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例如中药粉剂吹鼻法、汤剂口服法、药液注射法。针对早期出现临床症状的病猪,可取生石膏、蒲公英、鱼腥草各200 g,甘草50 g,添加适量水进行煎煮灌服,用药2次/d,连用3~5 d。针对临床症状处于中后期的病猪,可取钩藤20 g,半夏、天南星各15 g,蝉蜕10 g,蜈蚣2只,加500 mL水煎煮,过滤后进行高压灭菌,使用注射器抽取药液,可按照面部各个穴位2 mL进行穴位注射,用药1次/d,连用5~7 d。同时结合中药粉剂吹鼻进行治疗,可取牙皂100 g,细辛、白芷各30 g,薄荷15 g,雄黄4 g,冰片2 g进行研磨成粉,将病猪前肢保定,细竹管一端放入2 g药粉,吹入病猪两侧鼻腔内,用药2次/d,连用3 d。
7 结束语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可严重阻碍猪的生长发育,使得饲料报酬比降低、料肉比增大、投入成本升高,严重影响养殖经济效益。临床主要通过疫苗接种和药物投放进行防控,日常饲养应做好生猪饲养管理工作,提高其抗病能力,可有效降低该病的发病率。